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公司审计案例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审计失败和法律责任的防范
• 完善审计制度 • 加强审计监督 • 强化审计人员法律意识 • 严格划分相关责任,严厉打击
违反法律的行为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2001年银广夏利润造假案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 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 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 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 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 不可能的产品"。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解体
֍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 润77 156.70万元 ֍2001年 1-6月虚增 894万元,实际亏 损2 557.10万元。 ֍2001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 案,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解体。财 政部亦于9月宣布,拟吊销签字注册会 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 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 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 人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
• 独立审计准则没有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致使签字注册会计师履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却没 有发现银广夏管理层的舞弊行为。
•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疏于执行已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两 方面均存在重大过失。
• 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执业准则,未尽高度注意义务或者忠实义务 的,给委托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退还委托人交纳的委托费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
内地审计失败案例分析10例

[案例01]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道德风险\专业判断\职业谨慎一、案情简介银广夏股份公司以“倒推”的方法,根据“成本”计算出“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并据此安排每个月的进料和出货单以及每月、每季度财务数据,同时采取虚开增值税发票(实际交纳税金)、伪造销售合同、采购合同、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手法:(1) 1999年虚增利润1.7亿元;(2)2000年虚增利润5.2 亿元。
其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并出具无保留意见,被移交司法机关侦察,2003年9月16日银川中级法院作出判决:以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分别判处注册会计师刘某某、徐某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2年3个月,并各处罚金3万元。
二、法院审理(一)公诉人起诉1.明知YGX及天津GX的财务报告可能虚假,却未实施有效询证、认证及核查程序;1)指派的审计人员在对天津GX进行审计时,严重违反审计规定,委托天津GX董博等人代替审计人员向银行、海关等单位进行询证,致使董博得以伪造询证结果;2)两位会计师在不辨真伪、不履行三级复核有关要求的情况下,仍先后为银广夏出具了1999年度、2000年度“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致使银广夏虚假审计报告向社会公众发布,造成投资者利益的重大损失。
2.具备了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中介机构人员2)主观要件:属于主观故意3)客体要件:中介管理制度4)客观要件: 提供虚假证明(二)会计师答辩1.起诉书认定的注册会计师明知财务报表“可能虚假”就存在主观推定;2.检察机关随意不能以“可能“为理由办案,否则严重当事人合法民权益;3 .现有审计技术手段难以发现公司系统化造假;4.会计师行为不具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的主观故意要件1)没有明知行为2)没有串通舞弊3)没有证据证明“明知”(三)法院的判决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三、失败原因(一)审计理念与方法缺陷1.审计模式选择错误:帐目审计—制度审计—风险审计2.审计理念偏颇倾向1)偏袒熟人与客户的心理失去应有职业谨慎2)喜新厌旧的思维对高科技产品深信不疑3)权利崇拜的媚骨对政治高官的钦定盲从认可3.审计程序不当简化1)期末审计未能实施存货盘点程序;2)外销收入的政府佐证—退税凭证3) 外销收入的现金来源---境外收入4)审计疑点的后续审计—海关报关单5)分析性测试程序不当–计划阶段与报告阶段6)没有利用专家工作—高科技产能(二)客观审计障碍(1)现代化舞弊对独立审计提出挑战;(2)与国外客户交易给函证带来困难;(3)向海关等政府部门函证尚有法律障碍;(4)高科技产品带有诱惑欺骗性;(5)执业环境与社会诚信---尤其是政府诚信缺失(6)有现金流量配合有一定蒙蔽性.四、借鉴启示1.技术创新:审计理念与方法–-观念重于方法2.组织创新:事务所模式选择—制度重于技术3.监管创新: 政府行为的理性4.协会定位: 权益维护与诉求5.合并教训:责任配置与防范[案例02]麦科特审计失败案---案例主题:政府认定与审计确认之责任一、案情介绍某公司在1996年—1999年上市重组期间:(一)虚增资产9074万1. 签订虚假融资租赁合同;2.提高进口设备报关价格9000多万;3.制作虚假进口设备发票;4. 海关出证明提前解除设备监管.(二)虚构利润9320万1.虚开进出口发票,虚增利润2.伪造承包合同,增加中方利润3.签订虚假合同,虚构销售收入4.改变来料加工企业为进料加工(三)虚构股东1. 倒签时间虚构股权转让,将3家股东变为5家2. 将虚构利润9000多万转为实收资本达到上市规模2000年7月21日交易所上市,1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01年5月17日移交公安部,某省公安厅01年7月15日立案侦察。
“银广夏”审计案例

全国M P A c c 教学案例库案例编号:案例名称:“银广夏”审计案例适用课程:《审计理论与实务》知 识 点: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实务关 键 词:银广夏 审计 案例案例摘要:该案例首先对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进行简要叙述,以便使用者对案例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之后的正文包括银广夏公司基本情况、案件发端、案件调查及处理三个部分,分别对银广夏公司历史变迁、生产状况、财务造假事件的披露及调查处理过程进行描述。
提供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案例作者:李亚如编写时间:2009年3月31日全国M P A c c 教学案例库“银广夏”审计案例“银广夏”事件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假财务报告事件被曝光。
