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俗语_谚语
专题3 日积月累、文言文及运用(知识盘点+试题)-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

专题3 日积月累、文言文及运用一、全册日积月累、文言文盘点。
1.关于提问的名句。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释义】遇到问题向别人请教,常识就会丰富;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人请教,就办不成大事。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释义】要广泛地多方面地学习,对学问要具体地询问直到彻底弄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执行。
(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释义】即便是聪慧才智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释义】人不是生出来就都懂得很多道理的,谁能不有怀疑呢?告知我们要多学习,才能学到更多学问。
2.积累与秋天有关的气象谚语。
(1)立了秋,把扇丢。
【释义】立秋以后,天气转凉,不再需要用扇子。
(2)二八月,乱穿衣。
【释义】形容初春和初秋时天气冷热多变,人们穿衣服没有肯定之规,有的人捂得严实,有的人则穿着轻薄。
(3)夏雨少,秋霜早。
【释义】假如夏天的雨水少,秋天的霜期就会提前。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释义】到了农历八月份,大雁就开头向南飞去,大雁一旦南飞,就表示要下霜了。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释义】每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变冷一些,下了多场秋雨后天气就冷得该穿棉袄了。
(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释义】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历八九月还很温存,甚至十月天气还暖和如春,俗称“小阳春”。
3.积累八字成语。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释义】比方人或事物各有各的特长和短处。
(2)机不行失,时不再来。
【释义】指良好的时机难得,不行错过。
(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释义】开头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却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4)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释义】饮食不慎会招致疾病,说话不当会招致灾祸。
(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释义】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骏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常用俗语

常用俗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听其言,观其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吃一堑,长一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求大同,存小异。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带寓言的成语:夸父追日、愚公移山、朝三暮四、揠苗助长、庖丁解牛、东施效颦、望洋兴叹、一鸣惊人、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南辕北辙、鹬蚌相争、掩耳盗铃、塞翁失马、叶公好龙、邯郸学步、截竿入城、望梅止渴、道边李苦、郑人买履2、带故事的成语:手不释卷、画龙点睛、亡羊补牢、自相矛盾、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守株待兔、掩耳盗铃、唇亡齿寒、惊弓之鸟、三顾茅庐、毛遂自荐、程门立雪、鹏程万里、坐井观天、胸有成竹、对牛弹琴、卧薪尝胆、黔驴技穷、破釜沉舟、图穷匕见、门庭若市、四面楚歌、点石成金、按图索骥、名落孙山、夜郎自大、杞人忧天、约法三章、指鹿为马10、谚语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言必行,行必果。
吃一堑,长一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人一双手,做事没帮手,十人十双手,拖着泰山走。
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中国民间俗语俚语谚语

中国民间俗语俚语谚语中国民间俗语俚语谚语 11.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2.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
3.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4.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
5.自称好,烂稻草。
6.多鸣之猫,捕鼠必少。
7.论旁人斤斤计较,说自己花好稻好。
8.好药难治冤孽病,好话难劝糊涂虫。
9.伶俐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
10.身穿三尺衣,说话无高低。
11.没钱时挨饿,有钱时耀阔。
12.纸做花儿不结果,蜡做芯儿近不得火。
13.鸡大飞不过墙,灶灰筑不成墙。
14.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
15.看佛警僧,看父警子。
16.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17.一心想赶两只兔,反而落得两手空。
18.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19.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
20.一年算得三次命,无病也要变有病。
21.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
22.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
23.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24.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钓。
25.说话看势头,办事看风头。
26.爹不识耕田,子不识谷种。
27.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28.家人说话耳旁风,外人说话金字经。
29.家无主心骨,扫帚颠倒竖。
30.烧的香多,惹的鬼多。
31.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32.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
33.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34.眼大肚子小,争起吃不了。
35.眼睛不识宝,灵芝当蓬蒿。
中国民间俗语俚语谚语 21)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2)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3)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4)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5)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6)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7) 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8) 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9) 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10) 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11) 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12) 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含猴的三字惯用语

