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岛油库火灾引起的石油库防火分析(最新版)
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分析

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分析引言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是指在油库和加油站中发生的火灾事故。
由于涉及易燃液体和气体,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的分析对于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帮助相关人员提高对这类事故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一、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1.1. 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造成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主要表现在操作不当、安全意识淡漠、违规操作等方面。
例如,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失误造成泄露等。
1.2. 设备故障设备故障是引发油库及加油站火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设备故障可能包括管路、阀门、泵等设备的漏气或者泄油、电气设备故障等。
1.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是造成油库及加油站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然灾害包括雷击、地震、洪水等,这些自然灾害可能直接导致设备的损坏和泄露,从而引发火灾。
1.4. 储存管理不当储存管理不当是造成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的常见原因。
例如,油库或加油站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没有做好油品的日常管理等,都可能导致油品泄露或者引发火灾。
1.5. 安全装备不全安全装备不全也是造成油库及加油站火灾的原因之一。
例如,消防设备不全、消防通道被堵塞等都可能导致火灾发生以后无法及时扑救,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的影响分析2.1. 经济损失若发生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首先是由于石油及石化产品的价值巨大,其财产损失将是难以估计的。
其次,火灾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破坏,环境治理成本将是巨大的。
还有火灾发生后的停产和生产恢复成本,都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环境污染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还将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火灾将导致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将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2.3. 社会影响若发生油库及加油站火灾事故,将对当地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化工设计案例分析-山东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

事故责任追究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局长吕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经理楚某给予记大过处分; 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安全监察科科长孙某给予警告处分; 管道局所属胜利输油公司副经理、兼黄岛油库主任张某,对安全工作
负有重要责任,考虑他在灭火抢险中,能奋不顾身,负伤后仍坚持指 挥,积极组织恢复生产工作,可免予处分,但应作出深刻检查。
吸取教训
①各类油品企业及其上级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 方针,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工作安排上和资金使用上要把防雷、 防爆、防火工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针对性强、防范措施 可行、确实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
②对油品储、运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包括社会环境、安 全消防在内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价,要坚决实行安全、卫生 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切不可只顾 生产,不要安全。
并点燃罐顶油气混合物,引燃致爆。随后相继引燃了其他油罐。
深层原因
