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解析
11级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系统程序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户程序区存储体的选择 系统程序区: 64KB=32KB奇存储体+32KB偶存储体 用户程序区: 64KB=32KB奇存储体+32KB偶存储体 思路1:使用2-4线译码器对BHE、A0信号译 码,产生奇、偶存储体的片选信号;为了区 分系统区、用户区的奇、偶存储体,需要使 用1位高位地址作2个2-4线译码器的使能信号。 思路2:使用1个3-8线译码器产生系统区、用 户区奇、偶存储体所需的片选信号
1. 0 1 0 1(-0.1011) 0. 1 1 1 0( 0.1110) + 0. 0 1 1 0( 0.0110) + 1. 0 0 1 1(-0.1101) 1. 1 0 1 1 1 0. 0 0 0 1 1. 0 1 1 (0)左移1位 0. 1 (000)左移3位
左规:当单符号位的溢出标志 V C f Co 0 时,模2的进位扔掉,并对求和后的尾数执行 左规逻辑: V左移 B符号位 B数码位=0 表示符号位与数码位相同, 必须执行左移,直到V左移=1。 V左移 B符号位 B数码位=1 表示符号位与数码位 相异,不需执行左移。
一、浮点加法、减法运算的操作步骤:
1、对阶 (小阶 大阶对齐):尾数右移时, 通过扩展符合位来实现右移; 2、尾数求和 3、规格化 (1/2≦|M|﹤1) 当出现尾数的绝对值小于1/2时,则需要左 规。(左移n位,阶码减n) 当尾数和的绝对值大于1时,即M出现 01.xxx…x或10.1xx…x时,则需要右规。右移 移位只会移动1次。(右移1位,阶码加1)
A10 A0~A9
A14 1 A15 0 MREQ 11 A13 00 A12 A11 01
G1 G2A G2B C B A
计算机组成原理重点难点解析(DOC)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第一部分:总论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总结1. 2. 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计算机基本组成计算机基本结构1.1计算机系统❖ 硬件(Hardware)➢ 计算机的实体部分,可以实现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行为。
❖ 软件(Software)➢ 使计算机实现各种功能的程序集合。
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两大类。
1.2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计算机的层次结构的演变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机器语言虚拟机器M3 (高级语言程序)虚拟机器M2 (汇编语言程序)实际机器M1 (机器语言程序)1.2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三级层次结构的计算机系统第三级第二级第一级虚拟机器M3(高级语言程序)虚拟机器M2(汇编语言程序)实际机器M1(机器语言程序)将高级语言程序先翻译成汇编语言程序或机器语言程序,再在M1或M2上运行将汇编语言程序先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然后在M1上运行机器语言程序直接在M1上运行1.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运算器:实现数据处理的部件➢ 完成最基本的算术逻辑运算➢ ALU (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Registers+DataPath ➢ 运算器与机器字长(字的概念)的关系➢ 性能指标:MIPS❖ 简单运算器结构图1.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存储器:实现数据存储的部件➢ 保存程序和数据(二进制信息)➢ 存储单元:bit, Byte, Word➢ 地址的概念:每一个字节单元拥有一个唯一的地址(索引)➢ 存储器的工作方式:读、写❖ 存储器结构简图1.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控制器:实现控制功能的部件➢ 提供各部件工作所需的控制信号,控制计算机其他部件协同工作➢ 指令部件(Instruction Register,Instruction Decoder)➢ 指令顺序控制(Program Counter)➢ 时序逻辑部件(Clock,Timer,Sequencing Logic)➢ 控制信号生成部件(Control Signal Generator or Control Memory)❖ 控制器结构简图1.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输入输出:实现数据交换的部件➢实现计算机内部与外界(其他系统或人类)的信息交换➢实现数据交换的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接口标准与接口部件❖ 计算机整体结构简图1.3机器结构简化图总线机器结构简化图AACALUGRB微操作控制信号微操作信号发生器IDIRPCMBR存储器MARAC:累加器AL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B:缓冲器GR:通用寄存器IR:指令寄存器ID:指令译码器PC:程序计数器MAR:地址寄存器MBR:数据寄存器第二部分存储系统一.主存储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二.高速缓冲存储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三.磁表面存储器存储器的层次结构Reg.CacheMain memoryDisk CacheMagnetic DiskMagnetic Tape Optical Disk二级存储系统指: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SRAM存储单元电路(六管单元电路)VccT1,T2:工作管;DT 5 T 3T 1T 4T 2字选线T 6 DT3,T4:负载管;T5,T6:门控管;稳定状态:T1截止,T2导通,表示1T2截止,T1导通,表示0保持状态:字选线低电平,T5和T6截止,内部保持稳定状态。
考研计算机组成原理

考研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计算机硬件的各个方面,从低层次的逻辑门电路、微操作、到高层次的指令集和处理器体系结构等等。