含猴的三字惯用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会办到。
让我开始。
含猴的三字惯用语,是指在汉语中由三个字组成,含有“猴”字的习惯用语。
猴子是一种聪明、机灵的动物,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机智、灵活和顽皮的人。
含猴的三字惯用语往往也带有这样的意味,用来形容某种特定情境或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含猴的三字惯用语:1. 猴急猴躁:形容一个人急躁、焦虑,没有耐心等待或做事情缺乏沉稳,忍耐力差,情绪波动大。
2. 猴怀洋:形容一个人贪图外来的东西,目中无人,不知廉耻。
3. 猴洞:“猴洞”意思是坏人、凶人所藏的地方,故以“猴洞”比喻坏人、凶人经常出没或流窜的地方。
4. 猴面鹰身:形容人长相或外貌怪异,不成比例。
5. 猴子捞月:比喻空想、异想天开。
6. 猴子戴帽子:比喻对事物不了解,却行动自以为是、自作主张。
7. 猴子捞金:比喻卑鄙行为以图取巧。
8. 猴精猴精:形容一个人聪明灵活,机智过人。
这些含猴的三字惯用语反映了人们对猴子这一动物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包含了一些道德上的思考。
猴子是一个聪明灵活的动物,同时也有些许淘气和狡猾之处,这些特点在含猴的三字惯用语中被生动地表现出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语之一。
含猴的三字惯用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形象,通过对猴子这一动物的特点进行象征和比喻,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习惯用语。
希望读者们通过阅读本文,对含猴的三字惯用语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000字完】。
第二篇示例:含猴的三字惯用语是指在汉语中由三个字组成,又带有“猴”的成语、俗语或谚语。
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聪明、机灵的象征意义,因此很多与猴相关的成语或谚语多为褒义或祝愿寓意。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含猴的三字惯用语。
1. 猴子捞月“猴子捞月”是形容一个人怀才不遇,有才华却被埋没或无法发挥的情况。
猴子天性好奇,捞月的动作实际上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这个成语也暗示着某人的才华虽然很高,却始终无法实现。
语文书中的谚语

语文书中的谚语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顾宪成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 《说勤奋》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 马克思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 鲁迅7.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 竺可桢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10.从善如流,疾恶如仇。
—— 古代格言1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12.人心齐,泰山移。
——谚语13.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谚语14.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谚语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1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
——俗语1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18.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古训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20.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巴金2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22.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23.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4.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2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26.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27.昔促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三字经》2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民间常见三字俗语大全及解释

民间常见三字俗语大全及解释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字俗语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字俗语大全11、安乐窝∶安逸的生5261活环境或小巧、4102温暖、舒适的处所或房间。
2、白日梦:比1653喻根本不能实现的幻想。
3、白眼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
4、半边天:比喻新社会妇女的巨大力量,能顶半边天,也用来指新社会的妇女。
5、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6、保护伞: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
7、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8、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屈。
9、闭门羹:被主人拒之门外或主人不在,对于上门的人叫吃闭门羹。
10、变色龙:比喻看风转舵的政治投机分子。
11、擦边球:打乒乓球时擦着球台边沿的球,后来把做在规定的界限边沿的事比喻为打擦边球。
12、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比喻解雇。
13、炒冷饭(也说“抄现饭”):比喻重复已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没有新内容。
14、开小灶:比喻受特殊的照顾。
又说“吃小灶”。
15、穿小鞋:比喻受到别人利用职权暗中给予的刁难、报复或施加的约束、限制。
16、唱主角: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17、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
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18、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19、闯红灯: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20、出气筒:比喻用来发泄怨气的人。
21、点鬼火:比喻鼓动别人做坏事。
22、跌眼镜:比喻事情发展出乎意料,令人吃惊。
23、顶梁柱: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
24、定心丸:能使人情绪稳定的东西。
25、定盘星:比喻一定的主张,准主意。
26、打冷枪:藏在暗处向没有防备的人突然开枪。
27、打游击:比喻从事没有地点的工作或活动。
28、打埋伏:比喻隐藏物质、人力或隐瞒问题。
谚语、歇后语、俗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
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6、火心要空,人心在实。
7、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8、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
9、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
□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
