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特朗斯特罗姆《树和天空》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合集下载
【公开课优质课件】《树和天空》(特朗斯特罗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普照也好,阴晴雨雪也好,只要我们拥有对生命的乐观 与欢愉,拥有对圣洁的期许,我们就拥有树的“挺拔”和 天的“广阔”。
朋友们,请你把持对未知的渴求,对美好的驻足, 以及对生命的惊叹。
让我们最后齐读诗歌,致敬经典!
祝愿大家——
奋斗在当下,一起向未来!
【作者介绍】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被誉
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 ",1954年发表诗集《17首 诗》,轰动诗坛。
共发表诗歌200余首。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 终于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 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 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树和天空》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活动】1
黄锡昌曾说“真是诗意的底色”,请自读诗歌, 寻真寻美,说说如果这篇诗歌有底色的话,应该 是什么颜色?
者,也是“生命意义”(雪花绽放)的评价者。
突破困境,心向未来,树就能在雨中行走,树就能在夜 晚静闪,就能活出生命的奇迹,绽放胜利的微笑。
【活动】4 以诗会友
特朗斯特罗姆笔下的这棵会“行走”,能“静闪”的 “树”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与感动。这节课,我们欢聚 一堂,以诗会友,用诗歌来诠释我们对生命的感悟。
【活动】1 黄锡昌曾说“真是诗意的底色”,请自读诗歌,
寻真寻美,说说如果这篇诗歌有底色的话,应该 是什么颜色?
我认为是墨绿色的。因为一棵树“在雨中行走”,他“汲取雨 中的生命”,我认为它自带一种大自然的倔强,具有顽强的生 命力,所以底色是绿色。 “在倾洒的灰色中”让我感觉到一种压抑、无奈,无边无际的 承受,“黑鹂”的黑,“夜晚”的暗,都让我想要给这绿色加 一点墨色。
朋友们,请你把持对未知的渴求,对美好的驻足, 以及对生命的惊叹。
让我们最后齐读诗歌,致敬经典!
祝愿大家——
奋斗在当下,一起向未来!
【作者介绍】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被誉
为"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 ",1954年发表诗集《17首 诗》,轰动诗坛。
共发表诗歌200余首。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 终于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 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 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树和天空》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活动】1
黄锡昌曾说“真是诗意的底色”,请自读诗歌, 寻真寻美,说说如果这篇诗歌有底色的话,应该 是什么颜色?
者,也是“生命意义”(雪花绽放)的评价者。
突破困境,心向未来,树就能在雨中行走,树就能在夜 晚静闪,就能活出生命的奇迹,绽放胜利的微笑。
【活动】4 以诗会友
特朗斯特罗姆笔下的这棵会“行走”,能“静闪”的 “树”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与感动。这节课,我们欢聚 一堂,以诗会友,用诗歌来诠释我们对生命的感悟。
【活动】1 黄锡昌曾说“真是诗意的底色”,请自读诗歌,
寻真寻美,说说如果这篇诗歌有底色的话,应该 是什么颜色?
我认为是墨绿色的。因为一棵树“在雨中行走”,他“汲取雨 中的生命”,我认为它自带一种大自然的倔强,具有顽强的生 命力,所以底色是绿色。 “在倾洒的灰色中”让我感觉到一种压抑、无奈,无边无际的 承受,“黑鹂”的黑,“夜晚”的暗,都让我想要给这绿色加 一点墨色。
13.4《树和天空》课件高二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2.写作背景:
《树和天空》出自诗集《完成一半的天堂》。诗集《完成一半的天堂》 发表于1962年。在1960年到1966年期间,特朗斯特罗姆的事业被分为鲜明的 两部分:一面是心理医生,另一面则是年轻而富有名气的诗人。特朗斯特罗 姆所处的时代,虽然在他的近邻以至整个世界产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 但瑞典是一个中立国家,长期以来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安稳,人们过着悠 闲的“福利生活”。他有足够的时间面对大自然——波罗的海的岛屿、落 日、船帆,瑞典的车站、村庄、树林、雪橇等等——寻思,因而他的诗歌有 着某种东方式的顿悟色彩,而意象的新奇,来自他的难度写作理念和在艺术 上不懈的努力。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朗读诗歌,给诗歌划分节奏。
课堂总结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歌。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写作特点:
①想象丰富而奇特 诗人表达的是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但诗人却选取了
“树”这一意象,充分发挥想象,以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树在雨中走 动”“匆匆走过”“有急事”“在等待那瞬息”,缺予“树”以人的动 作和感情,想象奇特。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资料助学 整体感知 新知讲学 课堂总结
3.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有什么好处?
