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 ——李白、杜甫诗风比较
《蜀道难》《蜀相》 比较教学设计--优秀

《蜀道难》《蜀相》【教材分析】中国的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体式多样,风格各异。
这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分别是1、《氓》《离骚》2、《孔雀东南飞》3、《蜀道难》《蜀相》4、《望海潮》《扬州慢》,单元设计的目的就是从诗歌的源头开始,顺流而下,欣赏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诗歌名作。
《诗经》和《楚辞》是古典诗歌的源头,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代表诗人,两人分别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座高峰,第三课选的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的《蜀相》,正是两人的代表作品,可以通过诗歌的分析,了解李白和杜甫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情怀。
《蜀道难》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根据单元提示,围绕”诗意的探寻“展开研习,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学情分析】《蜀道难》《蜀相》属于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是高二下学期学的教材,应该是学生学完必修上下两册,选择性必修上册和中册以后才学习的,学生应该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我们讲课的时候使用的是高一的学生,所以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还没有达到预定的高度,所以课前的资料准备环节,我跟同学们制定了具体的学习任务单,他们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上课的时候,在具体的赏析鉴赏环节,学生们有回答不到位的地方,需要老师的相机点拨。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诗歌探究诗人如何运用虚实相生手法,营造艺术境界,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品位2、体会诗人情感,感受古诗给予的感情力量,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
重点1、通过品读与分析,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歌意境,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艺术手法的2、体会诗人情感,感受诗歌的给予的感情力量,思考诗歌的意义。
难点1、审美鉴赏能力2、独立思考能力教学方法1、朗诵指导2、合作探究3、自主研讨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什么是“虚实相生”这种艺术手法,熟读两首诗歌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学生课前预习过本节课的预设问题“探究诗人在诗中如何运用虚实相生”手法,本节课属于交流分析点拨导入:课前与学生共同鉴赏齐白石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此画为齐白石代表作品之一,名扬海内外。
这幅画好在何处?(学生谈看法,老师解读)画中实在有的只有蝌蚪,可谓只见蝌蚪不见蛙,但我们从这些顺流而下的小蝌蚪可以推测青蛙就在附近,仿佛能听到蛙鸣与奔腾的溪流合奏,可谓画中有画,画外有声,以有限创造无限,写实与想象结合,充满艺术魅力。
艺术是相通的,在诗文中,也有这样的手法,我们称为虚实相生,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鉴赏《蜀道难》《蜀相》这两首诗歌以画导入,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虚实相生”朗读体会(活动1)老师与同学合作朗读《蜀道难》《蜀相》(点评)李白不愧为诗仙,原因之一在于他豪放的诗风,他的诗多情绪高昂,境界开阔,尤其此事,不拘一格,句式参差不齐,读的时候气势要足。
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表现对百姓的深切同情,应深情一些,老师可范读,学生模仿。
(活动2)学生自由朗读,再次体会。
参、赏析手法词二首诗都写了蜀地之貌,虽风格迥异,但表现意境之深渊,情感之真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在其中均有体现,下面我们就从这个角度进行鉴赏。
(活动1)2分钟自主探讨,交流鉴赏,找到相关诗句,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手法的?表现了蜀地什么样的特点?或抒发什么情感?(活动2)学生分析诗句,老师点拨预设一学生不能从中找到恰当的诗句Ppt 展示老师提前准备好的诗句,学生从中找,进行赏析诗句: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4、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5、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6、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预设二学生可以自己从诗歌中寻找相关诗句进行赏析老师根据学生分析,进行点拨相关点拨:1、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高中语文_蜀道风流——《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蜀道风流——《蜀相》《蜀道难》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蜀道不仅仅是这个星球上最宏大的基础交通设施,它更是数千年的岁月中积淀的风流气度,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编辑,特邀请同学们总结《蜀道难》《蜀相》这两首诗歌通过哪些相同不同抒情方式将那满腔情感倾泻在漫漫蜀道中的呢?二、有的放矢,明学习目标:(1)品读诗歌,总结两首诗歌抒情方式的异同。
