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F103ZET6最小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基于STM32F103ZET6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共3篇

基于STM32F103ZET6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共3篇

基于STM32F103ZET6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共3篇基于STM32F103ZET6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1STM32F103ZET6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概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用于监测、控制、保护和管理电池组,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长寿命。

基于STM32F103ZET6设计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芯片上内置的ADC (模数转换器)获取电池的电流、电压等指标,以及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并进行控制。

硬件设计STM32F103ZET6有多个通道的ADC可以直接测量模拟信号。

为了获得更高的准确性,可以考虑使用多路放大器和滤波器以及保护电路。

并且使用STM32F103ZET6的DMA(直接内存访问)和TIM(定时器)模块,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精确的数据获取。

在电池充电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流大小和方向。

为了实现此目的,可以集成硬件加速器以控制FET(场效应管)开关以及其他相关元件。

同时,Gamma检测电路可以防止充电器充电电流超过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

软件设计主要功能包括:1. 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并控制充电电流。

2. 获取电池的电流、电压、温度等参数,并通过UART发送到PC机中。

3. 根据电池状态来生成并更新电池状态机,并根据状态机判断充电器和负载策略。

4. 具有充电器满电自动控制和负载过载保护功能,以及防逆流充电等保护措施,防止电池损坏和电池内部短路等现象。

最后,应该在软件设计方面注意功耗问题。

可以通过将STM32F103ZET6进入深度睡眠模式以减少功耗,实现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长寿命。

总结STM32F103ZET6是一个通用的ARM Cortex-M3微控制器,它适用于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

考虑到硬件的安全性和软件的稳定性,电池保护电路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完备和细致。

在设计、制造和测试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基于STM32F103ZET6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设计2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

基于STM32F103ZET6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F103ZET6智能梯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结果表明,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模拟火 灾的实验中,系统能够迅速检测到火灾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启动声光报警装置 提醒人员采取措施。此外,系统在连续工作24小时后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 误报率较低,可以满足一般场所的火灾监测需求。
总结起来,基于STM32F103ZET6单片机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具有实时监 测、及时报警、智能化等特点,能够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 量。该系统已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未来研 究方向可以包括优化传感器性能、提高系统稳定性、实现更多智能化功能等。希 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检查硬件连接的正确性,确保各个设备都能正常工作;
2、观察电机驱动器的运行状态,确保电机运转正常; 3、检查传感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以便及时作出避障决策;
4、优化电池续航能力,延长智能小车运行时间; 5、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程序参数,提高智能小车的鲁棒性。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及其相关技术得到了 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性能和管理直接影响 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因此,设计一种高效、可靠、智能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显得 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基于STM32F103ZET6微控制器,探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 设计及实现方法。
关键词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STM32F103ZET6,电池管理芯片,传感器,执行器,电 路设计,软件开发。
系统设计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芯片、传感器、执行器以及电路 设计等部分组成。电池组是系统的核心,由多个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 STM32F103ZET6微控制器作为电池管理芯片的主要控制单元,负责电池组的充放 电管理、温度监测、安全保护等功能。

基于STM32F103ZET6单片机的地铁站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STM32F103ZET6单片机的地铁站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1 地铁站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此环境检测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主体模块包括DHT11温湿度传感模块、DS18B20温度传感模块、MQ-2烟雾传感模块、ESP8266无线传输模块、LCD12864显示模块以及新大陆云平台。

1.1 设计方案选择在本系统设计中我们经过思考有了两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是由一个单片机作为控制端接收三个传感器的采集数据并加以处理以及控制显示器来显示数据再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将数据传输至网络中的新大陆云平台显示,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框图另一种是由一个主单片机控制显示屏以及一个主无线传输模块,再有三个从单片机分别控制三个传感器和三个从无线传输模块,三个从单片机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主单片机,主单片机将数据显示到显示屏上,并统一通过无线模块传输至网络中新大陆云平台显示。

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框图最终,我们选择了方案二,虽然成本要高一些,但模块化的设计可以自由更改传感器的数量,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方便,尤其是在各个地方对每个参数要求不同的时候,单个模块可以单独拿出来使用,不需要做过多的调试。

