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芦苇

合集下载

故乡的芦苇教学反思(四篇)

故乡的芦苇教学反思(四篇)

故乡的芦苇教学反思在品读词句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课文优美的句子,传神的用词。

例如在选词填空“每年,当春风刚刚吹榭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露)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括号里应该选哪个句,为什么?(“探”更符合句子的拟人化写法,也写出芦苇的初春时节生长的生机和活力。

)在品读的方法选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这些方面品评课文词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在读文方面,我设计了许多的“读”,有层次地读,有目的地读,多种形式地读,我们通过小组互动,同桌互帮、朗读展示等激发措施,让学生勤读、乐读、善读。

把读通课文的任务完全地交给学生,做为五年级(第三学段)的学生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答案是肯定的,但做为教师在指导读书的方面就要多下功夫,在这里我们营造了一种思乡的情绪,通过相关的歌曲,诗歌营造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进而引发,强化读课文的情感。

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并通过有感情的读文表达情感,我把更多的时间放给学生,重点指导读,体会写法。

但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在细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些快乐的?学生汇报出从芦叶哨、芦叶船中感受到快乐,但学生没有说出从纺织娘好听的歌声中感受到快乐,学生没有说,老师也没有及时地点拨,感觉在理解文章内容上不完整。

在学生读文中,由于开火车式读课文学生朗读得非常流利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如果能把开火车式读文的时间放在细读课文时,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会更好。

总之,在教学中取长补短,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尽快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效。

故乡的芦苇教学反思(二)本文语言准确、形象、优美。

全文突出一个“美”和一个“趣”字。

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验到趣呢?除了让他们直抒胸臆的谈感受外,就是通过多样的美读来加以体会。

因为后面的“趣”读可能比“美”读更贴近学生生活吧,所以不论学生“表演”是否到位,情感是否都抒发出来,由于我用了许多激发性评价语言,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使课堂气氛的确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

徐刚《故乡的芦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徐刚《故乡的芦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题)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18分)故乡的芦苇徐刚①大地有很多的儿女,芦苇是挺拔的一群。

②芦苇的挺拔,自然不同于青松的苍劲、翠竹的出众。

芦苇是矮小的、清瘦的,但,它也确实昂首站立着——在江畔、海滨、河旁,总之,在我的家乡,是随处可见的。

良田是芦荡里开出来的,小路是芦荡里踏出来的,炊烟是芦荡里飘出来的……③有时是无边无际的,随风起伏,时高时低,和长江里的波浪连成了浩浩荡荡的一片。

倘是夏天,这一片绿色,会教人赏心悦目,胸襟大开。

倘是秋日,绿色变成了金黄,芦花已开过,芦苇在萧瑟寒风中依旧站立着,芦叶还不时在风中发出尖厉的哨音,仿佛是面对严寒的呼叫与抗争。

那时,就连鸭子也换了一身厚厚的绒毛,有的人早已用棉衣把自己包裹起来了。

④我的老家离江边不远。

儿时,为了谋生,经常和母亲一起去芦荡里拾柴、刈丝草籽,这呼叫声是经常听到的,以至今天想起还不绝于耳。

⑤在芦荡里燃起第一缕炊烟的祖先,曾经度过了何等艰难而又凄凉的时光。

⑥我在故书堆里寻找过他们的足迹,寻找过我的故乡最初的影子——那是可以追溯到唐朝武德元年的。

那时,海岛就是一片芦荡,几群野鸭,几只螃蟹。

没有人烟,没有小路,没有村落,连鸡鸣狗叫也没有。

最早的房屋是用几捆芦苇搭成的,名为“环洞舍”。

岛上没有淡水的时候,就吃芦根——雪白如藕节的芦根,直到我儿时,依旧是孩子们常常找来吃的好东西。

⑦江流冲击,大浪淘沙,这芦根纵横的大地竟是捏得出油的肥田沃壤。

种稻得稻,种花得花,种什么长什么,岛上有了瓜果飘香,有了五谷杂粮。

从此后,芦苇便开始被故乡人认识、利用,成了岛上的一宝。

⑧临近江边的一排又一排芦苇,阻挡着潮水洪峰。

用芦苇编成的笆墙冬暖夏凉。

吃芦叶包的粽子满口都是清香。

把芦叶卷成喇叭一样的芦哨,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吹着,是田野上的一支支生活的牧歌。

