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的形态和构造.

合集下载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完整版)第5章茎的形态构造

茎枝表面隆起呈裂隙 状的小孔,是茎与外
界气体交换的通道
皮孔 冬芽 叶痕
苦楝[liàn]树
芽鳞痕
皮孔
(二)芽及其类型 芽(bud)是尚未发育的枝条、花或花序。 根据芽的生长位置、发育性质、有无鳞片包被及活 动能力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依芽的生长位置分
顶芽:生于茎技顶端的芽称顶芽。 定芽 腋芽:生于叶腋的芽称腋芽或侧芽。
葡萄的茎卷须
野葱的小鳞茎
四、茎的生理功能 茎的主要功能: 是输导和支持作用,还有贮藏和繁殖的功能。
第二节 茎的显微构造
一、茎尖的构造 茎与根的生长、分化过程基本相似。
茎尖也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及成熟区。主要 不同之处在于:前端没有类似根冠的构造,而 存在能形成叶和芽的原始突起,称为叶原基 (leaf primordium)和芽原基(bud primordium) 。
有的植物此层细胞中含有许多淀粉粒而称之 为淀粉鞘(starch sheath),如马兜铃、蚕豆、蓖部分,
包括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等。
1.初生维管束
初生维管束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束中形成层
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 细胞和初生韧皮纤维组成
分化成熟的顺序:外始式
(二)皮层 表皮内、维管柱外的几层细胞;分为皮
层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细胞。皮层厚角组织 在表皮下方,支持作用。皮层薄壁细胞常具 叶绿体,具光合和贮藏作用。
与根的皮层区别在于: 茎的皮层不如根的皮层发达。含有叶绿体, 能进行光合作用。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的皮层最内一层细胞 仍为一般的薄壁细胞,而不象根在形态上可 以分辨出内皮层,故皮层与维管区域之间无 明显分界 。
次生木质部的组成
导管

实验五 茎的形态结构

实验五 茎的形态结构
维管柱):向日葵茎,南瓜茎 (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椴树茎,
松树茎(木材的构造)
向日葵茎横切-初生构造
向日葵茎横切-外韧维管束
南瓜茎横切-双韧维管束
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玉米茎横切
椴树茎横切-木质部外结构
椴树茎横切-髓射线、韧皮部
椴树茎横切-木质部
椴树茎横切-髓
松树木材横切面
松树木材径向切面
松树木材切向切面
实验报告
1.绘向日葵茎横切面部分详图, 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2.绘椴树茎横切面部分简图, 示双子叶植物老茎的次生构 造,注明各部位名称。
Hale Waihona Puke 植物生物学实验——形态解剖学部分实验五 茎的形态结构
【实验目的】
1. 了解茎的基本形态。 2. 掌握双子叶植物草质茎与木本茎的解剖结构及
不同点。 3.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解剖结构特点及与双子叶
植物的异同。 4.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5.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实验内容】
1.茎的形态:枝条,芽,分枝的类型 2.茎的解剖构造: (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表皮,皮层,

植物学讲义茎3

植物学讲义茎3

第二节茎1.茎(种子植物)的来源(1)幼胚的胚芽发育成茎(2)叶腋的芽发育茎的侧枝2.茎、枝和芽三者的关系是什么?茎——枝上除去叶和芽所留下的轴状结构。

枝——着生着叶和芽的茎芽——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

也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一、茎的形态(一)茎的外形外形圆柱形、三角形、方柱形2.节——茎的鉴别特征(1)节节——茎上着生叶的部位节间——两个节之间的部分茎具节和节间;节上着生叶;在叶腋和茎的顶端具有芽节、叶和芽是茎的标志性特征。

(2)木本植物的果枝长枝—节间显著伸长短枝—节间缩短(各节间紧密连接,难于辨认)短枝上的叶—簇生。

如银杏(簇生)、马尾松(二针)果枝—长枝—短枝(果枝、短果枝群)—花(3)草本植物的莲座茎节间缩短——叶排列成基生的莲座状。

(4)节膨大的茎禾本科植物——甘蔗、毛竹、水稻和玉米蓼科植物——蓼蓝、水蓼节间膨大——莲(藕)(5)叶痕——维管束痕、芽鳞痕和皮孔A叶痕落叶植物叶落后,茎上留下的叶柄痕迹。