本文旨在帮助考研学子全面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核心内容,以便在备战考研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首先,我们来介绍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概念。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硬件是执行计算任务所必需的物理组件,而软件则是指导计算机进行运算和操作的程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研究的是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和实现原理,它包括了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指令系统、处理器结构、存储器层次、输入输出和总线系统等等。
其次,我们了解一下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分为硬件层次和软件层次两个部分,硬件层次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硬件组件的组织、连接和控制方式,而软件层次则主要指的是对硬件的抽象和接口标准化。
在硬件层次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逻辑门电路和微操作。
逻辑门电路是由各种逻辑门组成的,常见的逻辑门有与门、或门、非门等。
逻辑门电路由逻辑门连接而成,用于实现布尔逻辑运算。
微操作是对计算机指令进行分解和控制的最小操作单位,它包括了寄存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算术逻辑运算、逻辑分支等操作。
接下来是软件层次中的指令系统和处理器结构。
指令系统是定义了计算机硬件能够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它包括了指令的格式、地址寻址方式、指令的执行顺序等等。
处理器结构则是指处理器的组织和运行方式,由运算器、控制器、时序逻辑等组成。
处理器结构中的运算器负责执行指令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则负责指令的解析和执行控制。
此外,存储器层次也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两个层次,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它采用了随机访问存储器(RAM)的形式,读写速度快但容量有限。
辅助存储器则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和指令,例如硬盘、光盘等,读写速度相对较慢但容量较大。
与存储器相对应的是输入输出和总线系统。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计算机组成原理》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必修课。
该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学生是否具备初步的硬件系统分析、设计和使用的能力。
Ⅱ考试内容《计算机组成原理》从组成硬件系统的五大部件出发,讲解了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以及构成整机系统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系统、数码系统、运算和运算器、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和人机交互系统。
通过对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原理、控制过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互连成整机的技术,能了解计算机一般组成原理与内部运行机制,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行与硬件有关的技术工作打好基础。
一、计算机与计算机系统⒈考试内容(1)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2)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组成及特点;(3)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⒉考试要求(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趋势;(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3)了解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数码系统⒈考试内容(1)进位计数制及其转换;(2)真值表示为原码、反码、补码、变形补码、移码等形式的机器数;(3)十进制数的编码;(4)文本数据的描述。
(1)掌握进位计数制,能够进行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2)理解真值和机器数的概念,能够将真值表示为原码、反码、补码、变形补码、移码等形式的机器数;(3)了解定点数中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4)了解浮点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5)掌握十进制数的编码。
三、运算和运算器⒈考试内容(1)定点数的补码加、减法;(2)溢出的判别法;(3)定点数的原码一位乘;(4)浮点数加、减法。
⒉考试要求(1)掌握定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2)掌握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3)了解浮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4)理解并行加法器和算术逻辑单元ALU的组成和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提纲一、计算机组成系统与结构概述,多层次结构,衡量性能的指标,冯诺依曼机概念,软件分类、特点,全加器、74LS181、74LS182组成多位运算器。
超级计算机系统发展现状。
二、数制转换,定点小数和整数的原码、反码、补码、移码的概念表示。
考核的知识点:(1)十进制的小数、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2)二进制的小数、整数的原码、反码、补码表示(3)移码的概念、特点、用途,与补码关系。
