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验分享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氮气窒息事故分析

氮气窒息事故
案例1:
2013年8月7日8时左右,浙江省宁波江宁化工有限公司正在施工阶段的顺酐装置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发生事故的顺酐装置反应器(压力容器)由上海华谊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承包,并委托杭州华安无损监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探伤施工作业。
两家公司均具备相关资质。
华安公司3名焊缝探伤施工人员计划8月6日晚8时至次日早晨6时,对2#、3#顺酐反应器的焊缝进行探伤作业(探伤作业有辐射,作业期间周边区域被禁止进入)。
次日,江宁化工公司人员发现在过了预定时间后,现场警戒未撤除,派员赶到反应器检查,发现3名事故人员已死亡。
经初步判断分析,3名作业人员系作业时氮气窒息死亡。
事故暴露出企业在进入受限空间管理、承包商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漏洞。
案例2:
2005年2月19日,某石化公司液化气车间硫磺回收装置尾气烟道烧穿,需紧急停工抢修。
期间车间发现制硫炉一级冷凝器存在堵塞现象,需进行处理。
安全环保处对现场进行了检查、检测,并办理了作业票证,在现场备齐长管和过滤式防毒面具。
技术员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佩戴了过滤式(防硫化氢)防毒面具进人炉内进行检查。
1一2min后,监护人员向炉内询问情况时,有腿部的示意动作;大约又过了2-3min,监护人员再次向内喊话时,发现炉内无动静,监护。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事故经过 三、原因分析 四、经验教训
二、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上午,大庆建设集 团化建公司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带领3 名员工,按照要求沿线检查火炬系统, 当检查到阻火器水封罐外时,发现有 一闸门冻裂,当时分析罐内是否也存 在冻裂现象,于是在没有经任何请示, 不了解罐内情况的前提下,擅自决定 进入罐内进行检查。由于罐内充满氮 气,于某当即窒息晕倒,其他二人先 后盲目进罐施救,也相继晕倒,导致 三人死亡。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事故经过 三、原因分析 四、经验教训
四、经验教训
1、必须对储存、充装有毒有害气体的容器、场所设置 警示标志。 2、必须加强对施工相关方的管理,及时与相关方签订 安全协议,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 3、必须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管理,做好有关安全防范 措施交底。 4、在有毒有害场所发生事故进行应急抢救时,必须穿 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
析
技术服务中心
2014年4月14日
大庆“2.20”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事故经过 三、原因分析 四、经验教训
氮气窒息事故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
氮气窒息事故
事故经过
4月9日,兰炼化重整装置在检修高压分离器人孔打开后,一个操作工对其他几位同志说:我先下去看,有没有瓦斯。
说完就从梯子下入罐内,因存有氮气而窒息晕倒,在场的几位同志先后下去抢救,其中一名先进去,晕倒后即被拖出。
这时抽提岗位的一名职工闻讯赶到,戴上过滤式防毒面具进罐抢救也晕倒;第三个人下去又晕倒在罐内。
此时被救出来的第一个进罐窒息的人慢慢清醒过来,又将腰部系上安全绳再次进罐抢救,但还是晕倒被拉出来。
最后老师付和班长赶到,戴上长管式防毒面具进入罐内将几名同志先后抢救出来。
经医院抢救,其中三名同志脱险,有两名同志抢救无效而死亡。
事故教训
这次事故教训是很深刻的,今后一定要坚持进容器前先要气体分析,合格后方可进罐工作;容器经惰性气体置换后,打开人孔及能打开的通风孔,进行空气对流置换24小时以上,方可进入,加强对各类防毒面具性能及使用范围的教育,增加防毒知识。
某化工公司氮气窒息事故

某化工公司氮气窒息事故
一、事故经过
2007年4月15日7时50分左右,某检修公司在某化工公司石化车间计量罐区进行检修施工时,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从4月7日开始,某化工公司石化车间开始停车检修。
某检修公司4月14日上午完成了环氧丙烷计量罐盘管更换项目的施工作业。
随后,石化车间根据工艺需要向环氧丙烷计量罐充氮并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过程中发现短节有漏点。
在16时30分左右召开的检修例会上,车间决定更换短节并由周某某、郝某某负责安排落实。
17时30分左右,周某某、郝某某通知刘某某,要求对计量罐内一段法兰短节进行更换。
刘某某在未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就指示职工打开环氧丙烷计量罐人孔盖,王某某未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通过人孔进入罐内发生窒息,另有2人在施救过程中又先后中毒窒息。
其中王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某化工公司石化车间4号环氧丙烷计量罐已经充氮,罐内氮气含量过
高,严重缺氧,刘某某未办理进入《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就指示职工打开环氧丙烷计量罐人孔盖,王某某未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通过人孔进入罐内发生窒息死亡。
2、间接原因
某化工公司对检修施工承包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统一协调、管理;安全评价公司在对某化工公司的安全评价报告中没有对生产、检修过程中的氮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提出安全防范措施建议。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1、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健全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修改和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考核。
2、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深入开展检维修作业风险分析工作,加强现场管理;。
氮气危害及风险防控

