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一丛花·咏并蒂莲
定情信物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定情信物1、发簪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采莲曲》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白居易《长恨歌》遥夜定嫌香蔽膝,闷时应弄玉搔头。
——韩偓《青春》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
——王建《宫词一百首》2、戒指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繁钦《定情诗》3、耳环小小亸齐肩,灼灼明如月。
——程颂万《生查子其二耳环》秋风响耳环,古怪聚人看。
——陈某《回回僧》满耳环佩声,云根线寒玉。
——郑国辅《云根石》全真装束古衣冠,结双鬘,金耳环。
——奕绘《江城子》藤帽斜珠双耳环,缬锦垂裙赤文臂。
——汤显祖《黎女歌》4、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繁钦《定情诗》宝金兮委积,美玉兮盈堂。
——王褒《九怀》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纳兰性德《一丛花·咏并蒂莲》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徐凝《七夕》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李商隐《牡丹》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繁钦《定情诗》跳脱松龙腕,琵琶重妥肩。
——孙蕡《朝云》玉纤书格美,雪腕钏光寒。
——王时翔《临江仙七首其一》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
——陈子龙《念奴娇·春雪咏兰》双珠跳脱迎无畏,百宝流苏障莫愁。
——胡应麟《侠客行六十四韵》6、同心结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繁钦《定情诗》同心结缕带,连理织成衣。
——骆宾王《帝京篇》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林逋《长相思·吴山青》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繁钦《定情诗》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
——张枯《太真香囊子》无力严妆倚绣栊,暗题蝉锦思难穷。
清风荷韵

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 欢乐。
莲叶 唐 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 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 雨中留得盖鸳鸯。
这首小诗,吟 咏莲叶,通篇不着 一个“莲”字,但 句句均未离开莲。
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 彩、香味、形象,还特别 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 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 对莲叶的喜爱,还进一步 写了莲叶的高贵品质。 这首小诗,意境优美,句 句是画,它由舟行荷塘图、
图12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9
图10
图11
图13
图14
图15
在你的面前 思绪在梦幻中缓缓地飘逸, 仿佛幽幽的柔情, 又如淡淡的清香, 正将我的心和思绪融化。 轻轻的,静静的, 如诗、如梦, 如雾,如幻……
荷
荷叶:清香扑鼻 用来包裹物品 荷花:袅娜多姿 丽素洁 荷茎:亭亭玉立 蔓不枝 荷根:节节横生 入药 莲子:生命力强
莲
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卖莲房”一事强烈 地吸引了诗人,人连泛舟游西湖的打算都放弃了。 透露出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莲子的味道如何? “露为风味月为香”。“露”是什么“风味”? “月”是什么“香”?谁知道。但“露”在视觉上 是晶莹湿润的,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的;而“月”在 视觉上是皎洁的,或者是淡雅朦胧的。用视觉形象 来形容味觉和嗅觉形象,这在修辞上叫“通感”。 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 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 间和无穷的回味。 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 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语言
图10图11图13图14图15王昌龄的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女但作者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在田田荷叶艳咽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画面中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夏莲 诗句

夏莲诗句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3、《苏幕遮·燎沉香》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4、《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5、《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
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
一片笙歌醉里归。
6、《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7、《莲花》唐·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8、《采莲曲》唐·李白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9、《折荷有赠》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10、《渌水曲》唐·李白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11、《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宋·晏几道守得莲开结伴游。
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
年年拚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向朱颜不耐秋。
12、《芳心苦·杨柳回塘》宋·贺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长相思·山一程[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临江仙·寒柳[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蝶恋花·出塞[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采桑子·当时错[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南乡子·秋暮村居[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采桑子·九日[作者] 纳兰性德[朝代] 清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花的诗