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自然,角 度新颖,使诗人与树的视角产生转移,树的走 动其实是诗人在树林中走动。树如同无言的智 者,把诗人瞬间的感受表达了出来。诗人感受 到了人生的匆忙,而过天晴,树林静谧,这优 美的情景,又让诗人的内心更加XXX,焕发出对 美好生活的期待。
13-4《树和天空》课件统编版啊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理解为奋发向上的生命状态,世界予以万事万物 以馈赠、良机,万物也抓住时机努力生长壮大。
不问自取是为偷 强行自取是为夺
八国联军侵华、英国在非洲的种植园、美国屠杀印第安人、包身工
我们是依靠他人的劳动而存活的,相应的付出劳动者也 获得酬劳,不基于他人自愿,不过问他人意愿的便是掠夺。 这是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而人类建立文明,区分于自然动 物,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对外人、外族、外国仍旧奉行最原 始的法则。
四季轮转,人生亦然
万事万物都有属于它的雨季、旱季,有它的春夏秋 冬,有它的盛衰枯荣,四季是一个轮回,生活也是一个 轮回,人生的顺境、平境、逆境轮流到来,当生活无法 抵抗,便学会改变自己,在恰当的时机生长,在平凡的 生活挺立,在风雪之中抵抗。
全诗没有提到天空,为何诗名《树和天空》?
雨水、夜晚、雪花皆来自天空,是源头。 天空象征着自然、命运、生活、人生,而承接天 空给予的一切的树则代表着生活在上述天空下的万物。 《树和天空》是对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人与生活、 人与世界的思考,也是对万物于自然,万物于轮回, 万物于世界的思考。
介
理学方面的工作,同时进行诗歌创作。获
得2011 年诺贝尔文学奖。
其诗风格简单,通过令人意外的诗句和联想来吸引人。 被誉为“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诗人”。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初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读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感 悟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树 和 天特
朗
空斯 特 罗 姆
学
习
目
1、了解诗人及其相关作品。
13.4《树和天空》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写作背景
1931年4月15日,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三岁时, 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长大。而斯德哥尔摩群岛上 的环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 是昆虫学产生了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 琴,并很快接触诗歌。在他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向来关系 密切,无须附加理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地发生的、 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 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共在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 秘的想象力。
拓展阅读
《巨谜》特朗斯特罗姆
雕之峭壁 养殖场玻璃后面 爬行动物 惊奇地 一动不动。 一个女人横挂在 寂静之中。 死者无声。 大地深处 我的灵魂滑动 无声无息像一颗彗星。
《风暴》
行路者突然走到那棵古橡树: 一头石化的巨鹿,它那宽如地平线的鹿角 守卫着秋天大海暗绿色的围墙。 一场来自北方的风暴。 现在是花楸浆果的时节。 夜里醒来他听见──在那棵巨橡高处 群星在马厩里踢蹄。
研读课文
1、“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在倾 洒的灰色中匆匆走 过我们身边” 展开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是采用怎样的 手法来描绘的?
①展开了奇异生动的意境。想象 这是一个深 秋,秋雨斜 飞,诗人被一个在雨中疾走的人打 动了,打动诗 人的还有雨 中的树。灵感之翼飞翔起来。
②诗人采用了视幻如真的写作手法,把这棵树当作一个雨 中疾走的人一样来描写。树虽然每天和我们在一起,但它们完 全有另外的梦想,这棵树似乎要急 离开这灰色 的场景。
2、“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 生命/就像果园里 的黑 鹂”,这几句有什么深刻含意?
