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2)》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2)》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2)》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及该地区如何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优惠和人文因素等发展外向型经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点、产业构成、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行政区划、地理位置等有所了解。

但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历程、产业构成、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区域经济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产业构成、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2.难点: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珠江三角洲企业或产业,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2.课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图片、视频、图表等。

3.资料: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新闻报道、案例分析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案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7.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案1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基本信息课题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7.3 年级八年级下册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位置的优越性。

2.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理解与港澳地区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通过有关材料,分析外向型经济的特点,理解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缺点(以优点为主)。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的了解,认识中国改革开放是正确道路和必由之路。

教学重难点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位置的优越性。

2.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特点,理解与港澳地区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教师:“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中国经济特区的诞生正像这首《春天的故事》所唱的那样。

深圳、珠海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改革开放的代名词。

那么,为什么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课件展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活动一:珠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教师:通过观察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图,概括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濒临南海,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位于低纬度,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课件展示:教师:通过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形图,概括珠江三角洲的地形和气候类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珠江三角洲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河网纵横,水热丰足,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水运条件。

课件展示:结合地图,观察图例,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2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2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第三节主要介绍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等,分析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际案例的分析,便于学生全面了解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一个特定的经济区域,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点和优势,以及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等,分析其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通过案例分析,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特定经济区域的关注,增强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珠江三角洲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特点。

3.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增强学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析。

2.准备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实际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话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简要介绍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精品教案(学案) 8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精品教案(学案) 8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设计思路创建互动的课堂结构,使师生亲密接触、师生伙伴式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例如“角色扮演”等。

通过多媒体对相关资料的呈现,设计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使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迪他们创造思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有利于知识、能力、方法和品德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分析区域位置和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地图评价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2.能够利用地图分析说明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能够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实例,说明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 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策略“对外开放的前沿”教学采取读图法;对“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采取师生多层面互动交流方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直接提问: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教师再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发表见解后,再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以及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开放、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该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充满好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他们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掌握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及其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2.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珠江三角洲企业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及相关教参资料。

2.课件:制作涵盖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因素及外向型经济的课件。

3.视频素材:收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素材:准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风光、产业、人文等图片素材。

《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八下

《第七章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学历案-初中地理湘教八下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特点、优势及挑战,并分析外向型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区域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导向的基本原理。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与经济特色,理解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及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2. 技能与应用:学会运用地图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布局,并能分析其经济活动对周边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认识到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与讨论,评价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经济特色及外向型经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对其他地区的启示,并形成书面报告,评价其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 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及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关注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地图和经济发展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并简述其地理位置及经济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经济特色及外向型经济的概念,并分析其发展优势与挑战。

3. 地图分析:运用地图,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交通网络、产业布局及对外贸易情况。

4. 案例分析: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的外向型企业或经济活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其他地区的启示,并形成书面报告。

6.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教学。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经济特色及外向型经济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对其他地区启示的短文,并附上地图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7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教案新版湘教版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中心城市,并说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材料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2、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二、学情分析:本节教材是在了解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分析与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启发引导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欣赏《珠江颂》。

千万年的云烟千万年的退旋南方不老的天空给了你不息的源泉北回归线的阳光生长希望的家园一条最温暖的河流把几十个民族紧紧相连千万次的变迁千万次的期盼南方多梦的岁月给了你多情的容颜人类创造的奇迹自然馈赠的奇观一条最美丽的河流把绿色的春天唱到永远啊珠江你把波涛带给大海地球因为你而更加蔚蓝啊珠江你把中国带给世界未来在这里起锚扬帆多媒体展示有关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的图片,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学习。

(二)新课讲解承接: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出示珠江三角洲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湘教版八下地理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知识梳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知识梳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知识梳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7.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产业构成以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我国地理特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具体案例、数据和图片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产业构成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产业构成。

2.难点: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数据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案例、数据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问题,准备好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哪个省份的一部分吗?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发展历程、产业构成。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数据,分析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趋势。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形成的?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导学案
学习总览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P51图7-23“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阅读教材P51图7-23“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形和气候特点。