1.2 系统功能及技术指标1.2.1 系统功能(1)环境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地铁站湿度、温度以及烟雾浓度同时将数值发送到新大陆云平台进行显示,同时还可以在云平台上实时设置最大阈值。

(2)当检测到的湿度、温度以及烟雾浓度超出所设定的阈值时云平台会发出报警,指示工作环境现在处于危险状态。

things器卸载所有Wi-Fi 网络功能,ESP8266芯片内集成度非常高,含有天线开关、电源管理转换器等所以需要的外部电路极少。

ESP8266无线传输模块目的在于传输传感器的采集数据并将单片机所接受的信号数据传输至新大陆云端平台上,使监测员能够实时进行远程实时监测。

1.3.5 LCD12864显示模块LCD12864显示模块的作用是将实时采样的环境参数以数字以及字母的形式显示出来,并且带有相应的浓度单位,传感器监测环境参数,STM32系统会对环境参数进行判断,并将环境参数数值显示到LCD12864显示屏上,若环境参数数值大于预设的参数阈值,显示屏上会显示危险信号同时发出编程之前需要先用Keil μVision5 软件新建工程并命名为环境监测系统,将单片机型号设置为STM32F103CET6,然后添加源程序文件,完成后保存为.c 的文件。

基于STM32的可穿戴设备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可穿戴设备系统)

基于STM32的可穿戴设备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可穿戴设备系统)

2016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 基于STM32的可穿戴设备系统院系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6年05月16日摘要“可穿戴设备”是可穿戴技术在日常穿戴产品的设计中的应用,例如手表、眼镜、服装、鞋和手套。

广义的可穿戴设备是指功能全、尺寸大,不依赖于智能手机,实现了智能手机全部或部分功能,如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型的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

穿戴式技术在国际计算机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只不过由于造价成本高和技术复杂,很多相关设备仅仅停留在概念领域。

本系统以意法半导体公司的基于Cortex-M3 32位高性能单片机STM32F103ZET6为核心,由GSM模块、GPS模块、MPU6050六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TFT彩屏、SD卡等组成了一个可穿戴设备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万年历、秒表、计步、闹钟、画板、日历、地图等功能。

地图获取的图片存放在SD卡中,GUI图片存放在8M的外置FLASH当中。

系统支持全触摸操作。

关键词:可穿戴设备;STM32单片机;TFT彩屏;文件系统;SD卡;GPS地图Title The Wearable Device System Based on the STM32 Abstract"The wearable devices" i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earable Technology in the Daily wearable Product Design, such as the glasses, gloves, watches, clothes and shoes. Generally,The wearable smart devices including full-featured, large size, do not rely on smart phones to achieve a complete or partial functions, such as smart watches and smart glasses, etc., and only focus on a certain type of application functions, and other devices such as smart phones with the use of various types of conduct such as signs monitoring bracelet intelligent, smart jewelry. As technology advances and the change of user needs, application forms of wearable smart devices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Wearable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a and industry, but due to the high construction cost and technical complexity, a lot of related equipment only is an idea. This system is based on the STM32F103ZET6 as the core which is produced by the STMicroelectronics Cortex-M3 32-bit high performance microcontroller,This system also use GSM module, GPS module, MPU6050 six-axis acceleration sensor module, TFT color screen, SD card and other components.The system has six functions such as the calendar, stopwatch, pedometer, alarm clock, Sketchpad, Calendar, Maps, and other functions. Map Get pictures stored in the SD card, GUI image stored in the external 8M FLASH.The system supports full-touch operation.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STM32 microcontroller;TFT color screen;The file system; SD card; GPS maps目次1 绪论........................................................ - 1 -1.1选题背景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意义 (1)2 设计要求.................................................... -3 -3 方案论证.................................................... - 4 - 3.1控制器方案 (4)3.2显示模块方案 (5)3.3加速度传感器方案 (5)4 硬件部分.................................................... - 6 - 4.1单片机. (6)4.2TFT彩屏 (9)4.3触摸屏控制芯片 (11)4.4MPU6050模块 (12)4.5SD卡 (14)4.6EEPROM存储器24C02 (15)4.7FLASH芯片W25Q64 (16)4.8蜂鸣器电路 (17)4.9GPS模块 (17)4.10GSM模块 (19)5 软件部分................................................... - 21 - 5.1开发工具介绍 (21)5.2程序框图 (21)5.3文件系统的移植 (22)5.4GUI程序的设计 (24)5.5主要功能的实现原理 (25)6 系统功能测试与分析......................................... - 38 -6.1开机主界面测试 (38)6.2万年历功能测试 (38)6.3秒表功能测试 (39)6.4闹钟功能测试 (40)6.5画板功能测试 (41)6.6计步功能测试 (41)6.8测试结果分析 (42)结论......................................................... - 45 - 致谢......................................................... - 46 - 参考文献..................................................... - 47 - 附录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 48 - 附录二:部分源程序........................................... - 52 -1 绪论1.1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用单片机开发的智能化产品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地应用,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心电监测系统

