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掌骨基底骨折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高等课资)

手部疼痛 畸形
拇指活动受限、力量减弱 创伤性关节炎
13
专业应用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在不稳定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中,由 于第一掌骨部的特殊解剖结构和局部肿胀程度 的变化,常导致外固定松动而难以达到维持复 位稳定的目的,因此对于这类骨折常需要手术 治疗。
3、骨块较小不易固定时
-第一掌骨固定于大多 角骨或第二掌骨上 -或用两枚针在基底部交叉固定于大多角骨上
专业应用
17
专业应用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要点
1、闭合复位后透视 见关节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台阶
2枚克氏针固定至骨折愈合 2、术后石膏托或石膏管型固定
4-6周拔针开始锻炼
18
专业应用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拇指外展位行骨牵引 3、用拇指将掌指关节向尺侧
推压伴有左右旋转动作 4、拇指掌骨置于外展、掌指
关节置于轻度屈曲位,直到 石膏硬固为止
11
专业应用
手法复位外固定优缺点:
1、操作简便 2、无手术创伤 3、费用较低 4、稳定性差,局部易致压疮 5、后遗症明显
12
专业应用
常见后遗症:
20
专业应用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切口:可取桡背侧“L”形 切口,近折端向掌横纹暴露骨折 或沿掌骨桡侧作纵形切口
21
专业应用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决定用什么型号螺钉时,医 生有一条需谨记在心,即螺 钉直径需小于骨块的30%,否 则会使骨块再次骨折(见骨 折固定技术),大多数情况下 可用2.7mm螺钉,如骨折块 很大,可再用一枚2.0mm螺 钉须拍纯前后位片及侧位片, 以证实复位的精确度及螺钉 的长度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进展

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进展摘要: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是临床手外伤常见的一种骨折,可分为关节外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完全关节内骨折。
诊断及复位容易,主要困难是复位后不易保持。
处理不当易造成拇指对掌、外展功能受限。
大体分为闭合复位外固定、经皮穿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种治疗方法。
作者通过复习文献,现就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第1掌骨;骨折;治疗Summary :The base of the first metacarpal fracture hand injury is a common clinical fract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extra-articular fractures,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and internal full-articular fractures. Diagnose and reset easily, the main difficulty is not easy to maintain after the reset. Easily lead to improper handling of thumb is limited on the palm, outreach functions. Divided into closed reduc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percutaneous pinning fixation, cut fixed within three treatments reset. The authors review the literature, is now used for the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base of the first metacarpal fracture on the following overview, in order to be beneficial in clinical practice.Keyword :The first metacarpal;Fracture ;Treatment[中图分类号] R2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解剖学基础第1掌骨短而粗,体呈棱柱形稍向背侧弯曲。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一、查房医嘱概述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又称13ennctt骨折脱位,是一种极不稳定的骨折。
拇指腕掌关节是由第1掌骨与大多角骨构成的鞍状关节,灵活而稳定。
当第1掌骨处于轻度屈曲位,受到纵轴上的外力作用时,于第1掌骨基底部产生一个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方的关节内骨折,在内侧基底部形成一个三角形的骨块。
该骨块一般小于基底部关节面的1/3,由于掌侧副韧带附着,它将继续保持与大多角骨的位置关系;骨折远侧段,亦即第1掌骨折由于拇长展肌腱的牵拉,导致向桡侧和背侧脱位。
入院评估一、病史询问要点受伤机制:创伤机制多为间接暴力传递至第一掌骨基底部所致。
二、体格检查要点1.拇指腕掌关节处疼痛、肿胀、桡背侧明显隆起,局部压痛明显。
2.拇指呈现轻度屈曲和内收畸形,拇指内收、外展及掌功能受限。
三、分析门、急诊资料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病例在门、急诊经常遇到。
通常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不难确诊。
X线片需摄手正、斜位片,多能显示骨折线,明确诊断。
四、继续检查项目如出现X线片临床不能确诊情况、或显示不清,可进一步进行CT检查,可显示不明显骨折线。
五、门诊医嘱示范对于怀疑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病人拍摄手正、斜位片。
对于已经确诊骨折需要保守治疗的病人1.手法闭合复化石膏同定。
2.对症止痛非甾体类药物。
3.随访固定4~6周,定期拍片复查,确保骨折位置满意。
病情分析一、初步诊断1.有手部外伤史及拇指腕掌关节处疼痛、肿胀、桡背侧明显隆起,局部压痛明显。
2.X线摄手正、斜位片可明确显示骨折情况。
