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家书》有感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红色家书》学习篇1读红色家书,补精神之“钙”。
一封封家书中,充满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饱含着愿为信仰而献身的革命豪情,这种强大精神力量我认为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魂”。
家书的背后却是一段段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共产党人也是血肉之躯,他们有时刻牵挂的亲人,也有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这种铁骨柔情我认为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爱”。
在他们面前,“魂”始终放在首位,“爱”放在其次,因为他们有坚定的革命信仰,他们为了祖国这个“大家”而无法顾及自己的家庭“小家”,甚至牺牲生命。
作为教师,这种“魂与爱”就是我们的师德师风,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本质上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
教育的根本功能就是通过师魂与师爱和学生建立深厚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亲其师”,最终“信其道”。
面向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是中职教育的守卫者、一线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学习和缅怀革命先烈,用“魂与爱”真心善待每位“孩子”,为职教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红色家书》学习心得体会篇2“我非木石人,能无手足情?”一封封红色家书浸润着血脉亲情和革命豪情,穿过烽火硝烟,将革命先贤立志救国、以身殉国的悲壮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映照出一个个为着理想信念宁死不屈的鲜活生命。
读来,眼中常含泪水,满腔热忱抒发一二。
我们切身感受信仰之力。
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革命英烈一生短暂而辉煌,他们之所以能在任何艰难困苦、险境绝境中义无反顾、向死而生,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有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_在就义前写道:“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共产主义信仰自他们开始,如星火燎原之势燃遍神州大地,成千上万烈士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扛起马克思主义大旗,为危在旦夕的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光芒万丈的共产主义道路。
一个人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披荆斩棘、无所畏惧,一个政党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冲破黑暗、无往不前。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5篇范例)第一篇: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革命英雄舍家为民,大爱无疆。
只因心中有党,眼中有光,看!革命的洪流,已令反动派没入红色的汪洋。
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红色家书阅读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一】“家书”其外形和材质大抵不过是几页纸罢了,但蕴含于其中的重量可不是几页纸所能承担的,其凝聚于其中的情感,足以抨击人心。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便被它大红色的封面所吸引。
红色,一个多么美好又多么引人深思的颜色啊!为了它有多少人甘愿付出汗水,青春乃至生命!为了它有多少事令人感叹至极,铭记于今!为了它又有多少时间在长河中划下一道深深地记号!但当它在空中缓缓升起,最后飘扬飞舞时,它被世人所知晓,被世人所铭记,被世人所敬仰。
这大红色啊!跟血一样的红啊!在历史和如今的链接中,它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而答案就在我眼前的这本书中。
我慎重地将他翻开,生怕损坏了一样,瞪大眼睛仔细地阅读那一行行感情真挚的铅字,直到读完一刻也不敢放松。
读完后,许久,我默不作息。
我轻轻地闭上眼睛,脑海里闪过一封封书信的画面,书信的主人各不相同,主人的相貌也各式各样,但他们的眼神却是一样的。
他们从长度大小厚薄各不相同的眼睛里折射出相同的光,那光好像是一把火,在眼睛里熊熊燃烧,在黑暗中跳着赤色的舞蹈。
亲情、爱情、友情这些人之常情在一封封家书中发光、放大,而这些光似乎交织在了一起,变得极其闪耀,射穿人心,这就是家国之情。
这种伟大的情感在这些伟大的革命烈士中体现地淋漓尽致。
乡书中的革命烈士夏明翰,他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了青春、牺牲了爱情甚至牺牲了生命!他在给同为革命战士的妻子郑家钧的家书中写道:“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这是怎样的凌云壮志?又是怎样的赤胆忠心?面对他的志向我们敬佩不已;听说他的命运,我们又不禁潸然泪下。
“自古忠孝难两全”,不又正好是为这些烈士们唱出的壮词吗?多么令人痛心和惋惜啊!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一位位青年才俊为祖国奉献青春,一位位丈夫、妻子、儿女、父母为祖国燃烧生命。
关于读《红色家书》有感【三篇】

关于读《红色家书》有感【三篇】读《红色家书》有感篇1近日,根据学校党委的部署认真阅读了省委书记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的《红色家书》,书中辑录了方志敏、李大钊、邓中夏等革命烈士的遗书、就义诗、家书等红色书信。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和饱含革命情怀的家书中,我能够感受到那个伟大时代的气息,感触到家书作者对革命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
