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见

合集下载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高考语文28: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见、解、就、举、绝、堪)

高考语文28: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见、解、就、举、绝、堪)

特色训练28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见、解、就、举、绝、堪) 43.见成语助记:真知灼见见微知著相形见绌瑕瑜互见
44.解成语助记:庖丁解牛善解人意不求甚解迎刃而解
45.就成语助记:功成名就避实就虚将计就计删繁就简
47.绝成语助记:韦编三绝络绎不绝惨绝人寰深恶痛绝
48.堪成语助记:不堪回首苦不堪言
答案:43.(1)看见(2)拜见,会见(3)召见,接见(4)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自己怎么样(5)表示被动,相当于“被”(6)看见的东西(7)通“现”,出现(8)见面(9)知道44.(1)解剖(2)解释,解答(3)理解,懂得(4)解除,免除
45.(1)接近,靠近(2)赴任,就职(3)接近,这里是“受、接受”的意思(4)前往,赴,到(5)归于,趋向(6)踏上,登上
(7)成功
46.(1)攻取,占领(2)举出,提出(3)发动,举行(4)推荐,推举(5)拿(6)尽(7)行为,行动(8)成功(9)举起,抬起
47.(1)隔绝的(2)停止,断绝(3)直上穿过(4)横渡(5)停止(6)停止,气绝(7)超过(8)极,非常
48.(1)经得起,忍受(2)能够,可以(3)胜任。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

常见的文言实词有以下120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次、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固、顾、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另外还有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也属于考察范围。

文言虚词较之实词比较复杂,灵活多样,难以区分和把握。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即: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识别常见文言句式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及固定句式等。

尤其是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考察的机率比较高。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按考纲排列,有十年已考统计)(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 1994年~~2003年全国卷已考虚词:96:以;97:因,乃;98:以;99:以,且;00:因;01:以,于,乃,因;02:以;03:为,焉,以,因。

“乃”考1次;“且”考1次;“为”考1次; “焉”考1次;“以”考6次;“因”考4次;“于”考1次。

一、而1.用作连词。

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

(《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1、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2、文言实词及例句解释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20xx•江苏高考)⑥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⑦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⑥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bè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②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③施加,施及。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④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⑤表示被动。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高考语文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鄙人?自称的谦词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兵符:古代?兵用的凭证病1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朝chao1朝服衣冠(zha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向北(对、向)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e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不徐不疾(迟缓)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企(命令)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6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ong次于最亲的亲属)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完整版)高中必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完整版)高中必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

高中必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例句+译文今天,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高中必备的120个【文言实词】详解+例句+译文,同学们可以利用零散时间慢慢记,轻松学习文言文,加油吧!(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总结前40个实词,其余80个实词小简会近期推送)120个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国盖故固顾归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一、爱★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二、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高考必背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必背120个文言实词

----公笑曰:“何曾(竟)不若孩儿?世代移山,终有竟日。

”、爱1乘12.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乘(登)彼桅垣,阅至“公与之陶渊明手握《左传》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乘(乘坐) ,感慨古代帝王虽善因利乘(凭借)便,终而亡,而不见。

顿生归家之心,一路冒风乘(冒着)雪,至家,心乃定,居家乘(顺应)化以归尽。

安2.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13.诚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诚(确实)无意,,于是去险要之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14.除被3.荆轲以义闻天下,燕太子使人召之。

荆轲始不愿,太子以诚待,三顾其舍,亲除(除掉)其东屋之除〔台阶)尘,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引荆轲之车,荆轲感之应允,与太子归。

太子除(授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予官职)其官职,令其刺秦王。

荆轲曰:“除(除非)吾死,不然事定成!”倍4.15.辞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屈原德高,作《楚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其辞(文每逢佳节,犹。

十年间,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倍(更加)思亲。

辞)美,子兰欲以叛国之辞(借口)除之。

屈原曰:“死且不本5.辞(推辞),何惧之有?”后为楚王所逐,辞(辞别)亲戚,见放楚之汨罗。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草木的根)16.从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樊哙从(参加)军,从(跟随)刘邦征伐。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归纳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归纳

120个文言实词解释归纳1.爱①故以其爱不若燕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②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④袁有守多惠政,民甚爱之《书博鸡者事》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⑥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2安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将伐颛臾》②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⑤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⑥敬亭亦无所不安也《柳敬亭传》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⑧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3被bâi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②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④翡翠珠被《招魂》⑤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pī通"披"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②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4倍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鸿门宴》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②下无倍畔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治安策》④右倍山陵,前左水泽《淮阴侯列传》5本①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③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③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④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伶官传序〉。

⑦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⑧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东南飞》6鄙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④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⑤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7兵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兵《信陵君窃符救赵》③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④故上兵伐谋《孙子谋攻》8病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④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⑤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论语卫灵公》⑥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卫中立论师道书》⑦子疾病,子路请祷《论语述而》9察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曹刿论战》③向察众人之言,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赤壁之战》④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与妻书》⑥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10朝chāo①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项羽本纪》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④使天下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齐桓晋文之事》⑤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⑥zhāo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涉江》11曾cēng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②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③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④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词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窃符救赵》Zēng①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乘chãng①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氓》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③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⑤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⑦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⑧shâng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触龙说赵太后》13诚①帝感其诚《愚公移山》②子以我言为不真诚,试入诊太子《扁鹊列传》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④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14除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信陵群列传》②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③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高祖还乡》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⑤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⑥除吾死之外,当无见期《祭妹文》⑦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15辞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②皆好辞以赋见称《屈原列传》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⑤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⑥《楚辞》《归去来兮辞》⑧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汉书苏武传》⑨听其狱讼,察其辞《周礼乡土》116从cóng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六则》③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齐桓晋文之事》④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⑤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⑥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⑦樊哙从良坐〈〈鸿门宴〉〉⑧其印为余群从所得〈〈活板〉〉⑨旦日,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⑩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zòng①衡从其亩〈〈诗经山南〉〉②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17殆①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谋攻》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③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山记》18当dāng①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②有大石当中流《石钟山记》③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赵》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⑤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⑥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窦娥冤》⑦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⑧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⑨当死,赎为庶人《李广列传》⑩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11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12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1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荷蓧丈 人》) ①引见,使……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②通“现”表现、出现、显露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见
见(jiàn)——动词
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看见,看到
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②会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③谒见,拜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召见,接见
见(jiàn)——名词
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 ①见识,见解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 ②看见的东西
见(jiàn)——代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
代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有所动作
见(jiàn)——介词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 相如列传》) 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
见(xiàn)——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