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1、信息熵的概念是信息论的奠基人香侬提出的。

2、香侬的信息熵公式为:

3、纳什均衡的定义:当且仅当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能够通过单方面背离均衡

战略而增加收益时,该战略组合形成纳什均衡。

4、纳什均衡与占优战略均衡及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之间的关系

(1)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即每一个占优战略均衡、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并非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占优战略均衡

或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2)纳什均衡一定是在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过程中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不一定是

纳什均衡,除非他是唯一的。

5、在两人的有限博弈中,有一个求得纳什均衡的简单方法——划线法:

先考虑A的战略,对于第一个给定的B的战略,找出A的最优战略,在

其对应的支付下面画一横线;然后用同样方法找出B的最优策略。在

完成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个支付格内的两个数字都有横线,则这个数

字格对应的战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6、委托代理关系: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在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

息的交易(合同、协议)中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掌握信息多、处

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

为委托人。简单的说,“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也

就是说,只要在建立或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

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7、代理人的实际收益函数: u1= w-C(a) u2=y-w

8、最优行动的必要条件:C′(a*)=1 a*是代理成本

9、委托-代理模型主要研究问题

道德风险:又称败德行为。它是指在签订合同之后,代理人利用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委托人或者其他代理人

效用的行为。

选择:实在签订合同之前,代理人已经掌握某些委托人不掌握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对委托人是不利的。处理信息优势的代理人可以利用

这些信息签订有利于自己的合同,而委托人则可能由于处于信息劣

势而做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

信号传递、信息甄别

10、信息成为商品的经济条件:信息具有使用价值、信息具有价值、信

息具有稀缺性、信息具有私有产权

11、停止条件:从概率上讲,随着搜寻次数增加,消费者会发现更为有

利的价格。达到边际搜寻成本等于边际搜寻收益,这是就实现了经

济学家所说的最大化,于是消费者将停止信息的搜寻。

12、信息商品的定价策略:差别定价、捆绑定价、渗透定价、拉姆齐价

13、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需求性原则、公平和效率原则、利用性原

则、生态效益原则

14、信息产业的组成:供给信息的市场、市场的信息、信息基础设施

15、CIO的职能:决策参谋作用、桥梁作用、企业信息化的总领队

16、请用经济学角度解释“高薪养廉”。

从交易的视角来看,对腐败进行经济学上的分析是可能的。腐败的预期收益就是腐败者利用职权期望从他人或直接从国家那里非法获得的利益,这种利益在受贿行为中就是贿赂的财物价值。在贪污行为中就是贪污的财物价值,其它类型的腐败也可以类推。在腐败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如果腐败行为类似其它商品,"需求"的数量将与其成本呈一种负相关关系。根据波斯纳的论述,我们就可以列出腐败成本的公式:腐败成本=预备成本+机会成本+处罚成本。

假设其它变量不变,且被处罚概率不为0,当"薪俸增高"这一变量加入到上述三方面成本时,我们就可发现一些变化。首先,对于预备成本而言,要成为公职人员必须投入更多的预备成本,这种成本可以反映在受教育、受培训、更激烈的竞争导致更多的进修费用等等方面。其次,对于机会成本而言,高薪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既不导致成本增加,也不导致成本减少。第三,对于处罚成本而言,高薪主要是对因腐败者资格上的被剥夺,而导致预期利益的丧失起作用,薪俸越高,被剥夺公职人员资格后丧失的预期利益也就越多。另外,高薪还间接地对腐败者经济上的剥夺起作用,由于高薪可以使公职人员积累更多的财物,则一旦因腐败被处以经济上的惩罚时,也将有更多的财物失去。当然,尽管没有严密的论证证实,但是我们还是侧重于认为一个有较多财产的人会比一个身无分文的贫穷者更不愿意失去自由或生命,因为那将使他失去

更多的享乐。因此高薪将直接和间接地导致处罚成本的提高。于是我们可以说:高薪养廉在预备成本和处罚成本两方面提高了腐败的成本,在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腐败数量的减少。这就是对高薪养廉在抵制腐败中所起的作用的法经济学结论。

那么现在对此分析提出批评的人马上会指出某种"事实",比如,即使在高薪的情况下,并非所有的公职人员都趋向于清廉而放弃腐败的企图。腐败者或者处在一种非理性状态,或者面临未曾预计到的情形,比如说在受贿时并没有考虑到被判处死刑的情形。如果此观点成立的话,是不是可以证明高薪并不会对腐败成本造成影响、并不会养廉呢?并非如此。如果某人坚持认为进行腐败行为的数量不会受其成本影响,他就是隐含地否定需求规律。实际上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他将平均腐败者与边际腐败者混为一谈了。所谓边际腐败者是指这样的人群,他们是潜在的腐败者,但是有可能向不实施腐败行为转化,也有可能向实施腐败行为转化,游离于两端之间。我们可以大致地把公职人员分成这样的三种人群:一种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实施腐败行为的。第二种人是无论如何都要去实施腐败行为的,我们无论采取或不采取任何预防或激励或惩罚措施对这两种人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第三种人是有可能实施腐败行为也有可能不实施腐败行为,他们的行为趋向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这第三种人群就叫边际人群,也就是决策学上的边际点,任何决策都是针对边际点做出的。这一理论的有效性并不需要所有潜在的腐败者了解或对实施腐败行为的预期成本变化做出反应,如果有足够数量的边际腐败者是对更高的腐败成本做出反应,那么腐败的需求曲线将会向下倾斜。所以高薪养廉制度使腐败的成本提高了,它将导致腐败数量的下降。

