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经典理论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2009-08-20 11:32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爱情三角理论-理论概述社会心理学家有个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激情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
亲密只的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
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
爱情三角理论-亲密第一要素:亲密(Intimacy)“亲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情感性投入;激情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动机性卷入;承诺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认识性(认知性)的决定与忠守”(Sternberg)。
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
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
亲密包含10个基本要素:1.渴望促进被爱者的幸福。
爱方主动照顾被爱方并入力促进他/她的幸福。
一方面可能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去促进另一方的幸福——但是也期望对方在必要时同样会这样做。
2.跟被爱者在一起时感到幸福。
爱方喜欢跟自己的情侣在一起。
3.当他们在一起做事情时,他们都感到十分愉快,并留下美好记忆,对这些美好时光的记忆能成为艰难时刻的慰藉和力量。
而且,共同分享的美好时光会涌流到互爱关系中并使之更加美好。
4.尊重对方。
情人必须非常看重和尊重对方。
尽管情人可能意识到对方的弱点,却不能因此而减少自己对对方的整体尊重。
爱情的三角理论

爱情的三角理论爱情是人类最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情感之一。
而在爱情的世界里,出现三角关系是常见的现象。
三角关系是指在爱情中,一名个体同时被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人所吸引。
这种情感纠结看似复杂,其实背后却有着一套有趣的理论,即爱情的三角理论。
爱情的三角理论源于美国心理学家斯特恩伯格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研究中提出的,并成为爱情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根据斯特恩伯格的理论,爱情的三角关系可以分为三个要素:亲密感、激情和承诺。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1. 亲密感:亲密感是指人们在爱情关系中的情感互动和接触,包括心理上的亲密和身体上的亲密。
心理上的亲密是指爱情中的信任、共享和坦诚;身体上的亲密则指的是身体接触、亲吻和性行为。
亲密感能够带来一种情感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是爱情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2. 激情:激情是指爱情中的吸引力和激烈的情感体验,包括爱情的浪漫、热情和欲望。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感觉,使人沉浸在对另一方的强烈渴望和痴迷之中。
然而,激情往往容易在时间的冲刷下逐渐减退,而亲密感和承诺则成为爱情中的稳定力量。
3. 承诺:承诺是指爱情中的责任、忠诚和决心,是在彼此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承诺体现了双方的意愿和愿意为对方付出努力的态度,包括愿意长期维持关系、共同经营未来以及对对方的专一和忠诚。
承诺使爱情关系更加稳定和持久。
爱情的三角理论认为,亲密感、激情和承诺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的。
在爱情的初期,激情通常会达到高潮,双方会被强烈的吸引力所驱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往往会逐渐减退。
而此时,亲密感和承诺的重要性就开始凸显出来。
通过建立更深的情感互动和共同承诺,可以帮助爱情关系更加稳定和持久。
然而,三角关系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困扰。
当一个人同时被两个或多个人所吸引,他们可能会陷入选择和决策的困境中。
同时,由于三角关系中存在着竞争,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对方的首选,容易引发嫉妒和不安全感。
因此,在三角关系中,坦诚、信任和沟通都显得尤为重要。
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简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爱情三角理论又称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来的。
他们是由5个要素组成的: 1。
激情( passion)。
这种感觉到的强烈的吸引力或爱慕之情。
2。
亲密( intimacy)。
指双方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结合为一体。
3。
承诺( commitment)。
对另一半忠诚不渝、至死不变的决心。
4。
投入( investment)。
全身心地付出自己的时间、金钱以及其他资源。
5。
性满足( sexual satisfaction)。
性生活中获得快乐与高潮。
根据这五点,可以把爱情分解为三类:第一类是浪漫式的爱情;第二类是伴侣式的爱情;第三类则是完美式的爱情。
他们每一个人都有特定的角色和任务,并且必须按照规范去做事才能维持关系。
比如说,女孩子会认真考虑男朋友的职业发展前景,而男孩也应该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养家糊口等。
但是,只靠这些还远远不够,两者之间仍需要保持适度的距离,因此就产生了“亲密”这样一个概念。
所谓亲密,就是彼此愿意向对方敞开心扉,毫无隐瞒地表达内心世界。
换句话说,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你,那么你首先就要怎么看待别人。
我们总是期盼着被喜欢的人欣赏,同样的道理,我们也渴求着让喜欢的人接受。
很显然,没有谁会拒绝跟自己相处愉悦的人交往。
3。
承诺( commitment)。
对另一半忠诚不渝、至死不变的决心。
4。
投入( investment)。
全身心地付出自己的时间、金钱以及其他资源。
5。
性满足( sexual satisfaction)。
性生活中获得快乐与高潮。
根据这五点,可以把爱情分解为三类:第一类是浪漫式的爱情;第二类是伴侣式的爱情;第三类则是完美式的爱情。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追寻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幸福——婚姻。
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夫妻却过早地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甜蜜。
