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合集下载

纯诗实践的大师——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纯诗实践的大师——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的几 篇 译 作 。本 文 首 先分 析 纯 诗 的 相关 概 念 与 纯 诗 的 界 定 问 题 , 随后 从 纯诗 情 感 、 纯诗语言等方面来具体分析 托马斯 ・ 特 朗斯 特 罗 姆 的 具 体 诗 歌 , 试 图从 内容 、 形 式 与 艺 术 等 方 面 分 析 其 诗 歌 的动 人 之 处 。
20 1 1,i s r e g a r de d a s t he ma s t e r o f pu r e p oe t r y p r a c t i c e,w h o ma ke s g o od us e o f me t a pho r ,s y mb ol i s m
a nd o t he r t e c hn i q ue s t o f ul l y t a p t he s ur r e a l po e t r y s t y l e . Be f or e h e won t he Nob e l Pr i z e,Chi n e s e
2 0 1 5年 第 3期
淄 博 师 专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Z i b o N o r ma l C o l l e g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第 4 1期
纯 诗 实 践 的大 师
托 马斯 ・ 特 朗 斯 特 罗 姆
李音 音
( 华 中师 范大 学 文 学 院 , 湖 北 武汉 4 3 0 0 7 0 )
关 键 词 :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姆 ; 纯诗 ; 纯粹情感 ; 象征 ; 隐喻
中 图分 类 号 :I 1 0 6 .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 2 0 1 5 ) 0 3 — 0 0 4 5 — 0 6

2022年高考满分作文(第一波)

2022年高考满分作文(第一波)

2022年高考满分作文(第一波)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与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要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

看罢漫画,不禁深思,至少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

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学业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兴奋不已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但在唯分数论的大语境下所,宝宝被要求拼命追求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

这和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让鸡不会生病,只在激素、饲料的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规律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天长地久,当更需要经受困难挫折,他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换来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进步,懂得技术革新未必能立刻体现在成绩上,懂得成绩起伏本就是一切正常现象,只有持续努力,不断积蓄力量,才能成就较好的自己,从而开出人生之花,结出人生之果。

父母作为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全面而罔顾对孩子全面的评判?孩子似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

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这柳叶而障目。

片面比如在评价教师上才较为片面,常只看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末尾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学期结束教师,往往看不见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

同样的,教师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认知与赏识,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衹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无法判断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应要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看不清楚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

201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诗选读

201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诗选读

201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诗选读2011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选读据外电报道,瑞典文学院今天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年届八旬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oemer),以表彰他“通过凝练而透彻的意象,向读者展示了鲜活的现实生活”。

这是继1974年,瑞典作家艾文德·杨森和亨利·马丁森双双获得该奖之后,再次将该奖颁给瑞典“自家人”。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二十世纪瑞典著名诗人,翻译家,心理学家。

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90年患脑溢血,右半身瘫痪,影响了他后来的说话能力,但他仍坚持纯诗歌写作。

瑞典学院终身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第一时间电话告知托马斯得奖消息,诗人听到后显得很惊讶,他告诉恩隆德自己正歇着,在听音乐,“感觉非常好”。

之后,恩隆德代表瑞典学院用英文接受电视台专访时表示,诗人创作虽然“稀疏”,但诗人在写作中经常包括了人生重大命题,如死亡、历史和回忆:“正是这些命题一起组成了人生的多棱镜,人类在此间才显得重要。

在读过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以后,你从来不会感觉渺小。

”谈到诗人的作品特色时,恩隆德称其“语言精美……他的作品简洁精准,隐喻鞭辟入里”。

有评论者说,精益求精,用于他的诗歌创作再合适不过了。

半个多世纪,仅仅发表了100多首诗。

做一个诗歌的禁欲主义者,他这样要求自己。

如此,他写下了一些极为凝练的诗,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气息。

连美籍俄裔诗人布罗茨基都承认:“我偷过他的意象。

”还有评论者认为,他诗歌的最大魅力是“新”——即不断求新,不断发现创作的新途径。

在一次与记者谈话中,他说,瑞典诗人“不要成为自己的学舌者”,“那些很快形成个人风格的作家也很容易抱残守缺”。

他强调,要写一些新东西,就必须放弃一些旧东西,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特朗斯特罗姆:一面吝啬文字,一面影响世界

特朗斯特罗姆:一面吝啬文字,一面影响世界

龙源期刊网 特朗斯特罗姆:一面吝啬文字,一面影响世界作者:来源:《润·文摘》2011年第12期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瑞典诗人。

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作品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

2011年10月6日,特朗斯特罗姆在数次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后终于获奖,获奖理由为:“通过凝炼、通透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1931年出生在瑞典,少年时父母离异,与做教师的母亲生活在一起。