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黄岛面积仅5.33km2,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 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 km2的坡地上。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 下长期重大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 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 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⑤研究改进现有油库区防雷、防火、防地震、防污染系统;采用新技 术、高技术,建立自动检测报警连锁网络,提高油库自防自救能力。
⑥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重大爆炸火 灾事故,增强应变能力,制定必要的消防、抢救、疏散、撤离的安全 预案,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黄岛油库火灾事故处理报告

黄岛油库火灾事故处理报告引言黄岛油库火灾是一起严重的灾难事故,给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我们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处理事故,并对事故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一、火灾情况2021年8月15日晚9时20分,黄岛油库A区9号油罐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并波及了周边的油库设施和居民区。
火灾造成了数十名工人受伤,数十座建筑物被烧毁,大量油品泄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灾后处理1.紧急救援一旦接到火灾报警,我们迅速组织了应急救援力量前往现场,并派遣了直升飞机进行空中救援。
同时,我们向周边地区广播疏散通知,及时将受影响的居民疏散至安全地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扑救火势在救援人员的努力下,火势得到了初步控制。
我们通过调动周边油库的应急资源,迅速组织了扑救火灾的力量,确保火势不再向周边燃料储存区蔓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燃料泄漏,减轻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3.应急救助我们立刻启动了应急救助机制,向受灾群众提供食品、药品、床具、饮用水等急需物资。
同时,我们加强了医疗救助工作,为受伤人员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救治,并积极协调医院资源,确保伤者得到妥善的治疗。
4.环境保护鉴于火灾导致了大量石油泄漏,我们迅速组织了环境保护队伍对泄漏的石油进行清理工作,防止其对周边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人工清理、化学药剂处理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理工作。
5.事故调查火灾事故发生后,我们立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火灾的发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同时,我们也邀请了专家和学者参与调查,以期能够找出真正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三、事故原因经过事故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黄岛油库火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安全管理不到位黄岛油库在平时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明显的疏漏。
安全培训不够、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存在,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The bones should be firm, the air should be soft, the aspirations should be big, the courage should be small, the heart should be vacant, the words should be real, the wisdom should be increased, the good fortune should be cherished, worry is not far, worry is near.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经过:2013年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
截止12月2日,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
经国家安监总局认定,此次事故为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输油管线已输油管道发生破裂,在维修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发火爆炸。
间接原因:1、油库的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
2、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该油库跑油、着火事故频发但都未引起高度重视。
3、职工的技能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在维修过程中违章作业,不按照规章措施执行。
防范措施:1、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严把冬季六防工作,把防火、防爆放在头等重要位置。