穿上芦花织成的“芦花靴子”,就连冬天也变得温暖……⑨芦苇虽不能做支撑高楼的栋梁,却乐于千百年如一日地厮守着大海,面对着潮流。

它的背靠长堤,绝不是以长堤为靠山,自己能图个安逸,而是长堤的前沿和屏障。

家乡的芦苇作文(含五篇)

家乡的芦苇作文(含五篇)

家乡的芦苇作文(含五篇)第一篇:家乡的芦苇作文家乡的芦苇作文(8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芦苇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芦苇作文1我的老家是一个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村子。

从小我就记得村边有一条清清的小河,那是孩子们的乐园,捉鱼、钓虾、摸螺蛳、游泳……尤其是河边那一望无垠的芦苇更是让人记忆犹新。

春天,芦苇的嫩芽悄悄地钻出地面,密密麻麻的,好像一把把绿剑插满了河塘。

不久,芦苇越长越高,渐渐地形成了翠绿的一片。

风儿轻轻吹拂,芦苇飘摇着柔柔的腰肢,生机勃勃,看了真让人陶醉。

夏天,长成了一株株修长、挺直的芦苇,多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招人喜爱。

阳光下,细长的芦苇叶绿得发亮,让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这芦苇好比是一道绿色的屏障。

微风徐来,芦叶轻轻拍打,发出簌簌的细声,犹如一曲优美的赞歌,给人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秋天,芦苇黄了,枝头上的芦花白了。

芦苇轻轻摇曳,芦花到处飞舞。

在夕阳下,茂密的芦苇随风起伏,像一片金色的大海。

爷爷曾经告诉我,芦苇浑身是宝,它可以用来造纸、编成苇席,芦根、芦茎、芦叶、芦花均可入药,芦苇还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呢!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芦苇!家乡的芦苇作文2从记事以来,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家乡一簇簇的芦苇。

是的,就是在小湖边高过身子的芦苇。

芦苇把湖水当做梳妆的镜子,湖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偶尔,自由活泼的野鸭会到湖中洗澡,还好有高过视线的芦苇挡住它们,不然准会嘎嘎直叫。

水面上,那些小圆晕一圈圈荡漾开去,十分优美。

芦苇生命力极其高。

有时,我会爬在芦苇丛中,去找和我“一见钟情”的芦苇,并把它带回家中,插入泥土里,没过几天,那几根芦苇还带来许多幼苗它们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探出了头,生机非常。

芦苇的样子也十分柔暖,娇美。

微风拂过,它们就翩翩起舞,一片片,一丛丛,绿莹莹,碧生生,摇曳着修长青玉似的秀枝,远看如同绿到神秘的江水,微微的波浪,又如同一片绿绸在微风的指导下轻飘着,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也是那么的娇小美丽,平添了不少恬静和飘逸。

故乡的芦苇的读后感

故乡的芦苇的读后感

故乡的芦苇的读后感读完《故乡的芦苇》这篇文章,我的思绪仿佛被那一片片轻盈摇曳的芦苇叶拉回到了记忆中的故乡。

文章里那随风摆动的芦苇,就像故乡在我心中舞动的影子,亲切又迷人。

作者笔下的芦苇,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故乡情怀的寄托,是童年欢乐的象征,也是岁月流逝中不变的温暖。

想起故乡的芦苇,我就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芦苇丛中玩耍的情景。

那时候,村子边上有一大片芦苇地,每到春夏之交,芦苇就像比赛似的疯长。

远远望去,绿油油的一片,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

走近了看,芦苇修长的叶子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什么秘密。

我们一群孩子最喜欢钻进芦苇丛中捉迷藏。

那密密麻麻的芦苇就像是天然的屏障,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藏身之处。

我小心翼翼地拨开芦苇叶,猫着腰往里钻,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和不知名的小草。

芦苇叶有时会轻轻地划过我的脸颊,痒痒的,带着一丝清新的气息。

我蹲在里面,大气都不敢出,听着外面小伙伴们的呼喊声,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等到小伙伴靠近的时候,我会突然跳出来,吓他们一跳,然后看着他们惊愕的表情哈哈大笑。

