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审计案例分析
银广夏审计案例分析(最新整理)

银广夏审计案例分析过程---------弥天大谎——中国安然事件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一)疑点(1)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
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4)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5)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6)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7)1998年及之前的财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审计失败和法律责任的防范
• 完善审计制度 • 加强审计监督 • 强化审计人员法律意识 • 严格划分相关责任,严厉打击
违反法律的行为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2001年银广夏利润造假案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 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 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 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 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 不可能的产品"。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解体
֍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 润77 156.70万元 ֍2001年 1-6月虚增 894万元,实际亏 损2 557.10万元。 ֍2001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 案,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解体。财 政部亦于9月宣布,拟吊销签字注册会 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 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 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 人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
• 独立审计准则没有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致使签字注册会计师履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却没 有发现银广夏管理层的舞弊行为。
•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疏于执行已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两 方面均存在重大过失。
• 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执业准则,未尽高度注意义务或者忠实义务 的,给委托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退还委托人交纳的委托费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
内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10例

[案例01]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道德风险\专业判断\职业谨慎一、案情简介银广夏股份公司以“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据此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月、每季度财务数据,同时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实际交纳税金)、伪造销售合同、采购合同、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手法:(1) 1999年虚增利润1.7亿元;(2)2000年虚增利润5.2 亿元。
其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并出具无保留意见,被移交司法机关侦察,2003年9月16日银川中级法院作出判决: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注册会计师刘某某、徐某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2年3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二、法院审理(一)公诉人起诉1.明知YGX及天津GX的财务报告可能虚假,却未实施有效询证、认证及核查程序;1)指派的审计人员在对天津GX进行审计时,严重违反审计规定,委托天津GX董博等人代替审计人员向银行、海关等单位进行询证,致使董博得以伪造询证结果;2)两位会计师在不辨真伪、不履行三级复核有关要求的情况下,仍先后为银广夏出具了1999年度、2000年度“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银广夏虚假审计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造成投资者利益的重大损失。
2.具备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中介机构人员2)主观要件:属于主观故意3)客体要件:中介管理制度4)客观要件: 提供虚假证明(二)会计师答辩1.起诉书认定的注册会计师明知财务报表“可能虚假”就存在主观推定;2.检察机关随意不能以“可能“为理由办案,否则严重当事人合法民权益;3 .现有审计技术手段难以发现公司系统化造假;4.会计师行为不具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主观故意要件1)没有明知行为2)没有串通舞弊3)没有证据证明“明知”(三)法院的判决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三、失败原因(一)审计理念与方法缺陷1.审计模式选择错误:帐目审计—制度审计—风险审计2.审计理念偏颇倾向1)偏袒熟人与客户的心理失去应有职业谨慎2)喜新厌旧的思维对高科技产品深信不疑3)权利崇拜的媚骨对政治高官的钦定盲从认可3.审计程序不当简化1)期末审计未能实施存货盘点程序;2)外销收入的政府佐证—退税凭证3) 外销收入的现金来源---境外收入4)审计疑点的后续审计—海关报关单5)分析性测试程序不当–计划阶段与报告阶段6)没有利用专家工作—高科技产能(二)客观审计障碍(1)现代化舞弊对独立审计提出挑战;(2)与国外客户交易给函证带来困难;(3)向海关等政府部门函证尚有法律障碍;(4)高科技产品带有诱惑欺骗性;(5)执业环境与社会诚信---尤其是政府诚信缺失(6)有现金流量配合有一定蒙蔽性.四、借鉴启示1.技术创新:审计理念与方法–-观念重于方法2.组织创新:事务所模式选择—制度重于技术3.监管创新: 政府行为的理性4.协会定位: 权益维护与诉求5.合并教训:责任配置与防范[案例02]麦科特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政府认定与审计确认之责任一、案情介绍某公司在1996年—1999年上市重组期间:(一)虚增资产9074万1. 签订虚假融资租赁合同;2.提高进口设备报关价格9000多万;3.制作虚假进口设备发票;4. 海关出证明提前解除设备监管.(二)虚构利润9320万1.虚开进出口发票,虚增利润2.伪造承包合同,增加中方利润3.签订虚假合同,虚构销售收入4.改变来料加工企业为进料加工(三)虚构股东1. 倒签时间虚构股权转让,将3家股东变为5家2. 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转为实收资本达到上市规模2000年7月21日交易所上市,1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01年5月17日移交公安部,某省公安厅01年7月15日立案侦察。
“银广夏”审计报告

