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

合集下载

关于青岛11.22事故的分析与反思

关于青岛11.22事故的分析与反思

基本情况
(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10月经国务院 批准,1985年3月动工兴建,规划面积20.02 平方公里。1992年,省、市决定将开发区与 黄岛区体制合一,同年在区内兴建了国家级 保税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5年设 立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2006年设立国家 级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2008年设立青岛 前湾保税港区。2013年,在原有基础上,总 面积由274.1平方公里调整为478平方公里左 右(含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及其拓展区)。调整 后辖长江路、黄岛、薛家岛、辛安、灵珠山、 红石崖、灵山卫等7个街道和王台镇,以及隐 珠街道部分区域。常住人口近80万人。2012 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5亿元。
8时34分至40分
总值班室将泄漏事故基本情况 通过短信报告市政府秘书长、
副秘书长、应急办副主任
8时18分至27分 总值班室电话调度青岛市 环保局、海事局、安监局,
要求进一步核实信息
11
事故经过和应急处置
爆炸影响区域
(二)爆炸情况
为处理泄漏的管道,现场决定打
开暗渠盖板。现场动用挖掘机,采用
液压破碎锤进行打孔破碎作业,作业
10时25分 发生爆炸
8小时13分钟
10
事故经过和应急处置
(一)原油泄漏处置
2时31分
3时10分
至4时17分
4时10分至5时
7时49分
开发区110指挥中心 接警派警
110指挥中心向开发区总 值班室报告现场情况
开发区应急办、市政局、安全监 各单位有关人员先后到 管局、环保分局、黄岛街道办事 达原油泄漏事故现场, 处等单位人员分别收到事故报告 开展海上溢油清理
8
第二章

化工设计案例分析-山东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

化工设计案例分析-山东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

事故责任追究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局长吕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经理楚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监察科科长孙某给予警告处分; 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副经理、兼黄岛油库主任张某,对安全工作
负有重要责任,考虑他在灭火抢险中,能奋不顾身,负伤后仍坚持指 挥,积极组织恢复生产工作,可免予处分,但应作出深刻检查。
吸取教训
①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 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 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 可行、确实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
②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 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坚决实行安全、卫生 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 生产,不要安全。
并点燃罐顶油气混合物,引燃致爆。随后相继引燃了其他油罐。
深层原因
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黄岛面积仅5.33km2,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 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 km2的坡地上。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 下长期重大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 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 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⑤研究改进现有油库区防雷、防火、防地震、防污染系统;采用新技 术、高技术,建立自动检测报警连锁网络,提高油库自防自救能力。
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重大爆炸火 灾事故,增强应变能力,制定必要的消防、抢救、疏散、撤离的安全 预案,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黄岛油库火灾事故处理报告

黄岛油库火灾事故处理报告

黄岛油库火灾事故处理报告引言黄岛油库火灾是一起严重的灾难事故,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我们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处理事故,并对事故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一、火灾情况2021年8月15日晚9时20分,黄岛油库A区9号油罐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并波及了周边的油库设施和居民区。

火灾造成了数十名工人受伤,数十座建筑物被烧毁,大量油品泄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灾后处理1.紧急救援一旦接到火灾报警,我们迅速组织了应急救援力量前往现场,并派遣了直升飞机进行空中救援。

同时,我们向周边地区广播疏散通知,及时将受影响的居民疏散至安全地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扑救火势在救援人员的努力下,火势得到了初步控制。

我们通过调动周边油库的应急资源,迅速组织了扑救火灾的力量,确保火势不再向周边燃料储存区蔓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燃料泄漏,减轻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3.应急救助我们立刻启动了应急救助机制,向受灾群众提供食品、药品、床具、饮用水等急需物资。

同时,我们加强了医疗救助工作,为受伤人员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救治,并积极协调医院资源,确保伤者得到妥善的治疗。

4.环境保护鉴于火灾导致了大量石油泄漏,我们迅速组织了环境保护队伍对泄漏的石油进行清理工作,防止其对周边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人工清理、化学药剂处理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理工作。

5.事故调查火灾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火灾的发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同时,我们也邀请了专家和学者参与调查,以期能够找出真正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三、事故原因经过事故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黄岛油库火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安全管理不到位黄岛油库在平时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疏漏。

安全培训不够、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存在,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1989年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1989年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1989年山东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

1.基本情况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由东(营)黄(岛)输油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再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

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0000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0000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2.事故经过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

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

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

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

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

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

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

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

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0000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号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

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1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