基于STM32单片机的心电监测系统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0概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日新月异,医疗水平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

在众多生理信号中,心电信号的监测一直都是各国研究者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重点,由于传统的ECG 仪器相对较大并且依赖于PC 和显示器显示器,而从国内外心电图仪的发展趋势来看,新型心电监测设备越来越便携化,智能化,远程化。

因此,便携性和易操作是目前家用心电监护仪设备亟待解决的问题[1]。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设计了一款使用STM32F103ZET6作为主控芯片,AD8232芯片作为前端采样,ADC 配合DMA 快速采集传输心电信号,再对所采集心电信号进行处理,最后根据使用者需求选择显示方式,从而实现一款轻便小巧、操作简单、低成本的心电监测设备的设计。

1系统结构本文设计的心电监测系统由STM32F103ZET6最小系统、AD8232模拟前端、OLED 显示模块、HC-05蓝牙模块组成,医用AgCl 采样电极通过单导联的方式将感知的心电信号传输到AD8232模块,进行初步信号调理及放大后,由STM32单片机的ADC 采集基于STM32单片机的心电监测系统李昊霖徐凌桦摘要针对目前市面上的心电图监测设备存在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等问题,设计了一款轻便小巧,价格相对便宜,操作简单的心电监测系统。

本设计使用AD8232方案作为模拟前端,通过STM32单片机对心电信号进行处理,最后通过OLED 屏幕,或者通过蓝牙与上位机等终端设备连接来显示心电图及心率,从而实现心电监测的基本功能。

经实际测量的结果显示,本设计在使用上满足应用的测量精度同时也非常便捷,有较高实用价值。

关键词心电监测;AD8232;STM32;滤波中图分类号:TH776.1文献标识码:ADOI :10.19694/ki.issn2095-2457.2020.22.12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large and expensive ECG monitoring equipment on the market ,a light and compact ECG monitoring system with relatively low price and simple operation is designed.This design uses the AD8232solution as the analog front end ,processes the ECG signal through theSTM32microcontroller ,and finally displays the ECG and heart rate through the OLED screen or through Bluetooth and the host computer and other terminal devices to realize the basic function of ECG monitoring.The actual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meets the application'smeasurement accuracy in use and is also very convenient ,with high practical value.Key wordsECG monitoring;AD8232;STM32;Filtering李昊霖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物联网应用,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基于STM32单片机的通信技术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STM32单片机的通信技术实验系统设计

基于STM32单片机的通信技术实验系统设计朱向庆;何昌毅;朱万鸿;钟创平【摘要】提出一种基于STM32单片机的通信技术实验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取\"核心板+功能模块\"的设计理念,以STM32F103ZET6单片机最小系统为控制中心,集成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模块、有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及信源编译码模块,能够完成通用STM32单片机的仿真与下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具有集成度高、覆盖面大、适用性广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与创新思维能力,可在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移动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推广使用.【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9(036)008【总页数】4页(P81-84)【关键词】STM32单片机;通信技术;实验系统;仿真实验;下载实验【作者】朱向庆;何昌毅;朱万鸿;钟创平【作者单位】嘉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梅州 514015;嘉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梅州 514015;嘉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梅州 514015;嘉应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梅州 514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68;TP914.33近年,互联网+、智能制造 2025、工业 4.0等概念的提出,加大了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1]。

高等教育是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2-3]。

很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都开设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移动通信、物联网技术等课程。