樱花摇曳英华挥冷月,横斜倩影弄余香。
芳心荡破春归路,落瓣如刀断客肠。
菊花独立西风宁自黄,孤标能傲九秋霜。
非凡志酝非凡品,自在花开自在香。
桃花皮日休丽影缤纷迎暖日,红妆窈窕绽芳丛。
劝君惜取三春色,莫负东风万点红。
牡丹唐·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意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杜鹃过眼斑斓花弄影,彤彤开似锦霞迎。
子规啼却心头血,片片红云动客情。
迎春阵阵清香绕室游,鸭黄数点峻寒收。
东君定恐思春久,先送春光到案头。
槐花云芳星蕾浮香远,玉骨冰肌妙味佳。
谁教花开繁胜雪,似留霜鬓照天涯。
夜来香久见窗前攒细蕾,今宵历乱伫风开。
临芳醉卧沉酣夜,时有馨香入梦来。
山茶花一片妖娆似火红,春山欲烬紫霞中。
他年血染人间路,只待东君一夜风。
梨花满树银华醉芳荫,仪容似雪落沾襟。
香随栀酒酒随兴,月在梨花花在心。
瓶花寂寞深闺冷画瓶, 堂前玉蕊立亭亭。
为添一段春光美, 忍向花枝施斩刑。
蒲公英笛声吹落一蓬花,朵朵蒲公到万家。
雨打风欺坚忍过,此生谁不在天涯。
桃花谢暄妍落处染泥红,惨绿留枝叶叶空。
一片繁华春梦尽,今时应悔嫁东风。
山桃花山桃花落残春尽,小径红吹浓意长。
怜拾轻藏书页里,直教卷底字生香。
七梅花独向霜天舒玉蕊,偏从雪底绽芳颜。
清标耻共凡花竞,逸韵冰心抱月还。
杏花娇尘遮断阳关路,酥雨催开白杏花。
香麝氤氲华似雪,偶来浊世便无瑕。
牵牛花湛湛花开朵朵柔,向阳花影展芳愁。
夜来收闭娇妍蕾,恐被金风皓月羞。
芦花蓦见芦花舞夕霞,归心便自恨天涯。
絮飞若可传芳信,望借天风寄我家。
杜鹃花一片妖娆寂寞中,芳华丽影总随风。
情开如火香尘里,谁解千愁啼血红。
月季苏轼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
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天格,池上芙蕖争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咏白海棠曹雪芹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玉楼春·白莲

古诗文系列:玉楼春·白莲
赏析:
最后映照在台阶之上,长长弯曲的样子就 像美人的峨眉。“片月”也就是弦月。故 而可用长曲来形容。其二,姿态柔美貌, 形容弯弯的弦月正恰当。其三,明媚貌。 宋 司马光 《和杨卿中秋月》:“嘉宾勿 轻去,桂影正娟娟”。 桂影就是月亮代 称,娟娟正是说月亮的明媚。 “涵”, 包含包容,有映照之意。“秋影”,秋天 里物像的阴影。
古诗文系列:玉楼春·白莲
赏析:
“窥晓镜”对于王夫之是有很深哀愁在里 面。而写年华老去恰好引出最后两句词。 “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这里所呈现幽微隐约的情感与似断实连的 笔法,令人赞叹。
将来想要问我魂归何处,清凉的长夜 里一碧如洗的天空就是我灵魂的归宿。这 很自然让人想起李商隐《嫦娥》中两句诗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古诗文系列:玉楼春·白莲
赏析:
清初文字狱的高压,前朝士人多有投清谋 取高官,自己在这样处境中如何自处这正 是这首词后半部分所要表达的,而开始两 句词写白莲所处环境也是自己所处时代大 环境的介绍。正有着这样的时代背景才有 了自己的特立独行与卓尔不群。故得以白 莲自喻。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 省”。,“绿云冉冉”出自盍西村的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绿云 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
古诗文系列:玉楼春·白莲
赏析:
这是写景也在写安史之乱后唐皇朝未来的 风雨飘摇与昏暗不明。“泠泠”,清凉、 凄清的样子。在玉露成霜凉意袭人的凄清 氛围中,白莲知道自己依旧是清香如故。 不论外界风物如何改变自身持有的幽香始 终如一。这一点对于王夫之是对前朝如一 的忠贞,对于屈原是对楚王不变的忠诚, 对于芸芸众生只要一个人认识到自身的美 好并能一以贯之这份美好,自身之外一切 改变对你又能怎样呢?一个人若能将“绿 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描写莲花的诗

