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论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摘要]体育精神就其实质,是一种心理资源、是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
独立的人格,究其本质是一种财富,是一个人的良好尊严和意愿的宝贵财富,是一个人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现代教育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主张就是对学生人格教育重视的一个体现。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一、大学体育中的体育精神(一)体育精神的涵义体育精神就其实质,是一种心理资源、是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
换句话说,体育的整体风貌、凝聚力、号召力、特色、水平以及感染力共同构成体育精神。
即,体育精神——是体育的信念、理想、情操及体育知识、审美水平的标志体。
作为一种体育意识,对体育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体育行为的动力的一种心理资源。
体育精神,作为一种规范力量,规定着体育文化模式的选择。
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体育精神的集中反映。
(二)体育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先,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求真务实以及诚实守纪的良好品德。
众所周知,体育比赛与做人一样,要不得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要求所有参赛人员都要诚实守信、求真务实。
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入口处的宙斯铜像上就镶刻着这样一句话:“在奥林匹克,只能用快腿和体力战胜对手,金钱不可能使你赢得胜利。
”所以说,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求真务实、集体观念以及诚实守纪的良好品德。
其次,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有人认为,体育是一种竞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竞技意识的重要手段,是以打败对手取得胜利为终极目标。
其实,这里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区。
体育在是一种竞技活动的同时,亦是一种培养个体的合作意识,以及求得两者间的和谐统一的有效途径。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在体育比赛中得到完美体现。
所以说,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最后,体育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法制意识,使其更好地养成大学生遵纪守法精神。
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必须遵守裁判规则,违规就得受罚,取得成绩则相应的受到奖励。
管窥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3 、在体育课 中如何培养 大学生的体 育精神 首先 ,教材和指导 结合起来 。老师 首先要把 握好教 材编排 理念 ,深入分析研 究和挖 掘的材料 中所含有 的体 育精神 ,并把 它们加 以精心组织和提炼 。指 导学生对待体 育活 动要 以乐观精 神 和积极的态度 ,还要指 导大学生 正确处理 与他人 的关 系 ,懂 得 团结与协作。其次 ,通过教 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 的巧妙应用 培 养 大学生 的体育精神 。老师应 用多种教 学方法 和手段培养 大学 生 ,促使他们形成体 育精神 ,同时,还要 在体育课 堂或体育 运 动 中培 养 他 们 公 平 、公 正 的态 度 和 不 屈不 挠 的 意 志 。 二 、关 于 人 格 教 育
1 、什 么叫人 格
人格。
人们所说 的人格 ,其 本质是个 人的一种 财富 ,是一个 良好 的个人尊严 的宝贵财 富。对 于人格 ,不管是 西方哲人还 是东方 圣 人 都 曾说 过 不 少 的名 言 警 句 ,这里 不再 举 例 了 ,归结 为 一 点 ,
那 就 是 人格 很 重 要 。 2 、影 响 人 格 的 因素 大 家 都 知道 ,人 格 ,是 一个 人 的心 理 模 式 或 者 是 心 理 状 态 , 其实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 定的心理 特点和趋势 总和 。通过研 究
追求真理和诚信纪 律的 良好 道德品质有 很大 的帮助。大家都知 道 ,运动和生活 ,不能弄虚作 假和投机 取巧 ,要 求全部 参与者 都必须要务实和诚 信。第 二 ,体 育精神 能帮助大学 生形成集体 主义精神 。在体育 活动是竞技活 动 的同时 ,也是一个人 的合作 意识 的培养 ,以及 获得他们之间和谐协调的有效途径。“ 团结就 是力量 ”在体育比赛 中得到 了充 分体 现。因此 ,体育精 神 ,能 帮助大学生形成集 体主义精 神。第 三 ,体育精神 能帮助大 学生 形成法律 意识 ,以更好 地培养 大学生守法 精神。人 格 内容诸 如需 求 、道德 、理想 等个性因素 ,还有 气质 、能力 、性格 等心理 特征 是 不成熟 的, 也没有定 型,所 以它们 具有 的可 塑性很强 。我们知 道体育教 育
浅析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浅 析 大 学 体 育 教 学 中 的 体 育 精 神 与 人 格 教 育
郭 冬 冬
( 南 驻 马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河
河南
驻 马店
430 ) 6 0 0
中图分类号 : 4 G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20 — 1 2 0 1 0 — 2 X2 1 )2 0 4 — 2
识. 以及 求得 两 者 间的 和 谐统 一 的有 效 途 径 。“ 团结 就 是 力 量 ” 这 社 会 环境 而 受 到 影 响 和制 约 所 以说 . 天 遗 传 因 素 为人 格 的形 先 句 耳熟 能 详 的话 语在 体 育 比赛 中得 到完 美 体 现 。所 以说 , 育 精 成 和 发 展提 供 的是 一 种可 能性 体 神 有利 于培 养 大 学 生 的集 体 主 义 观 念 其 次 . 们 来看 后 天 环 境 因 素 后 天 环 境 因 素 则 包括 以下 几 我
摘 要 : 育精 神 就 其 实 质 , ・ 种 心理 资源 、 一 种 具 有 能动 作 用 的 意 识 、 体 育行 为的 动 力 源 泉 。独 立 的人 格 , 其 本 质 是 一 体 是 是 是 究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摘要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重视锻炼学生身体力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进行必要的人格教育,体现现代体育精神。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精神人格教育目前,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重视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裹足不前,对学生在人格等教育上没有给予相应的培养,忽视了体育精神的深层次发展。
通过体育精神的深度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塑造学生的人格,是高校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一、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育精神是指现代体育活动中蕴含的促进人们积极拼搏、奋勇向前、不屈不挠、团结乐观等精神的集合体,对人类发展有促进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类的潜能和极限。
通常表现为毅力、勇气、耐力等。
体育精神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体现,是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是体育运动更高层面的发展,超越了运动本身,是人类在精神上的一种信念和追求。
体育精神是一种全面教育,包括对学生的人格培养。
不仅要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还要注重发展个性潜能,规范个人行为,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形成竞争、拼搏、信心、荣誉、信念意识。
尽管体育运动的形式多样化,但其蕴含的体育精神是一样的。
当学生开始接触体育教育,体育精神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了,不断熏陶和塑造着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德,通过体育运动不断加强身体和精神上的培养和完善。
二、体育精神与人格培养人格是指人的品格操守,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等特征。
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的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兴趣、爱好、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