2、充实和完善煤矿的《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严格保证工程质量,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前。
3、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
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增强应变能力,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4、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和操作水平,强化职工岗位标准流程操作和安全确认的意识。
由黄岛油库火灾引起的石油库防火分析优选稿

由黄岛油库火灾引起的石油库防火分析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由黄岛油库火灾引起的石油库防火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较早发生的一起较大的石油库火灾-黄岛油库火灾,以此来对石油库火灾的防火进行分析,文章分为石油及其制品储罐火灾特点;黄岛油库火灾的简介;黄岛油库火灾原因分析;由案例引申一般油库区防火措施;结语五部分组成。
通过黄岛油库火灾对石油库火灾这一类型火灾的防火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黄岛油库火灾、石油库防火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及其制品的消耗量逐年增长,其运输日益频繁。
为保证日常生产周转需要,石油罐区总储量及单罐容量也越来越大。
但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具有生产环境恶劣、工艺复杂、产品易燃易爆等特点,所以,多年来火灾和爆炸事故一直威胁着油气生产单位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一、石油及其制品储罐火灾特点首先,石油库油罐爆炸危险性大。
石油及其制品在一定的温度下,能蒸发大量的蒸气,当这些油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明火即发生爆炸。
此外,储油容器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油蒸气压力急剧增加,当超过容器能承受的极限压力时,容器即发生爆炸。
其次、石油库油罐火灾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
一旦发生石油及其制品火灾,其周围环境温度较高,辐射热强烈。
如油罐发生火灾,其火焰中心温度达1050℃~1400℃,罐壁温度达1000℃以上。
油罐火灾的热辐射强度与发生火灾的时间成正比。
燃烧时间越长,辐射热越强。
并且,石油库油罐着火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石油及其制品火灾发展蔓延速度快,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
如石油及其制品储存容器发生火灾,伴随着容器的爆炸,油品的沸溢、喷溅、流散,便会在容器周围发生大面积火灾。
如果火灾周围有其他油罐,那后果更加严重。
最后,石油库油罐火灾具有复燃性、复爆性。
扑灭石油及其制品火灾后,在没有切断可燃源的情况下,遇到火源或高温将产生复燃、复爆。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原因

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原因一、事故概况黄岛油库特大火灾发生于20XX年X月X日,在事故中,火势蔓延迅速,形成了大范围的火灾。
在火灾中,多个油罐起火燃烧,火势凶猛,引起了巨大的爆炸声和浓重的浓烟。
火灾同时还造成了多人伤亡,并且对周边居民和工厂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火灾原因分析1.管理不当火灾的发生与油库的管理不当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该油库在事发前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这其中不排除管理层监管不到位、对安全意识不强等因素。
2.操作失误据初步调查,该火灾可能是由输油管道泄漏和操作人员失误引起的。
输油管道泄漏导致了油料外泄,而操作人员的失误则导致了泄漏处的火花,最终引燃了油料。
3.安全设施不完善黄岛油库的一些安全设施不完善,比如防火墙、自动喷水系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火灾的蔓延速度,增加了爆炸的危险性。
4.环境因素火灾发生的环境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时风力较大,风向不定,这使得火势蔓延速度加快,难以控制。
三、防范措施1.加强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油库的管理,提高各项安全措施的执行力度。
监督检查不能仅仅是形式化的,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确保每一项安全措施都得到有效执行。
2.加强培训油库的操作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只有操作人员对危险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减少操作失误的发生。
3.改善设施对于安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立即跟进,修补设备,完善安全设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做到最好。
