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简介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明朝

中国历史朝代简介明朝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经历了16位皇帝的统治,一直延续了276年。
明朝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发展,同时也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明朝的建立、统治、经济、文化和衰落等方面进行概述,以帮助读者对该历史时期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建立和统治明朝的建立和统治起源于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功推翻元朝统治,自立为皇帝,国号定为“大明”,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清除了元朝的抵抗势力,通过改革军队和设置行政机构,扩大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皇权的地位。
此外,朱元璋还实行农田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社会稳定,为明朝的长期统治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繁荣明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较长时期的繁荣。
朱元璋实行了均田制和土地国有制度,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此外,朱棣(明成祖)时期启动的郑和下西洋,也为中国开拓了海上贸易,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明朝,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发展,许多手工业品如瓷器、织物和书法等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代表。
三、文化繁盛明朝是中国文化繁盛的时期之一,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艺术成就。
明成祖时期,文人墨客追求“济世之功”和“道义之行”,使得文学艺术走向现实主义。
著名的小说《水浒传》和《西游记》等都是在明朝时期创作完成的。
明成祖还举办了丽正殿科举考试,重视文人治国,激发了文化的繁荣。
此外,明朝的景德镇瓷器和苏州园林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
四、衰落和灭亡明朝在中期逐渐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了它最终的衰落和灭亡。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和官僚主义盛行,社会不稳定,经济问题严重,并遭受外族入侵的威胁。
同时,由于内忧外患的加剧,明朝丧失了对社会的控制力和信任,广泛的农民起义和边境战乱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1644年,明朝被后金的清朝所取代,结束了明朝的统治。
历史上的明朝简介

历史上的明朝简介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
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告终。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历史上的明朝历史参见:明朝历史大明开国参见:元末农民起义、明朝统一战争、西吴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
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
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治世与削藩参见:洪武之治、建文改制、靖难之役,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一、明朝简介1. 明朝历时276年(1368年-1644年)。
2. 宋朝灭亡后,元朝建立。
明朝由朱元璋建立,首都在南京。
3. 明朝分两个时期:永乐时期(1402年-1424年)和嘉靖、万历时期(1522年-1627年)。
4. 明朝的良好治理和强大军队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二、明朝的灭亡1.明朝最终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内部腐败和贪腐。
2. 内部腐败和贪腐造成了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困难等问题。
3. 明朝后期还面临着民间起义和外来入侵的问题。
4.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攻打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亡国。
5. 清朝建立后,清朝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三、明朝的成就1. 明朝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如文化、艺术、科技、农业、商业等方面。
2. 明朝亦产生了很多伟大的文化和艺术家,如唐伯虎、文征明、徐渭、仇英等。
3. 明朝的科技成就包括造船、火药、印刷术、天文学等。
4. 农业方面,明朝推广水稻种植、发展棉花种植、改良麦子种植等。
5. 明朝也发展了很多商业活动,如银行业、盐业、航海业等。
四、清朝的建立1. 清朝始于1644年,是由满洲族人愈后发起排满革命,其领袖为努尔哈赤。
2. 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
3. 清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统一中国并控制地方官员,控制地方军队,并与外国接触。
4. 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清朝政府实行了很多措施,如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修筑运河等。
5. 但是,清朝建立后的前200年左右,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清朝最终在19世纪后期被西方列强所挑战,导致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衰败。
五、小结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王朝,其成就在许多领域都位于世界前列。
2. 明朝的灭亡是由内部腐败和贪污以及面临的外部压力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明朝历史

4
媒介计划
1399年,燕王朱棣自北平举兵,以“清君侧”为名,请诛齐泰、黄子澄,发动兵变,号称“靖难”,史称“靖 难之役”。 1400年 罗贯中去世,著有《三国演义》。 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城,谒孝陵,即皇帝位,是为成祖。建文帝宫中自焚死(一说自地道出走)。
5
3、成祖朱棣(1360-1424) 年号“永乐”。1402年即位,在位23年, 65岁 朱元璋的第四子,1402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迁都北京。 是太祖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迁都北京开启了“天子守国门”的时代, 五次北伐蒙古让明军铁骑称霸大漠。命令郑和七下西洋,巩固了与南洋各国 的经贸关系。联合日本室町幕府一举肃清了元末明初兴起的倭寇,自唐之后 重新将日本纳入纳贡体系之内。帮助安南陈朝平定了胡氏叛乱,一度将交趾 重新纳入帝国版图。设置奴尔干都司管辖东西伯利亚至东北的广大地区。设 置哈密卫,派遣陈诚等多次出使西域,与西域的东察合台汗国和帖木儿帝国 建立的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社会经济达到了明朝最高峰,并编纂了永 乐大典。在对安南的战争中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从援助平叛到军事占领,失 掉了安南的民心,最终导致了黎氏大越国的完全独立。
11
6、英宗朱祁镇(1427-1464) 年号“正统” “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23年, 38岁
宣宗长子,即位时才9岁,即位之初在“三杨”的辅佐下颇有一番作为, 延续了仁宣之治,只可惜三杨年事已高,待其淡出政坛后,宦官王振开始专 权,1449年,恰逢瓦剌部也先大举入侵,在王振的怂恿下草率亲征,于土 木堡被俘,被俘后尚能保持气节拒不写招降书,随后由于后方于谦的英勇抵 抗被也先认为没有利用价值,1450年被放回,享有太上皇之名,却无权。 景泰帝崩后1457年复位,大肆打压拥立景泰帝的于谦等人,但是尚能任用 贤臣,并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被后世喻为德政。
明朝的历史-明朝的历史变化