①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视野里,一切都改 变了,树匆 匆走动, 人们停立在树走开的位置上(那也是诗人的位置)。而树又像鸟儿 那样从雨中汲取生命。
《树和天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并置式意象
《树与天空》
诗歌中出现的主要意象,树、天空、雪花、我们,这些意象置 于同一个时空,天上之景与地上之物彼此关联,雨水淋湿大树, 大树汲取雨中的生命,雨停树停,亦如人一般,既有风雨兼程 的忙碌,也有晴空万里的愉悦,人与自然构成成了一幅和谐美 妙的画卷。
链接知识
我们曾学过的《天净沙·秋思》亦是如此,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属于并置式的意象,此词描写出一幅苍茫、 凄凉且萧瑟的秋天景象。这首词意象丰富,但杂而不乱,词人 将眼前之景按一定秩序排列,将词人漂泊、迷茫、悲苦之情有 规律地表达出来,给人一种并置规律美。
青青郎未入。 • 歌曲《新鸳鸯蝴蝶梦》
“鸳鸯似永远不死,哪 管哪段年代,红男绿女 都相信爱,可化蝶远飞, 旧戏新做化作传奇……”
(2)蝴蝶的对比式意象
发散思维联想法: • 蝴蝶在外形上是渺小的,
在精神上象征着美好、自 由、爱情,而与之相反的 可以是庞大,也可以是破 败、邪恶、丑陋、等意象。 • 我是一只踏海而行的蝴 蝶…… • 废墟之蝶,展开双翼…… • 人是牢笼中的蝴蝶……
链接知识
《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课堂小结
一首好诗的必备要素:
需要有慧眼,发掘日常
01
生活中意象,细致观察
生活。
要运用一定的修辞
03 方法和表现方法,
使语言充满文采。
不断锤炼语言,特朗斯特 02 罗姆一年才写三首诗,可
教学目标
以特朗斯特罗姆的《树和
01 天空》文本为例,引导学
生以读促写,学写小诗。
赏析文本诗歌的写作特色,
02 引导学生归纳并掌握诗歌
《树和天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中心思想
诗歌通过对树和雨的描写,构成了朦胧 、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生生 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多 层次的思考,给读者以启迪。
艺术特色
想象丰富而奇特。 诗人表达的是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但诗人却
选取了“树”这一意象,充分发挥想象,以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树在雨中走动”“匆匆走过”“有急事”“在等待那瞬 息”,缺予“树”以人的动作和感情,想象奇特。
深入探究
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写树和大
自然,角度新颖,使诗人与树的视
诗人以旁观者的身 角发生转移,树的走动其实是诗人
份来写树和大自然, 在树林中走动。树如同无言的智者
有什么好处?
,把诗人瞬间的感受表达了出来。
诗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匆忙,而过天
晴,树林静谧,这优美的情景,又
让诗人的内心更加宁静,焕发出对
美好生活的期待。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四单元
4.13.4 树和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学习目标
01 了 解 特 朗 斯 特 罗 姆 的 创 作 成 就 及 其 在 世 界 文学史上的地位。
02 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 意象、朦胧的意境等。
03 了 解 诗 歌 的 思 想 内 容 , 体 会 诗 歌 的 多 元 主 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命的奇迹等。
深入探究
如何理解这首诗歌 中“树”“雪 花 ”“ 天 空 ” 这 三 个意象?
0 2 雪花
“雪花”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 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 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 共存的圆融化境。在这个世界里,人与 物、人与人、物与物,一切存在之间的 距离都将泯灭而消失殆尽,只剩下轻轻 飘来的一阵宇宙间的清丽气息。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树和天空》PPT课件

3.诗歌第二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雨后的清新,晴朗的夜晚,挺拔、静闪的树,树的等待,还有被等待的、 在空中绽开的雪花,共同营造了一种朦胧、静谧、神奇、充满自然和生命 气息的意境,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结构图解
主题归纳
本诗通过对树和天空之间一种隐秘联系的把握与揭示,写出了自然万 物之间一种和谐与默契的情怀,引导我们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原本已经习 以为常的事物,从而获得对世界的新鲜感受,带给我们一种关于人与自然 之间关系的新颖体验。
4. 试分析本诗的写作特色。
①新鲜、丰富的隐喻。 诗中的意象来源于诗人对周围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和“对存在的直觉”,隐喻丰富。 树、雨、雪,这些丰富而多变的意象汇聚在一起,形成一幅神秘而充满艺术气息 的万物写照。“雪花”这一意象,作为冬天的象征,预示着寒冷,又恰恰最充分 地体现了强有力的意志。承接上文,它又是万物对宇宙规律一次充满自信的认可 与迎取。而从审美的维度来看,它更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世界。诗人在意 象的并置中,使具象世界与抽象世界之间的隐喻关系在不知不觉中渐渐体现出来, 使全诗充溢着梦境的氛围。
深入探究
1.诗中的“树”给人怎样一种感觉?为什么会让人有这种感觉?
给人以强烈的新奇感。诗中的树,在诗人的笔下作为诗歌中的生命主体,取得了超 越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还可以“停下 脚步”“挺拔地静闪”“等待”,不仅有了动作,而且有了情态,有了意识,有了 心理期待。对树的这种感受,我们平时少有。同时,“我们”在诗歌中只是一个旁 观者,仿佛成了它身边的一棵“树”。这种奇异的构思和联想,使得诗歌中的树带 给人一种新鲜奇妙的感觉。
课堂训练
1.请仿照对余秋雨的评价示例,以易卜生为描述对象,从第二人称的角度 写一段评价。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个字。 示例:(余秋雨)一生文化苦旅行无疆,寻觅中华笛声叹千年。你因书写 文化的历史而被载入历史。你用自己的努力唤起了中国人更多的对中国文 化的温情和敬意。 (易卜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树和天空》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诗中的“灰色倾洒的雨”“果园里的黑鹂”分别对 应着什么?