四、总结教训通过对该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教训:1.严格管理是安全的基础。
安全管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不能任由其自生自灭。
2.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
只有工作人员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才能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3.安全设施的完善是防范事故的重要保障。
安全设施的缺失直接影响着事故的后果,必须认真对待。
5.明确责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

Don't waste your life, where you will regret it.勤学乐施天天向上(页眉可删)黄岛油库“8.12”特大火灾事故一、事故概况及经过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所属青岛市黄岛油库老罐区五座油罐,发生因遭雷击继而引起大火的特大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场大火前后共燃烧了104小时,烧掉原油3.6万吨,烧毁油罐5座,老罐区全部付之一炬,已无修复价值,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500多万元。
600吨原油流入海里,使附近海域和沿岸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在救火中,有14名消防官兵牺牲,66人受伤;5名油库职工牺牲,12人受伤。
据不完全统计,在抢险灭火中,共出动干警2200多人,消防车147辆,各种船只10艘。
投入泡沫灭火液及干粉153吨,还动用了水上飞机、直升飞机参与灭火,抢救伤员。
黄岛油库位于青岛市黄岛区,胶州湾咽喉处西南端,胜利油田的原油输送到黄岛油库后,经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南运或出口。
该油库老罐区建有5座油罐,总容积为76000立方米,其中1、2、3号罐为地上金属油罐,4、5号罐为半地下非金属石壁油罐。
在北面30米处是新罐区已建储油量超过老罐区的6个油罐,现已投入使用的2号和6号两罐贮油1.3万吨;靠近新老罐区的还有青岛港务局的4个贮油罐,现贮油3.7万吨,11个成品油罐,现存油5千吨;再往北,就是耗资近3亿元的黄岛油港一期码头,它的东侧500米就是刚刚建成的年吞吐能力1700万吨的二期油码头,如果火势蔓延,引起连锁燃爆,原油、罐群、码头将毁于一旦。
8月12日9时55分,老罐区5号罐因雷击发生爆炸,面对这严峻的局势、不堪设想的后果,消防部门接到警报,立即火速赶赴现场,组织力量控制5号罐火势,并冷却与之相邻的4号罐,对1、2、3号罐进行保护。
虽经多方努力,但因受到来自5号罐的辐射热,4号罐内气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温度逐渐升高。
油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油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总结火灾事故是工业领域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油库作为储存大量易燃材料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本报告将对近年来发生的某油库火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经验教训和防范措施,以期提高类似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事件背景本次火灾事故发生于某油库,该油库位于城市周边地区,用于储存多种石油产品。
据初步调查,火灾起因可能是由于设备或人为操作不当导致。
该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件原因分析1. 设备维护不到位根据事后调查情况显示,在该油库日常管理中缺乏良好的设备维护计划和定期检查制度。
例如,关键设备长时间未进行保养和完善测试,这增加了设备发生故障和引发火灾的风险。
2. 安全意识不强与安全相关条例相比较而言,在此事故前没有十分明确侧重于对高风险场所的安全和火灾防范。
员工缺乏被培训过并了解相关操作规程和紧急预案,从而导致火灾发生后应对不当。
3. 作业管理不规范在该油库项目中,作业管理没有完善的指导方针,无法明确每个员工分担责任和相互之间约束关系。
因此,在众多的环节中缺少有效监管,异常现象也难以及时发现或得到合理处理。
三、教训总结1. 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初步检查认为设备维护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建议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测、测试和保养,并建立详细的维修记录。
2. 强化安全培训与意识教育油库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安全培训,包括消防知识、应急逃生演习等内容,并加强对可燃物品存储前后引起事故风险特点学习和剖析。
只有增强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加强作业管理监督加强作业管理监督,建立完善的作业程序和岗位责任制度,确保每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负有明确的责任,并在日常生产中落实相应的操作规程。
同时,引入定期的内外部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