中石化黄岛1122事故分析和反思

中石化黄岛1122事故分析和反思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居安思危,化危为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11.22”黄岛事故 分析和反思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2019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 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 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 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 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 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现场应急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场混乱 人、车、装备的混乱。
2、现场应急指挥混乱 各级领导到现场查看; 各级人员畏难、及怕担责任的心理。
3、救援次序和轻重缓急不清 人、环境、次生和衍生事故;
4、后勤保障不力 应急救援人员的办公、生活和居住环境;
5、基础信息的欠缺 事故现场管线、暗涵、原油的基础数据等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未能充分认识原油泄漏的严 重程度,根据企业报告情况将事故级别定为一般突发事件,导 致现场指挥协调和应急救援不力,对原油泄漏的发展趋势研判 不足;未及时提升应急预案响应级别,未及时采取警戒和封路 措施,未及时通知和疏散群众,也未能发现和制止企业现场应 急处置人员违规违章操作等问题。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三、事故原因
间接原因:2、研判失误、关键步骤处置失当
原油泄漏到爆炸8个多小时,期间从企业到政府的有关部 门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没有及时采取封路警戒的措施,也没 有及时通知疏散周边的群众。
潍坊输油处及青岛输油站、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对泄 漏原油数量未按应急预案要求进行研判,对事故风险评估出 现严重错误,没有及时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未按要求及 时全面报告泄漏量、泄漏油品等信息,存在漏报问题;现场处 置人员没有对泄漏区域实施有效警戒和围挡;抢修现场未进 行可燃气体检测,盲目动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严重违规违 章。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详细-中石化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详细-中石化

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详细-中石化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

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

处置过程中,当日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

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线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事故排除恐怖破坏原因。

此次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医院共收治伤员136人。

1事发过程2013年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黄岛区)秦皇岛路和斋堂岛街交汇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

约3时15分,中石化方面发现管道破裂,黄岛油库关闭输油,“向110报警,黄岛区立即组织处置”。

但此时原油已进入雨水管线,并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边的港池。

7时30分,中石化(一说黄岛区)方面在入海口处设置了两道围油栏。

7时许,青岛海事部门接到青岛港务局和丽东化工厂的报告,称发现海面有油。

8时30分,青岛市环境保护局接报,赶到入海口现场救援。

10时30分许,黄岛秦皇岛路附近,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相继发生爆燃。

爆炸波及青岛市丽东化工厂部分设施。

10时40分,距爆炸点约1公里外的雨水管道末端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起火。

11时左右,爆炸点附近居民、小学疏散。

13时,现场两处明火点全部扑灭。

2事故救援青岛市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事故现场已经成立指挥部,包括环保、安监、公安等多个部门正在现场进行处置。

市、区两级领导及开发区公安、消防、安监、市政、环保等多部门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力量紧急处置。

青岛120急救中心派出8辆救援车前往,伤者被送到青医附院西海岸园区。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原因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原因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原因一、事故概况黄岛油库特大火灾发生于20XX年X月X日,在事故中,火势蔓延迅速,形成了大范围的火灾。

在火灾中,多个油罐起火燃烧,火势凶猛,引起了巨大的爆炸声和浓重的浓烟。

火灾同时还造成了多人伤亡,并且对周边居民和工厂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火灾原因分析1.管理不当火灾的发生与油库的管理不当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该油库在事发前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这其中不排除管理层监管不到位、对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

2.操作失误据初步调查,该火灾可能是由输油管道泄漏和操作人员失误引起的。

输油管道泄漏导致了油料外泄,而操作人员的失误则导致了泄漏处的火花,最终引燃了油料。

3.安全设施不完善黄岛油库的一些安全设施不完善,比如防火墙、自动喷水系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火灾的蔓延速度,增加了爆炸的危险性。

4.环境因素火灾发生的环境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时风力较大,风向不定,这使得火势蔓延速度加快,难以控制。

三、防范措施1.加强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油库的管理,提高各项安全措施的执行力度。

监督检查不能仅仅是形式化的,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每一项安全措施都得到有效执行。

2.加强培训油库的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只有操作人员对危险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3.改善设施对于安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跟进,修补设备,完善安全设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最好。

四、总结教训通过对该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教训:1.严格管理是安全的基础。

安全管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不能任由其自生自灭。

2.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只有工作人员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才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3.安全设施的完善是防范事故的重要保障。

安全设施的缺失直接影响着事故的后果,必须认真对待。

5.明确责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Don't waste your life, where you will regret it.勤学乐施天天向上(页眉可删)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所属青岛市黄岛油库老罐区五座油罐,发生因遭雷击继而引起大火的特大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场大火前后共燃烧了104小时,烧掉原油3.6万吨,烧毁油罐5座,老罐区全部付之一炬,已无修复价值,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0多万元。

600吨原油流入海里,使附近海域和沿岸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在救火中,有14名消防官兵牺牲,66人受伤;5名油库职工牺牲,12人受伤。

据不完全统计,在抢险灭火中,共出动干警2200多人,消防车147辆,各种船只10艘。

投入泡沫灭火液及干粉153吨,还动用了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救伤员。

黄岛油库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胶州湾咽喉处西南端,胜利油田的原油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经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南运或出口。