三、二-十进制编码的概念,位权、有权码与无权码的概念。
考核的知识点:(1)位权的概念(2)判定编码系统的方法。
(3)二-十进制编码(BCD码)、ASCII码概念四、定点数、浮点数的表示,移码概念,IEEE754标准,隐藏位技术概念,浮点数运算。
考核的知识点:(1)补码加减法运算,溢出判断。
(2)原码一位除法、补码一位乘法、布斯改进乘法(3)定点数格式与表示(4)浮点数格式与表示,浮点数的规格化方法,隐藏位(IEEE754标准),移码。
(5)浮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五、定点运算器的功能、组成。
六、奇偶校验、海明码纠错、CRC校验的概念。
七、主存、虚拟存储技术、高速缓冲存储器及其映射方式考核的知识点:(1)静态芯片特性,动态芯片特性(行列地址、刷新含义、方式),FLASH只读存储器特性,用途(2)内存与CPU连接;(3)容量表示(地址范围、单元位数),存储器字、位扩展;(4)高速缓冲存储器系统的概念,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局部性原理,高速缓存的组成、映象方式、性能指标。
(5)虚存页面LRU替换算法内涵与实施、命中率八、数据输入输出方式(1)输入输出设备编址方式、端口概念,I/O设备与CPU或内存3种传送数据的方式及其比较(2)中断概念、分类(可屏蔽、不可看屏蔽、软件中断)、中断屏蔽中断屏蔽、响应、优先级的改变(3)DMA概念、DMA方式(4)输入输出设备:显示器的技术指标、鼠标器原理九、总线总线类型、各类型特点,总线判优控制方式、特点,总线传输周期串行与并行通信概念十、CPU及其内部的控制器单元RISC和CISC的特点寻址方式、寻址方式与指令执行速度关系指令分类、功能CPU内部组成框架、寄存器名称用途指令流水线概述、影响因素、指标、多发技术微指令、微程序、组合逻辑控制器、概念微指令的操作控制方式、特点(直接控制、字段直接编码控制、字段间接编码控制)微指令的格式。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真题与解析

2009年真题1.冯·诺依曼计算机中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CPU区分它们的依据是A.指令操作码的译码结果B.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C.指令周期的不同阶段D.指令和数据所在的存储单元2.一个C语言程序在一台32位机器上运行。
程序中定义了三个变量x,y和z,其中x和z为int 型,y为short型。
当x=127,y=-9时,执行赋值语句z=x+y后,x,y和z的值分别是A.x=0000007FH,y=FFF9H,z=00000076HB.x=0000007FH,y=FFF9H,z=FFFF0076HC.x=0000007FH,y=FFF7H,z=FFFF0076HD.x=0000007FH,y=FFF7H,z=00000076H3.浮点数加、减运算过程一般包括对阶、尾数运算、规格化、舍入和判溢出等步骤。
设浮点数的阶码和尾数均采用补码表示,且位数分别为5和7位(均含2位符号位)。
若有两个数x=27*29/32,y=25*5/8,则用浮点加法计算x+y的最终结果是A. 001111100010 B. 001110100010 C. 010********* D. 发生溢出4.某计算机的Cache共有16块,采用2路组相联映射方式(即每组2块)。
每个主存块大小为32字节,按字节编址。
主存129号单元所在主存块应装入到的Cache组号是A. 0 B. 1 C. 4 D. 65.某计算机主存容量为64KB,其中ROM区为4KB,其余为RAM区,按字节编址。
现要用2K×8位的ROM芯片和4K×4位的RAM芯片来设计该存储器,则需要上述规格的ROM芯片数和RAM芯片数分别是A.1,15 B.2,15 C.1,30 D.2,306.某机器字长16位,主存按字节编址,转移指令采用相对寻址,由两个字节组成,第一字节为操作码字段,第二字节为相对位移量字段。
假定取指令时,每取一个字节PC自动加1。
2011年考研计算机大纲变化详解:计算机组成原理(四)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2011年的统考大纲对组成原理的考查目标定位为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
在中央处理器部分与10年相比新增微程序的编码格式,这一部分在以前也是要求掌握的,所以总体来说与2010年的大纲相比,2011年的大纲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同学们可以依据原来制定的复习计划,在已有基础上继续进行复习。
这门课对于很多计算机的考生都是难点,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更是如此,建议大家在理解课本的基础上,多做习题,对一些典型的题目要做到烂熟于心。
至于参考书,推荐使用高教版哈工大唐朔飞老师的书,这本书有配套的习题,讲得也比较细,是比较适合作为备考用书的。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点解析计算机系统概述一章几乎没有出综合应用题的可能,大部分知识点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数据的表示与运算一章可考的点多,但单独出现在综合应用题中的可能性不大。
数在机器中的不同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时选择题的一个常考点。
存储器层次结构是组成原理这门课的重点,大家在复习这一章的时候要注意Cache-主存-外存的层次结构,对比Cache-主存和虚拟存储器的相关思想、原理和方法。
本章是综合应用题常考点,典型的考题包括Cache的三种不同映像方式的相关计算,的分数。
中央处理器这一章是重点和难点,组成原理考试几乎必考的章节。
输入输出系统也不属于考试的热点。
主要是记忆一些概念,知道不同的设备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需要熟练掌握的是硬盘读写过程和一些参数的计算,中断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以敬请关注万学海文2011大纲解析系列文章之(五)、(六)、(七)、(八),祝愿2011考研学子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名师解析2011年计算机考研大纲3402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2011年版)新近出炉,我们第一时间为您解析。
预祝您考研成功!一、大纲变动内容(1)考查内容方面:试卷考核内容仍然是4个部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2)分值方面: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以及计算机网络25分。