实验仪器是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装备,而市场上现有的设备基本都是实验箱或实验台,通常存在价格贵,体积大,硬件电路资料不够公开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全面学习课程知识。

例如:移动通信实验箱多侧重于原理方面的验证,不利于做二次开发[4];物联网实验箱则侧重于传感检测、短距离无线通信[5],且通常追求功能大而全,不利于推广;单片机实验系统有很多,以51单片机和AVR单片机居多,STM32单片机也有,但侧重于通信技术应用的单片机实验系统目前还没有;即使涉及通信技术的单片机实验板,也只是单纯的某种通信技术而已,不够全面。

基于STM32F103ZET6的无线语音控制小车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F103ZET6的无线语音控制小车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F103ZET6的无线语音控制小车设计与实现作者:王芷郁王善伟曾胜艳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以STM32F103ZET6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通过LD3320语音识别模块识别用户通过麦克风输入的语音指令,通过nRF2401无线模块实现遥控器与小车间的无线通信,小车收到动作指令后,通过单片机控制小车底部电机动作实现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灯操作。

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进行语音的识别,以及模块间的通信与控制。

最终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识别使用者的语音命令并通过无线传输指令来控制智能小车的运行。

关键词:STM32F103ZET6;语音识别;智能小车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2-0197-03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STM32F103ZET6 microcontroller as control core, through the LD3320 speech recognition module user input through a microphone voice comman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remote control car through the nRF2401 wireless module, the car received instruction, through the MCU to control the car bottom motor realize forward and backward,turning left and right lamp operation. C language is used to program, speech re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between modules. The fin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identify the user's voice command and control the operation of the smart car through the wireless transmission instruction.Key words: STM32F103ZET6; Speech recognition; intelligent car1 引言语音识别以语音为研究对象,这是语音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语音识别语音,模式识别是一个涉及许多领域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信号处理,其最终目的是人与机器进行自然语言通信,用语言操作电脑[1]。

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基于STM32的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即将成为现实, 智能家居也悄然声息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变得更方便, 变得更高质量。

智能家居是Iot以住宅为平台,将总线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技术按照人们的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搭建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日常事务和各设备管理系统,与普通家居相比,不仅提高家居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环保性,还节省了各种能源费用。

本设计利用Crotex-M3内核的STM32作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上位机,通过GUI界面查看各传感器反馈的实时信息,也可以通过操控图形界面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对应的处理。

大部分模块由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下位机来驱动, 安防方面的模块由STM32驱动,STM32和AT89C52之间通过ESP8266模块作为通讯工具,利用IEEE 802.11(WIFI)协议进行通讯。

本篇毕业设计论文主要详细描述了智能家居中的安防系统开发和各相关模块的功能实现的具体过程,最终利用GSM模块,人体红外传感器,指纹识别模块,摄像头监控等实现实时报警提醒和远程监控,及时做好相应的措施来避免灾难的发生和人员伤亡,保证财产安全。