施工单位项目副经理余×违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执行标准》中“进入容
器、地沟等有限空间内进行施工作业,作业前应对易燃、易爆、有害气体进 行分析并办理作业许可证,与容器相连的管道应采取隔离措施。作业时应佩
戴相应的防护用具,配备足够的照明,并设专人监护。”的规定,在未对罐
内介质进行检测,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内作业。 (2)出现险情后,未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下盲目进罐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技术人员面部正 对着有氮气排出 的法兰。
二、氮气危害及风险分析
4、其它风险分析
(1)氮气环境下,对使用爆炸性气体浓度检测仪(可燃气体测爆仪》测量读 数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2)氮气和空气混用的危险
连接之前,未对空气管线系统检查或确认。 对空气管线系统被隔离并用作氮气总管的情况未及时沟通。
(3)液氮的危险。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三)作业区域气体浓度的监测
1、使用便携式的检测仪,当氧气浓度在临界状态时将报警。通常,气体检 测器的报警级别为 19.5%(低O2报警)和 23.5%(高O2报警)。 2、进入之前, 首先用绳子把监测器送入容器检测氧含量。 3、没有穿戴空气呼吸器不要进入罐区和沟槽进行氧气含量测试。 4、如果氧含量少于 19.5%, 不得进入受限空间。
员变动适时进行修订,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
三、氮气危害防控措施
4、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悬挂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关人
员进入该区域;
5、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加设强制通风装置,以减少氮 气聚集; 6、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 7、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先制定完善的作业方 案;并报备安全科室审核通过后再作业;
氮气危害及风险防控
从事故案例分析氮气危害及防范措施

段 长在没 有采 样分 析 情 况 下 ,贸 然进 入 气 化 炉导
致 了事 故发生 。 1 2 案 例二概 况 .
20 0 6年 2月 2 上午 ,某建 设集 团球 罐建设 01 3 分公 司经理马某 、副经理余 某 、技术员赵某 及工人
螽 石 油 化 工安 全 环 保 技 术
责
2 1 第 2 第 3期 0 1年 7卷
限空间作业票 ,未做有毒有害气体采样分析 ,也没 有采取 有效 防 护措 施 ,贸然 进罐 ,导致 了事故 发
生 。在救援过程 中盲 目施救 ,造成事故伤亡扩大 。
生 “ 压病 ” 减 。
急救措施 :发现有人发生氮气窒息后 , 应该使 其迅速脱离现场 至空 气新 鲜处 。保持 呼吸 道通 畅。
如呼吸困难 ,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 ,立 即进行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并尽快就医。 3 防范 措施
13 案例 三概况 . 20 0 9年 1 1月 1 1日,某 建设公 司 分包 队伍 张
废热 锅炉 之 间烟道处 开 了破 口 ,2 3日、2 施 工 41 3 人 员进入 炉膛清 渣 。2 上 午将 破 口处 进 行 了封 51 3
收稿 日期 :2 1 — 5— 6 01 0 0。 作 者 简 介 :杜 红 岩 ,男 ,现 就 职 于 中 国石 化 集 团公 司
安 全 环保 局 ,主 要 从 事 石 油 化 工企 业 安全 监 督 管 理 工 作 , 国 家 注 册 安全 工程 师 ,高 级 工程 师。
辩 石 油 化 工 安 全 环 保 技 术 套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氮气窒息事故案例分析
1)事故概况
2006年10月8日9时,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动力公司4100空分系统冷却塔内,发生一起外包施工人员随意进入冷却塔,导致氮气窒息事故,工友盲目施救,共造成3人死亡。
2)事故原因
(1)施工单位未能正确辨识有限空间危险源,未制订或严格执行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作业人员未配备或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作业环境要求,未做好相关监护工作;
(3)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作业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等。
3)防范措施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履行批准手续。
需经单位技术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作业。
(2)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
(3)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监护工作。
要针对作业环境的实际要求,配备足量、符合实际作业环境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需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场外必须有监护人员监护及必要的施救用具。
(4)事故发生后,切忌盲目施救。
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后,监护人或事故发现者应当及时呼救,在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带上防毒面具或呼吸器以及其它一些防护措施后,方可入内施救。
切忌因救人心切,盲目入内,而导致事故伤亡人员的增加和事故的扩大。
(5)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2.20窒息事故 事故分析

事故责任认定责任追究
其中:化工集团处理责任人6人:给予甲 醇分公司经理行政记过处分、并免职,给与负 责生产工作副经理行政记过处分,给与主管安 全生产工作副经理行政警告处分,其余3人分别 给与行政记大过、行政撤职处分。
事故责任认定责任追究
建设集团处理责任人2人:给予化建公司 经理行政记过处分、并免职,给予主管安全生 产工作经理助理行政记过处分。
输注作业区
2013.9
三、 事 故 原 因 分 析
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阻火器水封罐内存在高 浓度氮气,进罐检修人员未 采取防护措施,导致氮气窒 息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二)间接原因 1、未在危险危害部位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车间作为火炬系统的直接管理部门, 又作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车间,未按规定在危险危害部 位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2.20 窒 息 事 故
事故概述
2006年2月20日,大庆石油管理局建设 集团化建公司所属球罐公司在大庆石油管 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装置火炬 系统阻火器水封罐检修过程中,发生氮气 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
一、 事 故 单 位 基 本 情 况
基本情况
(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基本情况
五、 纠 正 预 防 措 施
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预防措施
1、加强对危险区域日常安全监督力度 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加强了对厂区外附属装置 单元的安全监督力度,增加巡检频次,严禁无关外 来人员进入。对进入危险区域施工人员按规定进行 安全教育,做好出入登记,对施工作业现场安排专 人进行安全监督。在危险区域及危险部位设置了明 显的警示标识,履行告知义务,消除了安全管理上 存在的盲区。
事故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