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呢?研究证明,主要是因为缺乏沟通造成的。
许多年轻人虽然已经走进了围城,甚至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仪式,但是他们依旧沉浸于恋爱阶段,整天忙碌于各种社交场合,却忽略了与配偶之间的深层次交流。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的爱情和亲密关系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的爱情和亲密关系人类的爱情和亲密关系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心理学试图通过研究心理、情感和认知的影响,解释人们在爱情和亲密关系中的行为、感受和互动。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的爱情和亲密关系,以及相关的解释和理论。
一、爱情的心理学解释爱情是人类普遍经历的强烈情感,它涉及到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多个维度。
心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爱情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包括:1. 亲密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爱情是建立在亲密关系上的,亲密关系包括了情感支持、信任、互相依赖和亲密交流等。
亲密关系理论强调了亲密关系对爱情的重要性,认为人们通过建立亲密关系来满足情感需求和获得幸福感。
2. 恋爱风格理论:根据恋爱的方式和行为差异,人们可以分为不同的恋爱风格。
恋爱风格理论主要包括了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和恐惧型等四种类型。
每种恋爱风格都受到个体的生活经历和人格特点的影响,不同的恋爱风格对爱情的追求和维持方式也有所不同。
3. 爱的语言理论:该理论认为爱情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例如言语、行为、肢体接触和礼物等。
爱的语言理论强调了个体在爱情中表达和接受爱的方式的差异性,认为理解和满足对方的爱的语言是维系爱情关系的关键。
二、亲密关系的心理学解释亲密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更为深层次的关系,其中包含情感的交流、信任的建立和共同目标的追求等。
心理学为亲密关系提供了以下的解释和理论:1. 依恋理论:该理论认为亲密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体依恋模式的影响。
依恋理论将人的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三种。
依恋模式会影响个体对亲密关系的期望、需求和行为,安全型依恋模式对于建立稳定和满意的亲密关系较为有利。
2. 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个体在亲密关系中会进行成本与回报的考量。
个体的投入和付出,包括情感、时间和资源等方面,往往会期望得到相应的回报。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了亲密关系中的平衡和公平的重要性。
3. 理论性取向:这个理论认为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期待和满足会与其灵长类动物演化历史相关。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这个理论认为爱情是由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所构成的,这三个部分分别是:激情,亲密以及承诺。
这三个组成部分就好象三角形的三条边,所以,这个理论就被称为爱情的三角理论。
斯腾伯格根据这三种成分的不同组合,将爱情分为八种不同的类型:1.迷恋:这种爱情仅仅包含激情部分;2.喜欢:这种爱情仅仅包含亲密成分;3.空爱:这种爱情仅仅有承诺成分;4.浪漫之爱:这种爱情将亲密与激情结合在一起;5.友谊之爱:这种爱情将亲密和承诺结合在一起;6.愚蠢的爱:这种爱情将激情和承诺结合在一起;7.没有爱:这里三种成分都没有;8.完整的爱:这里三种成分都具备。
爱情三角形理论虽然非常形象的揭示了复杂的爱情关系,但现实中的爱情往往牵涉到不止一个三角形,于是他又提出了多重三角形原理,包括现实中的三角形和理想中的三角形;自己的三角形和对方的三角形;自己知觉到的三角形与对方知觉到的三角形。
就中国文化背景下运用爱情三角理论也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暗含的维度的差异和同一要素的不同维度归属。
当然,这并不妨碍借用爱情三角理论进行生活中的一般思考。
激情、亲密和承诺共同构成了爱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爱情,正如三点确立一个平面,缺少任何一个点,这个唯一的平面就不存在。
斯坦伯格之所以把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的爱情称为完美式爱情,是因为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那是一项贯穿人生的浩大工程。
然而,具备三个要素并不意味着爱情就成为现实,爱情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调节这三者的关系。
爱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怪有人认为爱是一种能力,并非天生就有,需要不断的锻炼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
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观点:
1. 依恋理论:依恋理论认为,人们在爱情关系中寻求的是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可以让人感到舒适和安全。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寻找一个可以依赖和依靠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是伴侣、家人或者朋友。
2. 情绪理论:情绪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包括激情、热情和渴望等情绪。
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让人感到兴奋和快乐,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3.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认知过程,人们通过思考、感知和判断来选择伴侣,并通过对伴侣的了解和认知来建立爱情关系。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对伴侣产生一些认知上的偏见和偏差,这些偏见和偏差可能会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4. 动机理论:动机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动机过程,人们会受到内在和外在的激励因素驱动,去寻求爱情关系和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爱情关系中,人们会寻求一些积极的激励因素,如亲密关系、性满足、社会认同等,同时也会受到一些消极的激励因素,如焦虑、压力和孤独等。