通常,健全的人格是指一个人能积极乐观地看待事物和世界,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团队精神,有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61
第3 期
湖 一 蘑学 南第 印 报
理 和价值 , 实现健康文 明的生活愿 望。
意 志
29 0年 0
‘
面的态度看待过 去 、 在和 将来 , 现 实而高 尚的生 活 目 现 有 标; 以正面的态度看 待困难 与挫折 , 良好 的情绪状 态。总 有
之 , 以辩证的态度 对待世界 、 要 他人 、 自己、 现在和未来 以及
辩证地 、 客观地观察 和分析问题 , 实事求是 , 追求体 育的真
( ) 五 培养 学生吃苦 耐 劳、 不怕 困难、 不怕 失败 的顽 强 体育运 动的教学训练和 比赛 , 求参加者 付 出极 大 都要
的身体 和心理能量 , 需要接受艰 苦的磨练 。要 让学生养成
体育精神是指 体育运动中所蕴含 的对人发展具 有启 迪 和影 响作用的有价值 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 一种 奋勇 向前 、 是
反 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 , 具有独特性 、 稳定性 、 统合性 、 功 能性等特征 。人格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具体 的人所 具 有 的意识倾 向性 以及经常 出现的较为稳定 的心理特征 的总 和, 包括兴趣 、 爱好 、 信念 、 性格 、 质、 气 能力等。而健全 的人
20 年 6月 09
第 9卷第 3 期
湖 j印 报 南i 蘑学 f 一
J un lo n n FrtNoma ie i o ra fHu a is r l Unv r t s y
Jn 20 u. 0 9 9 No 3 .
高 校体 育教 学 中 的体 育精神 与 人格教 育
于: 培养学生愉快 的生活态度 、 较强 的身心适 应能 力 ; 进 促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杨学究(永登县第二中学甘肃永登 730302)[内容摘要]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育精神对人格教育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以及人格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完善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体育精神人格教育体育教学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科学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异常激烈。
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全面的、均衡的发展。
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通过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它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
中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应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领域,因为它能够在学生身上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
除了身体上的锻炼之外,体育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注重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首先,体育教学应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
体育精神是指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正面积极的态度,包括勇气、毅力、合作、精神力量、道德品质和适应能力等。
这些体育精神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体育比赛中更好地表现,还有助于提升他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表现。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和生动的例子,鼓励和支持学生去体验和实践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态度和道德品质。
其次,体育教学也应注重人格教育的实践。
人格教育是指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品德,思想道德和人格素质,努力养成一个健全、积极、自立、自信的人格。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责,通过体育教学浸润学生的人格教育。
为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喜好和规范;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和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团队合作和竞技公平。
通过竞争和放松态度的平衡,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意识,使这些积极的基础能够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除此之外,体育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体育运动计划或比赛,或者参加一些其他学校或社会组织组织的比赛等,提高自我认识和策略能力。
通过这些体育教学方式,体育精神和人格素质都可以被加强和提高。
总之,体育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领域,教师们应该十分重视和注重学生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的培养。
只有当我们注重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时,我们才能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勇气,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成熟、积极、健康和负责任的社会公民。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培养问题的提出普通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
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也同样存在着这样一个重要课题。
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大学体育的教学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通过体育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人格精神。
这应是我们体育教育者思考的重点,是大学体育教学追求的高层次目标。
一、体育精神社会学家曾证言,任何一种社会活动或现象,当它仅仅是体现为技术层面时,它是低层次的,不成熟的。
当它进入到人的精神的层面,人的意识的层面,并影响到人的人格、心理、意识及行为时,它就进入了成熟的科学阶段。
历史上中外教育家们都没有摒弃体育的教育功能,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三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体育对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独特的,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
什么是体育精神呢?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涵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
体育精神的教育是大学体育教育中更高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应积极挖掘。
体育精神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在于:培养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的信念,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遵从社会法规。
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窥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所谓“体育精神”,它其实就是一种意识的能动性、是心理资源中的一类、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来源。
独立的人格,其本质是个人的一种财富,是一个良好的个人尊严的宝贵财富,是个人的一切社会行为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倡导大学生人格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人格教育;体育精神一、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体育精神
1、体育精神的概念