该油库老罐区建有5座油罐,总容积为76000立方米,其中1、2、3号罐为地上金属油罐,4、5号罐为半地下非金属石壁油罐。

在北面30米处是新罐区已建储油量超过老罐区的6个油罐,现已投入使用的2号和6号两罐贮油1.3万吨;靠近新老罐区的还有青岛港务局的4个贮油罐,现贮油3.7万吨,11个成品油罐,现存油5千吨;再往北,就是耗资近3亿元的黄岛油港一期码头,它的东侧500米就是刚刚建成的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的二期油码头,如果火势蔓延,引起连锁燃爆,原油、罐群、码头将毁于一旦。

8月12日9时55分,老罐区5号罐因雷击发生爆炸,面对这严峻的局势、不堪设想的后果,消防部门接到警报,立即火速赶赴现场,组织力量控制5号罐火势,并冷却与之相邻的4号罐,对1、2、3号罐进行保护。

虽经多方努力,但因受到来自5号罐的辐射热,4号罐内气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逐渐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所属青岛市黄岛油库老罐区五座油罐,发生因遭雷击继而引起大火的特大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场大火前后共燃烧了104小时,烧掉原油3.6万吨,烧毁油罐5座,老罐区全部付之一炬,已无修复价值,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0多万元。

600吨原油流入海里,使附近海域和沿岸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在救火中,有14名消防官兵牺牲,66人受伤;5名油库职工牺牲,12人受伤。

据不完全统计,在抢险灭火中,共出动干警2200多人,消防车147辆,各种船只10艘。

投入泡沫灭火液及干粉153吨,还动用了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救伤员。

黄岛油库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胶州湾咽喉处西南端,胜利油田的原油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经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南运或出口。

该油库老罐区建有5座油罐,总容积为76000立方米,其中1、2、3号罐为地上金属油罐,4、5号罐为半地下非金属石壁油罐。

在北面30米处是新罐区已建储油量超过老罐区的6个油罐,现已投入使用的2号和6号两罐贮油1.3万吨;靠近新老罐区的还有青岛港务局的4个贮油罐,现贮油3.7万吨,11个成品油罐,现存油5千吨;再往北,就是耗资近3亿元
的黄岛油港一期码头,它的东侧500米就是刚刚建成的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的二期油码头,如果火势蔓延,引起连锁燃爆,原油、罐群、码头将毁于一旦。

8月12日9时55分,老罐区5号罐因雷击发生爆炸,面对这严峻的局势、不堪设想的后果,消防部门接到警报,立即火速赶赴现场,组织力量控制5号罐火势,并冷却与之相邻的4号罐,对1、2、3号罐进行保护。

虽经多方努力,但因受到来自5号罐的辐射热,4号罐内气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逐渐升高。

当天14时35分左右,5号油罐经过4个多小时的灼烧,部分地段的原油沸溢,喷溅到罐外,飞溅的油火点燃了4号罐顶部的油气层,引起爆炸。

随即,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1、2、3号罐油气,随着爆炸声形成了一片火海。

二、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经有关专家们反复论证,认定其直接原因系雷电所致。

但这次事故也暴露出黄岛油库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明显问题:
1.在黄岛建设大型储油区,决策时就对安全问题考虑不周。

黄岛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扼胶州湾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该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储油区则布置不到2平方公里,而且三面靠海的狭
窄地上,一旦遇到灾害或发生事故,势必威胁胶州湾的安全。

自1983年后黄岛储油能力达到76万立方米的规模,从而造成了黄岛油区罐群密集的局面,这不仅对胶州湾构成了永久性威胁,而且也给黄岛油区的自身安全留下了长期的隐患。

2.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系统近年来非金属油田发生火灾事故4、5次,而且事故发生率逐年增加,管道局系统的领导在思想上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准备不足,几次事故发生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在组织上、制度上、措施上认真进行整改。

这次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暴露了安全管理上的问题。

3.5号油罐在爆炸起火前较长时间里处于收油状态,其罐顶透气孔未加覆盖。

这些都不符合石油部《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中“雷雨天尽可能避免使用非金属油罐,防止雷击”和“雷雨天要使用海草席或石棉布盖上所有透气孔的规定”。

4.黄岛油库1、2、3号金属罐原设计储量为5千立方米,施工时改为1万立方米,致使油罐防火间距不符合有关规定。

这些油罐自1975年正式启用以来,青岛市公安局曾针对罐距不符合安全规定的问题,下达过4次火险隐患通知书,要求停止使用2号罐,但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

5.油库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够,要求不严。

8月12日上午雷雨时,值班消防人员无人在岗位巡查,而在室内打扑克、看电视,对室外爆炸声多数人竟无觉察,同时,油库的消防力量严重不足。

6.该油库4号非金属油罐曾于1985年遭受雷击起火,因发现及时扑灭。

油库领导由于思想上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管理上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薄弱环节。

事故发生后,未能提供急需的图纸资料,也给灭火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三、事故教训
黄岛油库这次特大火灾事故留给人们的是惨痛的教训,有关部门对此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如各级领导在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把防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要严格遵守“三同时”;下决心逐步淘汰非金属油罐,对目前的非金属油罐,加强防雷等项安全措施,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及培训等项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