(2)领悟诗句渗透的人物感情。
三、简明扼要,明发言格式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做充分交流,并选出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格式。
“——(诗句),通过——(抒情方式),特别是——(字,词),写出了——表达了——(感情)。
我想这样读出来(美读)”,其他同学可以及时点评补充。
四、含英咀华,披文入情(一)自主探究活动一:赏读《蜀相》不同的学生代表发言,结合具体诗句,点明抒情方式,结合具体字词,抒发了具体情感。
并在此基础进行美读。
(1)学生结合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制作的思维导图和诸葛亮、杜甫人生际遇图分析运用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和借古人古事抒情。
写出了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怀念以及渴望自己也能遇到贤明君王,能有所作为。
结合视频“英雄,从来不是一个模样”对“英雄”有清晰地认识。
展示完由其他学生点评补充,老师就关键处点拨。
老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此处运用的直接抒情情感表达更直接,强烈。
间接抒情更委婉含蓄。
借古人古事抒情实际上是写出诗人心声和社会的时政。
(3)颔联借景抒情,学生质疑是否运用反衬。
其他生积极思考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属于反衬中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同时借景抒情,借古人古事抒情都属于间接抒情。
引导学生思考间接抒情的作用,明确委婉含蓄,很容易打动人。
(二)自主探究活动二:赏读《蜀道难》不同的学生代表发言,结合具体诗句,点明抒情方式,结合具体字词,抒发了具体情感。
并在此基础进行美读。
(1)蜀道“高”,学生代表发言,分析借神话传说抒情和借景,借人事抒情。
通过赛读形式,体会山崩地裂震撼人心场面。
《蜀相》《蜀道难》教学设计(优秀6篇)

《蜀相》《蜀道难》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蜀相》《蜀道难》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蜀道难》《蜀相》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蜀道难》《蜀相》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吟咏中体会李诗浪漫主义与杜诗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2.在品评中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3.在对比中把握李白、杜甫的精神,认识经典诗歌的当代价值,提升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李诗浪漫主义与杜诗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2.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李白、杜甫的忧国忧民精神,体会其当代价值,提升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能力。
【教学过程】主持人:(开场白)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有一种生命叫诗歌,有一种光芒叫诗人。
诗歌历经沧桑,走过千年而不衰,历代文人在《诗经》《楚辞》中汲取精华。
李白、杜甫,是唐朝诗坛最闪耀的双子星,他们是中国古代或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缔造者。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赞颂;“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后人对杜甫的盛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到唐朝,感受李白与杜甫“浪漫和现实”两种不同诗歌风格的碰撞,去感受“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不同美感。
活动要求:1.全班同学大致分为两个团体,即“表演团”(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鉴赏团”(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2.“表演团”均分成两个阵营,即《蜀道难》阵营和《蜀相》阵营,分别展示对应篇目内容,展示形式为朗诵或演唱。
3.“鉴赏团”负责点评表演及品鉴诗歌的语言风格,老师加入鉴赏团。
环节一:吟咏经典,知人论世主持人问:知人论世有助于帮助我们去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下面有请表演团成员讲述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经历,看看表演者为准确表达诗歌情感所做的准备。