高薪养廉的可行性

假如在非完全市场状态下,高薪养廉不会造成结构性通货膨胀,国家财力允许给公务员发高薪,国家出高薪能否真正养得了廉? 即我们再从理论和实践探究一下高薪养廉的可行性问题。

17、试借助搜寻理论分析职员的跳槽现象

答:员工最职业的规划就是一个信息系统,在职业规划这一信息系统中,员工必须决定自己收益最大化的信息系统。因此,在这一判断依据下,员工会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与现有的市场中其他工作机会进行权衡。在现在的工作机会中,员工是否有机会实现与外部工作机会相同的收益,如果现有的工作机会大于外部的工作机会,员工将会理性的选择留在原公司,而当外部工作机会大于现有工作机会时,员工将会选择“跳槽”。这种选择就是对职业这一信息系统的最佳决策过程,具体细化这

一选择过程,还可以将各个选择行为的成本与收益进行细化,例如继续保持现有的工作中就可能面临着工作疲劳感、晋升天花板等成本,而选择新工作环境却可能面临认识新环境的成本、开展新工作的障碍等等成本。这种成本与收益的细化思维都将有助于员工选择最优的职业系统。劳动力市场

搜寻理论也可用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选择。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与雇主都存在对供需信息的需求,两者都会把搜寻活动推进到搜寻的预期边际收益等于搜寻的边际成本那一点,但供需双方在搜寻对象的易识别程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按常理度,劳动者识别雇主要比雇主识别劳动者容易。道理在于,首先,劳动者与雇主之间承担的搜寻成本不对称。当雇主在选择劳动者方面具有优势时,搜寻成本一般由雇主和劳动者共同分担;否则,搜寻成本大部分由雇主承担。其次,搜寻目的不同。劳动者搜寻的目的相对比较单一,就是寻找能提供最高报酬的潜在雇主;而雇主的搜寻则是寻找潜在劳动者,并对他们的劳动能力进行有效甄别。第三,两者搜寻活动的替代程度不同。劳动者为了生活,必须进行工作,而为了生活得更好,就必须搜寻最能发挥其潜力的就业机会。这样,劳动者搜寻活动的替代性就低。而雇主往往可以利用工资率与搜寻技术的替代关系来控制搜寻活动。如雇主可通过支付较高的相对工资来降低离职率,从而减少搜寻活动与降低搜寻成本,其搜寻活动的替代性就高一些。

搜寻理论的基本问题是设立停止搜寻的标准或原则。由于搜寻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搜寻方法。如劳动者设立保留工资,雇主设立最高价格等。在现实中,搜寻总是在有限的知识内进行,人们不可能把同一个决策问题有关的全部知识都了解清楚后才作出选择。因此,在搜寻过程中,人们要注意知识对现实决策问题的有效性,并充分利用信息来降低搜寻成本。 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总体上讲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不仅在短期内存在,而且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全社会在转变择业观念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减少雇主和劳动者的搜寻成本也就至关紧要了。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1、信息熵的概念是信息论的奠基人香侬提出的。 2、香侬的信息熵公式为: 3、纳什均衡的定义:当且仅当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能够通过单方面背离均衡 战略而增加收益时,该战略组合形成纳什均衡。 4、纳什均衡与占优战略均衡及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之间的关系 (1)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即每一个占优战略均衡、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并非每一个纳什均衡都是占优战略均衡 或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2)纳什均衡一定是在重复剔除严格劣战略过程中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但没有被剔除的战略组合不一定是 纳什均衡,除非他是唯一的。 5、在两人的有限博弈中,有一个求得纳什均衡的简单方法——划线法: 先考虑A的战略,对于第一个给定的B的战略,找出A的最优战略,在 其对应的支付下面画一横线;然后用同样方法找出B的最优策略。在 完成这个过程中,如果某个支付格内的两个数字都有横线,则这个数 字格对应的战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6、委托代理关系:一般的委托-代理关系泛指在任何一种涉及不对称信 息的交易(合同、协议)中参与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掌握信息多、处 于信息优势的一方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称 为委托人。简单的说,“知情者”是代理人,“不知情者”是委托人。也 就是说,只要在建立或签订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掌握的信息不 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7、代理人的实际收益函数: u1= w-C(a) u2=y-w 8、最优行动的必要条件:C′(a*)=1 a*是代理成本 9、委托-代理模型主要研究问题 道德风险:又称败德行为。它是指在签订合同之后,代理人利用隐藏信息或隐藏行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委托人或者其他代理人 效用的行为。