四、防范措施1. 定期演练火灾应急预案针对油库存在的高风险特点,建议油库开展定期演练火灾应急预案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黄岛油库火灾引起的石油库防火分析(最新版)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301由黄岛油库火灾引起的石油库防火分析(最新版)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较早发生的一起较大的石油库火灾-黄岛油库火灾,以此来对石油库火灾的防火进行分析,文章分为石油及其制品储罐火灾特点;黄岛油库火灾的简介;黄岛油库火灾原因分析;由案例引申一般油库区防火措施;结语五部分组成。
通过黄岛油库火灾对石油库火灾这一类型火灾的防火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黄岛油库火灾、石油库防火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石油及其制品的消耗量逐年增长,其运输日益频繁。
为保证日常生产周转需要,石油罐区总储量及单罐容量也越来越大。
但由于石油化工企业具有生产环境恶劣、工艺复杂、产品易燃易爆等特点,所以,多年来火灾和爆炸事故一直威胁着油气生产单位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一、石油及其制品储罐火灾特点首先,石油库油罐爆炸危险性大。
石油及其制品在一定的温度下,能蒸发大量的蒸气,当这些油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明火即发生爆炸。
此外,储油容器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油蒸气压力急剧增加,当超过容器能承受的极限压力时,容器即发生爆炸。
其次、石油库油罐火灾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
一旦发生石油及其制品火灾,其周围环境温度较高,辐射热强烈。
如油罐发生火灾,其火焰中心温度达1050℃~1400℃,罐壁温度达1000℃以上。
油罐火灾的热辐射强度与发生火灾的时间成正比。
燃烧时间越长,辐射热越强。
并且,石油库油罐着火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石油及其制品火灾发展蔓延速度快,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
如石油及其制品储存容器发生火灾,伴随着容器的爆炸,油品的沸溢、喷溅、流散,便会在容器周围发生大面积火灾。
如果火灾周围有其他油罐,那后果更加严重。
最后,石油库油罐火灾具有复燃性、复爆性。
扑灭石油及其制品火灾后,在没有切断可燃源的情况下,遇到火源或高温将产生复燃、复爆。
对于灭火后的油罐、输油管道,由于其壁温过高,如不继续进行冷却处理,会重新引起油品的燃烧。
故扑救石油及其制品火灾,常因指挥失误,灭火措施不当而造成复燃、复爆。
二、黄岛油库火灾的简介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由东(营)黄(岛)输油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再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
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力760000立方米,成品油储存能力约60000立方米,是我国三大海港输油专用码头之一。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2.3万立方米原油储量的5号混凝土油罐突然爆炸起火。
到下午2时35分,青岛地区西北风,风力增至4级以上,几百米高的火焰向东南方向倾斜。
燃烧了4个多小时,5号罐里的原油随着轻油馏分的蒸发燃烧,形成速度大约每小时1.5米、温度为150-300℃的热波向油层下部传递。
当热波传至油罐底部的水层时,罐底部的积水、原油中的乳化水以及灭火时泡沫中的水汽化,使原油猛烈沸溢,喷向空中,撒落四周地面。
下午3时左右,喷溅的油火点燃了位于东南方向相距5号油罐37米处的另一座相同结构的4号油罐顶部的泄漏油气层,引起爆炸。
炸飞的4号罐顶混凝土碎块将相邻30米处的1号、2号和3号金属油罐顶部震裂,造成油气外漏。
约1分钟后,5号罐喷溅的油火又先后点燃了3号、2号和1号油罐的外漏油气,引起爆燃,整个老罐区陷入一片火海。
失控的外溢原油像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面上四处流淌。
大火分成三股,一部分油火翻过5号罐北侧1米高的矮墙,进入储油规模为300000立方米全套引进日本工艺装备的新罐区的1号、2号、6号浮顶式金属罐的四周,烈焰和浓烟烧黑3号罐壁,其中2号罐壁隔热钢板很快被烧红;另一部分油火沿着地下管沟流淌,汇同输油管网外溢原油形成地下火网;还有一部分油火向北,从生产区的消防泵房一直烧到车库、化验室和锅炉房,向东从变电站一直引烧到装船泵房、计量站、加热炉。
火海席卷着整个生产区,东路、北路的两路油火汇合成一路,烧过油库1号大门,沿着新港公路向位于低处的黄岛油港烧去。
大火殃及青岛化工进出口黄岛分公司、航务二公司四处、黄岛商检局、管道局仓库和建港指挥部仓库等单位。
18时左右,部分外溢原油沿着地面管沟、低洼路面流入胶州湾。
大约600吨油水在胶州湾海面形成几条十几海里长,几百米宽的污染带,造成胶州湾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三、黄岛油库火灾原因分析直接原因黄岛油库特大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非金属油罐本身存在的缺陷,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爆油气。
事故发生后,4号、5号两座半地下混凝土石壁油罐烧塌,1号、2号、3号拱顶金属油罐烧塌,给现场勘查、分析事故原因带来很大困难。
在排除人为破坏、明火作业、静电引爆等因素和实测避雷针接地良好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和有关人员的证词(当时,青岛地区为雷雨天气),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事故原因的焦点集中在雷击的形式上。