叶痕的形状、颜色、排列顺序(互生、对生等)、维管束痕的排列形状和束数各不相同。

图示B.芽鳞痕第一,有些茎上可以看到芽鳞痕第二,顶芽(鳞芽)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形状和数目因植物而不同。

第三,顶芽每年在春季开展一次,芽鳞痕可用来鉴别茎的生长量和生长年龄。

(用于扦插、嫁接做切片时选枝用) C 皮孔第一, 本质——是木质茎上气体通道第二, 皮孔的形状、颜色和分布的疏密、因植物不同。

上述三种均可做为鉴别植物种类的特征。

(二) 芽 1. 芽定义—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和花序。

枝芽和花芽枝芽—决定着主干与侧枝的关系与数量。

决定着植株的长势和外貌。

花芽—决定着花或花序的结构和数量。

芽的结构顶端分生组织—顶芽叶原基—顶端分生组织下面的突起 幼叶—由叶原基伸展而成叶芽原基—幼叶腋处的突起(也称侧枝原基或枝原基)。

芽轴叶芽原基—相当于更小的枝芽芽轴—芽间没有伸长的短缩茎。

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茎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茎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部分,负责支撑植物体和输送水分和养分。

它有以下形态结构和功能:
1. 茎的形态结构:
- 高度和形状:茎的高度和形状可以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环境的
需要而变化。

有些茎很短,接近地面,称为匍匐茎;有些茎很长且直立,称为直立茎;还有些茎具有卷曲的形状,称为蔓茎。

- 茎的分枝:茎可以分枝成多个枝条,形成植物的分支结构,
增加植物的生长点。

- 茎的叶痕和叶痕疤痕:茎上的叶子在脱落后,会留下较大的
叶痕,叶痕之间会有疤痕,记录了叶子的位置和茎的生长过程。

- 茎的表面特征:茎的表面可以有表皮、毛发、刺等特征,以
便进行气体交换、保护茎体和调节水分蒸发。

2. 茎的功能:
- 支撑与承受重量:茎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植物体的结构支撑,
并承受植物的重量。

- 输送水分与养分:茎内部有细长的导管和组织,能够输送水
分和养分从根部到植物的其他部位,保证整个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 光合作用:某些茎的表皮中含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助于茎体自身的生长和发育。