根据以上条件可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舟骨骨折:该骨折部位与舟骨相近,通过X线片可明确诊断。
三、临床分期或分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根据其骨折线是否与关节相通分为两类。
1.不痛关节的拇指掌骨基底部骨折其骨折在腕掌关节以外,位于第一掌骨基底lcm处,多为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2.通关节的拇指掌骨基底部骨折(又称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其特点是第一掌骨基底部斜形骨折,骨折线通过关节,同时合并有腕掌关节脱位。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护理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通过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拇指外展板及“8”字形外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护理体会。
方法:本组37例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患者,均应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拇指外展板及“8”字形外固定,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
结果:本组37例中优27例,良8例,差2例。
结论:辅以中医药功能康复锻炼有力的促进了拇指功能的恢复。
本组操作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是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第1掌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拇指外展板及“8”字形外固定护理【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74-0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共37例,男30例,女7例,年龄18~39岁,平均26岁,损伤原因:运动致伤14例,跌倒时拇指着地致伤15例,其中有8例为车祸致伤,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5例皮肤浅表擦伤,不影响手术安排),就诊时间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平均为2d,伤后急诊行x线片检查确诊者37例,立即给予中医正骨手法整复37例。
1.2治疗方法。
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患者坐位或者仰卧位,在维持牵引及骨位下在骨折部安置压垫及拇指外展板,将第一掌骨固定于外展、背伸、拇指对掌位。
分别在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虎口处、掌腕关节处和前臂下段放置减压缓冲棉垫。
先用粘胶带环形固定指间关节与外展板上,指尖呈对掌位;后用长约30cm、宽约2cm 的粘胶带中间部分沿第一掌骨头掌侧部粘贴并在第一掌骨基底部桡背侧的外展板上交叉下压,将两尾端粘压于腕部呈“8”字形固定,最后分别在腕部、前臂下段做粘胶带环形固定以加强固定,防止滑脱。
固定完毕检查固定松紧度、拇指远端循环和感觉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后用三角巾抬高患肢悬吊于胸前休息。
1.3结果。
本组37例均及时复查,及时评估,从患者拇指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感觉恢复、血液循环状态、外观五方面进行评定,优27例,良8例,差2例。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护理课件

患者评估
疼痛程度
。
肿胀情况
骨折位置和类型 神经和血管损伤情况
家庭评估
01
家庭支持系统
02 家庭护理技能
03 家庭经济状况
环境评估
居住环境
工作环境
社交环境
护理措施
疼痛护理
疼痛评估
疼痛缓解 疼痛记录
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 解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 正确认识病情,树立治疗信心。
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冷 刺激。
04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 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 身体免疫力。
药物使用指导
01
02
03
04
复查与随访指导
THANKS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护理课件
目录
• 疾病概述 • 护理评估 • 护理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出院指导
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病因与病理
病因
病理
第一掌骨基底部与大。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诊断
护理评估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护理, 共同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 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
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掌握 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技巧。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与处理
感染预防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接触污染源。
感染处理
如发生感染,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局部处理,如引流、清创等。
闭合复位持续牵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疗 效还 需进 一 步观 察 。
参 考文 献 [ 1 】 董军 峰 , 李新 志 , 郑 之和 , 等. T型钢 板 固定 手术 治疗 锁骨 近 端
[ 4 】 赵 文苗. 锁骨骨 折髓 内固定 的改进 [ J ] . 骨与关 节损伤杂 志 , 2 0 0 3 ,
1 8: 7 67 .