他们是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人的杰出代表,他们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一致的。
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员和人民教师,自己深受教育和启发,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强烈的集体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我们要在革命先烈事迹的鼓舞下,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为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读《红色家书》有感篇2我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对那个年代仁人志士深深的敬意,细细品读了《红色家书》。
从那百余份浸透着满满柔情的家书中,我不但感受到了战火的记忆、无穷的思恋、殷切的祝福、亲情的温暖,还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
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微信,没有手机,没有短信的年代,亲人间感情的交流与寄托只能依赖家书,就像杜甫的诗中所描绘的那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家书在那个革命战争年代是多么的珍贵,亲人的一次相会,一个转身,可能就是永别,因此那个年代的人更加珍惜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现代人每天疲于应付着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开口闭口都离不开一个“忙”字,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忽略了亲人间的感情和交流,时光如梭,莫让亲情成遗憾!品读《红色家书》,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先辈的敬仰和怀念,还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

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品读红色家书有感12篇品读红色家书,感受信仰的力量,从红色家书中你有什么感悟?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品读红色家书有感范文12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篇一】昨夜的洞庭月明星稀,今宵的汉口狂风大作,明朝又将去向何方?依稀可见一个凛然的背影挽起线缝四裂的袖口,收回遥望着湖天一线的注视,躬身踏回泊船,提笔写下给妻子詹月如的诀别红色家书。
背影的主人熊亨瀚得知南昌起义爆发,从汉阳鹦鹉洲的革命秘密据点出发前往江西,他在汉阳鹦鹉洲江边准备渡江时不幸被捕。
在狱中,熊亨瀚先后被4次提审。
其间,他遭受严刑拷打。
但不管敌人如何威逼利诱,他始终未透露党组织任何秘密。
当时的《湖南通俗日报》在简讯中称:“熊,坚不吐实,绝未供出同伴。
”这样一位革命英烈,在诀别家书中安置父母、岳父、兄弟、妻儿,唯独对自己只一句“扪心自问,尚属光明,公道未泯,终可昭雪”作结。
那样的时代中,出现了无数个同熊亨瀚一样以天下为己任,舍身取义为实现大我牺牲奉献的烈士,红色家书精神催人奋进。
纸短情长,点信仰之光。
信仰的力量从中华民族与中国共产党精神那处传承而来,熊亨瀚抛头颅洒热血之际,他心里饱含牵挂,在遗书中声声叮嘱情真意切,却依然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同时也希望儿子“将来似可使学军”,夙励救国之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用“总开关”、“精神上的‘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革命理想高于天”等词句,形象生动地阐述强化信仰,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极端重要性,共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党员干部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见字如面,表赤诚之心。
绝命遗书中,熊亨瀚告诉妻子,自己“非匪非盗,非淫非拐,非杀人放火,非贪赃枉法”,“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而死,光明正大。
从先烈的红色家书中汲取力量,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员,划清“四个界限”,做到不为歪理所惑,不为浮躁所动,不为名利所累。
《红色家书》读后感3篇.doc

《红色家书》读后感 3 篇【篇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一张薄纸,寄托了亲人之间深沉如海的情感;一行文字,抒发了彼此之间无穷无尽的想念。
革命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不得不远离故土亲人,流落异乡,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彼时,中华大地动荡不安,四处飘零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不得不四海为家,一封封亲手写成的家书漂洋过海,成了他们最好的情感寄托。
今天,站在岁月这头的我们,回过头重新翻看这些家书,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依然会为老一辈革命家在其中蕴含的浓烈真挚的思念之情,为他们自觉担负起拯救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担当,为他们坚定的想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而感到极大震撼。
思念,是家书中永恒的情感基调。
老一辈革命家怀揣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远离朝夕相伴的父母、爱人、子女,独自一人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为了探寻救民族于危亡、拯父老出水火的救国之道在乱世中上下求索。
夜深人静之时,飘摇烛火之下,父母的音容笑貌、爱人的叮咛嘱托、孩子的天真烂漫涌上心头,铺开信纸,提笔研墨,思念跃然纸上,如影随形。