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 目录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2)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2) 4.试比较分析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异同。 (4) 5.举例分析信息运行的两大基本模式。 (4) 6.运用博弈论的基本范畴,分析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4) 7.何为信息成本?运用肯尼思.阿罗的理论方法,总结信息成本的主要特征。 (6) 8.借鉴斯蒂格勒信息搜寻的理论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信息搜寻现象。 (6) 9.何为信息租?举例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息寻租现象。 (7) 10.如何客观地评价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7) 11.何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 (9) 12.根据斯蒂格利茨的观点,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0) 13.应用A. M. Spense 的市场信号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 (10) 14.“维克瑞拍卖”的设计原理及其评价。 (11) 15.应用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分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其走向。 (11) 16.何为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2)

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超越农业经济的直接经济。——网络营销、虚拟办公 (2)提供更多的非物质产品。——咨询服务、互联网金融 (3)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成为社会的核心技术。——数据库的经济效益 (4)知识与资本并重,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方正将知识转换成财富 (5)从事信息活动的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增加(规模经济)。——咨询行业的服务人数增加。 (6)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增加。——信息产业化,百度等互联网公司 (7)非价格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掌握知识比掌握财富更重要 (8)企业关注人们的注意力,形成注意力经济理念。——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广告宣传 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范式指科学家集团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和方法的综合,信息范式指构成信息科学的基础。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科学。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范围: (1)宏观信息经济学 ——马克卢普,提出了知识产业的问题。 ——波拉特,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 (2)微观信息经济学 ——奈特,拉开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是微观信息经济学大发展时期:哈耶克和鲍莫尔的不完全信息思想;斯蒂格利茨对信息价值及其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研究;维克瑞等人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等,形成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 例1、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管理角度 例2、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经济角度 共同点:信息范式+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 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1)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从信息数量分布角度考察信息状态。 定义: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与所掌握的信息数量相等,此时处于完全信息状态。反之,如果所掌握的信息数量少于所需信息,则此时为不完全信息状态。 基本观点: 1.完全信息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古典经济学的构建基础。 2.现实生活通常是处于不完全信息状态。 3.后来的经济学家提出基于不完全信息的经济学理论。例如,W.J. Baumol : “在市场活动中,每个经济成员所拥有的信息不会是完全的,而是不完全的。” 以项目投资为例: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决定着投资决策。 通常需要了解如下信息:

(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 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章导论 一、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所谓经济发展问题很多,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二、发展经济学起源 三、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 张培刚中国《农业与工业化》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㈠度量 经济增长的度量: GNP 和人均GNP 经济发展的度量:①按购买力平价测算的人均GNP ②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③生活质量指标④贫困⑤工业化和职业分布 ㈡发展指标与增长指标的差别 1.增长的度量指标是一个价值指标,用货币来表示;而发展的度量指标是一个物质指标,用加权的办法进行加总,而给予的权数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2.增长的度量指标通常公认为是一个指标,即GNP 或GDP 的增长率;而发展的度量指标则是多种指标综合在一起的指标体系,而且没有公认的权威标准。五、罗斯托起飞模型(Rostovian take-off model) 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用经济史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 1.传统社会 2.经济“起飞”准备阶段 3.“起飞”阶段 4.走向成熟阶段 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六、发展中国家定义 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通常是指那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尚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国家。 其主要经济特征1.收入水平低下2.生产效率低下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就业率低5.对农业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信息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不完全信息:指有关市场主体获取的或掌握的信息,不足以使市场主体作出理性判断或决策。 不完美信息博弈:至少某些博弈方在轮到行动时不完全了解此前全部博弈的进程的博弈。(参与者不能够完全获得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信息,也就是说当参与者做选择的时候不知道其他参与者的选择) 2、 静态博弈:所有博弈方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非同时行动,但行动在后者并不知道 行动在先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的博弈。 动态博弈:各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又先后次序且后选择、后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可以看到其他博弈方的选择和行动。 3、一致预测性:如果所有博弈方都预测一个特定博弈结果会出现,所有博弈方都不会利用该预测或者这种预测能力选择与预测结果不一致的策略,即没有哪个博弈方有偏离这个预测结果的愿望,因此预测结果会成为博弈的最终结果。 4、纳什均衡:在博弈 中,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各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 中,任一博弈方的策略,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的组合 的最佳对策,也即 对任意 都成立,则称 为 的一个纳什均衡。 5、逆推归纳法: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博弈方的行为开始分析,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相应博弈方的行为选择,一直到第一个阶段的分析方法。 6、委托人——代理人理论: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有很多委托人——代理人关系,有明显的,也有隐蔽的,且代理人—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7、有限次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设原博弈的一次性博弈有均衡得益数组优于w ,那么在该博弈的多次重复中所有不小于个体理性得益的可实现得益,都至少有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极限的平均得益来实现它们。 8、 9、最优反应动态: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小群体成员的反复博弈。 10、复制动态:学习速度很慢的成员组成的大群体随机配对的反复博弈 11、一个策略组合和相应的判断满足下列4个要求,称为一个“完美贝叶斯均衡”: 要求1:在各个信息集,轮到选择的博弈方必须具有一个关于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每个节点可能性的“判断”。对非单节点信息集,一个“判断”就是博弈达到该信息集中各个节点可能性的概率分布,对单节点信息集,则可理解为“判断达到该节点的概率为1” 要求2:给定各博弈方的“判断”, 他们的策略必须是“序列理性”的。即在各个信息集,给定轮到选择博弈方的判断和其他博弈方的“后续策略”,该博弈方的行为及以后阶段的“后续策略”,必须使自己的得益或期望得益最大。此处所谓“后续策略”即相应的博弈方在所 ),,(),(1),,(),,(理无限次重复限次重复博1 1n i i n i n x x G i e x G x x G e e G 均得益为什均衡,各博弈方的平完美纳中一定存在一个子博弈 次重复博弈,那么无限足够接近都成立,而对任意博弈方 果的任意可实现得益。如表示用的纳什均衡的得益,记的静态博弈。用是一个完全信息:设δδ∞>},;,{11n n u u S S G =),(* *n i s s ),...,,(**1*1*n i i i s s s s +- ),...,,,(),...,,,(**1*1***1**1*n i ij i i i n i i i i i s s s s s u s s s s s u +-+-≥ ),(* *n i s s G i j i S s ∈