3.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

【学习重点】
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征。

【学习难点】
优越的地理位置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主预习】
提示:
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完成下列各题,把握本节基础知识。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是由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

2.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珠江三角洲区域,是由珠江沿岸的、、、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珠江三角洲区域通过从境外引进、、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中国外向型产业密集的区域。

2.广州别称“”,为广东省省会,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

3.广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4.深圳毗邻,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

深圳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
中心、中心、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互动探究
活动一:探究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自然环境
读“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活动。

1.自我突破
(1)描述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主要城市。

2.小组探究
(1)据图说一说珠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并找出珠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2)判断珠江三角洲气候类型,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

活动二:探究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一:1978年,东莞市主要出口产品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约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95%;1990年,主要出口产品为轻纺产品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其中轻纺产品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一半以上;2010年,出口产品主要为工业产品,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不同年份的出口额
材料三:港珠澳大桥以公路桥的形式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于2009年12月动工兴建,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

在大桥建后,从香港到珠海的车程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左右。

港珠澳大桥的兴建,加强了珠江口东岸与西岸的联系,有利于形成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

小组探究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出口产品和出口额两个方面,说一说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

2.阅读“材料三”,联系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珠江三角洲区域、香港、澳门三地居民生活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

能力提升
(2016·山东东营中考)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其中A是___________海.
(2)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结合图中信息说说,为缓解这种局面,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增加能源供给?(两条即可)(3)上海宝山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1)黄(2)该地区能源资源贫乏,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3)水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解析】本题考查长江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区域特点。

(l)读图可知。

图中A海域位于长江北侧,是黄海;(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区能源资源贫乏,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为缓解这种局面,国家采取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立核电站措施增加能源供给;(3)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东临东海,陆上为沪昆、京沪两铁路交会处,水陆交通便利;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达,钢铁消费市场广阔,这些都为上海钢铁工业基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拓展延伸
乌镇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位于东经120°54′,北纬30°64′,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

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

乌镇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

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

乌镇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

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汉族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

2014年11月19日始,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乌镇隶属桐乡市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

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气候特点。

知识梳理
当堂检测
一、基础题
1.被称为中国“南大门”的是()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台湾省 D.云南与西藏
2.与辽中南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比较劣势的条件是()
A.地理位置 B.海陆交通 C.矿产资源 D.人口与市场
3.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是()
A.广州和深圳 B.东莞和珠海 C.香港和澳门 D.中山与江门
4.为了加速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应该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A.钢铁与轻纺 B.出口加工工业
C.服装与食品 D.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5.形成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河流是()
A.长江和钱塘江 B.长江与珠江 C.长江和淮河 D.黄河与淮河6.长江三角洲区域优势条件不包括()
A.东部沿海与长江流域结合部 B.经济特区密集,对外开放早
C.具有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D.技术力量和综合实力最强
7.下列城市全部属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是()
A.广州和深圳 B.南京和宁波 C.宁波和杭州 D.湖州与苏州
8.昆山市发展经济的最大优势条件是()
A.昆曲发源地 B.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C.中国第一水乡 D.临近上海市
二、提升题
9.读“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特别行政区,与其毗邻的B是________。

(2)C是珠海,其位置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___铁路。

(4)广州别称“________”,它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举两例典型文化代表:_______、_______。

(5)E是珠江的重要支流______,请说出珠江所具有的水文特征。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珠江珠三角 2.广州深圳佛山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资金技术设备 2.羊城中心 3.汽车电子石化 4.香港金融商贸信息【互动探究】
活动一:探究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自然环境
1.(1)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中国的“南大门”;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2)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由珠江沿岸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2.(1)珠江三角洲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主要支流有西江、东江、北江、绥江和潭江等(2)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活动二:探究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特点
1.出口产品由低级产品转向高级的工业产品;出口额大幅度增长2.答案开放,言之有理即可
【当堂检测】
1.B 2.C 3.A 4.D 5.A 6.B 7.C 8.D 9.(1)香港深圳(2)珠江口西侧,纬度较低(3)京九(4)羊城粤剧岭南画派 (5) 东江水量大,季节变化较大,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