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
事故案例汇编

本部各部门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安全环保部2014年2月序2013年,公司系统所属克旗煤制天然气、多伦煤化工和呼伦贝尔化肥公司等单位相继投入生产,公司实现安全生产“七杜绝”目标任务更加艰巨。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公司安环部收集整理编制了《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希望广大干部员工以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为戒,认真汲取事故教训。
坚持“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
强化“三讲一落实”风险管控,严格作业票证管理;按照“五懂五会五能”要求,强化安全培训,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到位做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实现“安稳长满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
公司总经理二〇一四年二月目录第一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4 第二部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8 第三部分氮气窒息事故-----------------------------------23 第四部分氨气中毒事故-----------------------------------31 第五部分其它中毒事故-----------------------------------34 第六部分中毒事故预防措施-------------------------------42第一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1:2014年1月9日,安徽省亳州市康达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达公司)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轻伤。
康达公司成立于1994年,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亳魏路2号,现有职工88人,是国家批准的农药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甲拌磷、辛硫酸、氧乐果、三唑磷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2013年8月,因农药生产处于淡季,该企业停产。
2013年9月1日,康达公司将部分空闲厂房和场地以300万元/年租给山东籍人员王某。
国内外特大事故案例汇编

事故直接原因: 额定载重15T,实装40.44T液氯,超重
169%; 使用报废轮胎; 驾驶员逃跑,延误应急救援时间;
事故间接原因: 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对挂靠的这 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疏於安全管理,没有履行 监督和检查的职责,未能及时纠正车主使用报 废轮胎和车辆超载行为。 山东沂州水泥集团化工公司核查罐式半挂车的 任何证件,违反安全技术要求,未经核查,审 批对罐车充装液氯40.44吨,严重超装超载; 驾驶员未经安全培训,无危险化学品驾驶和押 运资格。 该车没有《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剧毒化学 品公路运输通行证》过期。
9、2006年2月6日6时25分,一辆由安徽安庆发往 温州的牌号为皖H41009大客车(核载27人,实载 31人、其中4名为怀抱小孩),与一辆牌号为皖 N06590的货车(因炸胎停靠在道路右侧)发生刮 擦,大客车翻至落差7—8米的边沟,造成7人死亡。 21人受伤。
10、2006年5月18日,山西左云煤矿发生“5.18”透水事故, 死亡56人。这是一起矿主瞒报人数、非法超层越界开采,严 重超能力、超定员、超强度开采,劳动组织、安全管理混乱 的特别重大事故。现拘捕19人。
专业资料62004年9月23日河北新兴铸管集团在建电厂锅炉试车爆炸死亡13人重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失500万元专业资料72006年4月10日山西原平县轩岗煤电医院车库私存炸药爆炸死亡27人专业资料专业资料专业资料?死亡29人350人中毒400余人住院治疗?一万余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封闭高速20个小时82005年3月25日江苏淮安高速液氯罐车泄露事故专业资料2005329液氯泄漏事故分析事故经过
5、2004年2月15日11时25分,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 火灾事故,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26万多元。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急性硫化氢中毒典型案例——“3.3”污水处理厂硫化氢中毒事故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07月15日稿件来源: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
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
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山西运城一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 3人死亡2007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附近的运城富斯特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据介绍,当时一村民正在该厂机房深井内打捞沉淀物和漂浮物,突然一头掉进深井内。
随后,该厂两名工人下去救人,结果也遇到了意外。
事故发生后,大家用一根螺纹钢筋钩住落井的3人,将其救上来。
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实施抢救的值班医生,他说3人是因在污水池内吸入大量沼气过度缺氧导致死亡的,送到医院时各种生命体征都已基本消失。
在出事的机房内,记者没看到任何有关安全提示,现场也没有强制通风的设备。
(记者胡增春)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事故——做一点宣传之四污水处理厂在快速发展的近十年里,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