到了秋天,芦苇就开始变黄了。

那金黄的芦苇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美丽,像是被镀上了一层金边。

大人们会把成熟的芦苇收割下来,用来编席子、做扫帚。

我还记得奶奶坐在院子里,熟练地把芦苇劈开,然后用灵巧的双手编织着席子。

她的脸上洋溢着专注和满足的神情,嘴里还会念叨着一些我听不懂的话。

在奶奶的手下,一根根普通的芦苇仿佛有了生命,变成了一件件实用又精美的物品。

冬天的芦苇地则是另一番景象。

一场大雪过后,整个芦苇地都被白雪覆盖,只露出一些枯黄的苇尖。

我们会在雪地里奔跑嬉戏,打雪仗、堆雪人。

有时候,我们会折下一根芦苇,把上面的雪抖落,当成宝剑或者魔杖,玩着属于我们的游戏。

那时候的我们,无忧无虑,快乐是那么简单。

如今,离开故乡多年,我很少再见到那样大片的芦苇了。

但每当想起故乡,那片芦苇地总是最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它们承载着我童年的欢笑和梦想,是我心中永远的温暖港湾。

《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

《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故乡的芦苇》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故乡的芦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故乡芦苇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故乡的芦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故乡芦苇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环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故乡的芦苇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芦苇的特点。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感受故乡的美好氛围。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故乡的芦苇》,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课文中提到的芦苇的特点,展开讨论。

(2)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芦苇的特点。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深入学习(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进行赏析。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故乡芦苇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故乡的芦苇为题材,进行写作练习。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5.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故乡的芦苇》。

17故乡的芦苇

17故乡的芦苇

触须:昆虫、软体动物或 甲壳类动物的感觉器官之一, 生在头上,一般呈丝状。
在那星月交辉(huī)的夏夜,我常带弟弟到芦苇丛中捉纺织 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chù)须,身上裹 着两片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放进小竹笼子,怕 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黄色的南瓜花。然后把竹笼挂在蚊帐( zhànɡ)架上,让纺织娘的歌声伴我们进入梦乡。
啊,故乡的芦苇!每每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甜蜜的 回忆之中。
为什么他们要带 着纺织娘的歌声进入 梦乡呢?读到这里你 有什么感受?
不能忘怀
芦 苇:绿 多 美 芦 叶:吹 陶醉 芦叶船:满载幻想 芦苇丛:捉纺织娘
甜蜜的回忆
讨论
我们在课文中感受了作者对故乡芦 苇的情感,同时还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 谐。那么,你们能不能也来谈谈自己家 乡的美景和童年趣事呢?
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总喜欢摘片芦叶,放在嘴边, 吹出鸟鸣似的歌声。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陶醉,在亮晶 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呼唤着 ……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 还从旧火柴盒上剪下小木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 再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银色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 丫,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芦叶船移到水面上。“开船 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 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几乎所有的河沟港汊、 小湖池塘,都被绿色的芦苇掩映 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 里探出尖尖的脑袋。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 ,在融融的春风中,快活地舒展它那狭长的叶子。
作者在这部 分中写了几件童 年趣事?
读一读。照样子写词语。
一片片 绿油油

《故乡的芦苇》批注

《故乡的芦苇》批注

《故乡的芦苇》批注
《故乡的芦苇》是中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该小说以家乡芦苇为象征,描述了一位农民在改革时期面临经济与道德困境的故事。

以下是对这篇小说的一些批注:
1. 芦苇的象征:芦苇被用作故事的象征物,代表着中国农村的坚韧与适应力。

芦苇生长在不毛之地,能够顽强地生存,并抵御风雨的侵袭,寓意着农民在艰难岁月中的生存能力。

2. 农民的经济困境: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贫困的农民,他受到了经济困境的困扰。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土地改革使他失去了自己的土地,不得不出外打工谋生。

这反映了当时许多农民在改革时期面临的经济困境和失去土地的问题。

3. 道德困境的抉择:故事中,主人公被迫去偷窃他人的芦苇来谋生。

这引发了他内心的道德困境,他对偷窃行为感到愧疚但又无可奈何。

这个情节揭示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一些违背自己内心价值观的选择。

4. 对农村生活的描绘:莫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农村的生活细节,如农村的风土人情、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农村人民的真实和纯朴的生活状态。