(3)题型方面:仍然延续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的试卷结构。
(4)考核的知识点变化情况及其分析:(一)数据结构部分(1) 只有考查目标部分有较大变化。
(2) 首先,数据结构由理解变为掌握,新增了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要求。
(3) 去掉了对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的差异的考查。
(4) 新增了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要求。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没有发生变化。
(三)操作系统没有发生变化。
(四)计算机网络(1) 在物理层中,只对信源与信宿进行基本概念的考察。
(2) 在数据链路层中,去掉了对单帧、多帧滑动窗口的考察。
(3) 在网络层中,去掉了组播路由算法。
与去年考纲相比,知识点变化并不明显,但考察的侧重点有所改变。
部分知识点被删除,其中计算机网络部分删除较多。
对数据结构部分要求明显提高,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解析(一) 数据结构(1) 线性表部分由于比较简单,又是整个数据结构的基础,所以考察的内容会比较细致。
对于线性表灵活运用的程度要求较高。
复习时,应充分理解线性表的顺序存储,链式存储(单链表、静态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
熟练掌握初始化、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
此部分,有可能出大题的地方:集合求并、一元多项式求和。
(2) 栈、队列和数组时数据结构的重要工具,考查重点偏向于应用。
对于具体的定义的方式简单清楚就可以,重点是理解栈、队列的特点,熟练掌握栈、队列的一些经典的应用,在编程题中,常常会用到栈、队列数组作为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考研计算机大纲解析: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要领
计算机考研大纲发布了,大家都非常关心各科目的变动情况,而计算机组成原理所占的分值比例非常大,所以在这里,要为大家详细解析并提供指导建议!
在计算机考研专业基础课统考科目中,计算机组成原理占45 分,所占分值较大。
自2009 年计算机专业考研专业基础课首次实行全国统考以来,这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所以考研的学子一定要一如既往的重视。
一、考查目标
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3、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
二、知识点解析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方面,主要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数据的表示和运算、存储器层次结构、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
1、计算机系统概述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搞清楚计算机的系统层次结构,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五大部件的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从体系结构上来看,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那么这些不同的计算机谁好谁坏?如何评价?所以,还需要我们了解计算机性能评价指标和相关参数,包括吞吐量、响应时间;CPU寸钟周期、主频、CPI、CPL执行时间;MIPS MFLOP等。
2、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是十进制数据,但在计算机中,除了十进制数据外,还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表示方法,我们要掌握这些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要搞清楚真值(实际的数值)和机器数(计算机中表示的数值)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负数的各种表示。
另外,还要理解BCD码、字符与字符串的编码方法,以及数据的校验码(奇偶校验、CRC冗余校验等)。
不管是哪种进制和校验方法,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有原码、反码、补码等方法,我们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与区别。
在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计算,分为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
在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方面,我们要掌握定点数的表示(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和定点数的运算,包括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 减运算、定点数的乘/ 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在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方面,我们要掌握浮点数的表示(浮点数的表示范围和IEEE754 标准)和浮点数的加/ 减运算。
本知识点的最后一个考点就是算术逻辑单元ALU,我们要掌握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结构。
3、存储器层次结构
从整个计算机的存储体系来看,可以看成是一个“ Cache—内存一外存”三级结构,在这个层次化结构中,我们要掌握存储器的分类以及各类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半
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 DRAM)只读存储器(ROM)掌握主存储器(内存)与CPU勺连接和数据交换、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还有就是外存储器。