提示:树“在雨中走动”,树在雨中“有急事”,树“汲取雨中的生命”。
①“灰色倾洒的雨”可以对应着自然界中或生命历程 中的各种突如其来的事件或者变故。“雨停歇”则指事件 或变故过去后,“树”停下脚步,在晴朗的夜晚闪现,坦 然面对,静享生命。
②“果园里的黑鹂”是一个勇敢接受自然挑战与生命 挑战的战士,它积极乐观,努力地生活,快乐地吟唱。
三、这首诗核心意象——树具有哪些特点?
①行动自如、有思想、有感情,有了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雨中,树在“走动”“有急事”“汲取生命”;雨停后, 树“停下脚步”“静闪”“等待”。 ②“树”在倾洒的雨中汲取生命,积极向上、蓬勃生长。 ③在诗中,树与人互换角色,树让我们看清自身的位置和 生命的走向。
这首诗中的“天空”,有怎样的象征义?
研读课文
1、“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 展开了怎样的意境? 诗人是采用怎样的手法来描绘的?
①展开了奇异生动的意境。想象 这是一个深 秋,秋 雨斜飞,诗人被一个在雨中疾走的人打 动了,打动诗 人 的还有雨中的树。灵感之翼飞翔起来。
②诗人采用了视幻如真的写作手法,把这棵树当作一 个雨中疾走的人一样来描写。树虽然每天和我们在一起, 但它们完全有另外的梦想,这棵树似乎要急 离开这灰色 的场景。
3、诗人最后写道“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当雪花在空中 绽开",在空中绽放的雪花象征什么?为什么只有瞬息?
雪花象征纯洁和美好。
短暂,最终要回归忙碌的生活
4、《树和天空》中的“我们”是个怎样的角色? 请简 要分析。
“我们”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见证人、陈述不同 路人。而“我”则更是仅仅作为“我们”的一个代言人而已, 仅仅是目睹了自然生命律动的一个记录员。(然而这里并不是 要走向另一个极端去重树轻人,只是因为自然只以其存在表 示自己,而人还有使用文字的能力)树在这里有行动 (“走”)、 有计划(“有急事”)有对生命自它自为的争取与充盈,甚至 还有着它的宗教般的静观和又于未来一种唯美的期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背景
树在特朗斯特罗姆的诗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从他的第一首《序曲》 到他全 集里的最后一首诗,都在说树。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北欧诗人如此迷恋树这 个意象呢?我在译完他诗歌时不禁问自己。我想到了菩提树,让释迦牟尼悟道的 树。“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 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也就是特朗斯特罗姆在第一首 第一句里所说的:“醒,是梦中往外跳伞。”而那颗雨中打转,汲取生命,感受 生活的树,似乎也在走向顿悟,为了“在晴朗的夜空静静地闪现,等待雪花的绽 开”,等待涅盘或超度。
融会贯通 深入探究
3.瞻前顾后,你认为两节诗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首诗的前后两节有着层次与境界上的 相承与递进。前者主动,后者主静。前 者充溢着生命的搏击与律动,启示着自 然间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而当“雨歇 了”,世界便进入一种行动后的安宁、 强力后的静谧。那曾因为争取而匆匆走 过的躯体,也终于有了夜空下神圣而静 穆的“挺拔”闪现。这是只有在“行到 水穷处”之后,才会拥有的“坐看云起 时”的坦然境地。虽然那“挺拔”的姿 势只是一次“闪现”,虽然“等待”的 只是一个“瞬间”,但是存在的意义不 就是在那无休止的搏动中一次又一次地 追逐那一层高过一层的瞬间化境么?
节选自:李笠:新译本《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译者序
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
树 和 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李笠译
一棵树在雨中走动。 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的身边。 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lí。
雨停歇。树停下脚步。 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的静闪。 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息 当雪花在空中绽开
捕捉意象 局部探究
树 和 天空
特朗斯特罗姆
走近作者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ömer,1931年4月15日—2015年3月26日), 又名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心理学家。 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949年,在杂志《当月桂树生 长之时》上发表第一首诗。1954年,发表《17首 诗》。 1962年,发表诗集《半完成的天空》。 1978年,发表诗集《真实障碍》。1989年,发表诗 集《为死者和生者》。2011年10月6日,获诺贝尔 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 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善 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 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20世纪 最后一位诗歌巨匠”,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 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2015年3月26日,因中 风去世。
融会贯通 深入探究
1.两节诗中,天空下树与我们这两个意象主体有何异同?由此可看出树这一生命主体 什么特点?