托马斯16岁开始写作,他少年生活的独特经历,让他在23岁时就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旋即引起了瑞典诗坛的轰动。

此后,他陆续出版诗集《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音色和足迹》、《看见黑暗》、《波罗的海》、《野蛮的广场》、《为生者和死者》、《悲哀贡多拉》和《巨大的谜》等。

托马斯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心理学家,成年后一直在少年犯管教所工作。

诗人与罪犯,诗歌与监狱,如此具有反差的职业和身份,反而对其诗歌写作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

1990年,他因为中风瘫痪,一度失去语言能力,而后再次开始写作时,以往诗歌中精炼的语言仿佛也成了多余,对他而言,“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

”寻找文字的炼金术托马斯认为诗人必须敢于放弃自己的风格,敢于“割爱、削减”,如果必要,还可以放弃雄辩,做一个“诗的禁欲主义者”。

他并非不识雄辩之力(雄辩作为说服之道,恰是欧洲语言的长项),而是他认定简洁远胜雄辩!托马斯诗歌之所以能引起诗坛的轰动,是因为我们在他的诗歌中看到了诗歌向另外一种方向拓展的可能性。

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他十分关注周围的日常事物,他的诗写他的旅行、大海、岛屿、地铁等,稍加留意就能感知到这些事物只和他的记忆有关,记忆的清晰凸显出了他的细腻和饱满的情绪。

对他而言,诗歌不只是表现一种瞬间情绪,更为真实的诗歌世界是在瞬间消失之后的那种持续性和整体性。

作文素材,人物

作文素材,人物

1.乔布斯: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热点素材〗世界上很多人都是通过他所发明的设备获知他辞世的消息,这也许是对乔布斯的成功最好的赞颂。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10月5日,美国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因患胰腺癌去世,年仅56岁。

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个伟大的人。

1972年高中毕业后,乔布斯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只念了一学期的书,几年后,2l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

近年来,乔布斯创造了平板电脑IPAD、智能手机iPhone等流行数字产品,缔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实实在在地用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乔布斯曾在斯坦佛大学的演讲中说:“每个人都是会死的,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

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

你们现在是新的,但是从现在开始不久以后。

你们将会逐渐变成旧的,然后被送离人生舞台。

”他毕生追求改变,但他对死亡却看得如此乐观,启人思考。

2.最美女孩刁娜:为道德“寒冬”破冰〖热点素材〗山东烟台发生的“最美女孩”车流中勇救伤者事件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刁娜用人性的善良与光辉,书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当佛山小悦悦事件还在舆论的风头浪尖,抱起小悦悦的陈贤妹仍未让大家阵痛的心灵感到一丝暖意,社会道德饱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龙口女孩刁娜挺身而出,毫不犹豫下车营救被撞伤的女孩,关键时刻又用血肉之躯为被撞伤的女孩挡住撞来的车辆。

“一条腿换一条命,值了。

”美丽的女孩笑着说。

“最美女孩”刁娜的出现,让所有中国人感觉到,冬天不会寒冷,道德“寒冬”冰封的良知将被唤醒。

3.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47年,163首诗〖热点素材〗2011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揭晓,80岁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获得这一殊荣。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作品多短小、精练,往往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

特朗斯特罗姆:在梦中往外跳伞的醒悟者

特朗斯特罗姆:在梦中往外跳伞的醒悟者

特朗斯特罗姆:在梦中往外跳伞的醒悟者特朗斯特罗姆:在梦中往外跳伞的醒悟者文丨杨雷编辑丨刘邦瑞典当地时间3月27日凌晨,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因脑溢血中风在医院去世,享年83岁,距离他84岁生日不到二十天。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被认为是“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同时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他的猝然离世,无疑是世界诗坛的巨大损失。

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1931年4月15日,父亲是记者,母亲是教师。

父母离异后,他跟随母亲一起生活。

16岁以前,特朗斯特罗姆对文学并不感兴趣。

11岁开始,他泡在博物馆里收集了几乎所有昆虫的标本。

13岁那年,他迷上了非洲地理和探索。

上了高中以后,他又迷恋上了钢琴和风琴,梦想将来做一名作曲家。

直到高中的最后两年,特朗斯特罗姆才开始对文学尤其是诗歌产生兴趣。

他加入了学校一个名为“团结和友谊”的诗社,每周六下午,大家都聚集在特朗斯特罗姆家里喝茶谈诗。

特朗斯特罗姆开始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自然学家或考古学家,但事与愿违,高中毕业后,他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就读心理学系。