之后,中国证监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定: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亿多元,虚增利润7.7亿多元,而天津广夏在造假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从原材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天津广夏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采购材料合同、购货发票、银行汇款单、出口销售合同等。
负责银广夏审计业务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注册会计师,违反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银广夏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最终,参与造假者受到法律惩处。
一、银广夏公司基本情况 银广夏全称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1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码000557)。
公司上市之初,主营业务是软磁盘生产和销售,但该行业竞争十分激烈,每生产一张磁盘就要亏损2美分,因此公司走上转型之路。
此后,银广夏每年均在为维持10%的净资产收益率而奔忙,项目换了一个又一个,从软磁盘生产以后,银广夏进入了全面多元化投资的阶段。
1996年年报称银广夏已经“成功地由创立之初的三家软磁盘生产企业的单一产业公司发展为拥有2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业实业公司”,到2000年更发展成有40余家参股、控股公司的庞杂规模,从牙膏、水泥、海洋物产、白酒、牛黄、活性炭、文化产业、房地产,到葡萄酒和麻黄草,大部分项目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盈利水平始终貌不惊人,每次都仅是维持在10%净资产收益率的配股生命线上方而已。
银广夏-审计案例分析

2. 2000年的造假过程 2000年没有在虚构原材料供货方。据董博称,依旧是
接受丁功民的指示,伪造了虚构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 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以及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进 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
一直以来,有关银广夏公司的正面报道颇多,公司在有关 萃取产品销售、发张和进一步投资的公告方面,给人民的 印象是信息披露及时、全面。这些给社会各界留下了良好 的印象,严重误导了公众包括注册会计师。在这种情况下, 很少有人对银广夏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怀疑,注册会计师 无疑也是收到同样的心理影响,在当时的情况下对公司的 财务报告给予了肯定。”
2001年8月7日,《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以 下简称《陷阱》)一文披露,银广夏利润赖以实现,以及其神 话得以延续的秘密武器在于萃取技术和利用该技术进行的生产 销售活动,而所谓的萃取技术和萃取产品是“不可能的产量、 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陷阱》发表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2001年8月8日,三 大证券报同时刊登《证监会正式立案稽查银广夏公司事件》。 文中称:“就银广夏公司涉嫌造假的事件,中国证监会已于8 月3日针对此事正式立案稽查,并于8月5日派稽查组抵达银 川。”据调查,发现以下事实:
银广夏公司1998—2001年间共计虚增利润77 156万元, 其中,1999年虚增17 781万元,2000年虚增56 704万元,从 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 包括销售合同、发票、银行票据、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 件等。
具体的造假过程包括: 1. 1999年的造假过程 天津广夏的董事长董博承认,1999年11月,他接到广夏财务 总监丁功民的电话,要求他将每股利润做到0.8元。董博便进 行了相应的计算,得出天津广夏公司需要制造多少利润,进而 根据这一利润,计算出天津广夏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销售量 以及购入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经典审计案例之一:“银广夏”上市公司造假案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是1993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改委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采用社会筹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是宁夏首家上市公司,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股(股票代码:000557)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6年内公司的资产总额从1.79亿元增至24.3亿元,股本从7400万股扩张至50526万股,税后利润增长率达540%,具备了成为中国未来大蓝筹股的潜力。
这是自治区确定的中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态建设先进企业经营;高科技中药制药生产、销售;动植物养殖、销售;食品、日用化工品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销售;餐饮业、酒店业;葡萄酒的生产、销售(建成3.24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公司采用多项高新技术治理沙漠,在沙漠治理及生态农业方面的卓越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获得多项荣誉。
江泽民主席称赞银广夏不但治了沙,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开创了我国企业治沙的先河,在西部大开发中打响了头一炮。
胡锦涛副主席赞扬说:你们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
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是指具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绩优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称为"绩优股")这只股票是1999年12月30日股价开始启动,至2000年4月19日已涨至35.83元。
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增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复权后股价更是高达340元。
2001年8月,媒体对银广夏会计报表造假进行了全面报道,据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的调查表明,银广夏从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至虚增利润77156.7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2001年上半年虚增利润894万元。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例

