基础语法衔接补习剖析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ppt课件[92张]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ppt课件[92张]
并列连词: 和、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 至于、说到、此外、如、比方等 转折连词: 却、只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 因为、由于、因此、以致等。 选择连词: 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等 让步连词: 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4.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 语法意义。汉语中
如:
老师和同学(名+名) 调查研究(动+动) 培养和提高 庄严肃穆(形+形) 我和你(代+代) 四面八方(数量+数量) 又如: 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 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 定语+中心语(名、代) 如
我的老师(代+名) 一个顾客(数量+名) 伟大的人民(形+名) 昨天的事(名+名) 前进的步伐(动+名)
谓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名词、名词性短语不能无条件地单独做谓语。 名词做谓语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等、简短的口 语句子,例如: ①今天‖星期三。 ②昨天‖晴天。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 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 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 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 如何划分单句的句子成分。 • • (1)第一步是找主干(主、谓、宾),找出的句子主干 应该意思完整、合乎语言逻辑。 (2)第二步是找修饰语(定、状、补语)。 • 修饰主语和宾语的为定语。 • a.谓语前面的是状语。 • • • b.谓语后面的是补语。(无宾语时) c.宾语后面的是补语。如:我等了你<两天>(代词宾语 +数量补语) d.介宾短语在谓语前为状语,在谓语后都为补语。 • 老师总站在校门口 • 状语和定语可以有多个,要注意区别。 • 为了强调突出状语部分,状语也可以提到句首,作句首 状语,状语可以是多个,介宾短语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看 待,不能分开。

英语语法基础用ppt课件

英语语法基础用ppt课件
Eg:1)朝辞白帝彩云间。 2)千里江陵一日还。 3)两岸猿声啼不住。 4)轻舟已过万重山。
1)Tom is an expert driver. 2)He drives fast. 3)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4) Here comes the bus. 5) Never will I do it again. 6) It drives me mad to teach her. 7) Teaching English is my job. 8) What he said isn’t true.
T, following the dog.
一个句子中的基本成分 6、补语:补充说明主语/宾语的性质,使句意完整。
I found the explanation wrong.(宾补) He often calls the dog “wangwang”.(宾补) He died young.(主补) The bottle was found empty. (主补)
2 英语语法概述
语法的本质= 造句
一个句子 = 一部电影 十大词类 = 十个演员 七大成分 = 七个角色
名词 代语 名词性从句 非谓语动词
名词
形容词 介词短语 定语从句 非谓语动词
句子
时态
动词
被动 虚拟
情态 主干
副词
修饰
介词短语
状语从句
非谓语动词
一个句子中的基本成分
1、主语:句子的主角 谁是主语 = 这句话在说谁
一个句子中的基本成分 5、状语:在句子中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 程度等状态的成分(把句子壮大)。
He speaks English well.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 I love English,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基础语法衔接补习剖析精选课件PPT

基础语法衔接补习剖析精选课件PPT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
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数词的词类活用 在文言文中,数词也是可以根据语境的要求灵活地变换词 性的。一般来说,数词可以活用作名词、动词或副词。我们不 妨借助一些成语来了解一下它在古汉语中的活用现象:
第二单元 基础语法衔接补习
兼词与词类活用
一、兼词 (一)什么是兼词 兼词,是古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由两个不 同词性的字快读而合成的一个单音节词,它同时兼有这两个字 的意义和作用。常见的兼词有诸、盍、叵、焉等。 有些兼词的读音是它代表的两个字的声音的拼合。如, “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 “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是 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
1.数词作名词。如:
杀﹒一儆﹒百(其中的“一”和“百”都活用作名词,意为
“一个人”“许多人”) 2.数词作动词。如: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数词作副词。如: “一无长物”“一无是处”“一无所知”中的“一”均作 “全、都”解。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发尽上指冠”中的“上”用法不
同的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二)文言文中的常见兼词 1.诸。 (1)用在句中,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 “于”是介词。例如: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句中“诸”是“之于”的合音;“之”代“土石”,“于” 作介词“到”讲。
(2)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 是疑问语气词。例如:

初高中语法知识衔接 PPT课件 图文

初高中语法知识衔接 PPT课件 图文
无定代词:或、莫
副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 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 刻、 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
"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 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 什么 哪(问人或 事物)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少(问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 状态)什么 怎样 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 那 (指 人或事物)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 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数 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不 能单用,没有实在意义。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 的";
“的”“地”在连接前后词语时,前边的词语 主要起修饰或限制左右
“得”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 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
请看下列句子:
1、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2、(薄薄)的轻雾//浮起<在池塘里> 。 3、乔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4、我//[已经]读<过><两遍>了。 5、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 6、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初高中衔接基本语法基本句型与句子成分课件

初高中衔接基本语法基本句型与句子成分课件
定语和状语的区别: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
定语和状语的作用:使句子更加完整、具体、生动,增强表达效果
同位语和插入语
同位语: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补充说明的部分,通常位于名词或代词之后
同位语和插入语的区别:同位语是对名词或代词的补充说明,而插入语是对整个句子的补充说明
同位语和插入语的作用:使句子更加完整、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例子:"我喜欢打篮球",其中"我"是主语,"喜欢"是谓语,"打篮球"是宾语。
注意事项:陈述句中,主语和谓语必须一致,否则句子会显得不协调。
定义:陈述句是表达一个事实或观点的句子,通常以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出现。
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其中主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宾语是句子的补充成分。
内容: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基本语法知识,以及简单句、复合句、并列句、疑问句、否定句等基本句型,以及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
课件特点:内容全面、讲解清晰、实例丰富、练习多样,适合初高中学生使用
适用对象与用途
适用对象:初高中学生
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基本语法和基本句型
插入语:对句子的补充说明或解释,不影响句子结构
时态和语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语态:表示动作的发出者和承受者之间的关系
时态: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状态和方式
常见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
常见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虚拟语气和情态动词

初高中衔接之语法基础知识+课件143张

初高中衔接之语法基础知识+课件143张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 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 不一致?
试着判断副词和形容词:突然 忽然
形容词
副词
必须 必需
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
(6)拟声词: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 的词。
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
第二讲:
短语
短语的概念和短语的类型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 语言单位。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
短语的类型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 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 如:老师和同学(名+名)
调查研究 培养和提高(动+动) 庄严肃穆(形+形) 我和你(代+代) 四面八方(数量+数量) 又如: 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 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定中、状中),
中心语是定语、状语后面及补语前面的中心成分。可分为定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 A.修饰语为定语,中心语一般是名词性成分: (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新书,湖南 人、昨天的事
区分介词连词的简单方法,就是把前后两词互换,意 义不变的是连词,变掉的是介词
如:我跟他都爱打篮球。(连) 我爱跟他打篮球。 (介)
同学们请判断下句“和”的词性: 全班同学喜欢和江老师一起学语法。
拓展:
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 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除了个别叹词和副 词,如“嗯”和“不”。

高中语文必修3基础语法衔接补习128页PPT

高中语文必修3基础语法衔接补习128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高中语文必修3基础语法衔接补习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初高中衔接:基础语法课件

初高中衔接:基础语法课件

动补短语
❖ 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 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如:看明白,想得太 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 畏惧得要命,好得很,漂亮极了
主谓短语
❖ 词和词按照陈说关系构成的短语,由主语和 谓语组成,“谓语”可以是动词、形容词、 名词。如:心情舒畅,人声沸腾,春光明媚, 月儿弯弯,养分多 天气好 ,今天星期三
词 表示存在、 在、存在、有、产生、演变、 变化、消失 发展、生长、死亡、消失
判断动词 是 、有
能愿动词 能、肯、应该、可以、敢、会
类别
举例
一般 好、大、热、优秀、光
形 形容词 荣、美丽、雪白、重要、