信息经济学复习重点

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发表,标志着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1961年,乔治?施蒂格勒的《信息经济学》从信息搜寻的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基础。 1962 年,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这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信息经济学著作,标志着宏观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70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旧汽车市场分析的“柠檬”理论,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由产生进入到发展阶段。 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马克·尤里·波拉特完成了《信息经济》9卷本的内部报告,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部门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部门,第二信息部门是由政府和非信息企业的内部提供信息服务的活动所组成的部门。波拉特还用投入产出技对1967年美国的信息经济的规模与结构作了详尽的统计测算和数量分析。该方法于1981年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采纳,用来测算其成员国的信息经济的发展程度。 博弈论是方法论导向的,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博弈论研究的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可能的均衡结果。信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给定信息结构,什么是最优的的契约安排。从这个角度而言,博弈论是实证的,而信息经济学是规范的。 简答题: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八大基础理论: 1)1970 年阿克洛夫创立的拧檬理论; 2)1971 年赫什雷弗提出的信息市场理论; 3)1972 年马尔萨克和拉德纳完善的“团队的经济理论”; 4)1973 年斯彭斯建立的信号理论; 5)1976 年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提出的“格罗斯曼-施蒂格利兹”悖论; 6)1976 年莫里斯发展的“委托-代理人”理论; 7)1977 年施蒂格勒的“搜寻”理论; 8)马尔萨克的“信息系统选择”理论。 机制设计是一个三阶段不完全信息博弈: 第一阶段:委托人设计机制,即博弈规则,代理人根据规则发出信号(message),实现的信号决定配置结果(allocation); 第二阶段:代理人同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 第三阶段:接受机制的代理人根据机制的规定进行博弈。 委托人-代理人的框架下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模型 逆向选择:在鉴定交易契约前,进行市场交易的一方可能因为占据信息优势,做出对自己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事情,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甚至可能导致这一市场的萎缩。 信号传递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代理人选择某种信号;委托人在观测到信号之后与代理人签订合同。 信息甄别模型:自然选择代理人的类型;代理人知道自己的类型,委托人不知道;委托人提供多个合同供代理人选择,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合同,并根据合同选择行动。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签订契约后,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了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而且不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后果。 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签约时信息是对称的;签约后,代理人选择行动,自然选择状态;代理人的行动和自然状态一起决定某些可观测的结果;委托人只能观测到结果,而不能直接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本身和自然本身状态。

最新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的知识点总结精华

一发展经济学演变阶段及特点(了解一下) 第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特点可以用惟资本化、惟计划化和惟工业化来概括。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在第一阶段极力推行工业化政策,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人满为患。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这一阶段,出现新古典主义的、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力量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理论方面,出现了供给经济学。在政策方面,出现了鼓吹在发达国家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发展中国家实行私有化、非计划化和减少政府干预的潮流。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经济日益国际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竞争体系。在这种高新技术竞争体系下,世界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差距扩大了。 第五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那些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进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国家却遭受严重的失败,从而使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线性阶段理论(有哪些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1.传统社会阶段。 特点是:(1)经济处于原始状态。