1)现代化舞弊对独立审计提出挑战 2)与国外客户交易给函证带来困难 3)向海关等政府部门函证尚有法律障碍 4)高科技产品带有诱惑欺骗性 5)执业环境与社会诚信---尤其是政府诚信缺失 6)有现金流量配合有一定蒙蔽性 6)
借鉴启示
1.技术创新:审计理念与方法 ——观念重于方法 2.组织创新:事务所模式选择——制度重于技术 3. 3.监管创新: 政府行为的理性 : 4.协会定位: 权益维护与诉求 5.合并教训:责任配置与防范
弥天大谎
2001年8月,《财经》 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 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 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 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 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 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 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 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 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 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 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 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 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 提取。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例
吴洁 审计0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 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 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 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除向正常销售单位开具外,董博指使天津广夏公司职员付树通以天津广夏公司名 义向天津禾源公司(系天津广夏公司萃取产品总经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90 份,价税合计22 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 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交纳“税款”500万元。2001年5月,为中 期利润分红,银广夏总裁李有强以购买设备为由,向上海金尔顿投资公司借款 1.5亿元打入天津禾源公司,又以销售萃取产品回款的形式打回天津广夏账户, 随后其中1.25亿元以天津广夏利润的形式上交广夏公司。据董博当庭供述,在 造假过程中,部分财务单据及所涉及的银行公章,是其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这 样,依据庭审及起诉书,银广夏造假是一个由李有强同意、丁功民授意、董博实 施、阎金岱协助,以及刘加荣、徐林文“明知”有假而不为的过程。
银广夏公司审计案例.

• (5)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 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 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 (6)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 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 (7)1998年及之前的财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
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的行政处罚决 定书认定 • ——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 77 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 1776.10万元, 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之前年度 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1999年 虚增 17 781.86万元,实际亏损 5 003.20万元; 2000年虚增56 704.74万元,实际亏损 14 940.10 万元;2001年 1-6月虚增 894万元,实际亏损2 557.10万元。 • 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 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 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
一、银广夏公司审计案例内容介绍
“银广夏”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 公司,1994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当时号称“中国 第一绩优蓝筹股”。 • 1999年,银广夏公告称公司每股盈利达到前所 未有的0.51元,这迅速在资本市场引发追捧热潮; 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神话”,每股收益 更是迅速攀升至0.827元。由此银广夏股价开始一 路攀升: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 狂涨至2000年4月19日的35.83元,后进入填权行情 并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 全年上涨440%,高居沪深两市首位,成为2000年 最热的股票,被市场誉为“跨世纪牛股”。 •
• (三)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对银广夏实施有 效分析性测试程序 •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重 大缺陷是未能对银广夏实施有效分析性测试程序。 例如对于银广夏在2000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 长的同时生产用电的电费却反而降低的情况竟没 有发现或报告;面对银广夏2000年度生产卵磷脂 的投入产出比率较1999年度大幅下降的异常情况, 注册会计师既未实地考察,又没有咨询专家意见, 而轻信银广夏管理当局声称的“生产进入成熟 期”,违反《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 性复核》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利用 专家的工作》的相关要求。
银广夏与中天勤案例课件

《财经》杂 志在天津海 关查到了最 关键的证据: 天津广夏 1999年度出 口额仅为 480万美元, 2000年度更 是只有3万 美元。
这表明其所 宣称的1999 年出口5610 万马克、 2000年出口 1.8亿马克的 说法纯为编 造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净利润
417.65
49.64
89.15
127.79
1997-1-1 1998-1-1 1999-1-1 2000-1-1
银广夏与中天勤案例
销售和收款循环审计
三、利润 总额 减:所得税 倒轧综合所得税率
1999年度
2000年度