于是瞿秋白对爱妻杨之华说:“你的信,是如此之甜蜜,我像饮了醇酒一样,陶醉着”“梦中的你是如此之” “要睡了,要在梦你” 。
于是,荣臻在父仕光、母唐雨衫的家的末尾,了“母之照早已寄,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有失,乞再寄一,不知已寄来否?母和二婆食如何?仍如前健康否?”字里行,思念的情感如滔滔江水汹涌而出,真且烈,人心魄,令人容。
教,是思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除了用来思念的情感,家被予了极深的教育意。
老一革命家以家媒,用笔介,以极深的笔墨,描了他的所、所听、所思、所想,借以引后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鼓励后民族解放事而斗。
周恩来在致表兄式周的信函中,以“吾国今日最大之患,不,教育不振”表达了他国家前途命运的,提出了“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的探索心得;王稼祥在致堂弟王柳的家中以“我唯一的出路,只有帮助去打倒本”来引他正确中国社会,极投身革命事⋯⋯ 些家,是老一革命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智慧的凝,他以思念底色,将教融入到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里,了后、子女的拳拳之心,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了他的思念。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红色家书》读书心得1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权威。
中国历代帝王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从紫荆城红色宫墙、红色拱门、红色大立柱一直延续要今天的红头文件等。
红色亦是代表吉祥与喜庆,红色是自古至今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阳刚之色、坚强之色。
而红色在战争年代或是新时代更是非常形象的代表着勇气和革命。
中国古代与现代国旗都为红色,战士们看到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力量又何尝不是来自于鲜红的旗帜,斗志与勇气得到鼓舞,让英雄们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用鲜血再次染红着战旗。
在革命道路上,革命先烈使中国的红色的意义不断升华,最近阅读学习了红色家书,红色以一种文化精神形态一直在感染着中国人民。
例如感动中国2021年度任务-支月英,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教学,山区教学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当大家都对她质疑时,她发挥了她作为党员干部红色精神,客服万难,不畏艰辛的为祖国培育着一批接着一批的花朵。
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了支妈妈,又变成了支奶奶,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没有改变,坚持以党员的身份来严格的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这便是我理解的红色精神,也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现代红!《红色家书》读书心得2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井冈山斗争时期,一封封饱含深情的红色家书,穿越硝烟弥漫的战火,将前线与后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今天,在这个连传统家书都于忙碌中成为一种奢侈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追随先烈的脚步,回望红色家书,有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为了让万千的母亲和孩子能过好日子,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手捧托孤书,我们感受到的是英烈以身许国、虽死无悔的坚定信仰。
革命烈士王尔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立志革命不成不剃胡须。
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王尔琢这样的革命烈士,前仆后继,不惜流血牺牲、不惧千难万险,才使得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
《红色家书》读后感 25篇(一)

【篇一】《红色家书》读后感1928年3月18日,夏明翰由于叛徒出卖在武汉被捕,他在狱中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母亲陈云凤:“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
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两日后他牺牲于汉口余记里刑场,牺牲前写下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我们对这首诗是耳熟能详,对于这封家书的内容,我却是在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红色家书》中第一次看到。
是的,烈士牺牲后的90年,先辈们举过的红旗在祖国广阔蓝天处处飘扬,烈士可以瞑目了,烈士的母亲身上也承载了无尽的荣光。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举起民族救亡旗帜,开创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
我们无法亲眼目睹烈士宁死不屈的壮烈情景,无法感同身受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却可以从一封封红色家书中去铭记那段历史,缅怀为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英烈。
家书寄语,字短情长,每个字、每句话都是那段红色革命洪流的历史见证,是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自我、奋斗拼搏的人生诠释。
面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夏明翰毅然选择了洒满鲜血的革命道路,因为他坚信,这条路的尽头必然是真理。