10、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1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12、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烈火见真金)。
1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4、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5、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16、自古华山一条道。
17、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18、雁门关外有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19、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20、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21、好马不吃回头草,好汉不夸旧功劳。
22、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23、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5、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26、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
27、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8、谦虚的人学一当十,骄傲的人学十当一。
2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0、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31、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2、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33、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34、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35、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
36、种田不好误一年,读书不好误一生。
37、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38、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9、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锻炼不健康。
4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小学生必背歇后语1、竹篮打水—―一场空2、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3、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4、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5、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7、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8、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9、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10、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11、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12、包拯斩包勉――大义灭亲13、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14、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彼此彼此)15、半路然出个程咬金――措手不及16、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17、吃着黄连唱歌――以苦为乐18、窗户眼儿喇叭――名声在外19、此地无银三百两――□了天机20、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1、放虎归山――后患无穷22、凤凰身上插鸡毛――多此一举23、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24、干打雷不下雨――虚张声势25、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26、关公在曹营――心不在焉27、过河的卒子――有进无退28、和尚打伞――无法无天29、画饼充饥――自己骗自己30、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宏大量31、鸡毛当令箭――轻事重报32、鸡蛋里挑骨头――无中生有33、老鼠钻进书箱――咬文嚼字34、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35、刘备三请诸葛亮――思贤心切36、李逵卖炭――人黑货也黑37、梁山上的朋友――不打不成交38、梁山的军师――无(吴)用39、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40、林黛玉的身子――弱不禁风41、马背上看书――走着瞧42、盲人上大街――目中无人43、棉花里藏针――柔中有刚4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4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46、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7、徐庶在曹营――身不由己48、一只筷子吃藕――专挑眼49、哑巴吃饺子――心中有数50、诸葛亮摆空城计――化险为夷51、中国的功夫――名不虚传52、猪八戒改阵――倒打一靶53、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54、张飞用计――粗中有细55、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小学生必背名言、警句等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俗语-

三字俗语三字俗语是我国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常用于表达简洁、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或谚语。
它是我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思维方式。
在社会生活中,三字俗语经常被人们用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因此,它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时代意义。
1.人无完人这是一句非常经典的三字俗语,意思是说没有人是完美的,任何人都有缺点和不足之处。
这个俗语寓意着虚心求教、不断进步的重要性,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和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可能会有不同的习惯、性格、思想等等,这些差异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因此,人无完人的这个俗语告诫我们要宽容和体谅他人,在相处中要包容对方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从而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2.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一句警句,意为明明知道某件事情具有危险性,却在不理智地冒险。
这个俗语提醒人们要慎重思考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盲目追求利益和刺激。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选择,比如说工作、恋爱、投资等等。