表演团答:(两个阵营分别回答)《蜀道难》:创作背景,说法不一,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李白,锋芒初现,年少成才,然仕途无门,流浪半生,中年等得君王识,却只谋笑难施抱,终有诗仙以扬名,安史乱后沉谷底,老年归途,恨其剑术无可施,酒入愁肠,茫茫一生,幸诗名,惊天地泣鬼神。
《蜀道难》《蜀相》(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蜀道难》《蜀相》教案【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识记唐诗相关常识,积累相关文言字词,背诵默写诗歌。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诗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主人公形象,提炼诗歌主旨;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学习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鉴赏两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唐诗的美,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理想和抱负。
【教学重难点】3、重点:掌握诗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主人公形象,提炼诗歌主旨;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
难点: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学习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感受唐诗的美,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理想和抱负。
【教学方法】导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导入】唐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唐诗的美是千姿百态的。
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两座高峰,他们一个承载着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美,一个担负着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重。
今天,让我们通过《蜀道难》和《蜀相》这两首诗歌来感受他们的魅力。
任务一:诵读诗歌1、自由诵读,勾画生字词,体会诗歌的节奏。
2、听范读,给生字词注音,并读准节奏。
《蜀道难》【读音】噫吁嚱...(yī xū xī) 鱼凫.(fú) 秦塞.(sài)萦.绕(yínɡ) 石栈.(zhàn) 猿猱.(náo)抚膺.(yīnɡ) 巉.岩(chán) 飞湍.(tuān)咨嗟..(zī jiē) 喧豗.(huī) 砯.崖(pīnɡ)扪参..(mén shēn) 崔嵬.(wéi) 吮.血(shǔn)【断句】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三课《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课前学生活动背诵《蜀道难》《蜀相》;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诗句;学生可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发挥创作,可写作,可画画,可朗读。
教学过程虚虚实实探诗境【导入】李白、杜甫,一个张扬狂放,一个内敛隐忍,两人性格迥异,其作品风格也大不相同。
这节课,让我们通过《蜀道难》《蜀相》这两部作品来感受两人作品风格的差异。
【学习目标】(生:了解学习目标,默记于心)借助想象,置身诗境,鉴赏分析虚写和实写的诗句,体会现实和浪漫两种诗歌风格。
生:自由朗读下面这首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生:思考这首诗前四句写了月亮什么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后四句写月亮上有仙人、有桂树、有白兔?月亮上真有吗?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这种生活?师:(过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来学习虚写这种表现手法。
)明确虚写的含义(生:朗读并理解)虚写,是一种以虚写实的高级叙述技巧,是由文学创作中有形或真实的部分所引起的无形或虚构的部分,给读者提供更多联想的空间,从而达到一种必然的虚境。
(生:结合例句理解虚写。
)思考:哪些内容属于虚写?1、神仙鬼怪世界或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2、已逝之景之境《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设想的未来之境贺铸《青玉案》“锦瑟华所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4、从对方角度写唐·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生:做好笔记。
师:理解了吗?接下来走进《蜀道难》,探寻虚写的诗句,鉴赏虚写的妙处。
【思能生慧】生:自由朗读《蜀道难》,边读边圈画文本中虚写蜀道难这一特点的语句,生小组讨论:你所找到的虚写语句是否正确?将正确的写到本子上。
并赏析虚写语句的妙处。
生:请同学交流鉴赏的答案。
虚写: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者之回川”意思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衬以“回川”之险。
《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阅读教学微专题历史感和浪漫风:李杜诗风比拟【专题解释】指导学生通过比拟阅读的方法,感受李白、杜甫诗歌风格的区别。