关键字:嵌入式;STM32;智能家居;指纹识别;远程监控;GSMDesign of smart home system——Security system software developmentAbstractWith the coming of 5G era, 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is about to become a reality, smart home also quietly enters into people's life, and our life style will change dramatically, become more convenient, become higher quality. Smart home is IOT's residential platform, which combines bus technology,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security technology,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audio and video technology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ccording to people's needs to build a high-quality and efficient daily affairs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Compared with ordinary home, it not only improves home safety, comfort, convenience, and environment also saves all kinds of energy costs.In this design, STM32 of crotex-m3 core is used as the upper computer of smart home control system. The real-time information fed back by each sensor can be viewed through GUI interfa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ing can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se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graphic interface. Most of the modules are driven by STC89C52 as the lower computer, and the security module is driven by STM32. Between STM32 and AT89C52, the communication tool is esp8266 module, which uses IEEE 802.11 (WiFi) protocol to communicate. This thesis main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y system in the smart home and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the function realization of each related module. Finally, the GSM module, human infrared sensor,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module, camera monitoring and other modules are used to realize the real-time alarm and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taken in time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disasters and casualties and ensure the property safety.Keywords: embedded; STM32; smart home;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remote monitoring; GSM目录1、绪论 (1)1.1智能家居系统研究背景 (1)1.2 智能家居中安防系统的重要性 (1)2、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2)2.1总体思路 (2)2.2安防界面设计 (4)3、硬件设计 (5)3.1 上位机的选择 (5)3.2安防模块介绍 (6)3.2.1GSM/GPRS模块介绍 (6)3.2.2指纹解锁模块介绍 (7)3.2.3人体红外检测模块介绍 (9)3.2.4摄像头模块介绍 (11)4、软件设计 (13)4.1开发工具介绍 (13)4.1.1 SourceInsight代码编辑软件 (13)4.1.2 MDK5编程软件 (14)4.1.3 串口调试助手XCOM (15)4.1.4 SynoChip芯片测试软件 (16)4.2 操作系统UCOSIII (17)4.2.1 UCOSIII任务管理 (17)4.2.2 UCOSIII的移植 (19)4.3 Stemwin图形界面开发 (21)4.3.1 Stemwin的移植 (21)4.3.2 Stemwin的配套开发工具介绍 (22)5、智能家居系统上位机安防功能设计 (25)5.1 初始化工作 (25)5.2创建任务与启动任务 (25)5.2.1 TOUCH任务 (25)5.2.2 CHECK任务 (26)5.2.3 EMWIN任务 (27)5.3 界面介绍 (28)5.3.1安防-主界面 (28)5.3.2安防-设置界面 (28)5.3.3安防-指纹解锁门禁界面 (29)5.3.4安防-信息监测界面 (30)5.3.5安防-摄像头监控界面 (30)5.3.6安防-手动开关界面 (31)5.4 安防系统 (32)5.4.1传感器信息监测设计 (32)5.4.2 报警系统-GSM短信通知设计 (37)5.4.3门禁系统设计 (43)5.4.4 门禁系统-人体红外检测 (52)5.4.5 摄像头监控设计 (54)6、调试 (56)6.1设置中心-更改手机号码 (56)6.2设置中心-更改门禁系统相关参数 (57)6.3添加、验证指纹 (58)6.4删除指纹 (60)6.5更改、验证密码 (62)6.6传感器信息监测 (64)6.7在手动控制界面控制下位机 (65)6.8摄像头监控与抓拍图片查看 (66)7、总结 (67)7.1心得与收获 (67)7.2 设计过程遇到的难题与不足 (68)7.2.1关于界面制作的选择 (68)7.2.2关于GSM模块的问题 (68)参考文献 (70)谢辞 (71)附录 (72)附录1程序源码 (72)主界面的源代码 (72)信息监测界面源代码 (74)设置界面的源代码 (83)手动控制界面源代码 (87)门禁系统界面源代码 (91)摄像头监控界面源代码 (103)附录2 英语文献 (112)附录3 中文文献 (119)1、绪论1.1智能家居系统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升高,人们越发重视家庭中生活的舒适,安全和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设计与PCB制板》
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STM32F103ZET6最小系统
引言:Altium Designer基于一个软件集成平台,把为电子产品开发提供完整环境所需工具全部整合在一个应用软件中。

Altium Designer 包含所有设计任务所需工具:原理图和PCB设计、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设计和开发。

目前我们使用到的功能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供了丰富的原理图组件和PCB封装库并且为设计新
的器件提供了封装,简化了封装设计过程。

2、提供了层次原理图设计方法,支持“自上向下”的设
计思想,使大型电路设计的工作组开发方式称为可能。

3、提供了强大的查错功能,原理图中的ERC(电气规则
检查)工具和PCB 的DRC(设计规则检查)工具能帮助设计者更快的查出和改正错误。

4、全面兼容Protel系列以前的版本,并提供orcad格式文
件的转换。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掌握、使用实用电子线路、计算机系统设计、制板的能力;
2.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线路和正确绘制设计线路、系统的能力;
3.了解原理图设计基础、了解设计环境设置、学习 Altium Designer 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4.掌握绘制原理图的各种工具、利用软件绘制原理图;
5.掌握编辑元器件的方法构造原理图元件库;
6. 熟练掌握手工绘制电路版的方法,并掌握绘制编辑元件封装图的方法,自己构造印制板元件库;
7.了解电路板设计的一般规则、利用软件绘制原理图并自动生成印制板图。

