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详解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文化——重视教育,大力培 养人才 民族关系—— 恩威并施,改善 民族关系
思考3:你怎样评价唐太宗?
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 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司马光 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 ——苏人们越望之弥高,无 法超越。 ——孟宪实 作为中国版图和文化的真正奠基人,唐王朝彪炳千古。 ——韦伯
效 能
“以铜为镜,可以正
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明得 失。” ——唐太宗
魏 征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 )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 ,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 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 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唐高宗、武则天时全国户数比较表
时间 唐高宗永徽年间 全国户数 380万户
武则天神龙元年
615万户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无 字 碑
武则天的“无字碑”是整石雕成的,碑额九条蟠龙盘绕, 碑两侧各有升楷图一幅,碑座正面是一幅狮马图,马屈 蹄俯首,雄狮威严挺立。
贞观之治指的是:
唐太宗统治时 出现的安定、繁荣 的局面,不是他采 取的方针、措施。
思考2: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程 咬 金
李 靖
秦 叔 宝
房 玄 龄
杜 如 晦
长 孙 无 忌
李世民手 选 下猛将有 用 程咬金、 良 李靖、秦 叔宝等。 吏 十八学士 有多谋善 提 断的房玄 高 龄、杜如 行 晦、长孙 政 无忌等人。
——《资治通鉴》
轻 徭 薄 赋 发 展 生 产
思考:以实物替代劳役对农民有什么好处?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详解

明 经 主要测试记诵儒家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2.表现:
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比 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 “贞观之治”。
你知道唐太宗手下的名臣吗?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 高士廉、尉迟敬德等。
谏臣:
魏征
魏 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 冠;以古为镜,可以知 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 ——唐太宗
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 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 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请同学们阅读 教材后归纳。
二、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的政绩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 基础 3、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发展生产 地位: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 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 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 “开元之治”。
从 贞 观 之 治 到 开 元 盛 世
唐朝的建立 与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概念、原因)
唐太宗的革新措施
政治上: 经济上: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时间: 618年 都城: 长安
李渊(唐高祖) 建立者:
李世民(唐太宗)(626年) 继任者: 唐太宗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唐太宗发动 玄武门之变 杀死了太子, 迫使唐高祖 传位于他
公元626年,玄 武门之变两个 月后,李世民 即位,627年改 元贞观。
(1)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2)唐太宗革新措施: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资料和注释李渊的家世和在隋朝的职位李渊的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
祖父李虎在北周代魏之际,有“佐命功”(辅佐帝王创业之功),故北周建立后,李虎虽死,仍追封为唐国公。
父李昞袭爵,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柱国大将军等。
李渊生于长安,7岁时袭封唐国公。
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所以李渊和隋炀帝是表兄弟,是“隋室之近亲”。
隋炀帝继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615年,李渊受命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次年拜太原留守。
(太原郡治所为晋阳,在今山西太原。
)李渊起兵的酝酿和经过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613年征高丽之役,李渊督运于怀远镇,路过涿郡,与宇文士及深夜密论时事,开始有起兵反隋夺取天下之志。
616年李渊奉诏为太原留守,以王威、高君雅为副。
太原是军事重镇,兵源充足,粮饷丰沛,可以“食支十年”。
李渊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将长子建成留在河东,命其“潜结英俊”;携次子世民至太原,命其“密招豪友”,积极准备起兵。
李世民结交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刘文静等暗自部署力量。
617年初,李渊使刘文静伪造敕书,说炀帝要发太原、马邑等几郡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当兵,年底集中涿郡,将攻打高丽。
于是群情激愤,马邑刘武周乘机起兵,引突厥攻占汾阳宫。
李渊借机募集新兵,并密召长子建成、四子元吉等急赴晋阳。
炀帝派遣监视李渊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虽迫于非常形势同意李渊自行募兵,但眼看上万新兵云集,怀疑李渊有异志,便暗中策划晋祠祈雨大会,想把李渊父子诱骗至晋祠,伏兵杀害。
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因感李渊不以其出身微细,以礼相待,立即将此事报告李渊。
李渊父子决定先发制人,于617年五月起兵晋阳。
旧史所说李世民暗中在晋阳部署宾客,准备起兵,而李渊不知其事。
等到李世民把计划告知李渊,李渊大为惊骇,甚至要执李世民送官治罪。
这是不可信的。
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把李世民说成李唐王朝的真正奠基人,使他的皇位获得合法性。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
贞观之治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二、 女皇帝——武则天 说明:本课件根 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相关课件修改而成。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政治上: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 度。
经济上: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
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影响: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
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说明:本课件根 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政启开元, 相关课件修改而成。 治宏贞观”
“贞观遗风”
姚 崇
宋 璟
狄 仁 杰
武则天时的名臣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政治上: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 度。
“为政之要,惟知人善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富于谋略
房 玄 龄
善断大事
杜 如 晦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
治国措施3:完善三省六部制
材料:唐太宗时制定了 《贞观律》,规定:对官员、 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 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 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 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 史》等
三、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四、都发展了科举制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连线题