[ 5 】 韩健 , 高彦 军 . 经皮 钢针 内 固定治 疗第 一掌 骨基底 部骨 折 7 3 例 分析 . 《 东 南大学 学报 : 医 学版} 2 0 1 1 , ( 4 )
[ 6 】 S i e b e r t H R, K i  ̄ c h b a r m A. I n d i c a t i o n s , t e c h n i q u e a n d r e s u l t s o f
4 t h e d. Ph i l a d e . p hi a &Ne w Yo r k: Li p pi n c o t t Ra c t e n.1 99 6 : 1 .
[ 3 】 王 亦璁 ,等 .骨 与关节 损伤 【 M】 . 第4 版. 北京, 人 民卫生 出版
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0 0 9 : 7 7 4 .
5 1 ( 1 0 ) : 1 0 . 1 1 .
【 作者简介】 刘勇( 1 9 8 0 . ) 男, 硕士, 主治 医师。 研究方 向: 四肢创伤与关节 。
手术-第1掌骨基底(关节外)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概述Ex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base of the thumb metacarpal are often displaced, with a flexion deformity and may show palmar comminution (Winterstein fracture).第1掌骨基底关节外骨折通常移位明显,呈屈曲畸形,可伴有掌侧粉碎。
2、移位机制Displacement due to muscle forcesThe pull of the thenar muscles results in palmar flexion of the distal fragment.骨折远端由于鱼际肌牵拉向掌侧屈曲,背侧成角3、屈曲畸形Flexion deformityIf the flexion deformity exceeds 30 degrees, thumb function may be impaired due to muscle imbalance. Internal fixation allows for anatomical reduction.如果屈曲畸形超过30°,由于肌肉不平衡,将会影响拇指的功能,建议手术治疗,解剖复位。
4、掌侧粉碎导致不稳定Instability due to palmar comminutionIf standard plates are used, bone graft from the distal radius may be necessary to avoid delay in bone healing and consequent secondary displacement, or failure of fixation. Angularly stable plate fixation, using a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 prevents secondary displacement without the need of bone grafting.如果使用标准接骨板,建议从桡骨远端取骨进行移植修复以避免骨延迟愈合、骨折二次移位、内固定断裂。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课件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在急诊病例中较为 常见,但具体的发病率因地区和人群 差异而有所不同。
发病年龄
病因分布
外伤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其中交通 事故和跌倒是主要的致伤原因。此外, 骨质疏松和骨骼疾病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素。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段,但高发年龄段为20-40岁,男性 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避免过度使用手部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 免长时间重复使用手部,特别 是手腕和手指关节。
正确使用工具
使用工具时,应遵循正确的操 作姿势和使用方法,避免手部
过度用力或长时间固定姿势。
护理要点
冰敷与压迫
在受伤后的急性期内,可以采用冰敷和压迫的方 法来减轻疼痛和肿胀。冰敷每次敷15-20分钟, 每2-3小时敷一次,压迫则可以使用弹性绷带或护 腕等工具。
逐步进行肌肉力量训练,恢复 手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 练,如抓握、捏取等动作,促
进手部功能的恢复。
04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 防与理
预防措施
保持手部健康
定期进行手部检查,保持手部 皮肤清洁和干燥,避免手部受
到反复摩擦和损伤。
增强手部肌肉力量
通过手部锻炼,如抓握和伸展 练习,增强手部肌肉力量,提 高手部的稳定性和耐受性。
使用克氏针插入骨折部位,固定 骨折块,常用于骨折复位后辅助
固定。
植骨治疗
对于骨缺损较大的患者,可进行 植骨治疗,填充骨缺损,促进骨
折愈合。
康复治 疗
01
02
03
04
物理治疗
如超声波、电疗等,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关节活动度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复位满意
缺点
优点
固定可靠
会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 破坏骨折端血液循环,不利于 骨折愈合
允许早期活动
学海无涯 刻苦做舟 见微知著 眼低手高
谢 谢!