(2)没有现代科学技术,赖以生存的产业以农业为主。 (3)社会结构僵化,阻碍经济变革。 (4)整个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均收入仅能够维持生存。 2 .为起飞创造条件阶段。 特点是:(1)新的科学技术正在应用于农业和工业。 (2)金融机构开始出现。 (3)交通运输状况得到很大改进。 (4)商业范围扩大。 (5)新的生产方法开始出现。 3.起飞阶段——最关键的阶段 特点是:(1)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2)农业中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 (3)人均产值大幅度提高 4 .向成熟推进阶段 特点是:(1)新投资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2)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持续增长。 5.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特点是:(1)主导部门已经转移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和服务业。 (2)技术工人在劳动力中的百分比和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3)社会福利和保障事业得到深入发展 6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 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 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 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 (2)生产率快速增长; (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 (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 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 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上课有问过) 早期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有三个:1、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个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资本匮乏才是束缚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发展必须实现工业化,工业化能吸收劳动力。3、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歇尔计划。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

信息经济学读后感

经济解释读后感 在经济学研究中,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规范研究,另一种是实证研究。前者以某种“规范”为依据,给出一种标准,然后再指出应该怎么做;后者则以现实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为依据,解释事情为什么会像现在这样。 张五常反对“规范”研究,赞赏“实证”研究。他认为有些“规范”纯粹是空中楼阁,从来没有得到过验证,怎么可以以此为依据呢?他有一句名言,“有些经济学家总喜欢研究那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就是这个意思。“经济解释”这四个字,涵义就是用经济学思维解释实际中发生的事情,代表了实证研究。与它相对应的名词应该就是“经济规范”了。在过去,大多数经济学家往往根据应该是什么来分析,这是一种旨在提供政策建议的规范方法。但是,近年来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许多经济学家现在开始解释事情为什么像现在这样,这是一种立足与推导和检验假说的实证方法。 实证研究的典型方法是,首先找出大多数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然后寻找原因。但是,有时候某些行为主体就是在胡作非为,这时就不是解释的问题了,而是要直接指出不可以这样做。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政府身上,一个直接原因是市场机制对政治权利不起作用。 张五常在解释产权理论的应用时,说私有产权可以解释历史发展。 私有财产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前提。现在快速增长的每一个国家都主要是把经济建立在私有企业制度之上。就是说,大多数生产性资源都归私人所有,不受政府行为的干预。这一点曾经是偶然的现象。但亚洲的经验却证实了一个铁的规律:在整个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在不存在较为明确的定义和执行的私有产权结构的情况下取得了重要的增长。反过来说则是,在明确定义和私有产权支配着大多数重要资源时,没有一个经济没有增长。我们无论是回顾欧洲的罗马帝国还是回顾中国的清朝,都找不到这一规则的例外。当私有产权被压制时,经济就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结果是增长受阻。换言之,广义的交易成本虽然在私有产权及相关的自由企业制度也非常之高,但仍然比在人类已知的任何其他制度下要低得多。 张先生他更相信交易的作用,按张先生的说法交易是可以做到互利的,这样更符合“自私前提”。而这里的“自私前提”实际上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定之一,即“理性的经济人”假定。“自私”在这里只不过是通俗的说法,也许是为了便于理解,张先生在文中一直沿用“自私”的说法,而未用“理性的经济人”的提法。无论你同意还是不同意,张先生仍然坚持认为“自私”是人类的本质,也许哲学家们并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但传统的经济学离开了“自私”前提的确是寸不难行的。不过我个人还是认为经济学应该避开哲学上人类本质的讨论,而使用“理性的经济人”的假定较为合理。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人类本质“自私”的假定前提,那么我们当然会追问人类行为的外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张先生在《经济解释》中用“缺乏”一词来说明这个问题。既然市场上的物品是“缺乏”的,那么我们想拥有它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张先生认为这个代价的高低就应当用市场价格的高低来衡量,而应排除政治权力或其他非正常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个人手中的货币就是经济市场上的“选票”,它的多少决定了你可以消费的商品的多少,而政治权力的介入必然会削弱这个“选票”的作用。

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考察占优战略均衡概念及求解 解题思路:理性参与人做出是最优选择,该博弈存在占优战略均衡,据此可知答案为(3)。 考察重复剔除劣战略占优战略均衡概念及求解 说明:考察重复剔除劣战略,求解占优均衡的方法。答案:(U,L) 下面考察PNE及其解法

妻子 丈夫 (a )请检验,纳什均衡(最优战略组合)是同生共死;均衡结果是同生,或者共死; (b )请检验,占优均衡(占优战略组合)是坚强活着;均衡结果是同生(互相煎熬); (c )请检验,纳什均衡(最优战略组合)是你死我活;均衡结果是死活,或者活死; 显然,(c )情形之下,二人之间的仇恨比(b )中更深。 一些类型的博弈中,PNE 未必存在。以下考察MNE 及其解法 说明:猜谜游戏,是一种典型的零和博弈。这类博弈没有纯战略NE ,但是却存在混合战略 (c ) 活着 死了 (b ) 活着 死了 活着 死了 (a ) 活着 死了 活着 死了