明朝的历史-明朝的历史变化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本土中国人建立的朝代。
其历史变化经历了统一、繁荣与衰落三个阶段。
统一阶段(1368年-1449年)明朝的统一阶段始于1368年,当时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王朝。
他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成功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朱元璋推行了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建立了有效的行政机构。
在经济方面,朱元璋实行了一系列减税和发展农业的政策,促使经济逐渐恢复和繁荣。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在对内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对外进行了多次军事扩张。
他先后征服了南方的吴越和西南的云南地区,进一步巩固了明朝的统一。
繁荣阶段(1449年-1566年)明朝的繁荣阶段可追溯到明英宗朱祁镇的时期。
明英宗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包括减轻赋税负担、改善农田灌溉、促进商业贸易等,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达到了顶峰。
明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和贸易中心之一。
它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重要的国际贸易,并与西方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
在文化方面,明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成就,如四大名著的创作和明朝的航海活动。
衰落阶段(1566年-1644年)明朝的衰落阶段始于明神宗朱翊钧的统治。
在这一时期,明朝经历了内忧和外患的困扰。
国内经济出现了问题,财政紧张,加上官员的贪污和腐败导致社会不稳定。
外部压力也日益增加,蒙古和日本等国对明朝进行了频繁的侵略。
此外,在明熹宗的废黜和崇祯帝的自缢之后,明朝陷入内战和权力斗争中。
这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1644年明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清朝建立。
结论明朝的历史变化经历了统一、繁荣和衰落三个阶段。
尽管明朝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其衰落是由多重因素引起的,包括内忧外患、财政问题和统治不力等。
了解明朝的历史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明代历史资料

明代历史资料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
他的建立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明代历史资料资料,供大家参阅。
明代历史资料明朝(1368年—1644)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南明郑氏台湾政权于1683年结束。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
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明朝共传十六位皇帝。
明朝的领土曾囊括今日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并曾在今东北地区、新疆东部等地设有羁縻机构。
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以顺天府(今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留都。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北进蒙古,南征安南。
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
至正统七年,宦官王振开始擅权;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但景泰皇帝任用于谦击败瓦剌,保卫了国土。
弘治时期是明朝政治作为清明的时期,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
正德、嘉靖朝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并面临蒙古、倭寇两大外患。
明神宗万历朝初期在名相张居正的辅政之下曾一度中兴。
后世计当代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可称世界第一。
惟至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兴起,明朝开始走向衰亡。
天启年间阉党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
至崇祯年间,多处爆发民变,后金军队也突破长城,五入关内。
公元1644年,大顺军队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但由明朝宗室在华南建立的若干个南明政权又延续了数十年,直到清朝康熙年间(1680年代)方被清军彻底灭绝。
明朝的经济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都属于较发达的阶段。
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
明朝历史

(1368-1644)
明朝十六帝画像(16张) 洪武之治(治隆唐宋 远迈汉唐) 明朝建立后,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惩治贪污的官吏,收到一定的效果。明朝确立了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此时经济长足发展,全国人口大大增加。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灭亡北元朝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朱元璋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两兴大狱,即“胡蓝党狱”,牵连总人数在十多万人,在二案之外,还鞭死亲侄朱文正,毒死亲外甥李文忠。廖永忠以僭用龙凤不法事赐死,朱亮父子被鞭死,胡美以犯禁死,周德兴以帷薄不修被杀。洪武二十七年(1394)杀王弼、谢成、傅友德,二十八年(1395)杀冯胜。朱元璋的极端个性维护了中央政权的稳固,却也为日后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 靖难之役 明成祖朱棣
政治
朱元璋像(19张) 南宋灭亡五十余年后,元朝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参加了当时的濠州大帅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支,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独霸一方,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为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北伐,攻占大都(北京),蒙元统治者首领北逃,结束了在中原98年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明朝统治中。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明朝北进蒙古高原,南征安南,伐锡兰,羁縻马来诸岛族。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一个接一个,一派盛世景象。 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万邦来朝”。1442年后,宦官王振开始擅权,1449年发生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的弟弟景泰帝果断任用于谦击败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后又经历景泰、天顺两朝的经营恢复,国力有所回升,到明朝中叶孝宗时期再次大治,此时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对外复立哈密等卫,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 明朝疆域(宣德时期)
关于明朝历史解说