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的结果,但我们可以通过理性地分析、考虑风险等方式来降低冒险的风险。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这个俗语提醒我们不要冲动,要有良好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3.宁可错杀,不可放过这个俗语用来描述一种重要性,即宁愿错误地打击某个可能有罪的人,也不惜漏掉真正的罪犯。
这个俗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为了维护公正和正义,决不能手软。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俗语被广泛应用于公安部门和其他执法机构,在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这个俗语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勇气、敢于担当,不要害怕决定重大事项,以免错失良机。
4.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是一句警句,意为一个小小的失误、一时的冲动,可能给自己带来一生的悔恨。
这个俗语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轻易做出决定。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俗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一个错误的言论或行动可能会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给自己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俗语》1、【清一色】原指打麻将时由一种花色组成的一副牌。
后比喻全部由同一种成分构成。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而且他〔佘小观〕赌品甚高,输得越多心越定,脸上神色丝毫不动。
又欢喜做清一色。
因此同赌的人更拿他当财神看待。
2、【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
后指凭空捏造。
出自《宋史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3、【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出自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三停刀砍不断黄桑棍,九稍炮不破迷魂阵。
4、【门外汉】指外行人。
出自《五灯会元天竺证悟法师》:师举东坡宿东林偈曰: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曰:是门外汉耳。
5、【打擂台】参加摆擂台者的比武。
比喻相互竞赛。
擂台:比武而专设的台子。
出自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那泰安山神州庙,有一等打擂台赌本事的,要与人厮打。
6、【不成器】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
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
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7、【紧箍咒】《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传授给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之后比喻束缚人的框框。
8、【杀风景】损伤完美的景致。
比喻败坏兴致。
宋朝苏东坡诗《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云: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9、【单相思】男女之间只有单方面的爱恋思慕。
也比喻双方中只有一方有愿望或热情。
出自明高濂《玉簪记村郎闹会》:只见些花落东风点绿苔,佩环声,归仙宅,单相思今空害。
10、【泣鬼神】使鬼神为之哭泣。
比喻诗文感人至深。
出自唐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1、【多面手】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
12、【眼中钉】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出自《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
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13、【九回肠】形容胸间的愁闷痛苦已到了极点。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14、【迷魂汤】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出自《全元散曲点绛唇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
迷魂汤味道美,纸汤瓶热火猥。
15、【打头风】指逆风。
出自唐白居易《小舫》诗:黄柳影笼随棹月,白苹香起打头风。
16、【风木叹】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
指丧父母的悲伤。
风木:同风树。
出自宋陆游《焚黄》:早岁已形风木叹,余生永废《蓼莪》诗。
17、【翘辫子】清代男生也梳辫子,刽子手杀人时要把辫子提起,翘辫子指杀头。
借指死亡。
18、【打前站】行军或群众出行时先派人到将要停留或到达的地点去办理食宿等事务。
来源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大王即刻到了,洒家是打前站的,你下马饭完也未?19、【墙外汉】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
出自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慕容垂歌辞》: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
20、【直如弦】像弓弦一样的正直。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了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21、【门外汉】指外行人。
出自《五灯会元天竺证悟法师》:师举东坡宿东林偈曰: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曰:是门外汉耳。
22、【敲门砖】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
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
出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五:一日,冲元自窗外往来,东坡问:何为?冲元曰:绥来。
东坡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
盖冲元登科时赋句也。
冲元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23、【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出自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4、【东家丘】孔子的西邻不知孔子的学问,称孔子为东家丘。
指对人缺乏认识,缺乏了解。
丘:孔丘。
出自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邴原传》: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
25、【落汤鸡】比喻落水或浑身湿透的人。
出自明天然智叟《石头点》第六回:止子小船身一旺,立勿定,落汤鸡子浴风波。
26、【冒失鬼】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就算我是个冒失鬼,闹了个烟雾尘天,一概不管,甩手走了,你们想想,难道炕上那个黄布包袱我就含含糊糊的丢下不成?27、【不二门】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出自姚合《寄不疑上人》:是法修行遍,方栖不二门。
28、【吹牛皮】比喻说大话,夸大其词。
相传,从前黄河上游一带,水急浪恶,难以行舟。
当地人常用牛羊皮制成筏子渡河。
皮筏由几个牛羊皮口袋连结而成,使用时用嘴给皮筏充气,于是就有了吹牛皮一语。
不用足够的力气,光谈空话,皮筏是吹不起来的。
人们常对光说空话的人说:你有本事就到河边吹牛皮看。
之后,就以吹牛皮比喻说大话,夸夸其谈。
29、【抱不平】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忙弱小的一方。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回:气的我只有替平儿打抱不平。