分析结果:存在重大错报风险
1、自1998年开始,银广厦的净利润加速增长,2000年净利率比 上年增长226.83%,净利润出现大幅度增长后,其主营业务收人是否 也出现了相应的波动。经过查询,由报表可知,从1998年开始银广
厦的净利润加入速增长,2000年净利润比上年增长226.83%,1999年
净利润增长增长118.54%,而主营业务收入却下降了13.24%。 2、银广厦1999年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2.33%,2000年更是达到
疑点分析(2)
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2000年,利润率在 46%,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醉酒类 上市公司的利润率已超过20%,可能存在利润虚增 ,属于报表层次的风险。
疑点分析(3)
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根据“《证券时报》”所示,每年的出口价 格折计为人民币20亿元,价格高乎荒谬,若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 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根据网上资料询问查询,在年报中并无出口退 税的项目,且按照这样出口价,公司至少应交增值税为9231万元,但根据 公司披露2000年应交的增值税为负,且未抵扣完,以上情况就有可能存在 虚报价格或者虚增价格的现象,从而影响销售额及收入,属于认定层次的 风险。
吨位,且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之类。
(6)天津广夏1999年水电费20万元,2000年70万元。 (7)银广夏编制合并报表时,未抵销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且
由于广夏(银川)磁技术有限公司和广夏(固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暂停营
业,未进行会计报表合并
疑点分析(1)
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根据“银广夏近几年 主要财务指标和资产负债表”所示和网上资料询问 调查所知,公司当年回笼资金并不理想,然而2000 年,主营业务收入为90899万元,而天津广夏萃取 产品出口收入就达到了72400万元,而且根据“公 司近几年资产负债表”所示,公司的应收款项为 89639.60万元和流动资产为204576.47万元保持大 体比例的同步增长,公司为了显示销售及回款的情 况,可能存在虚增收入的风险,属于认定层次的风 险。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 分析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分析一、银广夏报表异常数据分析银广夏的财务数据可以明显的发现公司的业务中存在以下的疑点,这些都是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1.利润过高。
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2.应收账款异常。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3.巨额合同。
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整个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集中和维系于一家公司上,蕴含巨大经营风险。
4.原材料的巨额采购。
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5.关键产品投入产出异常。
2000年度生产卵磷脂的投入产出比率较1999年度大幅下降的异常情况(工作底稿显示,银广夏公司萃取产品卵磷脂1999年度的投入产出率为14:1,2000年度投入产出率为3.2:1)。
6.水电能耗比异常,银广夏公司的生产成本中2000度水电费支出70余万元,1999年20余万元,平均每吨原料消耗电费50元,公司报表显示生产量很大,且主要生产动力为电能。
7.人工费、能源费、运输费异常。
银广夏公司的分月产量统计显示各月产量明显有较大波动,但与产量有对应关系的直接人工费用、能源费用无明显的波动。
1999年度天津广夏的运输费用为9.9万元,在2000年出口量剧增情况下,运输费反而下降为0.9万元。
8.税收异常。
银广夏公司2000年度合并报表实现4.23亿元的利润总额,应缴所得税为739万元,综合所得税率仅为1.75%。
另外,公司披露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但从2000年年报中可以知道,公司2000年度的增值税只交5万元,而工业企业性销售收入2000年度为8.27亿元,毛利为5 .43亿元,从毛利率判断,公司产品增值比率较大,故应交增值税额也应较大,若以毛利5.43亿元估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9000万元。
银广夏审计案列