关于明朝历史解说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本土农民领导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朝建立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包括洪武、永乐、嘉靖、万历和崇祯时期。
明朝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发展和成就。
明朝的建立与农民起义有密切关系。
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是一位出身农民的将领。
1356年,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在农民起义中崭露头角。
1368年,朱元璋在蒲城称帝,正式建立明朝。
明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明朝初期,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废除了蒙古时期的行省制度,建立了直接统治的州县制度。
为了加强集权,他设立了六部,实施了新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此外,朱元璋还试图削弱军队的实力,限制将领们的权力,以避免类似于红巾军的农民起义再次发生。
明朝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洪武时期(1368年-1398年)。
洪武时期,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革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
他建立了北京作为新的首都,修建了明朝的重要建筑,如紫禁城和天坛。
他尊崇儒学,并推行农耕来发展农业。
洪武时期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推动了明朝的疆域扩张。
永乐时期(1402年-1424年)被认为是明朝的全盛时期。
永乐皇帝朱棣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国家的实力和声望。
他进行了七次的西征,巩固了西部边疆,并扩大了明朝的领土。
永乐时期也是明朝对外贸易的兴盛时期,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带领大船队到达了印度洋、东非、阿拉伯和东南亚地区。
永乐时期也是明朝科技和文化的繁荣时期,明朝的瓷器、织锦和木雕等工艺品被广泛传播。
明朝在嘉靖和万历时期(1522年-1620年)面临了许多内外的挑战。
明朝始终未能彻底解决内部统治问题,官僚主义和贪污成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
与此同时,明朝还面临着蒙古人、倭寇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明朝统治者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采取的对策不一,有时有成功的反抗,有时则遭遇挫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历史简介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
他的建立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元1368年8月,由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灭亡。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称帝,改元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是为明太祖。
太祖即位后,立刻对以往的制度进行改革,自太祖后,明朝废去中书省和丞相,分政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于皇帝管辖。
这种六部制成为此后明清两代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
为了选拔官吏,明朝还扩大了科举的规模,明确规定以程朱理学的四书、五经为内容,以八股文为形式的明科举制度。
此外,明朝还用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制订"大明律",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其后惠帝朱允文即位。
此时,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燕王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成祖为了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五次亲征,先后打败鞑靼、瓦剌两部蒙古骑兵,并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至北京,以此加强对北方诸族的控制。
明朝自成祖之后,历仁宗、宣宗至英宗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
公元1449年,瓦剌部进军南犯,英宗与宦官王振领兵五十万出击,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军所袭,明军全军覆没,英宗也被俘。
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瓦剌军很快就兵临北京城下,这次事件史称"土木之变"。
此时在北京留守的兵部侍郎于谦果断的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景泰帝),组织全城军民准备与敌决战。
经过艰苦的战斗,明军终于打败瓦剌军。
使其不得不放英宗回朝,并与明朝议和。
英宗回国后,于1457年趁景泰帝病危,在宦官的帮助下夺回了政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朝天子"。
在英宗复位之后,立即逮捕于谦,而助其夺权的宦官都被授以爵位。
这样一来,使此后历代的皇帝身边宠信的宦官的权利大大超出朝臣的权利,明朝的统治几乎落在他们手中。
其中以武宗时的刘谨及熹宗时的魏忠贤最为甚之。
处于明朝中后期的明神宗万历皇帝为了改变当时混乱的政局,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任命张居正为首辅来进行整顿。
张居正是当时明朝最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于经济、政治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革。
为了农业的发展,万历六年,张居正不顾大士绅的反对,丈量全国土地,增加了财政税收。
此后,他又兴修黄河水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生产逐步稳定下来。
此外,张居正还撤裁了冗余的官员,在山海关至居庸关之间建敌台三千余座,加强了北方的防务。
自张居正改革之后,经济有了大的起色,政治也相对稳定下来,明朝进入了自英宗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自神宗之后,明朝逐渐走向衰落。
公元1628年,明朝的最后一帝思宗崇祯帝即位。
此时的明朝已是内乱纷纷了。
崇祯十三年,由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军队分别在四川、河南击败明军,此后他们规模不断扩大,公元166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明朝至此宣告灭亡。
由于明朝在统治上相对比较稳定,故而明朝社会在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到明朝中期,不论是在生产工具上,还是在产量上,农业的发展都已远远超过前代,而农业的发展使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明朝的青花瓷器、宣德炉等手工业产品已成为今天不可多得的艺术品。
另外,明朝的科学文化发展更是迅速,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三本就是出于明朝,而作为科学著作出现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天工开物》以及《徐霞客游记》等著作成为今日我们研究和借鉴古代技术的珍贵的文献资料。
在永乐年间,我国著名的的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曾率远洋船队六次出使,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加强了明王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明朝简史(1368年-1644年)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统治期间,民族矛盾激化,农业生产遭到游牧的破坏。
天下大乱,各路义军反抗元政权。
农民军中,朱元璋逐渐取得领导地位。
1368年,灭亡元朝。
定都北京,改国号为明。
明朝帝王次序为: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允(火文:二字合为一字,左右结构。