二、设计过程规划
1、根据实物板设计方案;
2、制作原理图组件;
3、绘制原理图;
4、选择或绘制元器件的封装;
5、导入PCB图进行绘制及布线;
6、进入DRC检查;
三、原理图绘制
✧新建工程:
1.在菜单栏选择File → New → Project → PCB Project
2.Projects面板出现。

3.重新命名项目文件。

✧新建原理图纸
1. 单击File → New→ Schematic,或者在Files面板的New单元选择:Schematic Sheet。

2.通过选择File → Save As来将新原理图文件重命名(扩展名为M
3.SchDoc),和工程保存在同一文件目录下。

3.根据自己实际所需元件绘制原理图,并将所需器件的封装都添加到libraaies里面。

绘制原理图过程中所小器件基本上都可以从软件自带的库中找到
有一些芯片是自己从网上下载得到。

对于一些没有的可以通过新建部件库自己绘制。

4.绘制主要模块
(1)CPU模块--STM32F103VET6(基于STM32芯片64脚)如图(a):
(2)AMS1117_3.3模块
如图(b):
(3) LED模块如图(c)
(4) USB模块如图(d)
(5)原理图整体绘制如下图
5、原理图绘制结束、编译工程。

选择工程--compile PCB project--message一栏中显示无错误和警告,证明原理图绘制正确。

原理图绘制完成。

四、选择封装
考虑各种实际因素以及个人喜好选择元件封装。

所需的所有封装库前面已经添加到Libraries。

所有的器件及封装名称在封装管理器中,如图所示:
最终的封装可以在器件导入PCB编辑器中看到。

选择完封装,在将器件导入之前我们可以生成网络报表,网络报表中可以看到一些器件的具体信息。

由于网络报表内容较多,在这儿我们只是截取一小部分来说明。

其余的都差不多,到时候可以在工程中看到。

五、将器件导入PCB编辑器
1、选择新建PCB。

2、在原理图界面选择设计将器件导入PCB编辑器中,再导入过程使更改生效若没有错误之后关闭,这时可以在PCB编辑器中看到器件已经导入。

下面有将器件刚导入如图所示:
3、排版
器件导入之后依据个人喜好及实际情况选择布局。

布局完成
之后就是下面的样子了:
4、设计规则及布线
在布线之前要设计规则选择实际实用的线宽,安全距离,还有
焊盘等的内外半径设置:
设置好之后就在排好版的基础上选择自动布线:
自动布线完了之后再手动调整一些不合适的线还有没连到一起的
线。

5、补泪滴
6、敷铜
敷铜时要注意除去死铜,还有选择有散热功效的敷铜方式。

首先给顶层敷铜,敷铜之后是,然后给底层敷铜。

7、添加自己想要的字符串,并将字符放在丝印层。

8、电气规则检查
显示0错误0警告,说明PCB图基本制成了。

9、最终PCB图显示
六、3D效果演示
所有步骤完了后通过查看3D演示可以看到类似实物图的板。

正面:
侧面:
背面:
PCB板尺寸:
七、器件清单
八、设计心得
我的设计选用的是STM32的板子,选用了自己平时学习比较常用的功能模块,至于其他的一些不讲常用的就没有加进去。

所以相对而言这次课题设计对我而言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那些模块的封装选择也比较容易`,但是布线确认然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此之前,我从未进行过如此复杂的设计,可以算得上是一次不大不小的突破。

回顾本次课程设计,难点颇多,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之前从未接触过类似Altium Designer这样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且没有过相关使用电脑进行电路设计的经验。

2、Altium Designer的全英文界面使得对于这款软件的上手难度大大增加,幸亏我转换成汉语了。

3、对于元器件的认识和对于PCB板、封装的基本概念不够
成熟,致使设计进度推进缓慢。

4、PCB布线对于整体布局能力的要求较高。

通过两周的课程设计,以上的问题大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自己在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PCB设计绘制经验和能力,这对于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要是以后有需要的电路板自己可以实战来锻炼自己的制版能力了。

总而言之,做设计很辛苦但是很有意思,觉得自己有所付出必将有所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