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长宁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4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试卷汇总(含答案)

2014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试卷汇总(含答案)

2014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试卷汇总(含答案)
2014上海静安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
2014上海普陀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上海浦东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上海长宁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上海闸北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上海虹口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上海徐汇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上海金山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上海奉贤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
2014上海嘉定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上海宝山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上海崇明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2-2013学年长宁区初三语文二模卷长宁天山校对整理

2012-2013学年长宁区初三语文二模卷长宁天山校对整理

2012-2013学年长宁区初三语文二模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默写(18分)1.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2.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 _____________,千骑卷平岗。

(《江城子密州出猎》)4. 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5. 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故逐之。

(《曹刿论战》)6. 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

(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 “凭阑袖拂杨花雪”中的“杨花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分)8. 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与“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_(2分)A.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9. 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2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稍见云中白若樗数十立者,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2分)A. “大风扬积雪击面”句中的“击”字,生动地表现了高山上寒风之猛烈。

2014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带答案)

2014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带答案)

2014年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带答案)2014年网上阅卷适应性训练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编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阅读下面文字,请将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青春年华,最值得珍惜。

这无价的光阴要用来做最有意义的事,万万不能等到diāo líng之时,再独自感伤,追悔莫及!青春,需要守望,需要zhàn fàng,更需要圆满人生价值!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A.“扫黄打非”办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扫黄打非•秋风2014”行动今日启动。

B.不少网友心存疑惑:失踪的马航MH370航班调查和搜寻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C.2014年博鳌论坛围绕《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主题展开讨论。

D.为了扩展旅游宽度,兴化将打造“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看芦花、冬泡温泉”的旅游全景图,把4月的千岛菜花节向四季延伸。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无数篮球迷无须紧盯屏幕也能欣赏到NBA比赛。

B.距中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初三学子当务之急的事就是回归课本,抓好基础。

C. Windowsxp正式宣告隐退,将冲击我国约2亿用户,危及他们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D.党员干部只有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 分,①一④ 每题1 分,⑤一⑥ 每题2 分)①知而好问,▲ 。

上海市2014年长宁区中考语文一模(附答案)(已重新排版-可直接打印使用)

上海市2014年长宁区中考语文一模(附答案)(已重新排版-可直接打印使用)

2014年第一学期长宁区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会当凌绝顶,。

《望岳》2.,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3.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4.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7.“沙场秋点兵”,“沙场”即。

(2分)8.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诉衷情》只有正标题,《破阵子》还有一个副标题。

B.“梦断”、“梦回”两句都是回顾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涯。

C.前者为“觅封侯”,后者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全诗为了个人博取功名。

D.“泪空流”、“可怜白发生”两句,抒发的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小石潭记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

(2分)9.翻译句子。

(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4年4月上海市各区县初三语文二模卷官方权威版之宝山卷(含答案)

2014年4月上海市各区县初三语文二模卷官方权威版之宝山卷(含答案)

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2. ,带月荷锄归。

(《归田园居》)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

(《黄鹤楼》)4.草色烟光残照里,____________。

(《蝶恋花》)5. __________,饥渴而顿踣。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乱花”的意思是。

(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A.全诗以春为描写对象。

B.全诗以“行”为叙写线索。

C. 这首诗从西湖初春写起至暮春绿杨浓荫景色结束。

D.这首诗写出早春西湖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陈涉世家(节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既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8.选文作者是,他是我国(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不属于徒属“敬受命”原因的一项是(3分)A. 吴广“苦肉计”获得成功,激起了众士卒。

B. 陈涉的鼓动分析,激发了众士卒求生欲望。

C. 吴广一向爱护士卒,有一定群众基础。

D. 吴广表达出自己要当王侯将相的雄心。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唐临为官唐临为万泉①丞②。

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

2014上海长宁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上海长宁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4上海长宁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2.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5. ,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6—7题(4分)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蝶恋花》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它们分别是:“ ”和“ ”。

(2分)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柳词抒写儿女之情,苏词抒写家国天下的抱负。

B.柳词采用引用,苏词多用典故。

C.柳词委婉含蓄,苏词豪放激越。

D.柳词结尾出现名句,苏词通篇是名句。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东晋的,我们还学过他的《》(2分)9.翻译句子(3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写出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

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试卷长宁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试卷长宁卷(含答案)

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2. ,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3.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5.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

B.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

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

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

7.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⑴《观沧海》的“观”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心情乐观;二是所写对象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⑵《望岳》的“望”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并未登山,而是在山脚下远望泰山;二是作者想象登上泰山之巅、雄视天下的壮观景象。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8.选文出自课文《为学》,作者是(朝代)文学家(姓名)(2分)9.翻译下列句子(3分)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0.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学”即“求学”“做学问”。

