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第0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编教案(含板书设计和反思)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秀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4)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1)了解和收集有关唐太宗即位的有关资料,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
(2)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
认识唐太宗的所作所为,虽然是为巩固统治服务的,但合乎潮流,顺乎民意;“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贞观新政。
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
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玄武门之变的图片。
同学们知道“玄武门之变”吗,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吗,他在位时的统治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一)“贞观之治”师生共同探讨:1.材料一魏征 唐太宗你知道材料中唐太宗的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你能举出两个“载舟”和“覆舟”的例子吗?材料二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第一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课内容。
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再者,贞观之治上承文景之治、开皇之治,下接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学好本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封建社会盛世这个专题知识,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说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1 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第一章:贞观之治的出现1.1 贞观之治的背景唐朝的建立与统一中国李渊与李世民的父子关系李世民的登基与贞观之治的开始1.2 贞观之治的政治改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官制的改革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的完善政治纪律与法治的加强1.3 贞观之治的经济繁荣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与贸易的繁荣货币制度的改革与经济稳定的维护第二章:武则天的统治与中宗复位2.1 武则天的崛起与登基武则天的政治才能与权谋武则天登基为帝的历史背景与争议2.2 武则天的政治改革与政策推行科举制度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与削弱地方势力推行佛教与文化建设2.3 中宗复位与神龙革命中宗李显的复位背景与过程神龙革命的政治意义与影响第三章:开元盛世的政治改革3.1 玄宗登基与开元政策的推行玄宗李隆基的登基与政治改革的意图推行开元政策的目标与措施3.2 开元盛世的政治制度创新改革官僚制度与选拔官员的机制加强中央与地方的监督与管理推行科举制度的新改革3.3 开元盛世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农业生产与商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货币制度的改革与经济的稳定增长文化艺术的繁荣与文化交流的扩大第四章: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4.1 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影响安史之乱的背景与原因安史之乱的过程与战乱的影响4.2 唐朝的衰落与中央政权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与中央政权的削弱宦官专权与政治腐败的问题4.3 唐朝的晚期与灭亡唐朝晚期的政治动荡与社会问题唐朝灭亡的原因与历史意义第五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意义5.1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政治影响政治制度的创新与政治稳定政治改革对国家发展的作用与意义5.2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经济与文化成就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的贡献文化与艺术成就的影响与传承5.3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作为中国历史重要时期的影响与评价对后世政治与文化发展的启示与影响第六章: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社会制度6.1 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贞观之治时期户籍制度的完善开元盛世时期土地制度的进一步改革6.2 婚姻制度和丧葬制度的演变唐朝时期婚姻制度的变迁丧葬制度的改革与对社会的影响6.3 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完善贞观之治时期教育制度的改革开元盛世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第七章: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军事外交7.1 贞观之治的军事改革唐朝的军事组织和战术的改进边疆安全和对外征战的成果7.2 开元盛世的外交关系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往来对外交往中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7.3 边疆地区的稳定与扩张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边疆地区的稳定和扩张对国家的影响第八章: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文化艺术8.1 文学艺术的繁荣唐朝诗歌、散文、小说的发展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创新8.2 宗教文化的盛行佛教、道教和儒教在唐朝的传播和发展宗教文化对社会和艺术的影响8.3 学术思想的繁荣儒学、玄学、佛学等学术思想的交锋和发展学术研究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影响第九章: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民生生活9.1 城市发展与乡村建设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发展乡村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9.2 社会福利与救济制度唐朝的社会福利和救济制度对社会稳定和民生的影响9.3 民间风俗与生活习惯唐朝民间的风俗习惯和节日庆典社会风貌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十章: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遗产与影响10.1 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政治制度的创新和传承10.2 对后世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文化艺术成就的传承和影响10.3 对民族关系和边疆地区的深远影响唐朝的民族政策和边疆发展对后世的影响对民族关系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六、七、八、九、十章:这些章节详细介绍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社会制度、军事外交、文化艺术、民生生活以及遗产与影响。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案一、教学内容(一)贞观之治1. 概况:贞观之治是唐代初年高僧玄奘(玄宗)推崇的新政府,实行天下大治,中央集权,加强统一,主张深谋远虑,厘革清明,整饬宪法,使行政和法纪严明,司法公正,士大夫勤政,把阻碍唐朝发展的灾祸消除,使唐朝成为实力雄厚,文化鼎盛的一个大帝国。
2. 成果:贞观之治任期内,由于唐玄宗有清明贤惠、恩下田里这一优秀政策,使国家充满活力,人民拥有了安定安安、平等欢喜的生活,国力出现较大发展,政令制更加完善,政治和法制更加严明,国家政治体系实现了一种稳定,社会生活出现了显著改变,文学艺术出现发展的蒸蒸日上的局面。
3. 价值:贞观之治确实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漫长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建立了古代中国的管理形式,使其发展到历史巅峰,贞观之治改变了上古以来国家社会一切实践活动的存在形态,其价值较之以往班主任发展有了质的提升,影响了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奠基砖,成为展示唐朝法律和管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唐朝“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价值等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全局、总结古代历史经验中珍贵价值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理性、正确的价值观念。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和祖国史学精神,尊重历史,发扬历史文化精神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重点是掌握唐朝“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和价值。