- 贮存能量:一些植物的茎能够贮存大量的淀粉和其他能量物质,以供日后使用。

药用植物学-茎

药用植物学-茎

(2)次生木质部 由导 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 纤维和木射线组成。 ★ 年轮:在木本植物茎 的木质部或木材的横切面上 常可见许多同心轮层,每一 个轮层都是由形成层在一年 中所形成的木材,一年一轮 标志着树木的年龄,称为年 轮。 春季气候温暖,雨量充 沛,形成层的分裂活动比较 强烈,所产生的细胞体积大 , 壁薄 ;导管直径大 , 数目多 ; 纤维较少;因此材质较疏松, 颜色较淡,称早材或春材。
第二节 茎
(一)茎的外形 1.节和节间 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节,相邻 两节之间的部分称节间。节和节 间是识别茎的主要依据。在节上, 叶和茎之间的夹角处称叶腋,茎 枝的顶端和叶腋均生有芽。 一般植物体的地上部分是由茎 和叶共同组成的,凡是带着叶的 茎叫枝或枝条。枝有时有长枝和 短枝之分。 木本植物的茎枝上还有叶痕、 托叶痕、芽鳞痕和皮孔等。
第二节 茎
单轴分 枝
合轴分 枝
第二节 茎
3.二叉分枝:顶端的分生组织平分成两半, 各形成一个分枝,在一定的时候,又进行同样的 分枝,以后不断重复进行,形成二叉状分枝系统。 如地钱、石松等。
4.假二叉分枝:顶芽停止生长或顶芽是花芽, 由靠近顶芽下面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两个相同 的分枝,从外表看似二叉分枝,因此称假二叉分 枝。如丁香、曼陀罗等。
第二节 茎
★叶痕:是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有心 形 、 三角 形、半月形、马蹄形等。 ★托叶痕:是脱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芽鳞痕:是包被芽的鳞片脱落后留下 的 疤 痕。 ★皮孔:茎枝表面突起的小裂隙为皮孔, 通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维管束痕:叶痕中的点状小突起称维 管 束 痕,其排列方式依植物不 同 而
第二节 茎
小 结
一、茎的基本形态 二、正常茎的类型 木质茎 1.茎的外形 1.依质地分 草质茎 2.芽及其类型 单轴分枝 肉质茎 合轴分 直立 3.茎的分枝 二叉分枝 枝 缠绕 茎 假二叉分枝 2.依生长习性 茎 攀援 三、变态茎的形态与类 分 茎 匍匐 叶状 型 根茎 茎 平卧 枝刺 茎 块茎 茎 2.地上 钩状 1.地下 球茎 茎 茎 茎卷 茎 鳞茎 须 小块茎和小鳞

3.2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第二节茎

3.2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第二节茎

2)初生木质部(primary xylem):位于维管
束的内侧,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 维组成,其分化成熟的方向和根相反,由内向 外的,称内始式(endarch)。
3)束中形成层(fascicular cambium):位
于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为原形成层 遗留下来,由1—2层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组成, 可使茎不断加粗。
按照中柱的定义,将种子植物根、茎等 轴状器官的初生构造中,皮层以内的部 分称中柱(stele),中柱最外部分具特有的 组织区域称中柱鞘。在根的初生构造中, 具典型的内皮层和中柱鞘,皮层和中柱 有明显分界。
(1)初生维管束(primary vascular bundle) 双
子叶植物的初生维管束包括初生韧皮部,初生 木质部和束中形成层(fascicular camhium)。藤 本植物和大多数草本植物,维管束之间距离较 大,即束间区域较宽;而木本植物维管束排列 紧密,束间区域较窄,维管束似乎连成一圆环 状。
物在一年内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的 一年生草本 (annual herb),如红花、马齿苋; 若在第二年完成其生长发育过程的称二年生草本 (biennial herb),如白菜、萝卜; 若生长发育过程超过二年的称多年生草本 (perennial herb);其中地上部分某个部分或全部 死亡,而地下部分仍保持生活力的称宿根草本,如 人参、黄连;若植物体保持常绿若干年不凋的称常 绿草本,如麦冬、万年青。
有的皮层中还可有纤维、石细胞,如黄柏、桑。
有的还有分泌组织,如向日葵。
茎的皮层最内一层细胞大多为一般的薄 壁细胞,无内皮层,故皮层与维管区域 之间无明显分界。少数植物茎皮层最内 一层细胞含有大量淀粉粒,称淀粉鞘 (starch sheath),如蚕豆、蓖麻。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单子叶植物是植物界中最为广泛的群体之一,其茎的结构在植物的生长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可以分为茎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

一、茎的外部结构1. 茎的形态:单子叶植物茎的形态多样,有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块茎等多种形式。

不同形态的茎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2. 茎的表面:单子叶植物茎的表面通常被覆盖着保护性的表皮组织,表皮细胞密集排列,有时还含有气孔,起到保护茎内组织的作用。

3. 茎的分枝:单子叶植物的茎通常具有分枝,分枝的形式和数量因植物的种类而异。

茎的分枝可以增加植物的叶片面积,提供更多的光合作用面积。

二、茎的内部结构1. 表皮组织:茎的内部由一层紧密排列的表皮组织包裹着,表皮细胞通常含有角质质壁,起到保护茎内组织的作用。

2. 皮层组织:表皮组织下方是茎的皮层组织,皮层细胞的排列相对松散,可以贮存水分和养分,并起到支撑茎的作用。

3. 维管束:维管束是茎内的重要组织,由导管和维管植物组成。

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维管植物则负责支持茎的结构。

4. 髓部:茎内的髓部通常位于维管束的中心,由松散的细胞组成,可以贮存水分和养分。

5. 韧皮部:韧皮部位于维管束的外部,由纤维组织和韧皮组织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茎的作用。

