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书 大时代——观看《红色家书》有感

合集下载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范文参考)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手捧着一封封红色家书,靠近的是一颗颗赤胆忠心,传递的是一份爱党、爱国、爱家的人间大爱。

抚今追昔,钩沉史海,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做好红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用实干托起梦想,用奋斗铸就辉煌。

把红色教育内化于心。

一封封红色家书,就是汲取锤炼党性的心灵鸡汤。

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受红色教育、传红色基因的活动,让党员干部穿越时空的隧道,触摸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和质朴情怀,见证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和神圣初心。

注重用红色资源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使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责任担当,争当新时代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奋斗者。

让红色教育外化于行。

结合读红色家书活动,组织开展忆先烈、找差距、见行动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追忆历史中传承精神,在学习先烈中点燃激情,认真领悟初心与信念,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见贤思齐,立言立行。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坚持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使命,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把红色家书蕴含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自觉在思想上讲政治、讲信仰、讲党性,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励精图治,埋头苦干,真抓实干。

通过把红色基因转化为谋划工作思路、勇于改革创新的本领,转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成果,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篇2打开《红色家书》,褐色的纸张仿佛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向我们慢慢展开历史的画卷。

阅读每一篇家书,行里字里句句啼血,没有一篇是表达自己想要活下去的愿望,而重在对自己的儿女同胞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期望,表达自己对中国光明未来的坚定,他们身上蕴含着钢一段的精神,用自己的铁肩担负着中国的未来。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3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3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13篇《红色家书》是一部反映毛主席革命理想的著作,充满了激情、励志和正能量。

主要表达毛主席对中国革命大业铸就的信念和期望。

1. 信念:“只要民主革命运动不停止,就有希望”。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只要信心不灭”,“就算有千万难题,都可以克服”,这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念,激发了我们去实现新的改变的力量。

2. 勤奋:“勤学苦练,勇往直前”。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了“勤奋刻苦,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我们拿出极大的努力,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机会,推动革命发展,克服困难。

3. 感恩:“为人民奉献一切”。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人们应当把一切努力都奉献给人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的心将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给社会。

4. 敬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通过勤奋学习,人们可以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工具,应当敬畏并学习,以此推动革命的进程。

5.保持乐观:“看到黑暗,而不胆怯”。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面对黑暗,不要胆怯,要保持乐观,要相信自己可以把它变成光明,要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坚定地前进。

6.自我实现:“有理想,有信念,有勇气”。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要拥有理想、信念和勇气,要勇于把理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功,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7.创新:“经验不够,就要创造新的经验”。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就要靠创新来赢得新的胜利,用新思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以此推动革命的发展。

8.民主:“立足本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按照规律和程序来实现人民的票票公民权利。

9.科学:“正确的认识自然界”。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应当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自然界,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此服务于人民,努力实现社会公正。

10.自尊:“决不低头,决不屈服”。

毛主席在《红色家书》中强调,要有自尊的精神,决不低头,决不屈服,坚信自己的价值,以此保持自信,推动革命的进程。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红色家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三篇《红色家书》读书心得1中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情结,红色代表权威。

中国历代帝王对红色则有着共同的爱好,从紫荆城红色宫墙、红色拱门、红色大立柱一直延续要今天的红头文件等。

红色亦是代表吉祥与喜庆,红色是自古至今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喜庆之色、阳刚之色、坚强之色。

而红色在战争年代或是新时代更是非常形象的代表着勇气和革命。

中国古代与现代国旗都为红色,战士们看到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力量又何尝不是来自于鲜红的旗帜,斗志与勇气得到鼓舞,让英雄们勇往直前,不畏牺牲的用鲜血再次染红着战旗。

在革命道路上,革命先烈使中国的红色的意义不断升华,最近阅读学习了红色家书,红色以一种文化精神形态一直在感染着中国人民。

例如感动中国2021年度任务-支月英,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教学,山区教学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当大家都对她质疑时,她发挥了她作为党员干部红色精神,客服万难,不畏艰辛的为祖国培育着一批接着一批的花朵。

不知不觉,36年过去了,支月英从支姑娘变成了支妈妈,又变成了支奶奶,但她对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没有改变,坚持以党员的身份来严格的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这便是我理解的红色精神,也是我所理解的中国现代红!《红色家书》读书心得2历史无言,精神不朽。

井冈山斗争时期,一封封饱含深情的红色家书,穿越硝烟弥漫的战火,将前线与后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今天,在这个连传统家书都于忙碌中成为一种奢侈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追随先烈的脚步,回望红色家书,有了另一层特殊的意义。