污水在经过管道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溶于水的剧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
轻度接触会头昏、乏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中.度接触会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继而意识模糊、呕吐、腹泻、抽搐,以至昏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死亡;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会出现“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倒下,呼吸停止。
2023版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2023版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序尊敬的读者: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裙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借鉴过去的事故经验,预防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特编撰了《2023版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汇编》。
该汇编旨在通过对典型事故案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为相关行业和部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确保人民裙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案例一:某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在某化工企业生产车间内,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有机溶剂泄漏,引发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后,有机溶剂蒸气弥散到了整个车间,火源一触即燃,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案例二:危险品运输车辆事故某危险品运输车辆在行驶途中因超速、疲劳驾驶等原因失控侧翻,导致危险品泄漏,污染了周围环境,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三、案例三:储罐泄漏事故某化工园区内的储罐因腐蚀严重,发生泄漏。
由于施工作业不当,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流入了周围的水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
四、案例四:化学品火灾事故某化工厂的仓库发生了化学品火灾,由于应急措施不力,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了大面积的火灾灾害,严重威胁到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案例五:化学品中毒事故某化工企业的员工因接触到有毒化学品,导致中毒,严重危害了员工的身体健康。
后续调查发现,是由于化工企业没有做好有毒化学品的防护措施和培训教育工作。
六、案例六:化学品溢漏污染事故某化工企业的成品仓库发生了化学品溢漏事故,导致周围环境受到了污染,当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七、案例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不当某企业发生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后,应急处理不当,导致了事故的扩大化和严重后果。
相关部门因为缺乏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经验,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八、案例八:危险化学品事故隐瞒失实某企业发生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后,企业隐瞒了真相,导致了公众的恐慌和不信任。
事故案例分析一

案例一:某电镀厂三氯乙烯中毒事故中毒事故的基本情况2001年5月6日,某私营五金电镀厂1名怀疑三氯乙烯中毒的患者吴××被送入省职业病院急诊,吴××全身出现皮疹、溃烂,且高热至体温41℃。
吴××诉说该厂还有一位女工黄××在不久前因为患上了同样的病而死亡,于是省妇联要求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此事件进行调查。
黄××,女,22岁。
广西百色人,无特殊病史和不良习惯,体健。
2001年3月4日她与表姐罗××一起入厂打工。
3月7日始工作中接触三氯乙烯,每天用三氯乙烯清洗工件。
4月1日黄××开始发病,先是手臂上起了一粒粒的红疹。
因为厂里许多人都有类似的“皮肤病”,黄××起初并不在意,病情发展很快,只有大半天时间,全身都布满了皮疹。
4月2日晚上,她请假到当地一家卫生院看病,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在4月3~4日两天继续到该卫生院看病,治疗同前。
到4月5日,她的脸部红肿了,皮疹也由红转为黑褐色。
罗××向厂方提出要带表妹到大医院去。
4月6日,厂人事主管把她送到了当地一家较大的医院,医生当即怀疑是药物中毒,建议“留院观察”,但由于病人交不起押金,病情被延误,患者于4月21日因抢救无效死亡。
当地医院的诊断结论是:剥脱性皮炎,肝肾功能衰竭。
市卫生防疫站2001年3月曾到该厂进行生产环境监测,发现车间三氯乙烯浓度全部超过了国家卫生标准,当时发出了整改指令书。
事故后的现场检查发现,该厂在防护设施方面做了一些改进工作,但效果未知。
调查发现,工人仍在使用有机溶剂,且均没有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在车间也可闻及有机溶剂的气味。
现场也未见有职业卫生的规章制度。
省职防院在调查中对现场的部分工人进行了体检,查出两名疑似三氯乙烯中毒患者,且发现该厂工人普遍患皮炎。
职业病事故案例分析

• 找代替:改用无毒或毒性更低的清洗剂;
精选ppt
32
• 要防护:从事有机溶剂作业的工人,应注意
戴防护手套和防毒口罩,防止吸入和皮肤污 染,禁用有机溶剂洗手;
• 讲卫生:不在工作场所休息、进食,吸烟;
• 守规程:应严格遵守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 少加班:适当控制工作时间,少加班或不加
• 特别强调作业场所要有良好通风, • 尽量不要在空调环境下使用白电油,