2014初三中考二模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2014初三中考二模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长宁区2011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统一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 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2. 问今是何世,乃,。

(陶渊明《桃花源记》)3. 东边日出西边雨,。

(刘禹锡《竹枝词》)4.,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5.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6.,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中“强”读作,意思是(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

B. 反复、对比和对偶是本词采用的修辞方法,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C. 上阕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

D. 上阕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文章中的“臣”、“先帝”、“陛下”分别指、、(人名)(3分)10.翻译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3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学年长宁区初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2. ,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3.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5. ,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第6—7题(4分)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蝶恋花》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各有一个词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基调,它们分别是:“”和“”。

(2分)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柳词抒写儿女之情,苏词抒写家国天下的抱负。

B.柳词采用引用,苏词多用典故。

C.柳词委婉含蓄,苏词豪放激越。

D.柳词结尾出现名句,苏词通篇是名句。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东晋的,我们还学过他的《》(2分)9.翻译句子(3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写出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中人的热情好客。

C.“土地”“交通”“妻子”“绝境”等词语跟现代汉语意思相同。

D.“不足为外人道也”表明桃花园中人不愿被“外人”打扰。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伯夷叔齐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乃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武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蔽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释】孤竹君:殷商时孤竹国的国君。

即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武王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太公:姜太公姜尚。

薇:蕨类,一种野菜,可食。

11.解释加点词语。

(4分)及.父卒扶而去.之1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B.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坚守道义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C.伯夷、叔齐认为归顺周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D.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是可耻的,义正词严不吃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

13.伯夷、叔齐是从哪两个方面指责武王的(从原文中找出两个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14.对伯夷、叔齐的行为品质,概括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违背父亲遗命,不愿继承王位,互相推诿,怕承担责任。

B.维护商纣王的正统地位,阻拦武王伐纣,体现出忠诚。

C.兄弟之间和睦谦让,面对强权威武不屈,为了道义坚守节操。

D.不肯随波逐流,不愿仰人鼻息,不与当权者合作。

二、现代文(40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8分)说宽容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

一天他攀登于崎岖山道,发现当道有个袋子似的东西碍脚,就狠狠地踩了一下,谁料那东西不但没瘪,反而鼓了起来,加倍地扩大。

海氏大怒,操起哨棒砸将下去,孰料“对手“顷刻膨胀,把路堵死,搞得他不知所措……茫茫人世难免摩擦和阻碍,如果不宽容,我们就会轻启怨恨,堵塞前进之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心怀宽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宽容能化解矛盾,强国安民。

战国时蔺相如完璧归赵,并完成了渑池盟会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这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

他扬言“吾见相如,必辱之”。

而蔺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宽容的退让态度。

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上演了一出“将相和”的喜剧,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宽容待之,而是来个两虎相斗、你死我活,势必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无独有偶。

清代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

张英闻讯致家书一封:“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读后顿悟,当即后腿三尺,以示不争。

对方深受感动,亦让地三尺,这便是安徽桐城保存至今的“六尺巷”的由来。

张英“宽以待人”教育了家人,感化了一方,成了邻里和睦的佳话,成了传统美德的典范。

可见,心怀宽容,还能息事宁人,和谐社会。

那么,又如何践行宽容呢?要能容人之言。

褒奖之语要听,逆耳诤言更要珍惜。

因为它无异于苦口良药,着实难得。

唐朝谏议大夫魏征为人耿直不阿,犯言直谏。

魏征的“面折廷诤”,经常弄得太宗面红耳赤,甚至下不了台。

一次罢朝后,太宗余怒未息地说:“每廷辱我”“会须杀此田舍翁。

”尽管对魏征的尖锐批评一时难以接受,但他知道魏征是忠心奉国,其言有利于治国安邦,所以言听计从,深为太宗所器中。

唐太宗能容人之言,才能开创贞观之治。

更重要的是容人,它是容言之根本。

曹操和袁绍,是官渡大战胜负双方的主帅。

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实际上嫉贤妒能(“貌外宽而内忌”),既要使用人才,又不能给予充分的信任(“任人而疑其心”)。

曹操豁达大度不拘小节(“明达不拘”)。

兵锋未接,曹操即凭人格、气度和境界先胜。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

有了这种信念和胸怀,什么样的人容不下呢?所以,我们要用真诚的心来观察他人的长处,容纳他人的不足,善于发现、培养、发挥他人的长处,求同存异,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朋友,从你的一言一行开始,修一颗宽容之心吧。

愿你拥有比海洋还宽阔的胸怀,拥有比日月更长久的幸福。

15.第3段末句应该使用的关联词语是(2分)A.因为……所以 B.不但……而且 C.即使……也 D.只要……就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作者提出的实施办法是和(7分)17.文章以希腊神话故事开头,其作用之一是,之二是增强文章的文学意味,吸引读者。