多、少、高、胖、胆小、

奢侈 、死板
类别
举例
表示数目 一、二、两、三、七、 数 的词 十、百、千、万 词
语气副词 难道、毕竟、简直、也许、何 必
肯定否定 一定、当然、没、莫、的确 副词
❖ 介词: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 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 地方、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如:
❖ 表示时间、地方、方向:从、自从、打、往、由、趁、 当、当着、沿着,在
介宾短语
❖ 由介词加上宾语组成的短语,如:从山中, 向沙漠,为人民,因下雨,在教室,当太阳 升起的时候
复指短语
❖ 由两个所指意思基本一致的词构成的短语, 如:故乡四川,伟大领导毛泽东,诗仙李白, 智多星吴用,小明他们,藤野先生
连动短语
❖ 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的短语,如:踢 球去,领书去,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菜 回来,打靶归来,上山采药
2 A、主席作工作报告。 B、大家推选他当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数词作名词。如:
杀﹒一儆﹒百(其中的“一”和“百”都活用作名词,意为
“一个人”“许多人”) 2.数词作动词。如: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3.数词作副词。如: “一无长物”“一无是处”“一无所知”中的“一”均作 “全、都”解。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发尽上指冠”中的“上”用法不
同的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句中“诸”是“之乎”的合音,“之”代前半句所说的事, “乎”是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
2.盍。 “盍”(hé)是“何不”的合音,其中“何”为疑问代词, 作“为什么”“怎么”讲;“不”是否定副词。例如: “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句中“盍”是“何不”的合音,意思是“为什么不”。 需要注意的是,“盍”后面如果紧跟“不”字,则“盍” 相当于“何”,就不是兼词了。
B.﹒刑人如恐不胜
C.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D.天下﹒云集响应
【解析】选B。B项名词用作动词,“使用刑罚”可译为“处
罚”,A、C、D三项均和例句一样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解释为
“在夜里”“从旁边”“像云彩一样”。
2.下面成语中加点的字分别有何活用现象?请正确归类。(只
写序号)
(1)弃﹒暗投明 (4)﹒祸国殃民 (7)﹒左顾右盼 (10)混淆﹒视﹒听 (13)丢﹒三落四 (16)﹒风餐露宿
动词的词类活用 1.动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 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例如: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 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
﹒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形容词的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 化为动词。例如:
第二单元 基础语法衔接补习
兼词与词类活用
一、兼词 (一)什么是兼词 兼词,是古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由两个不 同词性的字快读而合成的一个单音节词,它同时兼有这两个字 的意义和作用。常见的兼词有诸、盍、叵、焉等。 有些兼词的读音是它代表的两个字的声音的拼合。如, “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 “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是 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 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 就转化为名词。例如: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 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例如: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
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数词的词类活用 在文言文中,数词也是可以根据语境的要求灵活地变换词 性的。一般来说,数词可以活用作名词、动词或副词。我们不 妨借助一些成语来了解一下它在古汉语中的活用现象:
3.叵。 “叵(pǒ)”是“不可”的合音词,表示否定,多用于贬 义。例如: “居心叵测”中的“叵”即“不可”的合音。 4.焉。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如: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句中“焉”是“于此”的合音,意为“在这里”。
二、词类活用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也有实词和虚词之分。实词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和数词等;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叹词等。 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上下文)中可 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词 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作词类活用。 温馨提示:代词在现代汉语中是实词,但在文言文中属虚 词。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3)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4)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
其一犬﹒坐于前。(《狼》)
(5)时间名词作状语。如: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2)﹒大公无私
(5)不﹒毛之地 (8)救﹒死扶伤 (11)羽毛未﹒丰 (14)不﹒远千里 (17)﹒见多识广
(3)未﹒雨绸缪 (6)世风﹒日下 (9)观望不﹒前 (12)举﹒一反三 (15)﹒赏心悦目 (18)飞﹒沙走石
A.名词活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形容词活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名词活用作状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形容词活用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数词活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动词活用作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后面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 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
成语“﹒汗牛充栋”。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后面带宾语,在理解时,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 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4.名词活用作状语。 严格地来说,名词用作状语,并不是词类活用,但是在中 学课文中,为便于学生理解,还是将它看作是词类活用来处 理。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
(二)词类活用的分类 名词的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前面的名词一般用作动词。如: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2)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作动词。如: 公将鼓之。(《曹刿论》) 需要注意的是,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

关,只是动作化了而已。
(二)文言文中的常见兼词 1.诸。 (1)用在句中,是“之于”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 “于”是介词。例如: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句中“诸”是“之于”的合音;“之”代“土石”,“于” 作介词“到”讲。
(2)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之”是代词,“乎” 是疑问语气词。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