• 有的工艺可用毒性更低的溶剂如异 丙醇(IPA)或异丁醇来替用。
• 做好就业前体检和上岗后定期体检 工作,及早发现职业禁忌症和职业 性损害,及时进行处理。
精选ppt
20
案例6: 佛山矽肺病引发罢工案
2005年3月15-17日佛山一家首饰厂因 矽肺病问 题,引发了集体罢工,3000多名工人集体上路, 高速公路收费站一度瘫痪,当地出动几百名警 察控制现场。
2001年我区福永某电工公司在空调车间使用白电油导致 36名女工慢性正己烷中毒:
– 中毒女工出现手脚麻木、行走困难;
– 治疗期达1年多;
– 仅医药费就支出140多万元(不包住院费),每月每人还需支付 1200多元的工资;
• 《南方都市报》连续4天跟踪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教训:1、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对白电油毒性缺乏认识;
• 每年仍以1.5~2万例的速度增长。 • 我区已确诊矽肺30多例,主要发生在宝
石行业。
• 一旦患上尘肺,即使脱离粉尘环境,病 情仍可继续发展,日益严重。
精选ppt
22
防护要点
•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治疗尘肺。
• 尘肺完全可以预防:
– 密闭尘源 – 湿式作业 – 口罩防护 – 职业体检
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

本部各部门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安全环保部2014年2月序2013年,公司系统所属克旗煤制天然气、多伦煤化工和呼伦贝尔化肥公司等单位相继投入生产,公司实现安全生产“七杜绝”目标任务更加艰巨。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公司安环部收集整理编制了《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希望广大干部员工以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为戒,认真汲取事故教训。
坚持“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
强化“三讲一落实”风险管控,严格作业票证管理;按照“五懂五会五能”要求,强化安全培训,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到位做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实现“安稳长满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
公司总经理二〇一四年二月目录第一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4 第二部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8 第三部分氮气窒息事故-----------------------------------23 第四部分氨气中毒事故-----------------------------------31 第五部分其它中毒事故-----------------------------------34 第六部分中毒事故预防措施-------------------------------42第一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1:2014年1月9日,安徽省亳州市康达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达公司)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轻伤。
康达公司成立于1994年,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亳魏路2号,现有职工88人,是国家批准的农药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甲拌磷、辛硫酸、氧乐果、三唑磷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2013年8月,因农药生产处于淡季,该企业停产。
2013年9月1日,康达公司将部分空闲厂房和场地以300万元/年租给山东籍人员王某。
中毒窒息事故案例

NO.7 上高县江西冠溢陶瓷有限公司“12•28”煤气中毒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富余煤气发电站9#锅炉高 炉煤气管道用于隔断煤气的关键装置蝶阀 未关闭到位,在煤气管网压力突增的情况 下,大量高炉煤气通过蝶阀将U型水封击 穿进入炉膛,造成炉膛内、外的施工人员 中毒。
事故直接原因:绿都公司生产部员工王平 国安全意识缺失,违规、违章,冒险进入 发酵罐内作业,导致吸入大量二氧化碳气 体,中毒窒息死亡,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 接原因。生产厂长高恩宏、董事长杨长锁 和总经理杨轩安全意识淡薄,未采取任何 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相继进入罐内盲 目施救,致使3人死亡,导致事故后果扩大。
NO.8 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26”中毒事故
关键词:【承包商 检维修 一氧化碳】
2018年4月26日20时40分,位于天津市滨 海新区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的天津渤化 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检维修作业时 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 亡、2人受伤。
NO.8 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26”中毒事故
事故直接原因:潭湖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清 淤作业过程中,在放空池排泥、稀释、搅 拌时有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逸出,并聚 集在作业区域,作业人员因吸入硫化氢等 有毒有害气体中毒身亡。参与现场救援人 员在不明现场有害有毒因素、未佩戴防护 器具采取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实施救援,导 致硫化氢中毒,造成事故伤亡扩大。