(2分)18.文章第3段采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4分)19.一下对文章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第1段“对手”是指不瘪反鼓的“袋子似的东西”。

B.文章第4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2段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是直接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D.第2和3段是并列关系,第5和6段也是并列关系。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22分)梅蒂太太的上帝一黄昏,夕阳西下。

梅蒂太太坐在在门前的木椅上闭目养神。

这时,快递员迈克来了。

小伙子吹着口哨说:“梅蒂太太,有您的包裹!”“我的眼睛越来越花了,乔娜,来帮我签一下!”梅蒂太太冲着篱笆那边喊着。

一个七八岁模样、金发碧眼的小女孩跑了过来。

帮她签完字,乔娜正要回家,却听到梅蒂太太大声说:“上帝,有没有搞错啊?我订购的是巧克力和咖啡,送来的却是奶油蛋糕!”没等乔娜走开,梅蒂太太又说:“如果换货,要浪费不少时间,奶油蛋糕也很美味那就不换了吧!亲爱的乔娜,把你采的鲜花送给我,你把蛋糕拿回去。

”乔娜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四处打零工赚钱,日子过得很拮据。

明天就是小乔娜的生日,一份精美的蛋糕从天而降,简直太令人惊喜了!乔娜帮梅蒂太太把鲜花插到花瓶里,捧着蛋糕,笑逐颜开地回家过生日了。

二周末的早晨,下了一场大雪,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大自然沉睡在无边的宁静里。

帮梅蒂太太做家务的小时工邦妮,踩着厚厚的积雪来了。

冰天雪地,冷风刺骨,她却戴着一双破烂不堪的手套,手指都快冻僵了。

梅蒂太太在试戴一双新买的手套忽然眉头紧锁,对邦妮说:“上帝,有没有搞错啊?新的羊皮手套居然有点小,戴着真不舒服!邦妮,麻烦你帮我做一件事,喂一下阳台上的小鸟。

然后,你把这双手套拿走吧,我不需要它!”邦妮欣然答应,给小鸟们喂完面包,她拿起手套试了试,发现大小正合适,又舒适又暖和,简直像专门为她订做的,既然梅蒂太太不需要,邦妮便地拿走了。

三“真可怜!”“她该怎么办呢?”那天中午,梅蒂太太正在窗前打盹,忽然听到邻居们在议论什么。

他们说的是一个叫玛丽的女人,丈夫因为车祸落下残疾,无法继续工作。

幸好家里有一头奶牛,全家人依靠卖牛奶的钱维持生活。

虽然经济不宽yù,但家人相亲相爱,生活得很幸福。

然而,昨天那头奶牛突然得病死了。

玛丽绝望到要跳河自杀,幸好被人及时发现救了回来。

“玛丽太太,我从小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能够亲手给一头奶牛喂青草。

可是,上帝真的搞错了,我一直体弱多病,尤其对动物敏感,母亲不允许我喂养任何动物。

现在,我可以拜托你帮我完成这个心愿吗?用这些钱买一头奶牛回来,替我照顾它的一切,只要偶然牵过来,让我喂它一把青草,我就心满意足了!”当梅蒂太太找到玛丽,轻声说出自己的请求时,这个苦命的女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热泪盈眶地答应。

四梅蒂太太老了,渐渐很少出门。

一天早晨,她听到外面热闹的喧哗和她的孩子们也带着孩子……“早上好,梅蒂太太!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在阳光晴好的日子,去海边晒一次太阳。

您能陪我们一起去吗?”看到梅蒂太太出来,小乔娜立刻走上前去,做出一个请的姿势……梅蒂太太感觉非常意外。

【原来,童年的她在海边长大,嫁人后离开海边。

丈夫去世后,独自靠退休金生活的她,总是千方百计帮助别人,可她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那就是再去看一次大海。

没想到,在70岁生日这天,邻居们居然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

】因为激动,梅蒂太太忍不住念叨道:“上帝,有没有搞错啊?”玛丽微笑着说:“曾经,上帝借您的手,搞‘错’过很多次。

但是,这一次,他真的没有搞错。

”邻居们一拥而上,把梅蒂太太舒舒服服安置在车上。

车轮滚滚驶向海边,明媚的阳光透过车窗,照在每一张幸福洋溢的脸上。

20.基础知识和运用(4分)(1) 看拼音,写汉字:虽然经济不宽yù(2) 第二部分“邦妮便地拿走了”,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A.心满意足 B.心花怒放 C.心安理得 D.心悦诚服21.第二部分画线句“周末的早晨,下了一场大雪,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冰清玉洁,大自然沉睡在无边的宁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