唐高祖 唐太宗 武则天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建立唐朝
唐玄宗
知识总结
人物 治国措施 影响
1、虚心纳谏,从善如流;2、广纳贤 才,知人善任;3、完善三省六部制; 出现贞观之治 4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5 、完善科 唐太宗 举制;6、严格考查官吏政绩;7、减 轻劳役负担,发展农业生产;8、击 败东、西突厥,对加强西域统治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

历史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唐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期。
自唐太宗即位时开始,贞观之治达到了巅峰,并延续至唐高宗时期。
之后,唐玄宗继位,并且开创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持续了约20年。
本文将探讨这段历史时间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贞观之治1. 开创科举制度唐太宗开始了科举制度,至此,士人通过考试而进入官府成为官员。
这样,唐朝政府能够为官员把关,同时使受教育的人们更有机会获得高级官职。
2. 实行均田制唐太宗实行了均田制,这是一种土地配给制,按照户口数目和家庭劳动力的需求来划分土地。
这有效地解决了贫富差距,并确保了国家的粮食供应。
3. 制定太和正音太和正音是唐太宗下令编纂的音韵规范。
它的编纂对于汉字的标准化和普及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和正音为唐代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4. 推崇佛教和道教唐太宗推崇佛教和道教,但并未将其正式定为国教。
在他的统治下,佛教和道教得到了大力发展,也对唐代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开元盛世1. 实行文景之治唐玄宗实行文景之治,这是一种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繁荣盛世。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化名人和艺术家获得了支持和赞誉。
2. 打造雄伟的建筑唐代的建筑特色之一就是宏伟壮观,唐玄宗也不例外。
他下令修建了多个大型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大雁塔和洛阳白马寺。
3. 推进国际贸易在开元盛世时期,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更加频繁,包括新疆、中亚、东南亚和印度等地。
这极大地促进了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4. 实行胡服骑射唐玄宗实行胡服骑射,即所有官员和公民被要求学习骑马射箭和穿着胡族服饰。
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强边境的防御和管控,并且巩固了唐朝的征服地位。
总结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期间,唐朝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等领域的巨大变革。
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让唐朝在更加良好的轨道上运作,文化和艺术的繁荣让唐朝成为一个快乐和充满魅力的帝国,在当时有着重大的影响。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整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整合【知识点整合】一、唐朝的建立1.背景: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贵族李渊,率兵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2.建立: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含义: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繁荣,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主要原因:(1)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
(3)唐太宗能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贞观年间名将、名相辈出。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贞观之治”主要内容:政治方面:①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如重用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敢于直言的谏官魏征,大将李靖、李勣。
②加强中央集权: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
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度,大兴学校。
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为“天可汗”对外关系: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支持玄奘等加强中外交流。
4.“贞观之治”主要表现:(1)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2)经济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
(3)文化昌盛: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4)民族关系和谐: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他周围聚集了许多的人才为他所用。
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
唐太宗沿用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整顿,确立了新的宰相制度,要求三省官员各尽其责,真正起到互相监督作用。
唐太宗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唐太宗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沿用了隋朝的科举制,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贞观年间不论中央/地方都设学校,学校分专科。
这些大大提高了唐朝人的文化素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在经济上,唐太宗做到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唐朝出现了繁荣景象。
正是由于唐太宗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实行开明政策,采取改革措施,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贞观之治”的局面。
(2)“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任用贤相、整顿吏治等许多方面都与“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一脉相承,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对唐朝的经济繁荣、盛世局面的形成作了突出的贡献。
在他们统治期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与唐玄宗。
要求在初步掌握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基本观点,对历史人物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如对武则天的评价,一方面要看到她的独裁、专制;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并重视人才等,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同样,评价唐太宗与唐玄宗也应如此。
【知识概述】唐朝自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到907年朱温建后梁而灭亡,共计289年,是我国封建王朝中历时最长的朝代。
唐朝前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在政治上,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等人,加强了三省六部制,充分发挥了国家机关的效能,重视文化教育,大兴学校,发展科举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无字碑
高祖李渊 618~626
太宗李世民 626~649
高宗李治 649~683
武则天 684~704
睿宗李旦 684
中宗李显 683~684
中宗李显 705~710
睿宗李旦 710~712
玄宗李隆基 712~756
唐玄宗(李隆基):
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 多才多艺。 在位前期,唐朝进入了鼎盛阶 段,史称“开元盛世”。
1、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了良好基础 2、唐玄宗本人才能,采取了一系列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措施 3、大批贤能辅佐,朝廷文武大臣的忠诚与勤勉 4、各组人民的辛勤劳动
探究一:“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 2、唐太宗制定了有利于生产发展、巩固政权的措施 3、唐太宗本人精明、能干、励精图治 4、国家统一,广大人民辛勤劳动
探究二: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前期推行的 政策措施及影响有什么相同点?