混凝土油罐遭受雷击引爆的形式主要有6种:一是球雷雷击;二是直击避雷针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三是雷击直接燃爆油气;四是空中雷放电引起感应电压产生火花;五是绕击雷直击;六是罐区周围对地雷击感应电压产生火花。
经过对以上雷击形式的勘查取证、综合分析,5号油罐爆炸起火的原因,排除了前4种雷击形式,第5种雷击形成可能性极小。
理由是:绕击雷绕击率在平地是0.4%,山地是1%,概率很小;绕击雷的特征是小雷绕击,避雷针越高绕击的可能性越大。
当时青岛地区的雷电强度属中等强度,5号罐的避雷针高度为30米,属较低的,故绕击的可能性不大;经现场发掘和清查,罐体上未找到雷击痕迹,因此绕击雷也可以排除。
事故原因极大可能是由于该库区遭受对地雷击产生的感应火花引爆油气。
根据是:1、8月12日9时55分左右,有6人从不同地点目击,5号油罐起火前,在该区域有对地雷击。
2、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测得,当时该地区曾有过二、三次落地雷,最大一次电流104安。
3、5号油罐的罐体结构及罐顶设施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预制板裂缝和保护层脱落,使钢筋外露。
罐顶部防感应雷屏蔽网连接处均用铁卡压固。
油品取样孔采用9层铁丝网覆盖。
5号罐体中钢筋及金属部件电气连接不可靠的地方颇多,均有因感应电压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可能性。
4、根据电气原理,50-60米以外的天空或地面雷感应,可使电气设施100~200毫米的间隙放电。
从5号油罐的金属间隙看,在周围几百米内有对地的雷击时,只要有几百伏的感应电压就可以产生火花放电。
5、5号油罐自8月12日凌晨2时起到9时55分起火时,一直在进油,共输入1.5万立方米原油。
与此同时,必然向罐顶周围排人一定体积的油气,使罐外顶部形成一层达到爆炸极限范围的油气层。
此外,根据油气分层原理,罐内大部分空间的油气虽处于爆炸上限,但由于油气分布不均匀,通气孔及罐体裂缝处的油气浓度较低,但仍处于爆炸极限范围。
深层原因除上述直接原因之外,要从更深层次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防患于未然。
1、黄岛油库区储油规模过大,生产布局不合理。
黄岛面积仅5.33平方公里,却有黄岛油库和青岛港务局油港两家油库区分布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
早在1975年就形成34.1万立方米的储油规模。
但198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达指标和投资,使黄岛储油规模达到出事前的76万立方米,从而形成油库区相连、罐群密集的布局。
黄岛油库老罐区5座油罐建在半山坡上,输油生产区建在近邻的山脚下。
这种设计只考虑利用自然高度差输油节省电力,而忽视了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对油罐的观察巡视。
而且一旦发生爆炸火灾,首先殃及生产区,必遭灭顶之灾。
这不仅给黄岛油库区的自身安全留下长期重大隐患,还对胶州湾的安全构成了永久性的威胁。
2、混凝土油罐先天不足,固有缺陷不易整改。
黄岛油库4号、5号混凝土油罐始建于1973年。
当时我国缺乏钢材,是在战备思想指导下,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产物。
这种混凝土油罐内部钢筋错综复杂,透光孔、油气呼吸孔、消防管线等金属部件布满罐顶。
在使用一定年限以后,混凝土保护层脱落,钢筋外露,在钢筋的捆绑处、间断处易受雷电感应,极易产生放电火花;如遇周围油气在爆炸极限内,则会引起爆炸。
混凝土油罐体极不严密,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罐顶预制拱板产生裂缝,形成纵横交错的油气外泄孔隙。
混凝土油罐多为常压油罐,罐顶因受承压能力的限制,需设通气孔泄压,通气孔直通大气,在罐顶周围经常散发油气,形成油气层,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
3、混凝土油罐只重储油功能,大多数因陋就简,忽视消防安全和防雷避雷设计,安全系数低,极易遭雷击。
1985年7月15日,黄岛油库4号混凝土油罐遭雷击起火后,为了吸取教训,分别在4号、5号混凝土油罐四周各架了4座30立方米高的避雷针,罐顶部装设了防感应雷屏蔽网,因油罐正处在使用状态,网格连接处无法进行焊接,均用铁卡压接。
这次勘查发现,大多数压固点锈蚀严重。
经测量一个大火烧过的压固点,电阻值高达1.56欧姆,远远大于0.03欧姆的规定值。
4、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
黄岛油库是消防重点保卫单位,实施了以油罐上装设固定消防设施为主,两辆泡沫消防车、一辆水罐车为辅的消防备战体系。
5号混凝土油罐的消防系统,为一台每小时流量900吨、压力784千帕的泡沫泵和装在罐顶上的4排共计20个泡沫自动发生器。
这次事故发生时,油库消防队冲到罐边,用了不到10分钟,刚刚爆燃的原油火势不大,淡蓝色的火焰在油面上跳跃,这是及时组织灭火施救的好时机。
然而装设在罐顶上的消防设施因平时检查维护困难,不能定期做性能喷射试验,事到临头时不能使用。
油库自身的泡沫消防车救急不救火,开上去的一辆泡沫消防车面对不太大的火势,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库区油罐间的消防通道是路面狭窄、凹凸不平的山坡道,且为无环形道路,消防车没有掉头回旋余地,阻碍了集中优势使用消防抢险灭火的可能性。
油库原有35名消防队员,其中24人为农民临时合同工,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技术素质差,在7月12日有12人自行离库返乡,致使油库消防人员严重缺编。
5、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
自1975年以来,该库已发生雷击、跑油、着火事故多起,幸亏发现及时,才未酿成严重后果。
原石油部1988年3月5日发布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