所谓“体育精神”,它其实就是一种意识的能动性、是心理资源中的一类、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来源。
换言之,体育精神是由体育的凝聚力、整体风格、吸引力、特点、水平等同构成。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信念、理想、情感以及体育知识和审美能力的标识体。
作为体育意识中的一种,能够在体育实践中起到不可小视的指导性作用,是一种心理资源的动态运动行为。
2、体育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成才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体育精神对大学生培养追求真理和诚信纪律的良好道德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大家都知道,运动和生活,不能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要求全部参与者都必须要务实和诚信。
第二,体育精神能帮助大学生形成集体主义精神。
在体育活动是竞技活动的同时,也是一个人的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获
得他们之间和谐协调的有效途径。
“团结就是力量”在体育比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因此,体育精神,能帮助大学生形成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体育精神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法律意识,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守法精神。
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一定要遵守相应的规则,违反者将被惩罚。
因此,将体育精神和大学生的纪律修养结合起来,对大学生形成法制意识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
首先,教材和指导结合起来。
老师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编排理念,深入分析研究和挖掘的材料中所含有的体育精神,并把它们加以精心组织和提炼。
指导学生对待体育活动要以乐观精神和积极的态度,还要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懂得团结与协作。
其次,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巧妙应用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
老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大学生,促使他们形成体育精神,同时,还要在体育课堂或体育运动中培养他们公平、公正的态度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二、关于人格教育
1、什么叫人格
人们所说的人格,其本质是个人的一种财富,是一个良好的个人尊严的宝贵财富。
对于人格,不管是西方哲人还是东方圣人都曾说过不少的名言警句,这里不再举例了,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人格很重要。
2、影响人格的因素
大家都知道,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模式或者是心理状态,其实就是一个人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趋势总和。
通过研究发现,人格通常包含以下内容:理想、信仰、个性、气质、能力、兴趣等等。
同时,人格也由后天因素和先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
我们首先来分析先天遗传因素。
古人说:将门虎子,俗话也说:凤生凤,龙生龙。
这也就充分反映出,下一代人格的质量深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实践表明,人生命中的冲动的成分、基本的情感个性遗传的程度比较大,但是人的世界观、信仰、理想等等人格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
因此,一个人的人格深受先天因素的很大影响也是极其可能的。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后天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后天因素主要包括下面几种:第一,家庭因素。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与人格密切相关的有信任感、交往能力、语言能力、情绪的稳定性等。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是个超大家庭,个人成长的各个环节都深受社会中的许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因此,在环境和遗传的互相作用下,来自后天社会、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人格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3、大学体育对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意义
首先,体育不但是形成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十分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大学生心理正处在由不太成熟向成熟发展阶段,他们的人格内容诸如需求、道德、理想等个性因素,
还有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是不成熟的,也没有定型,所以它们具有的可塑性很强。
我们知道体育教育内容和过程富有十分的教育性,外加之在教学过程中还可构造社会活动,因此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正是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他们人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期。
特别是,个人生理发育的敏感期正是大学期间,也就是说,他们的发育正处于基本成熟期。
实施体育教育,正是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最好途径,强健的身体正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
因此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不但要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锻炼,使它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人格。
三、人格与体育精神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关系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分析发现,人格与体育精神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巧妙应用体育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大家都知道,健康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康一个相当重要的标识就是:构成人格的一切因素是否是和谐、统一、完整的。
也就是说个人的人格核心是否是进取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有是否将自己的行为、愿望和目标统一在人格核心上。
大家都知道,在各个大学体育教育中,通过不同的体育比赛和多种灵活的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的行为都要遵守学校规章和社会规范的健康习惯。
同时,通过对大学生实施潜意默化的
体育精神影响,帮助他们形成公正、公平、客观的判断角度,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他们正确确立自己在体育比赛中的合理目标和正确看待体育运动中的竞争,以适应学习和生活中所出现的所有挑战。
因此,体育精神可以促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健康人格。
大家都知道,体育精神在有效培养健康人格中有着积极地作用。
大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是自信、阳光的表现,还反映其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而且还能经过激烈的、严酷的运动,使其深切且真切地体验竞争带来的痛苦和快乐。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参考文献:
[1]李小剑.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j].商情,2009(25).
[2]刘强.略论体育精神的内涵及影响因素[j].世纪桥,2009(15)
[3]郭平,李梅.浅论体育精神与人文精神[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4]陈正富.对现代体育精神的诠释[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4)
[5]曾红卒.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教育的作用与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