NE。希望大家通过这个例子,加深对NE的概念及NE存在性定理的理解。同时,混合战略NE求解也是本题考察点。以下两个例子,与此相同,供大家练习使用。 模型化如下博弈:两个小朋友一起做猜拳游戏,每人有三个纯战略:石头、剪刀、布。胜负规则为: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如二人出手相同则未分胜负。二人同时出手。胜者的支付为1,负者的支付为-1,未分胜负时支付均为0。(1)请写出该博弈的支付矩阵,并判断其是否存在占优战略均衡。(2)该博弈是否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是否存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如果存在,请写出。 下例来自张维迎,P13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弈论”课程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果给你两个师的兵力,你来当司令,任务是攻克“敌人”占据的一座城市。而敌人的守备是三个师,规定双方的兵力只可整师调动,通往城市的道路有甲、乙两条,当你发起攻击时,若你的兵力超过敌人你就获胜;若你的兵力比敌人守备部队兵力少或者相等,你就失败。你如何制定攻城方案? 与零和博弈不同,有些博弈既有PNE,又有MNE。如以下性别战博弈和斗鸡博弈。 性别战博弈:

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 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

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信息经济学总结

一马尔萨克、阿罗、弗兰克奈特、阿克洛夫、施帝格勒和西蒙对经济学的产生有何贡献? 1弗兰克奈特:对不确定性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奈特的首要贡献是区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涵括了他对当代经济学思想主体的主要贡献——关于竞争模型中利润本质与作用的理论。完全竞争模型假定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信息充分。但在这种假设下,利润就不存在。如果每个企业家都充分知道未来的需求和成本情况,那么,他们就会立即转向高回报的领域,从而利润消失。在支付所有生产成本包括管理者工资之后,就没有任何留存收益。但是,奈特认为,如果稍微放松这种完全竞争的极端假设,就能得到存在利润的解释。消除了完全信息的假设,“不确定”因素就成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才产生了利润。 2肯尼思?阿罗:所谓信息,就是根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地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思?阿罗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特别引人注目。在阿罗看来,无论是连续信息、计算信息,还是累积信息,它们都共同具备两个明显特征:第一,信息的使用具有不可分割性;第二,信息难以被独占或垄断。信息的以上两个特征构成信息产生规模经济——一种非竞争经济——的基础。然而,生产信息或获得信息需要付出代价,由此出现了信息成本问题。按照阿罗的看法,信息成本与一般商品成本相比,具有四个主要特点。信息成本的首要特征,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特征,就是个人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投入;其次,信息成本部分地是资本,更特殊地,它们典型地表现为一种不可逆的投资;再。次,信息成本在不同领域和过程中各不相同;最后,信息成本与使用规模无关. 3 阿克洛夫:主要成就在于“对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理论”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基本思想:“柠檬”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不中用的东西,由阿克洛夫首先引入经济学著作。信息经济学将由于非对称信息而导致交易一方面临不利的选择环境,称为“逆向选择”。 二手产品市场中,低质量产品将高质量产品排挤出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它们都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上出售。阿克洛夫创造的旧汽车(柠檬)市场模型,提出了三个重要结论: 1)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同种商品的质量依赖于价格。这是“便宜没好货”的标准经济学解释; 2)非对称信息导致市场上买主和卖主的数量要比完全信息结构下少得多,甚至非常少,因而交易市场的运行是低效率的; 3)逆向选择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信息经济学自考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填空题: 1、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可分为(自然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从产生信息的客观对彖和接收信息的认识主体來划分,可分为 (自在信息、积存信息和自为信息)。按信息内容划分,可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医疗保健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按信息传递方向划分,可分为(纵向信息、横向信息和网状信息)。按信息运行状态划分,可分为(连续性信息、间隔性倍息、常规性信息和突发性信息)。按信息的数量划分,可分为(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按信息来源划分,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等)。2、信息经济分析的主要对象是社会信息,这里的社会信息是指产生于人类社会并在人类社会中交流传递的信息,如(经济信息、文化信息、科 技信息、政治信息等等)。作为信息经济分析的对彖,(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尤其是技术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两类社会信息。 3、信息经济学从研究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及其结果出发,将信息衣述为“传递中的知识差”。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经济知识差是(存在于信 息源与用户Z间经济知识度的逻辑差),它表明经济信息存在的事实和度量。 4、不完全信息理论主耍着眼丁-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因索,而不是信息或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其核心是用(不完全信息代替完全信息、不完备 信息代替完备信息、非对称信息代替对称信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不完全信息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搜寻和信息成木、非对称信息和激励机制的设计、私有信息与资源配置和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行为模式、信息与经济纽织理论、新福利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噪声对竞争均衡和垄断的影响等)方面。 5、 "信息经济学” 一词,起源于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J ?马尔萨克发表的《评信息经济学》一文。1961年,G ?斯蒂格勒发表了题为《信 息经济学》的著名论文,使信息经济学作为新兴学科进入了科学的殿堂,也标志看信息经济学的正式诞牛。 6、不完全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起源和主体,是经济学家的战场。 7、最优信息系统是价值与费用Z差最人的信息系统,而信息经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评价和选择最优信息系统。 8、按狭义理解,信息经济学的基木领域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学。按广义理解,可以把所有与信息转换冇关的经济研究都看做信息经济学。问答 1、为什么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研究信息过程? A、信息活动包含了与经济学研究对象相同的过程、媒介、服务和利用: B、信息活动也有投入和产出的比较,从而需要研究成木、定价和资源配置; C、信息过程必须进行控制和管理才能达到目标; D、信息活动也需要进行成本效益比较才能保证其合理性。这些问题只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才能解决。 2、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内容 不完全信息理论是信息经济学的起源,是信息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不完全信息理论主要若眼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因索,而不是信息或信息活?动屮的经济问题,其核心是用不完全信息代替完全信息、不完备信息代替完备信息、菲对称信息代替对称信息,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不完全信息理论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搜寻利信息成本、非对称信息和激励机制的设计、私冇信息与资源配置和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经济行为模式、信息与经济组织理论、新福利经济学、不完全信息和噪声对竞争均衡和垄断的影响等方而。 3、信息经济学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对彖:木书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來加以研究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JS信息活动的经济机制和经济规律;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过程冇关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影响信息活动和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信息作为生产要素的特征、功能以及对经济系统的作用条件和作用规律;不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活动及经济行为的特征与规律。 木书在讨论一般信息经济学的基础上,着眼于信息活动及其管理的经济规律,主要对信息产业、信息资源、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不确定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电子商务、信息效益等进行经济分析 内容:A、信息与信息活动的经济研究(信息商品与信息市场,信息与信息活动的经济条件,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分配与利用,信息经济效益评价);B、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研究(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结构与规模,信息经济与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发展条件);C、经济活动的信息因素研究(信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作用与影响,经济活动中的信息要素问题);D、经济学与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相互交叉和融合的研究(信息科学原理融入经济学的问题,信息一经济新方法体系的建立)。 4、简述信息与经济的关系 A、信息对经济决策的作用。人类的经济行为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为在信息不充分、不完备、不对称的经济环境小所获取所需信息,以保障经济决策的顺利进行,就需耍研究信息与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机制、作用条件、作用范围以及与Z相关联的信息成本、信息价格、信息流通、信息消费、信息收益和分配等方而的问题。 B、信息是现代经济的巫耍资源和投入耍索。信息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和牛产耍素,在I比界物质资源短缺、能源枯渴、坏境污染、人口膨

