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数学期中考知识点

九年级上数学期中考知识点九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程涵盖了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九年级上学期的一些数学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期中考试。
一、代数表达式与方程式代数学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代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九年级上学期,学生将学习代数表达式和方程式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
他们需要熟悉代数表达式的基本形式,如一元一次多项式和二元一次多项式,并能够对表达式进行合并,分解和因式分解。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如线性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并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解决方程。
二、几何与图形几何学是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形状,结构,空间和变换相关。
在九年级上学期,学生将通过学习几何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来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他们将学习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角以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性质。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体积与表面积计算。
三、函数和统计函数是九年级上学期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学生将学习函数的概念,如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并掌握函数的图像与表达式之间的转化方法。
他们将学习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并能够对函数进行图像、表格和公式的应用。
此外,统计学也是九年级上学期的重点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分析和利用各种统计数据,如频率表,直方图和折线图。
他们还需要掌握统计数据的集中趋势测量和离散程度测量方法。
四、概率与数理统计概率与数理统计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很大帮助。
在九年级上学期,学生将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如样本空间,事件和概率计算方法。
他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计算来确定随机事件的概率,并能够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如频率与频率分布,抽样方法和统计推断。
总结起来,九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程涉及了代数表达式与方程式,几何与图形,函数与统计,概率与数理统计等多个知识点。
数学九年级期中上册知识点

数学九年级期中上册知识点【导语】学习是一架保持安稳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一定无获!要想获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绩美好人生!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久鼓励我们不断寻求、不断探索。
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
只要我们刻苦拼搏、一心向上,就一定能获得令人中意的成绩。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数学九年级期中上册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1.数学九年级期中上册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a、b、c为常数,a≠0)的情势,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把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样情势,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①配方法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样情势;将二次项系数化成1;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把方程转化成的情势;两边开方求其根。
3、用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②公式法(注意在找abc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样情势)4、用因式分解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③分解因式法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5、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①根与系数的关系: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2-4ac<0时,方程无实数根。
②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有: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作用:已知方程的一根,求另一根;不解方程,求二次方程的根x1、x2的对称式的值,特别注意以下公式:已知方程的两根x1、x2,可以构造一元二次方程:x2-(x1+x2)x+x1x2=0已知两数x1、x2的和与积,求此两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求一元二次方程x2-(x1+x2)x+x1x2=0的根6、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在利用方程来解运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形只要设问题为x;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推敲);寻觅等量关系(一样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九上数学期中考试考点说明

九上数学期中考试考点说明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中心对称点的坐标(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根与系数的关系(和-a b ,积a
c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 2-4ac )
5、抛物线的顶点)442b (2
a
b a
c a -,- 6、一元二次方程配方
7、抛物线的对称轴
8、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增长率问题)
9、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增减性(特殊值法,与对称轴的横向距离)
10、旋转计算
1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12、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传染病问题)
13、二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交点的个数
14、旋转计算
15、二次函数的平移(解析式变形: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16、求极值(作对称点)
17、解方程
18、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及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图像交点(定点问题)
19、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封面问题)
20、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函数的顶点、与坐标轴的交点
21、网格中旋转画图、计算
22、旋转画图证明(模拟卷原题)(尺规作图)
23、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注意分段函数
24、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备考策略及示例分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备考策略及示例分析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答题(新华师大版)通常会覆盖该学期前半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试重点、答题技巧以及示例题目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考试重点1.代数部分o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o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o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像o分式方程与无理方程的解法o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2.几何部分o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o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o圆的性质(切线性质、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o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证明3.概率与统计o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o统计图表的理解与分析(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o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二、答题技巧1.审题仔细o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注意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和细节。
2.先易后难o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答题,先做简单的题目,再攻克难题,以免在难题上花费过多时间而影响整体成绩。
3.合理分配时间o合理安排每道题目的答题时间,避免在某一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而导致其他题目来不及做。
4.注意步骤清晰o在解答题和证明题中,注意步骤的清晰性和逻辑性,确保每一步都有理有据。
5.检查答案o完成所有题目后,预留一定时间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示例题目分析选择题示例题目:一元二次方程x2−5x−6=0的根是()A. x1=1,x2=6B. x1=2,x2=3C. x1=1,x2=−6D. x1=−1,x2=6分析:1.识别题型:这是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
2.解题方法:采用因式分解法。
将原方程x2−5x−6=0分解为(x−6)(x+1)=0。
3.求解:根据因式分解结果,得到x−6=0或x+1=0,解得x1=6,x2=−1。
4.匹配选项:根据求解结果,选择正确答案A(注意:实际答案应为D,因为示例题目中的选项顺序可能与实际不符,这里仅作演示)。
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考点