30、【满堂红】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或到处都很兴旺。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红纸牌儿在当中,点着几对满堂红。
31、【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至鸿门,谢曰:32、【马后炮】象棋术语。
比喻不及时的举动。
出自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好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
33、【直如弦】像弓弦一样的正直。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了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34、【鸿门宴】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至鸿门,谢曰:35、【满天飞】形容到处都是。
亦作满空飞。
出自宋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36、【出锋头】表现自我,自鸣得意地显示自我比别人行。
又作出风头。
出:显露。
出自宋沈辽《云巢编》:壮心欲驰步辄跚,试出锋头官已瘝。
37、【五里雾】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的境界。
出自《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38、【蓬间雀】生活在蓬草间的小鸟。
比喻目光短浅,没有志向的人。
蓬:飞蓬;野草;雀:小鸟。
出自《庄子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但是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39、【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
40、【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乞:求,讨。
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
41、【风树悲】指丧父母的悲伤。
出自唐白居易《赠友》诗: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42、【绊脚石】绊脚的石头,比喻阻碍前进的东西。
43、【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44、【麒麟阁】汉代阁名,供奉功臣。
指卓越的功勋或最高的荣誉。
出自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诗: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45、【打圆场】调解纠纷,从中说和,使几方面都能理解,从而使僵局缓和下来。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亏得和尚打圆场,好容易才把那女人劝下的,因此同了他来。
46、【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47、【出风头】表现自我,自鸣得意地显示自我比别人行。
出:显露。
48、【牛马走】本义指在皇帝驾前像牛马一样跑前跑后的人。
也泛指供驱使奔走的人。
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
49、【打头风】指逆风。
出自唐白居易《小舫》诗:黄柳影笼随棹月,白苹香起打头风。
50、【佳弟子】指德才超群的晚辈。
佳:好,优。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汝是我佳弟子,当不减阮主簿。
51、【杵臼交】指不计贫贱的交谊。
出自《后汉书吴佑传》: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
佑与语大惊,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间。
52、【长舌妇】好进谗言的妇人。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卷:文钱小隙造奇冤:都是你这小天杀的,不学好,引这长舌妇开口。
53、【意中人】心意相知的友人,后多指心中所眷恋的人。
出自晋陶潜《示周祖谢三郎》: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54、【放冷箭】乘人不备,放箭伤人。
比喻暗中伤人。
冷箭:暗箭。
出自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你们休放冷箭,报复去,道有孔目孙荣特地拜见哥哥来。
55、【闭门羹】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出自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56、【二把刀】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57、【醋坛子】装醋的坛子,指在男女关联上嫉妒心很强的人。
58、【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轻下重,扳倒后自我能竖立起来。
现多用于讽刺巧于持续自我地位的人。
出自清赵翼《陔余丛考》第三十三卷: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作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59、【不成器】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
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
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60、【半瓶醋】比喻对某一门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却好在人前卖弄的人。
出自《古今杂剧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61、【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62、【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主角,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63、【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出自晋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64、【落汤鸡】比喻落水或浑身湿透的人。
出自明天然智叟《石头点》第六回:止子小船身一旺,立勿定,落汤鸡子浴风波。
65、【丑八怪】相貌丑陋的人。
66、【风马牛】即风马牛不相及,喻指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左传僖公四年》记载: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67、【单相思】男女之间只有单方面的爱恋思慕。
也比喻双方中只有一方有愿望或热情。
出自明高濂《玉簪记村郎闹会》:只见些花落东风点绿苔,佩环声,归仙宅,单相思今空害。
68、【大手笔】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
《晋书王珣传》:此当有大手笔事。
69、【霹雳手】指断案敏捷的人。
出自《旧唐书裴漼传》:崇义大惊,谢曰:公何忍藏锋以成鄙夫之过!由是大知名,号为霹雳手。
70、【冒失鬼】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就算我是个冒失鬼,闹了个烟雾尘天,一概不管,甩手走了,你们想想,难道炕上那个黄布包袱我就含含糊糊的丢下不成?71、【贱骨头】指不自尊不知羞耻或不知好歹的人。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回: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嫉妒。
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
但是个贱骨头。
72、【露马脚】比喻无意中暴露出隐蔽的真相。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年轻时与一位也是平民出身的马姑娘结了婚。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念马氏辅佐有功,封她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当时以三寸金莲为美,而马氏却长着一双未经缠过的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