相对稳定的骨折断端
治疗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但归纳起 来有三大类: 1、闭合复位外固定 2、闭合复位经皮固定 3、切开复位内固定
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1、自前臂至拇指近节上一管 型石膏,石膏未凝固前行手 法复位 2、拇指外展位行骨牵引 3、用拇指将掌指关节向尺侧 推压伴有左右旋转动作 4、拇指掌骨置于外展、掌指 关节置于轻度屈曲位,直到 石膏硬固为止
手法复位外固定优缺点:
1、操作简便 2、无手术创伤 3、费用较低 4、稳定性差,局部易致压疮 5果 Livesly26 年随访结果:
手部疼痛 畸形 拇指活动受限、力量减弱 创伤性关节炎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在不稳定的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的治疗中,由 于第一掌骨部的特殊解剖结构和局部肿胀程度 的变化,常导致外固定松动而难以达到维持复 位稳定的目的,因此对于这类骨折常需要手术 治疗。
3、骨块较小不易固定时
-第一掌骨固定于大多 角骨或第二掌骨上 -或用两枚针在基底部交叉固定于大多角骨上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要点
1、闭合复位后透视 见关节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台阶 2枚克氏针固定至骨折愈合 2、术后石膏托或石膏管型固定 4-6周拔针开始锻炼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Buechler将掌骨基底分三区,中部区域为负荷区 。影响2区 关节面的移位或嵌插骨折有发展成创伤关节炎的可能,1区及 3区术后不易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
决定用什么型号螺钉时,医 生有一条需谨记在心,即螺 钉直径需小于骨块的30%,否 则会使骨块再次骨折(见骨 折固定技术),大多数情况下 可用2.7mm螺钉,如骨折块很 大,可再用一枚2.0mm螺钉须 拍纯前后位片及侧位片,以 证实复位的精确度及螺钉的 长度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三部分的Rolando骨折技术. A.三部分T形骨折;B.牵引复位关节内骨折;C.关节内骨折块用一拉 力螺钉固定;D.关节骨折块用T形或L形钢板固定于掌骨干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Bennett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1)闭和复位后关节面移位仍超过2mm; (2)X线证实有嵌插骨折,特别是在 Buechler2区(最好用CT证实);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切口:可取桡背侧“L”形 切口,近折端向掌横纹暴露骨折 或沿掌骨桡侧作纵形切口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Bennett骨折:
骨折线由内上斜向外下,进入腕 掌关节内 骨折内侧可见一三角形骨块 骨折远端受拇长展肌的牵拉而致 腕掌关节脱位
关节内骨折:
Rolando骨折:
为第1掌骨基底部T或Y型粉碎性 骨折,可伴有关节半脱位
临床表现:
治疗重点
纠正腕掌关节脱位
减轻第一腕掌关节负荷
减少软组织损伤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
友谊医院骨一科 周卓浩
流行病学研究
第一掌骨骨折发病率仅次于第五掌骨骨折,占 所有掌骨骨折的25%,在第一掌骨骨折中,约 80%为基底骨折。
分型:
关节外骨折 关节内骨折
关节外骨折
多为横行及斜形骨折 骨折近端向掌侧、尺 侧移位,骨折远端向 桡侧、背侧移位
关节内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复位固定原则: 1、小对大 2、远端对近端 3、牢固固定
优点: 1、操作简单 2、固定可靠 3、疗效优良 4、与切开复位内固 定术无统计学差异
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进针要点:
1、一枚固定于大多角骨上 2、内侧有较大骨折块时
-将其直接固定在第一掌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