2001年
170,790,596.30 125,670,552.26 423,379,422.45
507,066.37 2,409,208.99 7,389,721.67
0.30%
1.92%
1.75%
德国诚信公司与供应商德国 西伊利斯有着千丝万缕的复 杂关系,
甚至被银广夏称作是西伊利
斯的子公司。
西·伊利斯公司
数倍于市场价格出口 利润的主要来源 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
德国 诚信 公司
天津广夏
天津广夏98年两次从西伊利 斯公司巨资购置萃取设备,
2000年又接着用三亿元人民 币的代价购置了三套更大的 生产线,装备了银广夏安徽 的萃取基地
银广夏与中天勤案例
• 银广夏,胆子大,吹牛还要编神话 • 购买瞎,出口假,虚构客户大东家 • 虚产能,黑萃取,笑掉专家大板牙 • 重整后,没钱了,股东无处去告它 • 安得广厦千万间,崩塌只在一瞬间 • 想在股市冒尖尖,哪管银监和证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曾几何时,银广夏是一个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十 分响亮的名字,在2000年几乎贯穿全年的沪深股 市大牛市中,银广夏以全年440%以上的涨幅高居 所有上市A股涨幅的第一名,它也因此戴上了 “跨世纪大牛股”的桂冠。但是,在媒体记者的 不懈追踪下,银广夏的会计造假问题终于暴露, 相关负责审计银广夏会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所及 注册会计师也被国家有关部门严惩,曾经赫赫有 名的中天勤也被宣布解散。
•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 •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老牌
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它由过去的蛇口中华会计师 事务所(后改名为天勤所)和深圳中华会计师事 务所(后改名为中天所)合并而成。总部设在深 圳,在北京、大连、成都、合肥、漳州等地设有 分所。中天所前身是属于电子工业部的深圳中华 会计师事务所,而天勤所的前身是交通部的蛇口 中华会计师事务所,两所均成立在20世纪80年代 中,有过辉煌的历史。知情者说,当时整个蛇口 地区的上市公司全部是天勤的客户,2001年, 中天勤达到了繁盛的“顶峰”,拥有320名员 工、近百名注册会计师、超过60家上市公司客 户,年均业务收入超过6000万元,在深圳排 名第一,全国位列五强。
• 从报表看出,银广夏作弊的主要事项,集中在 “天津广夏”。天津广夏的所谓“销售收入”占 银广夏总收入的80%以上,天津广夏的所谓“利 润”占银广夏利润的90%以上,如果“天津广夏” 真的存在“产品产量、出口数量、结汇金额及财 务数据严重不实”,只要真正地检查了其财务帐 和原始凭证,是不可能没有破绽的。没有被发现, 如果不是“串通作弊”,又能是什么?
• (五)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合理关注银广夏 不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异常增值税及所得税政策 披露情况
• (六)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存在严 重缺陷
• (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实施审计程序发 现银广夏编制合并报表的重大虚假虚增巨额资产 和利润问题
• 银广夏编制合并报表时,未抵销与子公司之间 的关联交易,也未按股权协议的比例合并子公司, 从而虚增巨额资产和利润。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 或报告有关重大虚假问题,违反了《独立审计实 务公告第5号——合并会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的相关要求。例如:第二章“编制审计计划时的 特殊考虑”第四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合 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集团内公司间的股权关 系、集团内公司间交易频率、性质及规模等与编 制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事项,以合理制订审计计 划;第三章“实施审计程序时的特殊考虑”第九 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并工 作底稿、抵销分录和其他合并资料进行重点审计;
而轻信银广夏管理当局声称的“生产进入成熟 期”,违反《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 性复核》和《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利用 专家的工作》的相关要求。
• (四)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选派非注册会计师担 任天津广夏子公司审计项目负责人,其审计人员 普遍缺乏外贸业务知识,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天津广夏子公司的审 计中选派不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审计人员担任 项目负责人,同时该项目小组的审计人员大都缺 乏外贸业务知识,缺乏必要的专业胜任能力,因 此未能查出天津广夏子公司虚假出口业务,这种 情况属于严重违反《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和《独 立审计具体准则第3号——审计计划》、《独立审 计具体准则第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的要求 行为。
•
•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 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 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 “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 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 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 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 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 备提取。
• 银广夏审计案例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 及冲击相当深远,因此成为研究注册会计师审计 问题的典型案例。
一、银广夏公司审计案例内容介绍
• “银广夏”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 公司,1994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当时号称“中国 第一绩优蓝筹股”。
• 1999年,银广夏公告称公司每股盈利达到前所 未有的0.51元,这迅速在资本市场引发追捧热潮; 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神话”,每股收益 更是迅速攀升至0.827元。由此银广夏股价开始一 路攀升: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 狂涨至2000年4月19日的35.83元,后进入填权行情 并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 全年上涨440%,高居沪深两市首位,成为2000年 最热的股票,被市场誉为“跨世纪牛股”。