为了让万千的母亲和孩子能过好日子,革命不成功,誓不还家乡,手捧托孤书,我们感受到的是英烈以身许国、虽死无悔的坚定信仰。

革命烈士王尔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立志革命不成不剃胡须。

正是一代又一代像王尔琢这样的革命烈士,前仆后继,不惜流血牺牲、不惧千难万险,才使得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和解放。

《红色家书》读后感3篇.doc

《红色家书》读后感3篇.doc

《红色家书》读后感 3 篇【篇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封家书,将相隔万里的人紧紧联结在一起,一张薄纸,寄托了亲人之间深沉如海的情感;一行文字,抒发了彼此之间无穷无尽的想念。

革命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不得不远离故土亲人,流落异乡,为拯救民族危亡而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彼时,中华大地动荡不安,四处飘零的老一辈革命家们不得不四海为家,一封封亲手写成的家书漂洋过海,成了他们最好的情感寄托。

今天,站在岁月这头的我们,回过头重新翻看这些家书,细细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依然会为老一辈革命家在其中蕴含的浓烈真挚的思念之情,为他们自觉担负起拯救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担当,为他们坚定的想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而感到极大震撼。

思念,是家书中永恒的情感基调。

老一辈革命家怀揣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无畏精神,远离朝夕相伴的父母、爱人、子女,独自一人踏上异国他乡的土地,为了探寻救民族于危亡、拯父老出水火的救国之道在乱世中上下求索。

夜深人静之时,飘摇烛火之下,父母的音容笑貌、爱人的叮咛嘱托、孩子的天真烂漫涌上心头,铺开信纸,提笔研墨,思念跃然纸上,如影随形。

于是瞿秋白对爱妻杨之华说:“你的信,是如此之甜蜜,我像饮了醇酒一样,陶醉着”“梦中的你是如此之” “要睡了,要在梦你” 。

于是,荣臻在父仕光、母唐雨衫的家的末尾,了“母之照早已寄,未知收到否?至二婆之像,因有失,乞再寄一,不知已寄来否?母和二婆食如何?仍如前健康否?”字里行,思念的情感如滔滔江水汹涌而出,真且烈,人心魄,令人容。

教,是思念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除了用来思念的情感,家被予了极深的教育意。

老一革命家以家媒,用笔介,以极深的笔墨,描了他的所、所听、所思、所想,借以引后极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鼓励后民族解放事而斗。

周恩来在致表兄式周的信函中,以“吾国今日最大之患,不,教育不振”表达了他国家前途命运的,提出了“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的探索心得;王稼祥在致堂弟王柳的家中以“我唯一的出路,只有帮助去打倒本”来引他正确中国社会,极投身革命事⋯⋯ 些家,是老一革命家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智慧的凝,他以思念底色,将教融入到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里,了后、子女的拳拳之心,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了他的思念。

红色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红色家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红色家书读后感篇1 家庭困难,弟有令前之造就者,不过为全世界大多[数]劳苦无产阶级谋利益而牺牲,终身无恨。

江诗咏烈士的血色家书虽然只有寥寥数行,却迸发着深邃的光华,整封书信可以看出对劳苦大众的博大的爱和对父母兄妹的温情厚语,熔于一体,从中可以体味到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的精神世界。

他舍小我而成大我的壮举,令人动容,他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仰,令人振奋。

人需要有信仰,才不会迷失方向。

我幸运的生于和平年代,生逢伟大时代,更要以先辈为榜样,一茬接着一茬干,弘扬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传承以民为本的赤子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热爱,以担当作为交上一份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

我已经尽了我一切的努力贡献给了我们的党,我个人的责任算是尽了。

这是刘愿庵烈士的书信中如此写道,当我读到这段的时候,心里既心情非常的沉重,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想到正是因为革命先烈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愿景,前赴后继为革命事业抛洒热血,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因为他们不怕牺牲,胜利的时刻到来了,而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更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主动担起时代重任,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在真抓实干中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在脚踏实地中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初心!回望,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红色家书》中所讲述的每一位革命先烈无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书写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崭新篇章。

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们可以触摸到革命先烈们江河奔流的家国情怀以及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我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更有奋进前行的力量。

新时代新使命,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必将不辱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2 几日前,有幸得一好书《红色家书》,瞬间我就被她质朴、大气的装帧所深深地吸引了,整个封面都是革命的火色、是国旗的鲜红、是我们祖国几千年文化沉淀特有的中国红,暗示着书中包含着无数革命先烈抛洒的鲜血。

关于2022看红色家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七篇

关于2022看红色家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七篇

关于2022看红色家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七篇看红色家书心得1一封家书,纸短情长。