主要借助《蜀道难》和《蜀相》两首诗歌,从意象选择、艺术手法运用、诗歌节奏感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杜甫诗歌的深沉喟叹和李白的浪漫飘逸,从而掌握运用比拟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
【活动准备】.查阅词典,解决读音问题1.熟读两首作品,能够读准节奏,最好能够背诵.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诗歌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两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活动一:初读感知1.导入:李白和杜甫被称作盛唐诗歌的“双子星”,二人并称为“李杜”,唐朝诗人韩愈曾在《调张籍》一诗中这样盛赞二人的诗歌成就:“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蜀道难》和《蜀相》两首诗歌进行朗诵涵泳、比拟阅读,感受两首诗歌以及两位诗人的迥异风格。
2.自由诵读两首诗歌,谈谈自己的朗读感受:这两首诗歌你读了之后感觉有哪些区别?3.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共同归纳:(1)韵脚:《蜀相》闭口音,气韵深沉厚重;《蜀道难》开口音,气韵舒朗。
(2)体裁:《蜀相》格律诗,对仗工整严谨;《蜀道难》古体诗,长短句结合,形式自由流淌,符合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洒脱不羁,尤其是开篇三个感叹词“噫嘘唏”叠用,让情感一泻千里。
(3 ) 抒情方式:《蜀相》抒情委婉,借助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自身慨叹;《蜀道难》是写给在蜀地做官的友人的,着力描写蜀道的雄奇艰险,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与规劝,诗歌直抒胸臆,表达了《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共出现了三次,全诗不断咏叹中强化情感。
活动二:精读深思1.杜甫被称作“诗圣”,结合《蜀相》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圣人情怀?(1)学生根据对诗意的理解,畅谈自己的思考。
(2)师生共同归纳。
“诗圣”可以有两方面理解:一是说杜甫诗歌表达出的仁爱之心。
杜诗内容着眼于现实,他有着圣人般对苍生的悲悯情怀,用一支笔书写着人间的百态,堪称真正的圣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李白、杜甫诗风比较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人情感;
2、感受李白、杜甫诗风,并探究诗风形成原因。
一、导入叶嘉莹先生说:“我们读的古诗词,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筛选、淘汰,诗是诗人自己的生命、生活、品格、思想的体现,你读诗的时候,同时也提升了自己。
读诗的好处,就在于可以培养我们有一颗美好而活泼不死的心灵。
”的确,诗歌,滋养我们的心灵,温润我们表情达意。
李白、杜甫的诗歌你知多少?当你感慨青春流逝时,你可以高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当你人生自信时,你可以高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当你送友人远行时,你可以低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当你坚信梦想定会实现,你可以高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今天,让我们走近一条蜀道,一位蜀相,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探究李白杜甫的诗歌风格,探寻诗意人生。
【展示学习目标】
二、任务一:朗诵,感知。
【过渡】韩愈这样评价李白、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意思是说,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
他对于李白和杜甫给予如此之高的赞誉,李杜二人在文坛诗坛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虽然后人经常把李杜并称,但是,此二人的诗作风格却有着很多的差异。
我们通过赏析《蜀道难》《蜀相》,探究两人的诗作风格。
1、首先,我们邀请朗诵小组的同学,为大家朗诵《蜀道难》《蜀相》。
欣赏的过程中,请注意勾画圈点关键字词,结合具体字词,思考:《蜀道难》:李白写了一条________(特点)的蜀道,抒发了什么情感?《蜀相》:杜甫写了一位
_______(特点)的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_______情感?
2、学生点评。
提示:从节奏、轻重缓急、语调、语气、情感等方面点评。
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
往往越是夸张,表现的越是深刻、真实。
李白《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正如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④扪参历井仰胁息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⑦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⑧万壑雷B想象丰富、瑰丽奇特。
(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以现实为基础,展开丰富的想象,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任意驰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景物都是想象的媒介;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