• 在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联手对中天勤进行 专项调查后认定,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刘加容和 徐林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中国注册 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存在“重大过失”, “根本没有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为银广夏 出具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
• 在查明真相后,财政部对该案所涉及的会计师 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依法进行处罚,吊销签字注 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 的执业资格,并会同证监会吊销其证券、期货相 关业务许可证,同时,还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 务所负责人的责任。
• ——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 77 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 1776.10万元, 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之前年度 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1999年 虚增 17 781.86万元,实际亏损 5 003.20万元; 2000年虚增56 704.74万元,实际亏损 14 940.10 万元;2001年 1-6月虚增 894万元,实际亏损2 557.10万元。
• 《财经》杂志记者质疑:银广夏撒下迷天大谎 的会计报表,连非财务审计专业人士都能从中找 出那么多破绽,难道中天勤派出的审计专才经过 实地检查、抽样、监盘、观察、查询、函证、核 数、分析和专业判断以后,真的就一点疑问都没 有?最后堂而皇之地向股民、社会、国家宣布银 广夏会计报表“无保留”般地公允?
• 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银广夏公司时本应 在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 径等因素基础上去获取审计高质量的审计证据, 特别是对于天津广夏子公司重要审计项目,绝不 应将审计成本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作为减 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而且中天勤会计师事务 所应在判定天津广夏子公司对德出口销售收入时 除了应取得足够多的证据外,还应该判断证据的 真假。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天津广夏子公司的审 计证据,即使无法直接对其德国进口商进行函证, 也必须进行详细的替代性测试程序——如向出口 海关函证等方式以排除伪证。
• (二)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银广夏公司时 未能有效执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以发现虚假对德 出口收入
• 注册会计师在对天津广夏的审计过程中,将所 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而并未要求公司债务人 将回函直接寄达注册会计师处。2000年发出14封 询证函,没有收到一封回函。对于无法执行函证 程序的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在运用替代程序时, 未取得海关报关单、运单、提单等外部证据,仅 根据公司内部证据便确认公司应收账款,违反了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一审计证据》的相关要 求。例如:第二章“一般原则”第五条规定,注 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当在取得充分、适当 的审计证据后,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审计证据是 否充分、适当。
• 银广厦造假案曝光后,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
务所有关负责人宣称,事务所内部进行了自查, 主办银广夏业务的“会计师不存在与企业串通作 弊的行为”,他承认“工作有过失”,审计业务 只是“侧重财务手续的完整性,对真实性有所忽 略”。
• 然而不容回避的是,刘加容与银广夏财务总监 丁功名之间具有相当密切的个人关系。尽管中天 勤负责人认为:“目前为止,确实是没有任何证 据能够表明中天勤有参与通同作弊的行为,即使 是刘加容,也不能断定他是参与造假还是失职。”
二、银广夏公司审计案例内容分析
• (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实施审计程序发 现银广夏编制合并报表的重大虚假虚增巨额资产 和利润问题
• (二)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银广夏公司时 未能有效执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以发现虚假对德 出口收入
• (三)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对银选派非注册会计师担 任天津广夏子公司审计项目负责人,其审计人员 普遍缺乏外贸业务知识,不具备专业胜任能力
• 在银广夏审计案例中,银广夏公司在上市之初 是以生产软磁盘为主业的企业,后通过兼并收购 等一系列资本运作,由单一产业公司发展为拥有 27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跨行业实业公 司。从牙膏、水泥、海洋物产、白酒、牛黄、活 性炭、文化产业、房地产到葡萄酒和麻黄草,但 盈利水平始终貌不惊人。“银广夏”公司“咸鱼 翻身”的奇迹,是该公司1999年从国外进口一套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对于“银广夏”公司 生产经营的上述重大变化,作为主审会计师有必 要从各种渠道详细了解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 相关背景知识及从事同类产业相关企业的情况。 如果主审注册会计师做到这一点,“银广夏”公 司也不至于胆大妄为地造假到如此地步。
• 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的七大疑点:
• (1)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 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 鲜有超过20%的。
• (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 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 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 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 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 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 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 (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 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 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 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 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