探究三:为什么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 “开元盛世”的局面?
李玄霸 夭折
四子
李元吉
齐王 603~626
唐太宗李世民
626~649在位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教戒太子诸王》 贞观二年,(唐)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 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 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 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政要·君道》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建立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国号:唐
唐高祖李渊
618~626在位
唐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国公。617 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 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 经 主要测试记诵儒家 三十老明经, 五十少进士。
(3)治世局面的出现——”贞观之治”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 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时间的统治)天下大 捻,流散者咸归故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 断死刑才29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 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 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治世局面,如隋朝的“开皇之治 ”,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 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二、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624~705)是 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改唐 为周,自己做了皇帝。她是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掌握政权近半个世纪,为维 护唐朝的强盛和统一、促进 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称帝(周)
中国历史上 唯一的女皇 帝
二、女皇帝武则天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魏 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 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房 玄 龄
杜 如 晦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3.“贞观之治”: 唐太宗吸取隋速亡的教训,勤于 (1)形成原因: 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具体措施: 政治上: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 轻刑法;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 官吏 经济上: 减轻劳役,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 出兵反击东、西突厥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
2.李世民(唐太宗)即位: 626年 “贞观” 3.“贞观之治”: 唐太宗吸取隋速亡的教训,勤于 (1)形成原因: 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 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无字碑
武则天
帝吗?
能
力
拓
展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摘自杜甫的《忆昔》
请回答: ①诗中的开元是谁的年号? ②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为什么能创 出这个极盛的局面?
“玄宗少历民 间,身经难, 故即位之初, 知人间疾苦, 躬勤庶政。”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实行一系列改革: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 的重要内容),编修经籍
三大名相: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1)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实行一系列改革: 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上:注重文教(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 的重要内容),编修经籍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中国历代皇帝排行
姓名 李世民 康熙 乾隆 李隆基 成吉思汗 刘彻 武则天 朱元璋 刘邦 得分 934 918 914 907 902 881 846 825 812
朝代 唐朝 清朝 清朝 唐朝 南宋 西汉 唐朝 明朝 西汉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②大力 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经济上: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二、女皇帝武则天
阅读课本说说武则天统治的影响。 3、武则天统治的影响: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贞观遗风” 2、“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历代对武则天为何要 立“无字碑”有不同 的说法,或许较为合 理的解释是,这“无 字碑”是按武则天本 人的临终遗言而立的, 其意无非是功过是非 由后人评说,这充分 展示了她博大的帝王 胸怀与气魄。因为她 临终前已经历了被逼 退位,早已预见到她 身后将面临的无休止 武则天 的荣辱毁誉的风风雨 是一位好皇 雨……
1.唐朝的建立: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
皇帝(李渊)
太子(李建成)
秦王(李世民)
齐王(李元吉)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
2.李世民(唐太宗)即位: 626年 “贞观” 3.“贞观之治”:
材料一: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 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 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原因:吸取隋亡教训 ——《贞观政要·论求谏》 治国思想:要虚心纳谏 问题: (1)根据材料,唐太宗有怎样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
措施1:完善三省六部制 作用:加强中央
集权
材料:唐太宗时制定了 《贞观律》,规定:对官员、 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 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予以惩 治。擅自加重赋敛的要坐以赃 罪或枉法罪。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 史》等 具体措施2:制定法律
考 经典的能力。 核 内 进 包括策问,重在 容 士 考察治理政事的
2、盛世局面的出现: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
从以下内容归纳出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一门三进士”的唐朝好家庭
唐朝青年才俊李诗,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家庭,到他这 一代创造了“一门三进士”的佳话,在当地广为传颂。 正式创立:隋炀帝设进士科 大业年间 , 李诗的曾祖 李崇文 ,进京赶考,他是一个 李崇文 ——隋炀帝 进士科(时务策) 完善: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 “书迷”,六经烂熟于心,同时非常关心时政大事。 贞观年间,李诗的祖父 李书,科场不第 李书——唐太宗 进士科,名落孙山。 录取极严 武则天时开创殿试和武 圣历年间,李诗的堂叔李尚武,参加了的科举考试。他 举 李尚武——武则天 武举 是一个“武痴”,熟读兵法,会百步穿杨之法。 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 开元年间, 喜爱吟诗作画李诗决心光耀门楣,赴京赶 李诗——唐玄宗 进士科(诗赋) 士科的重要内容。 考,一举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