他的选择是对的,正因为有无数像夏明翰这样的烈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马克思主义终于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成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支持。
马克思是千年思想家,夏明翰这样的烈士则是千年不朽。
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在跨越,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全面小康、两个一百年……新的历史阶段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
当然,仍然有许多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更多的人在全球化的国际角逐场上积极地、努力地学习;殚精竭虑地工作。
这不仅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复兴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我们很多人能够成为国家以后的栋梁,很多人则甘做一枚螺丝钉,同样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不论自己能力的大小,只要尽了力,即使是微薄之力,也是为祖国这条巨龙增添一份力量,更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回报。
红色家书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篇《红色家书》一书由恽代英等著,收录了一百多位烈士的书信,有平常的普通信件,也有狱中信函,还有遗书等等,这些信中饱含着烈士们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还有对亲人的思念,你读完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红色家书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一“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起来!莫要说我们一钱不值,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本是一介书生,但他心系国家。
本可一心求学,他却甘愿投身革命。
邓贞谦,凭着一腔革命热血与非凡的责任担当,用鲜血书写这一封红色家书。
在1927年的萍乡市上栗区,有着一位名叫邓贞谦的青年。
他聪敏好学,积极进取,从萍中毕业后便一举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乡里屈指可数的大学生。
但此时的中国人民却又深陷于国名党军阀混战带来的深重灾难,面对此种情形,这位青年满腔革命热血沸腾,正如他在红色家书中写到的一样,毅然放弃大学,投身革命洪流,“作一次最后的斗争!”。
作为一位青年,邓贞谦有着超乎同龄人的理想与担当。
在萍中学习时,他经常和其他几位进步青年学子一起,积极组织并亲自参加全校的爱国学生运动,参与筹建了萍中的进步学生团体“策群社”,发挥着一位青年的积极号召作用,用自身的行动感染着更多的青年学子;而正是因为邓贞谦在萍中时接受了大量革命思想,在其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他才会毅然决然地为革命献出自己的青春。
而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有着与邓贞谦相同的身份——学生,在学校里,我们阳光自信,热爱学习。
认真履行着一名学生应有的职责。
但同时,我们这一代,也是新时代的青年。
“青年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
”“青年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先有理想,再有本领,再有担当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我们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弄清新时代内涵、肩负好使命任务。
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十分重要,对于当代青年人来说,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特别是看齐意识和核心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是一名海军航空实验班的学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红色家书》有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不知承载着多少人的思念和悲喜,尤其是在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
而从《红色家书》中我除了能感受到他们的思念和喜悲外,还读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希望,那种力量和希望然使我深深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书中的第一封家书是何书恒写给他两位哥哥的,当读到他那句“我不望我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我是不能理解的,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可能是无法体会到乱世里挣扎求生的痛苦吧。
不过我知道虽曾有一句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但我想何书恒一定会选择做一个乱世中激浊扬清、追寻光明的人!每一封家书都寄托着写信人的希冀,当我读到杨杰写给儿子的家书中谈到的“世道艰苦,奋斗才是出路。
幼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好运气总是落在有本钱的人身上”时,我突然感觉很亲切,就如同我父母在我耳边叨叨,让我勤奋努力、脚踏实地一样。
此刻,他在我心中再也不仅仅只是一个革命英雄,一个记载在书中的人物,也是一个殷切叨念儿子、期盼儿子能做一个有用之人的普通父亲。
在这些家书中还有很多都是革命先辈们临死前留下的遗书,在死前他们放不下自己的父母妻儿,他们也更放不下革命的事业和心中的信仰。
如吉鸿昌所书的他们是“为时代而牺牲”,刘愿庵所书的“无产阶级的意识是不能抹杀的,这是中国一线曙光,我们的牺牲总算不是枉然的,因此我心中仍然是很快乐的”,熊亨翰所书的“余之死,非匪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