信息经济学重点总结

1.信息经济形成的时间 1、几种观点: (1)马费成等: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 (2)金建等:20世纪中后期至70年代。主要标志是经济活动中一半以上与信息活动有关。 (3)吴康生等(《当代社会的基础——信息技术》):1978年的能源消耗拐点现象。 基本观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 2.信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 (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 (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 1)信息经济改造着传统经济 (一)劳动者 (二)企业 引起企业竞争手段变化;对企业家提出更高要求;企业必须向知识型方向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采取新的管理手段; (三)产业结构 推动第一、二、三产业不断升级 2)信息经济依赖于传统经济 信息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产物; 信息经济发展依托的是传统产业发展和它创造的潜在市场; 信息经济的成长发展与运行需要传统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3.信息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 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源 2、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技术 3、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所占的比重--信息经济发达的标志之一 4、信息产业和物质生产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在总从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信息经济形成的一个主要标志 5、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 4、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国内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1)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89年) 2)中国信息经济学发展的深化阶段(1989年至今) 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1)、信息经济学形成阶段(1959——1969年) 2)、信息经济学初步发展阶段(1970——1978年) 3)、信息经济学蓬勃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 5.各国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一)美国 1、马尔萨克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导言 1、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较 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 2、发展中国家的界定:详见书P4 3、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1)人均收入水平低 (2)生活水平低(贫困,教育,卫生医疗) (3)高出生率和高赡养负担 (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现象(15-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30%) (5)发展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 (6)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4、购买力评价法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来的,即两国间的货币交换,实际上是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一种对比关系。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购买力平价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统计计算,找到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对比关系,而不是汇率所表示的对比关系。 思考题 1、中国具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非常的均衡,在一些地方会有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这一特征 ②在我国的有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仍比较低。 ③在我国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 ④我国存在着人口问题严重这一特征,劳动力不得其用,高出生率与高赡养负担 ⑤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市场欠发达的特征。 2、结合当前情况,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有利: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 我国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其中不乏优质人才。 我国有着充足的自然资源。 地域广阔,气候带多样,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不利: 部分地区市场欠发达。 有些地方比较贫困。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教育投资低 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缺乏先进的节能技术,资源储量不容乐观。 二元经济结构 工业化和城市化