在上大学期间,特朗斯特罗姆就显示了过人的才华。

1954年,年仅23岁的特朗斯特罗姆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

这本诗集轰动了整个瑞典诗坛,被评为“一鸣惊人和绝无仅有的突破”。

1956年特朗斯特罗姆毕业留校,成为一所青少年拘留所的心理医生。

在1960年到1966年期间,特朗斯特罗姆的事业被分为鲜明的两部分:一面是心理医生,另一面则是年轻而富有名气的诗人。

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平稳而匀速,平均四年一本诗集,薄薄十几首。

继《诗十七首》之后,特朗斯特罗姆又出版了《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见黑暗》《为死者和生者》等十余部诗集,并获得多项国际文学奖项。

特朗斯特罗姆一生只写了两百多首诗,作品不多,但都是精品。

他有时一年最多写三首诗,有些诗往往要用几年的时间打磨才完成,被称为“像打磨钻石一样写诗的人”。

2012届高考热点押题素材54: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只有汇总

2012届高考热点押题素材54: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只有汇总

2012高考热点押题素材: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只有163首诗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文学院2011年10月6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这是1974年以来瑞典本土人再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获奖者姓名。

他说,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以凝练而清晰透彻的文字意象给我们提供了洞悉现实的新途径”。

瑞典文学院的授奖声明还形容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简练、细腻,充满深刻的隐喻”。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了解一下这位新的诺奖得主。

【人物档案】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Tomas Transtromer,1931年生于瑞典。

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

至今共发表163首诗,除《17首诗》外的作品结集为《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音色和足迹》《看见黑暗》《野蛮的广场》《为生者和死者》和《悲哀贡多拉》等诗集。

1990年患脑溢血导致右半身瘫痪后,仍坚持纯诗写作。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作品多短小、精炼,往往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

他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1年10月6日,获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委员会颁奖词: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Through his condensed translucent images he gives us fresh access to reality【人物透视】迟到的荣誉2011年10月6日,在波罗的海龙马岛的一座小小的蓝房子里,特兰斯特勒默安静宁谧的世界被突如其来的祝贺电话中断了。

从老人惊诧的表情和含混不清的语音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一结果毫无思想准备。

尽管,在之前博彩公司公布的热门名单中,他的名字紧随另一位诗人阿多尼斯排名第二。

《打开和关闭的屋子》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omer)

《打开和关闭的屋子》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omer)

《打开和关闭的屋子》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Transtromer)《打开和关闭的屋子》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omer,1931-),瑞典诗人。

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

至今共发表163首诗,除《17首诗》外的作品结集为《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音色和足迹》、《看见黑暗》、《野蛮的广场》、《为生者和死者》和《悲哀贡多拉》十部诗集。

1990年患脑溢血导致右半身瘫痪后,仍坚持纯诗写作。

瑞典文学院 2011年10月6日下午1点(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7点)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以表彰他“通过精炼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鲜活的现实生活”。

特朗斯特罗姆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作品多短小、精炼,往往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

他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多次获诺贝尔学奖提名。

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曾说:“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

”特兰斯特罗默的诗非常紧密,他使用许多联想的手段,他使用很少的字来表达非常强烈的感情。

由于他用词非常少,他在50年代就已经达到了日本俳句的要求。

在这里词不是诗的组成部分,而是音节。

在结构上特兰斯特罗默从一开始就使用大胆的比喻,自由的节奏和古诗的结构。

他的用语比较温和,不强硬,他的风格简单,但节奏性非常强,通过令人意外的诗句和联想非常吸引人。

在内容上特兰斯特罗默很少描写自然景象或抽象的哲学思考,他一般描写对日常生活的反想。

在这里他既不描写对媒介报道的世界大事,也不描写内心的冲突,他集中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瞬间。

德国电台评论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

从文学史的观点上来看他与保尔·瓦莱里的“纯诗”相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喧嚣时代的隐居炼金术士
瑞典著名诗人、84岁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于2015年3月26日在斯德哥尔摩去世。

他很早就和死神跳过贴面舞——15岁那年冬天,他得了抑郁症,从黄昏到清晨都被恐惧缠绕,因焦虑而绷紧的神经时时提醒他:头顶上空,有死神俯身。

面对绝望,他选择读书。

后来他回忆说:“我每天睡得很少,坐在床上,面前通常放着一本很厚的书。

我在那段时间读很多厚书,但我不能说我读了那些书,因为那种阅读没有留下任何记忆。


多年后,他回忆最早引发他恐惧进而导致抑郁的是一部讲述酒鬼混乱悲哀生活的电影,名叫《虚度光阴》。

这似乎是个隐喻——早熟少年在人生画卷刚刚展开之时,就已窥见生命本身的虚空、荒诞,并为之痛苦。

此后,他一直在寻找有力方式与自我和解,与死亡对抗。

写诗便是他找到的方法之一。

诗人北岛评价他“写得很短、很慢也很少,几乎每首都好,如同奇迹”。

像打磨钻石一样写诗
2011年,80岁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凭借诗歌作品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是一个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结果。