读完《红色家书》我思绪万千,心中百感交集。

在张丁绘声绘色的描写中,震撼心灵画面呈现眼前,各个鲜活的英雄形象令人打心底升起鄙视之情。

《红色家书》是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的民间家书系列图书的其次辑,旨在征集整理现存民间家书,唤起民众对亲情的珍视,传承中国文化。

悟《红色家书》,很多革命先烈在战火纷飞时代,为了保卫国人的平安,英勇的冲锋一线,不惜付诞生命代价。

放在病毒肆虐的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不顾一切的保卫我们罢了。

通过诵读《红色家书》,我们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决信仰、时代担当和无私奉献的宏大精神,更从中悟到了舍己为人的力气。

是什么让革命先烈们在令人闻风丧胆的生死考验面前大义凛然?答案可想而知,是使命,是责任,是他们的信念。

新时代我们又有了新的使命,坚守岗位、珍惜时间,为国家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气。

看红色家书心得2近日,依据学校党委的部署仔细阅读了省委书记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举的《红色家书》,书中辑录了__、李大钊、邓中夏等革命烈士的遗书、就义诗、家书等红色书信。

从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和饱含革命情怀的家书中,我能够感受到那个宏大时代的气息,感受到家书对革命抱负信念的坚决执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舍生取义的崇高气节。

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

他们是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他们为了实现革命抱负付出了鲜血和汗水,他们的价值观和党的宗旨是全都的。

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想轨迹,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牢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气。

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和人民老师,自己深受训练和启发,共产党员必需要有坚决的政治立场,鲜亮的政治态度,剧烈的集体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全都。

我们要在革命先烈事迹的鼓舞下,不断增加党性修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为中国梦的顺当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

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7篇第1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本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与他的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的书籍。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一生奋斗在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事业中。

在这漫长而艰辛的征程中,他也是一位作为丈夫和父亲的普通人,与家人之间也经历了许多温情和感动的瞬间。

在《红色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无限牵挂。

每一封家书都充满了对家人的关爱和思念之情,毛泽东在信中对于身体健康、生活起居的关心体现出了一位丈夫和父亲的关怀之心。

尤其是在长征途中,毛泽东时刻挂念着家人的安危,隔着千山万水用文字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让人感动不已。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对家人提出了鼓励和期望。

他鼓励家人要坚强,要不畏艰险,要相互鼓励支持,在共同奋斗中共同前行。

毛泽东的家书不仅仅是对于家人的问候,更是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坚定信念,勇敢前行,为共同的事业奋斗拼搏。

毛泽东在家书中也向家人倾诉了自己的苦衷和忧虑。

长征途中的艰辛和危险让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然而面对重重困难,他依然鼓舞自己要坚强勇敢,不畏艰险,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继续前行。

毛泽东与家人之间的信件往来不仅仅是情感的传递,更是精神的支撑和力量的传递。

第2篇示例:《红色家书》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亲身经历记录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展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家庭情感和政治信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也有许多感悟和体会。

这些家书中透露出的坚定信念和牺牲精神令我深深震撼。

在那个充满艰辛和危险的年代,革命者们背井离乡,背弃家庭,为了理想和信仰毅然投入革命斗争。

他们的家书中充满着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无论是在牢狱之中还是战场上,他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

这种精神力量让人肃然起敬,也让人深刻反思自己对于事业的追求和坚持是否足够。

老一辈革命家家书中流露出的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也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真挚的情感。

他们在家书中表达对家人的深深思念和关爱,对同志的无私支持和忠诚,展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和深情厚谊。

(5篇)《红色家书》读后感

(5篇)《红色家书》读后感

(5篇)《红色家书》读后感读《红色家书》,我被其中温情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所感动。

这本书以家书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和他的家人在中国革命时期的艰辛生活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真挚的语言向他的家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和关爱。

这些家书是他在牢狱中写给妻子和孩子的,每封信都充满了对家庭的眷恋。

他讲述了自己在革命中的种种经历,满怀深情地向家人讲解了自己的信念和对革命的忠诚。

家书中流露出的亲情和对亲人的关怀令人动容,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在任何困境下都能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同时,家书中也流露出作者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他用家书向家人讲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和为之奋斗的原因。

他对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信念深深地感染了我。

尽管他处于困境中,但他依然充满着信心和乐观的精神,坚信自己的努力将为实现理想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书中的主人公所打动。

他们用笔墨传递出的温情和坚定的理想使我深受启发。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家庭的力量是无穷的,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相互支持和给予激励。

同时,作者也呼吁我们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并努力为之奋斗,不论面临何种困难和逆境。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家庭的意义和革命理想的重要性。