异同。同,都在天空下雨中,都等待瞬息。异,树匆忙走动,急于汲取雨中生命,我们没显示出急于汲取雨中生命, 没有挺拔静闪。 树特点:树作为生命主体,取得了超越于人的自觉和主动性。虽同处雨中,虽都有等待,但是树匆匆“走动”、“有 急事”、“汲取生命”、“停住脚步”“挺拔地静闪”,人却没有。“我们”很大程度上似乎只是一个旁观者、见证人、 陈述者——一个同路人。树在这里有行动(“走”)、有计划(“有急事”)、有对生命自觉自为的争取与充盈。甚 至还有着它的宗教般的静观和对于未来一种唯美的期待。
诗人在树身上看到了人的命运或者他看到了一种善的力量:珍惜土地,哪怕它贫 瘠,也坚守,一种忘我的谦卑的基督的精神,佛陀的慈悲和忍辱。看到让人醒悟 的菩提树其实也就是给人知识的伊甸园的苹果树,神灵的显现。一棵树,如果你 不伤害它,它可以活几千年。树站着,喑哑,但充满神性。 于是诗纷纷从她那里涌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 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 晴柔。 ”…….
1.第一节诗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树怎样的情况?
意象:树 雨 我们 果园里的黑鹂 树的情况:空中下雨,倾洒,灰色中 树有急事 走动 匆匆 走过我们的身边 汲取雨中的生命 就像果园里的黑鹂 简言之:下雨时,树忙着汲取生命。
2.第二节诗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树怎样的情况?
意象:雨 树 晴朗的夜晚 我们 雪花(将来) 树的情况:雨停树停 在晴朗的夜晚 挺拔 静 闪 等雪花空 中绽开的瞬息 简言之:树挺拔闪现 静静等待雪花空中绽开的瞬息
融会贯通 深入探究
2.从树与天空的关系可以看出树有何特点?
可以看出树融会着宇宙间谐和与默契的情怀与品质。阳光或者雨露,阴晴还是雨雪,物类间并没有相互冲突的必然理 由。因为即便在“灰色”中也依然可以“汲取生命”,而那“果园里的黑鹂”,更是一个关于生命的积极乐观又欢愉 的精灵。真正健全的生命懂得享受自然的每一种赐予。于是在“晴朗的夜晚”才有了它们更为“挺拔”的身姿。而支 撑这一切的,除了对宇宙规律的默认,更多的应该还是对那个雪花绽开的瞬间最为坚执的等待!“雪花”在这里有着 丰富的蕴涵。作为冬天的象征,它不可避免地预示着寒冷,然而“严寒尤有傲霜枝”,它又恰恰提供了强力意志最充 分的突显。承续前文,它又是万物对宇宙规律一次充满自信的认可与迎取。如果可以,它也会是人类对生命暂歇的期 许。宇宙自有它的动静,自然也有着它四时的更替,而永远忙忙碌碌的人们,是否也应该有一个停下脚步、静观夜空 的瞬间?——就像一个农人在辛苦的劳作中也会偶尔抬起头来,欣赏那飘着白云、飞着鸟群的天空,于是知道自己的 辛勤并不惘然与孤独。而从审美的维度,“雪花”更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 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圆融化境。在这个世界里,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一切存在之间 的距离都将泯灭而消失殆尽,只剩下轻轻飘来的一阵宇宙间这一形象,我们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树与天空”,充满了隐喻。诗人选择“树”作为观照对象,除了事实的触发,恐怕更多的还在于树本身所具有的 特性,包括树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蕴含。作为生物,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它对生 命应有的在地下的深度以及永无止境的向上的高度都作了最为坚实而高贵的展览和诠释。于是,树连接了大地与天 空,此岸与彼岸,现世与终极——是树,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位置和应有的走向。 但是为现实所拘郁和蒙蔽的人类,却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越来越遗忘了这种启示。他们埋头于对土地的耕耘与掘进, 却渐渐忽略了头顶上还有着的那片令人震撼和心悸的星空。所以诗人要为树提供一个天空——一个既是用来伸展同 时也是用来抚慰的天空。在那里,正散布着有关生命的全部隐喻。比如对未知的渴望,比如对神秘的保留与欣赏, 比如行路中的驻足、静观与默想,比如对宇宙一声纯粹而又唯美的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