信息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信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形式反映出来,是事物存在的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表征。 信息的性质: 1、普遍性 2、客观性 3、无限性 4、依附性(载体不可分性) 5、可度量性 6、可传输性 7、动态性 8、层次性 信息的分类: (1)按社会性分类: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 (2)按空间状态分类:宏观信息、中观信息和微观信息。 (3)按时间性分类:历史信息、现实信息和预测信息。 (4)按载体分类: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 (5)按是否为公众知晓分类: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隐蔽信息)。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20世纪后半叶以来,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社会经济的信息化。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0%。195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尔萨克发表了《评信息经济学》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学科的诞生。1961年斯蒂格勒、1962年马克卢普、1970年后阿罗等相继在信息经济学领域发表了重要观点。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P4)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信息的经济研究 2.信息经济的研究 3.信息(或信息学)与经济(或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

第二章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 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主要区别在于: 人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已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的不确定性,或者根据对事实的客观分类有能力计算出概率的随机状态,称为风险。 不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或者不能(至少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以某种实际概率值表述可能产出结果的随机状态,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不确定性。 风险的量化(或风险的大小)是指: (1)某种选择行为的可能的坏结果会给消费者造成的利益受损程度。 (2)某种选择行为的坏结果产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期望值: 期望值是不确定条件下某一行为或事件的所有可能结 果的加权平均,权数是每一结果发生的概率。它反应了事件 结果的总体趋势或集中趋势,即平均结果或结果的平均值。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的定义: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不过, 该理论是将个体和群体合而为一的。后来,阿罗和德布鲁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中,成為处理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分析范式,进而构筑起现代微观经济学并由此展开的包括宏观、金融、计量等在内的宏伟而又优美的理论大厦。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拥有的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在完全市场上,市场参与这对于环境(产品价格和质量)具有完全信息,他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拥有任何希望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信息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信息与信息经济学 1.信息的定义: 信息本质上就是一种市场参加者的市场知识与经济环境中的时间状态(主客观不确定性)之间概率性建构的知识差。 2.信息运动的三要素:信源(信息发送者)、信宿(信息接受者)、载体。 3.信息熵:是指信息的基本作用就是消除人们对事物的不确定性。 4.公共信息与私有信息 公共信息是指在市场交易活动中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可以获取到得的那部分关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公有信息。 私有信息是相对于公共信息而言的,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个别市场参与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的市场知识,属于个人知识,有时也被称为隐蔽信息。 5.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拥有的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即每个市场参与者都掌握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信息。 不完全信息是指经济代理人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局部知识,或有关某个经济事件的部分知识。 6.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对称信息是指在某种相互对应的经济人关系中,对应双方都掌握对方所具备的信息度量,即双方都了解对方所具有的市场知识和所处的环境状态。 非对称信息是相对于对称信息而言的,非对称信息指交易双方各自拥有他人所不知道的与交易有关的私人信息。 第三章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 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1)参与者: 局中人,指的是一个博弈中的决策主体,他的目的是通过选择战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2)行动:行动是参与者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 (3)战略:参与者在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动规则。 (4)收益及收益函数:支付或报酬 指一个特定的战略组合下参与者得到的确定的效用,或者是指参与者得到的期望效用水平。 收益矩阵(会画):判断是否存在纳什均衡。

信息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信息经济学试题( 一)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标志信息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A .马尔萨克《信息经济学评论》 B .施蒂格勒《信息经济学》 C .马克卢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 2 .信息经济学基础理论形成于() A 20 世纪60 年代 B20 世纪50 年代 C 20 世纪70 年代 3 .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者为() A 格罗斯曼 B 施蒂格利兹 C 莫里斯 4 .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与宏观两个分支学科的人是( ) A .阿克罗夫 B .阿罗 C .赫什雷弗和赖利 5 .主张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的信息管理”观点的学者是() A .乌家培 B .张守一 C .银路 6 .产生不确定性的条件是()

A .决策结果只能是唯一的 B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 C .决策结果可能产生两种以上 7 .风险厌恶者,其效用() A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减 B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递增 C .随货币增加而增加,增率不变 8 .市场参加者双方都处在“无知”状态时() A .信息对称 B .信息不对称 C .信息不完全 9 .委托代理关系是() A .一种普遍关系 B .仅指经济领域 C .在部分领域中存在 10 .道德风险属于() A .外生不确定性 B .内生不确定性 C .既不是外生亦不是内生不确定性 二.简释(每题 4 分,共20 ) 1 .信息经济学 2 .道德风险 3 .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

4 .对称信息与非对称信息 5 .市场信号 三.简答(每题10 分,共30 ) 1.21 世纪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2.委托代理均衡合同的条件 3.价格信息机制的缺陷分析 四.论述(每题15 分,共30 ) 1.信号理论及其信号制造模式 2.试用道德风险分析火灾保险 信息经济学试题( 二) 一。选择( 将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括号内,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题 2 分,共20 分) 1 .“柠檬” 理论的柠檬是指() A .旧货 B .二手货 C .次品 2 .信号理论的提出者为() A .阿克罗夫 B .斯彭斯 C .莫里斯 3 .将国家信息部门划分为一级和二级信息部门的人是() A .波拉特 B .马克卢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