在此之前,诺贝尔文学奖已有15年没有青睐过诗人。

而且他又是瑞典人——或许是为了避嫌,诺贝尔文学奖一贯很少颁给瑞典本土文学家。

颁奖词称他的诗歌“通过其凝练、透彻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

这和他本身对诗的理解完美吻合。

他说:“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认识,而是幻想。

一首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

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


在他的诗歌里,你会读到各种奇诡的隐喻和梦一般的画面。

他因此被人称为“隐喻大师”,“象征主义大师”。

和生活在现实世界的常人不同,他仿佛居于梦中,偶尔“跳伞”降落真实人间,向读者传递他梦中所见。

和很多诗人也写诗评不同,他选择做“诗歌的禁欲主义者”——只写诗歌这一种文体,且只写短诗,平均一年写两三首,四五年出一本诗集。

他一生共发表200多首诗,归拢结集也不过薄薄一本。

有人说,他大概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里,作品总字数最少的人。

于苦难中凝注
诗人之外,特朗斯特罗姆的正式职业身份是心理医生。

之所以选择这条分析、治疗人心的道路,显然和他少年时曾被抑郁症困扰的经历有关。

如果说15岁那年,他只是因抑郁有轻生念头,59岁的他则遭受了死神的正面袭击——他突然脑溢血中风,右半身瘫痪,语言能力严重受损,只能吐出婴儿般咿咿呀呀的音节。

不幸之中的幸运是,他的头脑依旧运转如常,思维清晰。

他并未因此放下笔。

他说:“写诗时,我感觉自己是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诗找到我,逼我展现它。

”他原先赖以写作的右手已不再受他的大脑支配,他便改用状况稍好的左手写字,因为手抖,字迹凌乱如震后灾区,妻子莫妮卡一一辨认后,帮他整理录入电脑,他再在她的打字稿上逐字修改。

在1996年,他中风后出的第一本诗集《悲伤的凤尾船》中,你可以读到和疾病同行的诗人内心所承受的那份挫败、屈辱和疼痛:“那巨大的羞辱∕裹住你的脑袋,胸部,膝盖∕你的身体偶尔活动∕但并不因春天而欢悦。


中风后,莫妮卡成了他和外界沟通的“翻译”。

当特朗斯特罗姆说话时,莫妮卡会靠近他,凝视他的眼睛,解读他的意思。

他会用手势、画画等方式帮她理解。

即使是在病后的日常交流里,特朗斯特罗姆也依然喜欢玩隐喻游戏,这导致他们夫妻间的对话在外人看来如猜谜一般神秘。

相比以往,病中的他更频繁地描绘死亡。

在《黑色明信片》中,他写“生活中,死亡有时会登门∕丈量人体∕拜访被遗忘∕生活依然在继续∕但寿衣在无声中做成。


如今他已穿好死神递来的黑衣,“穿过苍白春夜步行回家”,但这次家中不会再有恐惧等他。

在人世散步的84年中,他已经留下了比死亡更长久的东西。

如他所言:“我的诗在生长∕它在生长∕占据我的位置。


推荐语: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不多,一年中他最多只写3首诗,长诗《画廊》几乎花了他十年的时间,但这些精品却让人无法忽略。

他的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感情炽热、他以特有的表达方式为我们带来了诗歌的纯净,在世界文坛独树一帜。

他的诗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通过精准的描写,让读者进入一个诗的境界,因而也被称为“小孩子都能读懂的诗。

”所谓艺术的本质,便是回归生活。

相似人物:艾米莉·狄金森:一生与世隔绝、于花园低吟的孤独诗人
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女尼般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

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

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

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美国诗人最著名的佼佼者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

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

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

代表作:“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隽句收集:
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原道》
2.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
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轼
3.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庄子《天道》
4.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
5.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
6.
7.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

——塞缪尔厄尔曼
8.以眼还眼,举世皆盲。

——甘地
9.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尼采(陈丹青曾用这句话来评价木心)
10.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11.何人折梅煮雪而来,又温酒留香而返,梅香四溢,岁月如昔。

当年庙堂之高,风起云
涌,山河成败,如今尽归平凡。

那日大雪纷纷,城门故里,苍山之外,尽得隐士风采。

——马小瞳《寒梅煮雪》
12.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南北朝庾信《徵调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