NO.4 内蒙古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12•15”煤气中毒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部各部门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安全环保部2014年2月序2013年,公司系统所属克旗煤制天然气、多伦煤化工和呼伦贝尔化肥公司等单位相继投入生产,公司实现安全生产“七杜绝”目标任务更加艰巨。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公司安环部收集整理编制了《事故案例汇编》(中毒事故),希望广大干部员工以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为戒,认真汲取事故教训。
坚持“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理念。
强化“三讲一落实”风险管控,严格作业票证管理;按照“五懂五会五能”要求,强化安全培训,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到位做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实现“安稳长满优”;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
公司总经理二〇一四年二月目录第一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4 第二部分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8 第三部分氮气窒息事故-----------------------------------23 第四部分氨气中毒事故-----------------------------------31 第五部分其它中毒事故-----------------------------------34 第六部分中毒事故预防措施-------------------------------42第一部分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1:2014年1月9日,安徽省亳州市康达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达公司)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轻伤。
康达公司成立于1994年,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亳魏路2号,现有职工88人,是国家批准的农药定点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甲拌磷、辛硫酸、氧乐果、三唑磷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2013年8月,因农药生产处于淡季,该企业停产。
2013年9月1日,康达公司将部分空闲厂房和场地以300万元/年租给山东籍人员王某。
王某在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自行购买、安装设备,组织人员生产农药莠灭净。
1月9日9时许,技术人员张某去异丙醇输送泵泵池(深约2.6m,宽约1.5m,长约5m)查看,入池后中毒晕倒,随后现场另3名工人在未佩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施救,也倒在池内。
其他2名工人听到呼救后,在泵池边用铁钩将4人救出,4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最后实施救援的2人在施救过程中,也轻微中毒。
经初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异丙醇溶剂泄漏到泵池内,其中溶解的副产物硫化氢、氰化氢气体逸出,聚集在泵池内。
技术人员张某进入池内查看过程中中毒,其余3人未佩戴防护用品盲目施救,造成伤亡扩大。
案例2:2014年1月1日,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阳燃化公司)石脑油储罐区管道连接法兰泄漏,在处置过程中发生硫化氢气体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
滨阳燃化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以石油化工为主的股份制企业,现有职工990人。
拥有50万吨/年高等级道路沥青加工装置两套,3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一套,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一套,40万吨/年重整装置一套。
1月1日23时20分左右,滨阳燃化公司储运车间中间原料罐区的2号石脑油储罐向重整装置送料,操作工错误地开启了倒罐阀门,致使石脑油从倒罐管线上一连接法兰处泄漏(泄漏时间从22时30分至23点40分,泄漏量约240立方米)。
在处置泄露过程中,现场人员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吸入从石脑油挥发出的硫化氢气体,造成4人死亡,3人受伤。
经初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维护人员为防冻防凝拆开倒罐管线上的一处法兰排水后未及时复原,在2号石脑油储罐出料(经事故后检测,硫化氢含量在3800ppm)时,操作人员错误开启倒罐阀门,造成石脑油泄漏,释放出的硫化氢气体致使未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现场人员中毒。
案例3:2013年10月3日14时20分许,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红岩湾化工厂发生一起人员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红岩湾化工厂为湖北尧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磷矿开采、水电开发、生态旅游和磷化工深加工为主的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位于保康县马桥镇周湾工业园区。
现具备年产1万吨黄磷、2万吨六偏磷酸钠、1500吨赤磷、2000吨次磷酸、3万吨磷酸的生产能力,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
今年以来,因市场环境和设备原因,该厂一直处于停产状态,为配合黄磷尾气净化环保试验项目的实施(黄磷尾气主要成分为90%~92%的一氧化碳,2%~6%的硫化氢和少量二氧化碳、磷化氢等,该项目由红岩湾化工厂与厦门大学合作实施,将原来用清水吸收尾气改为用硫酸铜溶液吸收),在对黄磷车间进行了设备检修、各类试验设备基本安装到位后,9月份开始生产黄磷。
根据试验项目技术方安排,工厂于10月3日组织人员对硫酸铜溶液循环槽(长5m×宽3m×高3m的铁制敞口容器)内淤泥进行清淤作业。
3日14时左右,黄磷车间工艺员填写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证并经厂安全科安全员同意后(未进行有毒有害气体分析),安排1人开始清淤作业、2人监护。
清淤人员晕倒后,2人下去施救时也相继晕倒。
14时20分左右,闻讯赶来的5名人员将3人救出,后经抢救无效死亡,5名施救人员因未佩戴防护用品也发生中毒。