在存储器这个知识点中,2个很重要的考点是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和虚拟存储器。
在CPU和内存之间增加一层Cache,其目的是为了解决CPU和内存的速度匹配问题。
在这一点,我们要掌握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时间局部性、空间局部性)、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命中率)、Cache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以及Cache写策略。
虚拟存储器的重点在于“虚拟”二字,我们要掌握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及种类,包括页式虚拟存储器、段式虚拟存储器、段页式虚拟存储器、TLB(快表)等,理解这些虚拟存储器的基本原理、碎片的处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4、指令系统
在指令系统知识点中,我们要掌握指令的格式(包括指令的基本格式、定长操作码指令格式、扩展操作码指令格式)和各种寻址方式,还要能够区分数据寻址和指令寻址的区别。
本知识点的另外一个重要考点就是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和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我们要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5、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PU在这个知识点,我们要掌握CPU勺功能和基本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具体包括指令执行过程、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硬布线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
特别是在微程序控制器考点中,要掌握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编码方式,以及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在这个知识点中,一个最重要的考点是流水线(主要是指令流水线)。
我们要搞清楚流水线的基本概念(包括超标量和动态流水线),为什么需要流水线,流水线有哪些优势,哪些因素会影响流水线,等等。
在这一点,有可能出现计算题,例如,求流水线的周期、求指令的执行时间。
有关流水线,还有一些评价指标,例如流水线的吞吐率、加速比等。
6、总线
总线就是一组进行互连和传输信息(指令、数据和地址)的信号线,我们要掌握总线的基本概念,总线的分类,以及总线的组成和性能指标(例如,各类总线的宽度会影响哪些部件的性能等)。
其次,就是要掌握总线仲裁方法(包括集中仲裁方式和分布仲裁方式)和总线操作和定时(包括同步定时方式和异步定时方式)。
最后,就是要对总线的标准(正式标准和工业标准)有所了解,总线标准主要规定总线的机械结构规范、功能结构规范和电气规范。
7、输入输出系统
在输入输出(I/O)系统知识点,我们首先要掌握I/O 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各种
外部设备,其中包括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磁盘阵列、光盘存储器等)。
要理解这些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见的性能指标。
例如显示器的分辨率、磁盘的读写时间等,特别是磁盘的有关读写过程(寻道时间、等待时间等),是一定要掌握的。
其次,我们要掌握I/O接口(I/O控制器)的功能和基本结构、I/O端口及其编址方式。
在I/O方式中,主要掌握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方式
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过程,以及这些方式之间的区别、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应用场
合。
在这些方式中,以程序中断方式为考查重点,我们要掌握中断的基本概念、中断响应过程、中断处理过程、多重中断和中断屏蔽的概念。
三、复习方法
1、教材的选择
从考试大纲来看,所要求的知识在一般的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中都已经包含,所以,选择哪本书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过,根据跨考教育的推荐,对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复习,可以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第2版)(唐朔飞主编),该书写得比较好,曾经获得优秀教材称号,同时也是国家高等教育“十一五”教材。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配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学习方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计算机常用的逻辑器件、部件的
原理、
参数及使用方法,学懂简单、完备的单台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学习计算机设计中的入门性知识,掌握维护、使用计算机的技能。
总的来讲,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属于记忆型的知识比较多,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对相关概念、原理进行识记。
另外,就是有关参数和性能指标的计算和评价,这一块是需要理解的,不能靠死记硬背。
在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要正确理解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各种基本概念,掌握各概念中的要点。
(2)要能将有关的概念和原理联系起来,不要孤立地学习各个部分的内容,比如数据表示、运算和运算器部件等,都要关联起来。
(3)要把握重点、难点问题,分清主次。
所以,学习时要紧紧抓住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