虚实结合。
《增订唐诗摘钞》:倏起倏落,忽虚忽实。
真如烟水杳渺,绝世奇文也。
但是,虚由实生,实仗虚行。
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①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时间跨越——从“四万八千岁前”的古蜀国与世隔绝的历史到今剑阁的惨烈战祸,写出环境艰险、开辟之难以及战祸惨烈。
空间跨越:从上(六龙回日处)到下(悬崖底部的回旋急流)
②奇特、新奇:用神话“五丁开山”来写蜀道来历的传奇色彩。
【历史:飞梁阁道——开古道先河。
秦蜀之道虽于春秋战国时已通,但因当时各种条件所限,这条初开之路在铺筑时并未特别讲究。
只是顺山势、河谷的自然环境,稍加修整而已。
这条道真正成为可通行旅的官府之道,要到蜀汉诸葛亮相蜀之后,在剑门关架设飞梁阁道,并立门设尉守之。
“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说的就是此道也。
】
六龙回日,想象蜀道高峻的山迫使太阳神的车驾掉头。
③想象丰富,蜀道上的景、物、人:写动物——善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善攀爬的猿猱愁攀援。
衬托蜀道难行。
写景物,借景抒情。
鸟悲号,绕飞,困于林间,子规于月夜悲啼,愁绪满溢。
渲染空寂、苍凉的气氛,侧面烘托蜀道之难。
写行路人——惊魂未定。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动作、神态、心理。
想想行路人行走在蜀道,手触星辰、屏气凝息、拍胸长叹。
突出攀登之难,侧面烘托蜀道之高险。
2、抒情方式;①直抒胸臆。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赏析: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7叹蜀中战祸之烈,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指导朗读:第一句,升调读;第二句,读出害怕、语气低沉;第三句,读得缓慢,深沉慨叹,西望停顿,用渐慢渐弱的语调读。
②借景抒情。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借写群鸟,栖息于古老的、参天大树上,悲戚地号叫。
夜半时分,月光洒落,子规啼叫,愁绪满山,烘托了蜀道之难,表达了内心的极度害怕“凋朱颜”;
【小结】《蜀道难》
①大胆而恰切的夸张,
②想象丰富瑰丽奇特,③情感以直抒胸臆为主,豪迈奔放。
(二)《蜀相》
1、借物喻人(象征)柏森森。
茂密繁盛、高大挺拔、四季常青的柏树就象征了诸葛亮的人格精神永垂不朽、流芳千古。
2.借景抒情。
乐景衬哀情。
青草自绿,无人欣赏;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渲染冷清、寂寥的氛围。
表达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的落寞感伤、追思之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为下文做铺垫。
映阶碧草春色,隔叶黄鹂好音。
(炼字法)
3、直抒胸臆:(对于英雄的理解:诸葛亮——遗憾功业未成;杜甫——为诸葛亮宏愿未成、为自己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而悲;天下有志难伸之人)
4、借事抒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茅庐——得遇明主。
隆中对策———足智多谋。
两朝开济老臣心,开创帝业,辅佐幼主——赤胆忠心。
出师未捷身已死——出师北伐,未能取胜,病死于五丈原。
事业未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点拨】结合链接材料中的诗人经历以及社会背景。
【小结】表达了羡慕明君知遇之幸,仰慕彪炳史册之功;敬佩鞠躬尽瘁之忠;痛惜功业未成之憾;感慨英雄长逝,祠堂荒落;抒发怀才不遇、仕途无望之痛!
四、任务三:比较鉴赏。
问:从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看,李杜诗风有什么差别?【明确】李白写蜀道,大胆而恰切的夸张,融入丰富、奇特想象,抒情豪放、奔放、突发性、灵感性。
杜甫,借事抒情、借景抒情(以乐衬哀),情感沉郁(深沉、悲戚),深沉含蓄,沉稳性,深思性。
【点拨】
①李白擅长乐府诗,杜甫擅长律诗。
②李白:擅长灵活机变的歌行,最不出色的是格律严谨的七律。
李白的创作是情感的喷发,随心所欲,兴之所至,诗之所至。
句式长短不一、自由灵活。
杜甫:独具艺术匠心的是近体律诗。
注重功力,故写起律诗中规中矩,得心应手③杜诗:是靠深厚的功力做出来的。
他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非常注重推敲锤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所以,杜诗往往有许多警策之句和出人意表的字句。
李白:诗仙——浪漫杜甫:诗圣——沉稳五、任务四:根源探究同是唐朝诗人,为什么二人会有如此不同的风格?结合链接资料,请你结合时代背景、个人身世、经历、教育、思想等方面进行探究。
小组讨论分析。
【明确】
1、所处时代不同:时代造英雄;
2、所接受的教育不同:教育思想不同;
3、身世、遭遇不同:生活经历。
结束语:一条蜀道,高险凶,可叹可惧可忧,彰李白豪放飘逸,张浪漫主义之风;一位蜀相,忠义诚,可羡可敬可惜,显杜甫沉郁顿挫,扬现实主义之格。
我们不仅要读李杜的诗更要读更多的经典,让这些诗意的文字涵养我们的性灵,让文化的魂魄在中华大地上奔流不息。
11六、作业:《梦游天母吟留别》《登高》如何分别体现李杜的“豪放飘逸”“沉郁悲凉”的诗风的?请写一段不少于400字的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蜀道难李白杜甫蜀相叹高夸张借景抒情赞颂惧险想象借事抒情惋惜忧凶直抒胸臆借物喻人豪放飘逸沉郁悲凉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