经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试验过程中,循环槽内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铜基本耗尽(按原设计应定期测量循环槽内硫酸铜含量,视情况补充硫酸铜溶液,但在试验过程中一直未补充,硫酸铜耗尽后自动改为用清水吸收尾气),黄磷尾气中的硫化氢被清水带入循环槽,滞留于循环槽底部。
清淤人员入槽作业时,因未佩戴防护用品吸入硫化氢造成中毒;同时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案例4:2013年4月25日15时30分左右,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三化建)在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蜡化)气分装置局部施工检修过程中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十三化建隶属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从2009年起,为沈阳蜡化从事装置日常检维修及定期停车检修作业。
沈阳蜡化隶属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沈阳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装置有年加工原油70万吨的常减压蒸馏、70万吨CPP预处理装置、50万吨催化裂解装置、50万吨催化热裂解制乙烯等装置。
4月25日下午,十三化建在沈阳蜡化DCC联合分厂气分装置进行局部检修,3名作业人员位于泵泄压盲板处进行盲板抽换作业。
15点30分,气分装置操作人员在巡检时发现3名作业人员倒在作业现场,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初步判断分析,3名作业人员作业时因硫化氢中毒死亡。
案例5:2013年4月22日17时左右,河北省石家庄市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事发现场位于无极县东段固镇东两河村西一闲置院内,为一石棉瓦坡顶砖混结构空置简易房。
房内有1台1m3反应釜及1台小锅炉,无通风或引风设施。
反应釜加料口无密闭设施。
现场物料有氢氧化钠、尿素、硫化钠、纯碱等,此外还有部分无标识物料。
现场无任何操作记录或相关资料。
经专家初步分析,事发时现场人员正在进行试验操作,反应釜内硫化钠、氯乙酸、强酸性物质等物料快速反应,生成大量的硫化氢气体,导致3名试验操作人员全部中毒死亡。
案例6:2011年8月4日20:50左右,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的宁夏多维泰瑞制药有限公司泵房污水管道阀门突然破裂,造成管道内硫化氢气体溢出。
造成3人死亡,2人中毒(其中1人伤势较重),4人留院观察。
事故发生在大约20:50左右,当班班长听到地下泵房异响后,下去查看情况时昏倒,两名当班工人进入现场抢救过程中昏倒。
随后赶到的污水处理组长和技术员佩戴防毒面具,进入泵房抢救时也先后昏倒,后被人救出。
参与施救的车间主任、副主任和另外两名工人分别出现中毒不适反应。
120赶到现场后,将所有受伤人员紧急送往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三名人员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根据事故经过分析,人员伤亡原因一是由于现场人员不了解情况,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二是施救过程中,人员防毒面具佩戴不当造成中毒;管道阀门破裂的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
案例7:1993年2月21日9时25分,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南催化裂化装置发生一起13人硫化氢中毒事故,其中死亡4人。
2月21日,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南催化裂化装置精制工段酸性水系统停车,对各有关管线进行防冻排液处理防冻。
按规定应将酸性水泵向汽提塔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关上,将酸性水泵的出口阀和出口排凝阀打开排液。
操作人员未关管线上的阀门,就打开泵出口阀和排凝阀排液,排放过程中又无人进行监护。
在进料管线内酸性水排放完后,汽提塔内压力为0.24MPa,浓度为67%的硫化氢气体经过进料管线从酸性水泵的排凝阀处排出,迅速弥漫整个泵房。
此时,在该厂泵房更衣室的4名劳务女工,准备打扫泵房卫生,一出来,立即被硫化氢气体熏倒,中毒窒息倒地,最远的离更衣室门3m,最近的离门仅1.5m。
9时25分,被人发现,立即抢救。
抢救中又有9人不同程度的硫化氢中毒。
4名劳务女工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和应汲取的教训:1.当班操作人员在脱水排液时,未将酸性水泵向汽提塔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关闭,致使汽提塔内残留的硫化氢通过进料管由酸性水泵出口排凝阀排入泵房,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执行操作纪律不严格。
在酸性水向汽提塔进料管线的排液过程中,对有关阀门的开关没有进行认真检查和确认,排液时又不设人监护,致使硫化氢气体窜入泵房。
3.工艺管理松懈,流程不合理。
酸性水系统硫化氢气体排放火炬管线长期未能恢复使用,致使系统有问题时,硫化氢气体只好从酸性水中排出,且酸性水就地排入地沟,没有封闭。
4.该车间违背厂规,自行决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让既未受过专业安全培训,又无炼油安全生产知识的家属工进泵房打扫卫生;将泵房内的岗位操作间改做劳务人员休息室,室内门窗密闭;家属工在事故发生时,毫无自救能力,从而酿成重大恶性事故。
案例8:1992年12月8日,甘肃省某县工程一队在兰州炼油化工总厂二套催化裂化装置南面的含硫污水管道的主干线,进行人工挖掘工作。
7人到沟内,从东头277号下水井边开始一字向西排列作业。
9时40分,最东面的3人倒下,接着另2名民工也被熏倒,施工员见此下到沟内救人,也倒下。
职工佩戴防护面具将6名民工抬到管沟上面,经现场和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9:1992年6月27日,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炼油一厂二套催化裂化车间发生因硫化氢中毒死亡1人事故。
当日,该车间气体分馏装置丙烯岗位一名学岗操作员去巡回检查。
17时55分,当班班长发现她未返回操作室,即出去寻找。
当上到二层平台时,发现已倒在容-405丙烯罐旁边。
容-405液面计放空阀仍在往外排液态烃,平台上面全是烃气体。
当班长急忙去关液面计放空阀,阀未关好即昏迷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