它使我懂得了家人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同时,它也使我觉醒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红色家书》是一本温情而又深刻的读物,它通过家书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家庭的牵挂和情感,同时也传递着革命理想和家庭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家人之间的亲情和支持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理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会努力践行家书中的理念,坚定自己的信念,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

通过这本书,我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对家庭有着深厚感情,同时又有自己坚定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

阅读《红色家书》让我对家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红色家书》有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特定的年代里,小小的家书背后寄托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琐事,还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背景、历史事件。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的“红色家书”告诉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一、峥嵘岁月——为了心中的理想
诞生于内忧外患中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自1921年至1949年,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

1929年2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离开井冈山,来到江西吉安县的东固,得到了短暂的休整,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1930年11月27日,红军战士朱锡绍从吉安富田在给赣南老家的祖母的一封家书中写道:“目前我在廿二军一九二团一连当军需长,现在我身边金钱困难,所以没钱寄回来养你老人家。

我而今告诉与你,恐怕今年我不能归家过年了,我要参加打南昌九江胜利,请你不要怀念与我。

”身为军需长也没钱寄回家,说明当时红军的经济非常困难,革命非常不易。

这封家书上现今仍隐约可见十余个邮差的红色印章,清晰的向我们展现了一条赤色邮路。

战火纷飞的年代,邮政局
的人员给红军战士送家书,不仅路途遥远,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战斗。

然而即便如此,这封辗转13个路站,约250公里的家书还是安全抵达终点。

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共产党人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不论是前方浴血奋战的战士,还是后方提供信息保障的邮政人员,都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他们抛家舍业,背井离乡,把个人的亲情冷暖埋藏在心头,冒着生命危险去追赶时代的大潮。

二、建设豪情——与新中国一起成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上下都激情满怀的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

思想上追求上进,争取入党,是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政治追求。

1959年4月5日,当听说哥哥张伶九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的消息后,已有七年党龄的弟弟张凤九立即给哥哥写信: “我要祝贺你在不久的时间真正迈到党的门里,做一个忠实的布尔什维克。

没别的,为了您的光荣,为了党增添了血液,为了我们弟兄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我要向您祝贺。


这种纯粹的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使得张伶九在工作上有了无限的动力。

当时高利贷在农村中普遍存在,不仅扰乱金融秩序,在村民中也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张伶九收集资料,亲自走访,以实际案例感化村里放高利贷的村民;为了让村民了解合作社,他每到发薪日就亲自上门,向村民讲解
合作社的用途,打消他们的顾虑,劝说村民将存款存入合作社。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仅滦平街信用社就吸收了2.53亿的存款,发放贷款2.23亿,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张伶九也被评为劳动模范。

在弟弟张凤九的支持,哥哥张伶九更加忘我的投入工作,他每天认真学习,记录笔记,使得自己迅速成长为能够担负家庭和社会责任的男子汉。

兄弟俩不仅是儿时的玩伴,更是人生路上并肩战斗、共同奋斗的知音。

相隔百里,他们就通过书信,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三、改革心声——亲历伟大变革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路,是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一场伟大变革。

打开国门,许多新事物、新机遇扑面而来,如何将前辈吃苦耐劳、不断战胜自己的精神在新时代下发扬光大?何金慧用她的日记和与父母的书信给了我们答案。

何金慧1996年被保送到湖北师范学院物理系就读,大学四年,没读过高中的她自修完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经常发表文章且多次获奖;英语六级高分通过,德语也已入门;虽然思想上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有所波动,但是何金慧没有回避,她在和父母的家书中明确犀利的写出自己的困惑,进行自我批评,并请求父母的指导,最终在党员父母的影响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被评为黄石市“三好学生”;成为该院
物理系2000年唯一的优秀毕业生,并考取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2001年不幸去世后,被南京大学哲学系追授为“优秀研究生”。

何金慧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震撼了千百万人,何金慧也成为新时期大学生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典范。

在22年的人生旅途中,她以毫无功利目的的数百万文字真实记录了一个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目标始终如一,行动不屈不挠”,历经环境磨砺、自我磨砺,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
心路历程,告诉我们——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这些泛黄的家书中展现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是怎样克服不同时期的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的。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对家人亲友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纠葛,是那么的鲜活生动。

为了建设光明、美好、幸福、富强的新中国,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英雄史诗。

抚摸一封封小小的家书,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先进精神的脉搏,触摸到小家书背后的大时代的心灵跳动。

阅读这些家书就是在重温历史,重温党和国家不断发展、前进的历史,从而推动新时期共产党人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助力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