《采莲曲》唐·刘方平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采莲曲》唐·陈去疾粉光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
棹响清潭见斜领,双鸳何事亦相猜。
《采莲》五代·孙光宪菡萏香销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荷叶》欧阳修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荷花》王安石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夏日怀友》宋·徐玑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溪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枯荷》宋·许棐万柄绿荷衰飒尽,雨中无可盖眠鸥。
当时乍叠青钱满,肯信池塘有暮秋。
《采莲曲》金·萧贡古洋洋长江水,渺渺涨平湖。
田田青茄荷,艳艳红芙蕖。
酣酣斜日外,冉冉凉风余。
蒨蒨谁家子?袅袅二八初。
两两并轻舟,笑笑相招呼。
悠悠波上鸳,泼泼蒲中鱼。
采采不盈手,依依欲何如。
《题败荷》元·王翰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采莲曲》明·沈野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
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采莲曲》明·常伦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
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
《采莲曲》明·熊卓采莲复采莲,盈盈水中路。
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
《采莲歌》清·王鸿绪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采莲曲》清·徐倬溪女盈盈朝浣纱,单衫玉腕荡舟斜。
含情含怨折荷华,折荷华,遗听思,望不来,吹参差。
【南乡子】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赏析:
“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 “鸣木桹”也作“鸣榔”,渔人捕鱼时用 长木板敲打船舷,发出桹桹的声音,使鱼 惊而入网,故云。但词人只是凭栏所闻, 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渔舟 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故云“何处鸣桹”。 “乌鹊”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写了三 种事物的三种表现:乌鹊倦于栖息,鱼龙 (复词偏义,实际就是指鱼)惊而跃起, 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赏析:
陈亮所作的词的风格并非单一,于豪 迈奔放之外还有幽雅秀丽的一面,而这首 词则又另具风韵,远非豪迈奔放和幽雅秀 丽所能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 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只在词的结尾处 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 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 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 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 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 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 构仍显得很严谨。
全词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两句为第 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 伟景观。
下片“楼台”两句与上片“危阑”句 遥相呼应,把镜头拉到自己的身边来,进 一步抒写凭栏“玩月”的感受。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赏析:
词人伫立江楼,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丽景 象,恍若梦游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 滨,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 传是女神宓妃出没的地方,张衡《思玄赋》 曾有“载太华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 诗句,后来曹植还专门写过一篇《洛神 赋》,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故事。潇湘, 这里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 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 水有关,写的是湘水之神的恋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咏并蒂莲
赏析:
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等,不唯勾 画出并蒂莲之神韵,并使诗人之性情深蕴 其中,意含要眇,耐人寻味。 纳兰性德(nà lán xìnɡ dé)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 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 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 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咏并蒂莲
赏析: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 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 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 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 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 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 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咏并蒂莲
赏析: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咏并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藕丝风送 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一种情深, 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 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菰米漂残, 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注释:
①阑珊:零乱、歪斜之意。李贺《李夫人 歌》:“红璧阑珊悬佩挡,歌台小妓遥相 望”。 ②绾红妆:谓两朵莲花盘绕连结在一起。 ③凌波:本指女子步履轻盈,若行水面, 后代指美女,这里借指并蒂莲。。 ④软语:柔和而委婉的话语。宋史达祖 《双双燕》:“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 量不定”。 ⑤菰米:一名“雕胡米”。
一丛花·咏并蒂莲 清代·纳兰性德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咏并蒂莲
一丛花·咏并蒂莲: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藕丝风送 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一种情深, 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桃根桃叶 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菰米漂残, 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咏并蒂莲
谢谢!
古诗文系列:一丛花·咏并蒂莲
注释:
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菰米》〔集解〕 引苏烦曰:“菰生水中……至秋结实,乃 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今饥岁,人犹 采以当粮”。 ⑥沈云:即“沉云”,浓云、阴云。 ⑦潇湘:指湘江。相传舜之二妃娥皇、女 英随之南巡不返,死于湘水。明徐祯卿 《古意》:“帝子葬何处?潇湘云正深”。 这里借二妃代指并蒂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