四、教学难点难点在于把握“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和价值的不同程度,分析探究古代形势的变化和历史上对此影响的因素。
五、教学方法:1. 指导思想方法:通过唐朝“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和价值的系统讲解,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唐朝“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和价值;2. 互动式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贞观之治”的概况、成果和价值,以确定对此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3. 问题设计法:让学生根据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贞观之治”的概况,提出相关的实际问题,以深入理解历史。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第一章:贞观之治的兴起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背景和登基过程。
1.1.2 掌握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1.1.3 认识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1.2 教学内容1.2.1 唐太宗李世民的简介:出生、家族背景、军事才能等。
1.2.2 贞观之治的背景:隋朝的衰落、民不聊生。
1.2.3 贞观之治的政治措施:整顿吏治、严惩腐败、加强中央集权等。
1.2.4 贞观之治的经济措施:减轻赋税、改革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等。
1.2.5 贞观之治的文化措施:推崇儒学、选拔贤才、重视教育等。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唐太宗李世民的个人背景和贞观之治的背景。
1.3.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1.3.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贞观之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4 教学评价1.4.1 笔试:测试学生对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1.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贞观之治的理解深度。
第二章:贞观之治的巩固与发展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贞观之治在唐太宗李世民之后的巩固与发展过程。
2.1.2 掌握贞观之治后期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2.1.3 认识贞观之治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2 教学内容2.2.1 贞观之治后期的政治措施:完善科举制度、选拔贤能等。
2.2.2 贞观之治后期的经济措施:发展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
2.2.3 贞观之治后期culture measures: promote Confucianism, select talents, value education等。
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贞观之治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2.3.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3.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贞观之治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教学方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教学方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理解这两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的两次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
2. 开元盛世:唐玄宗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对外交往等。
3. 两个时期的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社会风貌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情况,阐述两个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兴趣。
2. 贞观之治:讲解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特点。
3. 开元盛世:讲解唐玄宗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对外交往等,让学生了解开元盛世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2. 请学生收集有关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3.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会成为唐朝的两次高峰?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的批改: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等,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小组讨论: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正规的历史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准确的历史信息。
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文章、研究报告、历史图片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示:唐太宗时期经济发展状况及杜甫《忆昔》,感受经济的繁盛。
升华:通过本课学习,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你有何思考?
增强民族认同感
结合古诗,加深理解
总结新课
小结:自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确定适宜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的前提下,政令、政策的相对稳定,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总结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作 业 设 计
板 书 设 计
唐高祖------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建立------ “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治国策略有哪些相似之处?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可以值得借鉴?
把学生的个人自学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学生个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优势。
以古鉴今,学以致用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三、辉煌治世·帝国盛
教师点拨:从“贞观之治”到“贞观遗风”再到“开元盛世”唐朝国力不断增强,到唐玄宗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一、民不聊生·大唐兴
教师: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教师强调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以及唐都长安城的位置。
学生识记唐朝建立的基础知识。
过渡: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繁盛时期,出现的第一段清明治世局面叫什么呢?
简介玄武门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引导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合作交流,展
示提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励精图治·显英明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政治、经济、用人等方面列表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以及形成的局面。初步感知他们的治国能力。
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思考:
1、唐太宗是在什么样的治国思想下,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人才的重用。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治国思想的认识。
教法分析
图表法、对比法、材料分析法
学法分析
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猜一猜”的成语导入。提出问题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