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考点数学,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
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
即便在其语源内,其形容词意义凡与学习有关的,亦被用来指数学。
今天作者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考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考点1、“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
其中,同位角:位置相同,及同旁和同规;内错角:内部,两旁;同旁内角:内部,同旁。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按边分: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5、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只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o3)三角形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中位线性质: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顶角的角平分线相互重合,简称三线合一3)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8、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等于60o,同样具有三线合一的性质2)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9、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和为90o(互余)2)直角三角形中30o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5)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若一个三角形中,有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0、全等三角形:1)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视察这五种方法发觉,要证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一组相等的边,因此在运用是要养成先找边的习惯】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面积、周长、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都相等11、分析、证明几何题的常用方法:1)综合法(由因导果):从命题的题设动身,通过一系列的有关定义、公理、定理的运用,逐渐向前推动,知道问题解决2)分析法(执果索因):从命题的结论动身,不断寻觅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直到已知条件3)两头凑法:将分析法和综合法合并使用,比较起来,分析法利于摸索,综合法适宜表达,因此在实际摸索问题时,可合并使用灵活处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21。
2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
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21。
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1。
2。
1 配方法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
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 ≥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 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 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二次项系数不为1);(3) 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4) 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九年级上册期中科目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期中科目知识点数学:1. 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2.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代数式的计算和化简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5. 图形的平移、旋转与翻折6.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求解7. 平行线与梯形的性质8. 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语文:1. 诗歌等韵文的鉴赏和朗读2.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 议论文的论证和观点表达4. 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情节分析5. 古代文学名篇的理解和评析6. 信息阅读与总结归纳7. 知名作家及其作品的了解英语:1. 动词时态的正确使用和变化规则2. 句型转换与句子拼接3. 阅读理解的技巧和答题方法4. 书面表达的写作要点和结构5. 听力材料的听写和理解6. 单词的拼写和词汇运用7. 表达观点和建议的口语表达物理:1. 力、压强和密度的概念及计算2. 机械功与机械效率3. 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4. 音的传播和反射特性5. 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电流规律6. 简单机械和杠杆原理7. 科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化学:1.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2. 元素与化合物的认识与命名3.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鉴别4. 酸、碱和盐的概念及性质5.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6.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分7. 实验操作的安全措施生物:1. 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2.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3.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4. 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5. 呼吸、循环和消化等生理功能6. 常见的传染病和预防措施7. 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历史:1. 文化传承与历史演变2. 古代文明以及世界古代史3. 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4. 世界近代史和二战历史5.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6. 跨世纪的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地理:1. 自然地理的基本概念及要素2. 世界地理区域与国际关系3. 中国的自然地理和经济特点4.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5. 地球资源的分布和利用6.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以上是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的科目知识点,希望你能够熟练掌握并取得优异成绩!。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数学作为一门精密而抽象的科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工具。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是学生对前几个月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检验。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针对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代数与函数在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中,代数与函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代数运算中的四则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乘除法中的整式的乘法运算,要善于运用因式分解、配方法和分配律等原理进行计算。
另外,在函数的求值和函数图像的表示方面也是需要注意的。
学生需要通过曲线图来观察函数的变化规律,并能够根据给定的函数关系式计算函数的值。
二、图形与空间几何图形与空间几何是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中的又一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图形的分类和性质,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判定方法。
例如,正方形的特点是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分类根据边的长短和角的大小进行划分。
此外,学生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数据与统计数据与统计是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中的第三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描述。
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绘制直方图和折线图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学生还需要能够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四、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样本空间、事件和概率的计算方法等。
另外,学生还需要会计算排列组合和二项分布的概率,掌握求解生日问题和赌博问题的方法。
总结起来,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中的知识点包括代数与函数、图形与空间几何、数据与统计以及概率与统计。
学生要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做题、复习和总结来加强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索和思考的学科,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好这门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第一单元 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1))0()(2≥=a a a )0(≥a a(2)==a a 2)0(<-a a(3))0,0(≥≥•=b a b a ab(4))0,0(≥≥=b a ba b a 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单元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
3、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04(2422≥--±-=ac b aac b b x 4、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四、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21,ac x x =21。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第三单元 旋转一、旋转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二、中心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考点五、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3分)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第四单元圆一、圆的相关概念1、圆的定义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如图中的AB)(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如途中的CD)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
(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
(4)弧、优弧、劣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概括为:过圆心垂直于弦直径平分弦知二推三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四、圆的对称性1、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中心对称性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2、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
3、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的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是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则有:d<r⇔点P在⊙O内;d=r⇔点P在⊙O上;d>r⇔点P在⊙O外。
八、过三点的圆1、过三点的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3、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4、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条件)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九、反证法先假设命题中的结论不成立,然后由此经过推理,引出矛盾,判定所做的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具体如下:(1)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交点;(2)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3)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如果⊙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直线l与⊙O相交⇔d<r;直线l与⊙O相切⇔d=r;直线l与⊙O相离⇔d>r;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十二、切线长定理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十三、三角形的内切圆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十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两种。
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
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
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
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圆心距为d,那么两圆外离⇔d>R+r两圆外切⇔d=R+r两圆相交⇔R-r<d<R+r(R≥r)两圆内切⇔d=R-r(R>r)两圆内含⇔d<R-r(R>r)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十五、正多边形和圆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
十六、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
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4、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十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1、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一个正n 边形共有n 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 边形的中心。
2、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正多边形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