5. 人格理论:人格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人格特征的表现,人们的人格特征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爱情选择和行为。
例如,一
些人格特征如信任、忠诚和亲密性等,可能会促进爱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而一些其他的人格特征如自我中心、不安全感等,可能会对爱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心理学对爱情的解释认为,爱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格特征、社会文化、认知和情绪等方面。
了解这些心理学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爱情关系中更好地沟通和相处。
成年人的爱情理论

爱情理论一、爱情的定义爱情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它可以是爱慕、崇拜、热烈的感情,也可以是对另一个人的精神和肉体的渴望。
爱情可以是一种社会关系,也可以是一种深刻的情感。
爱情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情感,它会使人们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强。
二、成年人的爱情理论1、爱情是一种自由的选择成年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自由的选择,是一种自由的意志,而不是一种强制的责任。
成年人应该自由地、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爱情,而不是被他人控制。
事实例子:比如一个叫李雪的女孩,她的父母一直在给她介绍男朋友,但是李雪并不喜欢,最后,她自己选择了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男生,这就是自由选择爱情的例子。
2、爱情是一种责任成年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承担责任的意志,而不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成年人应该认真地、负责任地承担自己的爱情,而不是被自己的冲动所支配。
事实例子:比如一个叫张晓的男孩,他和他的女朋友分手了,但是他还是会经常去看望她,帮助她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这就是承担责任的爱情的例子。
3、爱情是一种信任成年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是一种信任,是一种互相信任的意志,而不是一种控制的行为。
成年人应该坦诚地、互相信任地维护自己的爱情,而不是被自己的疑虑所控制。
事实例子:比如一个叫王芳的女孩,她和她的男朋友分开了很久,但是他们仍然保持着互相信任的关系,每次见面都会很开心,这就是互相信任的爱情的例子。
三、爱情的意义爱情是一种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坚强的情感。
它可以使我们更加珍惜彼此,更加体谅彼此,更加关心彼此,更加支持彼此。
爱情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可以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四、爱情的结论爱情是一种自由的选择、一种责任的承担、一种信任的互动,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勇敢、更加坚强,更加热爱生活。
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

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 激情:魅力与性吸引。 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
浪漫爱:亲密+激情。 愚蠢爱:激情+承诺。 伙伴爱:亲密+承诺。
完美的爱情:亲密+激情+承诺。
爱情三角形
亲密
(喜欢—只有亲密)
浪漫的爱情 (亲密+激情)
完美的爱情
同伴的爱情 (亲密+承诺)
(亲密+激情+承诺)
激情
人要发展出一个完整之我是个非常艰巨要付上惨痛代价的过程所以慈爱又幽默的上帝就让这些异性相吸一见钟情的男女在蜜月期中先预尝了爱情天堂的甜蜜滋味然后才让他们闭着眼睛心甘情愿地进入磨合期在艰苦的旷野之中让两人彼此在个性上铁杵磨成绣花针继续发展完整之我
关于爱情的心理 学理论
爱情三角形理论
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 腾伯格,提出一个著名的爱情理 论———爱情三角形理论。他的理 论认为构成爱的要素有三种,他把 这些要素形象地比作三角形的三个 边,这三个要素分别是:激情、亲 密和承诺。爱情是由激情、亲密以 及承诺三要素组成的三角形。
角形,拥有十全十美的的爱情。
三角形在几何学中被认为是 最牢固的图形,那么它在爱情学中 又是如何呢?爱情三角形是不是意 味着爱情是坚固的呢?事实上,现 实已经很早就证明了爱情是这个世 界上最不牢靠的东西?
原因基本可以归纳如下:
首先,爱情关系并不是由一个三角形 构成,而是有两个三角形构成。而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爱情三角形,对爱情的关注点 不同,有人喜欢亲密感的爱情,有人更注 重激情,有人看中爱情中的责任。只有两 个三角形能够相合或者相补,爱情的产生 才有其可能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 一起怎么都不能来电的根本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情的经典理论
爱情是一种人类特有的两性间的情感,既有其自然基础,即两性间的吸引力;也有其社会基础,即男女双方在感情、思想、志趣、爱好、习惯等方面的协调一致、和谐共鸣。
而决定恋爱、婚姻、家庭幸福与否的正是这种社会基础。
那些虽经自由恋爱、自由婚姻,但未能获得幸福的人们,都是因为程度不同地忽视或者丢弃了这个社会基础,从而造成感情不和,同床异梦,双方缺乏共同语言和彼此理解。
爱情既然是一种高级感情生活,那就应该成为人们心灵上的一种享受。
爱情本身极为朴素,它所需要的就是彼此间端出原样的不加修饰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纯真”。
只有纯洁感情的结合,才能产生稳固持久的爱情。
从古到今,为人类所称颂的高尚爱情,都是那些勇于冲破权势和财富障碍的纯真爱情。
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为人们向往和追求;而物质上虽十分富裕,但精神空虚无聊的生活,则为人们所鄙视。
志同道合应该是爱情的主要基础。
所谓“志同道合”就是共同的志趣和追求。
你的理想,她理解;她的追求,你支持。
不是说唯有成家,方有事业;也不是说男女双方都出类拔萃,才叫以事业为重。
不同的人,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发展天地。
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心头常燃起有益于社会的追求之火,那么由这个火种点燃的爱情之灯会常明不灭的。
幸福爱情=志同道合+互相包容
有“志同道合”才会有思想的一致,从而保证生活的意义;有“互相包容”才会有个性的契合,从而保证生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