念:wen)、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二次继位)、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cong)、穆宗朱载(hou)、神宗朱翊、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明朝皇帝列表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1368年——1398年在位,共31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安徽凤阳人,1368年8月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的指挥下一举攻陷元大都—北京,元朝的宣告终结。
同年,朱元璋在建康(南京)称帝,改元洪武,明朝建立,朱元璋是为明太祖。
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分封诸皇子为王。
1398年病死,时年70岁。
谥号:开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南京明孝陵。
明惠帝朱允炆(1377年——1402年),1398年—1402年在位,共4年,年号“建文”。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明朝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太祖权衡利弊,只得立朱允炆为帝。
明惠帝登基后,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有“四年宽政解严霜”之誉。
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进行削藩,惹恼诸王,燕王朱棣起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明惠帝下落不明。
朝代故事: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1402年—1424年在位,共22年,年号“永乐”。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经过四年的战争,在1420年打败惠帝统治集团,夺取了明朝政权,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1421年迁都北京,并下令编纂了《永乐大典》。
1424年,亲征漠北返师途中病死,终年65岁,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长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1424年—1425年在位,共8个月,年号“洪熙”。
朱高炽是明成祖长子,明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1425年,病死,时年47岁。
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献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425年—1435年在位,共10年,年号“宣德”。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1435年,病死,时年38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葬景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前后共22年,年号分别为“正统”、“天顺”。
朱祁镇是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时,被宦官王振专权,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王振惬英宗亲征,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1450年被放回,被景帝软禁,直到1457年,重新登基。
死于1464年,时年38岁,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裕陵(今北京十三陵)。
朝代故事:土木之变明景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1449年—1457在位,共8年,年号“景泰”。
朱祁钰是明宣宗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明英宗被俘后被拥立为帝,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喇对北京的进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1457年(景泰八年)发生“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二天之后病死,时年30岁。
北京昌平陵区所营寿陵被废,以亲王身份葬京西黑山扈之景泰陵。
朝代故事:午门血案、夺门之变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487年),1464年—1487年在位,共23年,年号“成化”。
朱见深是明英宗长子,最初名朱见浚,明宪宗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专政。
死于148 7年,时年41岁,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茂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1505年),1487年—1505年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
朱佑樘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三子。
明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明英宗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
被誉为“中兴之令主”。
死于1505年,时年36岁,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泰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521年),1505年—1521年在位,共16年,年号“正德”。
朱厚照是明孝宗的长子。
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1521年,病死,时年31岁,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康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世宗朱厚璁(1507年——1566年),1521年—1566年在位,共45年,年号“嘉靖”。
朱厚璁为明宪宗之孙,兴献王之子。
明世宗前期颇有一些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
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 0岁,谥号: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永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穆宗朱载垕(1537年——1572年),1566年—1572年在位,共6年,年号“隆庆”。
朱载垕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
死于1572年,时年36岁,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昭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1572年—1620年在位,共47年,年号“万历”。
朱翊钧是明穆宗第三子,他10岁即位,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
神宗亲政后,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明神宗时期,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
1620年,病死,时年58岁,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定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1620年),1620年即位,在位1月,年号“泰昌”。
明光宗朱常洛为神宗长子,是一个贪财好色的皇帝,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了,后因服用丹砂过度而亡,时年39岁,谥号: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庆陵(今北京十三陵)。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1620年—1627年在位,共7年,年号“天启”。
朱由校为明光宗朱常洛长子。
在位时任用宦官魏忠贤,致使政治腐败。
努尔哈赤乘机攻占沈阳。
死于1627年,时年23岁,谥号: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德陵(今北京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