班级:会计1111班姓名:刘宇学号11430105153917 1.深圳中天勤会计事务所对银广夏审计案例的启示银广夏事件追根究底的原因有以下四点:1经营管理不善、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导致其业绩低下。
2管理高层道德沦丧、金钱至上,导致其经营失败。
3注册会计师的监控机制失效,导致其造假骗局得逞。
4投资者非理性,热衷于炒作股票,导致其自食苦果。
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家现代化企业,战略决策是关键,经营管理是核心。
如果管理环节不断出问题,其效益就会降低,到头来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因此,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系统研究,以避免重蹈覆辙。
而作为银广夏高层的某些管理者他们道德沦丧,一味追求个人的金钱利益,而将广大社会公众利益置之度外,加之当时的证券监管机制不健全,才导致了银广夏的重大会计丑闻的出现。
警醒我们的是:企业生存的根基之一是合法经营、诚信为本,造假者终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作为企业反舞弊的第四道防线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应该努力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控制技术,以提高他们发现客户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能力。
同时,注册会计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和风险素养,在执业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独立、客观和公正性,以提高独立审计师的价值。
而且作为股市交易者,应时刻关注投资风险,要理性思考和谨慎投资,以减少各种风险损失。
同时也有利于对恶意造假者形成有效约束,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政策及建议内部审计在当今全面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已成为颇具活力和挑战性的职业之一。
许多实例表明,现在企业内部审计已超越其他很多管理手段,成为管理机构提供关于效率、效果和节约方面建议的主要智囊,尤其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又特殊的地位。
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形成对企业强有力的约束力,可以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管理决策信息,从而推动和促进企业利益的实现。
第一,企业管理高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
银广夏-审计案例分析

2. 2000年的造假过程 2000年没有在虚构原材料供货方。据董博称,依旧是
接受丁功民的指示,伪造了虚构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 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以及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进 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
一直以来,有关银广夏公司的正面报道颇多,公司在有关 萃取产品销售、发张和进一步投资的公告方面,给人民的 印象是信息披露及时、全面。这些给社会各界留下了良好 的印象,严重误导了公众包括注册会计师。在这种情况下, 很少有人对银广夏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怀疑,注册会计师 无疑也是收到同样的心理影响,在当时的情况下对公司的 财务报告给予了肯定。”
2001年8月7日,《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以 下简称《陷阱》)一文披露,银广夏利润赖以实现,以及其神 话得以延续的秘密武器在于萃取技术和利用该技术进行的生产 销售活动,而所谓的萃取技术和萃取产品是“不可能的产量、 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陷阱》发表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2001年8月8日,三 大证券报同时刊登《证监会正式立案稽查银广夏公司事件》。 文中称:“就银广夏公司涉嫌造假的事件,中国证监会已于8 月3日针对此事正式立案稽查,并于8月5日派稽查组抵达银 川。”据调查,发现以下事实:
银广夏公司1998—2001年间共计虚增利润77 156万元, 其中,1999年虚增17 781万元,2000年虚增56 704万元,从 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 包括销售合同、发票、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 件等。
具体的造假过程包括: 1. 1999年的造假过程 天津广夏的董事长董博承认,1999年11月,他接到广夏财务 总监丁功民的电话,要求他将每股利润做到0.8元。董博便进 行了相应的计算,得出天津广夏公司需要制造多少利润,进而 根据这一利润,计算出天津广夏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销售量 以及购入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银广夏案例分析》PPT课件

银广夏案例
什么是银广夏事件?
•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 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年 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 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 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 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 ,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 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以天 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 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 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 ,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怎样造假的??!!
• 1999年11月,董博接到了广夏(银川)实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总 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的电话,要求他将每股的利润做到0.8 元。董某便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得出天津广夏公司需要制造多少利 润,进而根据这一利润,计算出天津广夏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的 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 开始。董博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 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 夏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 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 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夏发往这几家单 位的银行汇款单。有了原材料的购入,也便有了产品的售出,董博 伪造了总价值5 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 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 400万元出口产品货款银行进账单三份。为完 善造假过程,董博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夏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 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记录。于是,阎金岱便指使天津广夏职工伪造 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最后 ,董博虚构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 898.60万元。该虚假的 年度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夏公司 年报,银广夏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 778.6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