5. 通过个体故事反映社会问题:尽管故事中的情节是关于一个农民的个体经历,但它也反映了社会问题,如农民工的境况、土地流转等。

莫言通过个体故事,传达了对社会改革所带来的
问题的思考与关注。

总的来说,《故乡的芦苇》本身是一篇关于个体命运与社会问题之间的交织的短篇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农村人民在改革时期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故乡的芦苇的读后感

故乡的芦苇的读后感

故乡的芦苇的读后感读了《故乡的芦苇》这篇文章,我的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童年时期,那片充满着芦苇的故乡土地。

文中对芦苇的描写,是那么的生动而细腻,让我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些在风中摇曳的芦苇。

它们就像是大自然的精灵,自由自在地生长着。

作者笔下的芦苇,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承载着故乡的记忆和情感的象征。

说起故乡的芦苇,我记忆里那片芦苇荡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那片芦苇荡就在我家不远处,小时候,我总喜欢往那里跑。

春天的时候,芦苇刚刚从地里冒出头来,嫩绿嫩绿的,尖尖的芽儿就像一个个好奇的小脑袋,东张西望。

我会小心翼翼地走进芦苇荡,生怕踩到这些小生命。

用手轻轻触摸那些嫩芽,感觉凉凉的、滑滑的,特别舒服。

夏天一到,芦苇就像疯了似的拼命往上长,没几天就变得又高又密。

这个时候,芦苇荡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乐园。

放学后,约上几个小伙伴,一头钻进芦苇荡。

里面又闷又热,但是我们可不在乎。

我们在里面捉迷藏,浓密的芦苇就是我们最好的掩护。

我总是能找到一个自以为特别隐蔽的地方,把自己藏得严严实实的。

有时候,小伙伴们半天都找不到我,我心里那个得意劲儿就别提了。

等他们实在找不到,我就会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然后就被发现啦。

除了捉迷藏,我们还会在芦苇荡里捉蚂蚱。

那些绿色的、棕色的蚂蚱在芦苇丛里跳来跳去,要抓住它们可不容易。

我们弯着腰,眼睛紧紧盯着,一旦发现目标,就悄悄地靠近,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手一捂。

不过,大多数时候,蚂蚱都比我们机灵,一下子就跳走了。

但我们也不气馁,继续在芦苇丛里搜寻。

偶尔捉到一只,就会兴奋得大喊大叫。

到了秋天,芦苇开始变黄了,风一吹,芦花就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飘起来。

那场景,美极了!我们会折下几支芦苇,编成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

我记得我编过一个草帽,戴在头上,觉得自己可神气了。

冬天,芦苇荡变得安静了许多。

芦苇的叶子都落光了,只剩下干枯的枝干在寒风中挺立着。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太往里面跑了,只是远远地看着。

但我知道,等到春天,它们又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乡的芦苇
长江口外,东海之滨,有一个美丽的绿色海岛。

那就是我的故乡。

二十几年在北国的大城市里工作,我常常想念我远在南方的故乡。

生我养我的故乡啊,你给我留下多少梦幻般的、缤(bīn)纷的记忆———
那密如蛛(zhū)网、纵横交错的清清亮亮的小河;
那灿若群星、叫不出名儿的各种各样的芬芳的野花;
那望去像铺满碎金似的一畦(qí)畦油菜花;
那朗朗秋空下熠(yì)熠耀目、洁白如云的棉花……
然而,多年来最令我魂牵梦绕、永远不能忘怀的,却是故乡的芦苇———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

一片片,一簇簇,迎着轻风,摇曳(yâ)着修长的碧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tián)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退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

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shào)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唤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

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成舵(duî),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xī)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

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

“开船(luo)!开船!”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季,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fǎng)织娘。

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guǒ)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

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

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啊,故乡的芦苇!因为你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所以我一直对你怀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

每当想起你,我就会沉浸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之中……
想起故乡,就想起芦苇。

我爱故乡,我爱故乡的芦苇!
1.故乡的芦苇给过“我”不少童年的欢乐。

细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些欢乐。

2.背诵你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认字苇缤蛛曳恬
哨舵锡纺裹
写字若芳魂拂逸哨
帆翼纯织触
自选词句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