6. 髓腔:有些单子叶植物的茎内部还存在着髓腔,髓腔是由髓部细胞形成的空腔,可以贮存水分和养分,同时也起到减轻茎的重量的作用。

茎的结构对于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茎的外部结构和形态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茎的内部结构则可以保护和支持茎的生长。

维管束的存在使得茎能够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运输,髓部和韧皮部则起到贮存和保护的作用。

茎的结构的多样性使得单子叶植物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为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茎的形态

茎的形态
NCEPU 21
NCEPU 22
} 着生于枝条顶端的芽,叫顶芽。
位置
着生于枝条和叶之间的芽,叫腋芽(或侧芽

腋芽一般是一个单生,有的也有两个或多个并生在一起。如桃树的
腋芽一般是3个,中间的叫主芽,两侧的称为副芽。
} 顶芽和腋芽都着生在枝条固定的位置上,称为定芽 是否
有的芽能够在老根、老茎和叶片上发芽,这些芽称为不定芽 固定
第二节 茎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一、茎的形态
(一)茎的形态
NCEPU 1
竹子
示节和节间
玉米
相茎 邻上 两着 节生 之有 间叶 的, 部叶 位着 叫生 做的 节部 间位
叫 做 节 。
NCEPU 2
NCEPU 3
叶片与枝条之间的夹角称为 叶腋 茎的顶端和叶腋处都着生芽,分别称为 顶芽和腋芽 (侧芽) 木本植物的枝条,其叶痕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叫 叶痕。在 叶痕上维管束断裂留下的痕迹叫 束痕。芽鳞脱落后留下的 痕迹叫 芽鳞痕 ,根据芽鳞痕的数目可以判断枝条的年龄。
眠 芽

休眠芽:芽形成后,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而不萌发,叫做休眠芽 。
利 用 ?
植物的顶芽活动力最强,离顶芽越远的腋芽,活动力最强,离顶芽 越远的腋芽,活动力便越弱。
NCEPU 27
4、鳞芽和裸芽
鳞芽:芽的外面有鳞片包围的,叫做鳞芽。
鳞片为变态的叶,其外面覆盖绒 毛裸芽或:有蜡些植纸物的,芽不可具有增 鳞片强,裸保露于护外面作,叫用做裸,露。避 免草水本分植大物量及散生失长和在机热械带损潮伤湿。气如候 木的本木植本物植中物苹常果 形、成梨裸在芽冬。季棉形花成、 的烟芽草,、多番属茄于的鳞 芽芽属。于裸芽。
? 牵牛,菜豆。
NCEPU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禾本科植物茎节间解剖 结构特点 • 茎节间的基
本结构分为: 表皮、基本 组织、维管 束三部分。
1、表皮
• • • 表皮 • • • 长细胞:壁厚、角质化,纵向壁常波状。 栓细胞:细胞壁栓化 短细胞: 硅细胞:含大量二氧化硅 气孔器:保卫细胞哑铃形,其旁各有一 副卫细胞。
2、基本组织
• 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5、木栓形成层活动
• 活动的结果产生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 起源:表皮、近表皮的皮层薄壁组织或厚角 组织、皮层较深处的薄壁组织、初生韧皮部 等。 • 树皮:多次周皮形成的结构(狭义)或维管 形成层以外的所有部分(广义)。 • 皮孔:周皮形成过程中,枝条原来气孔处产 生的浅褐色小突起,它是气孔内木栓形成层 产生许多圆球形且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而形 成的,保证了茎内组织和外界的鞘:由厚壁细胞组成,在维管束外围。 • b、初生韧皮部:靠茎的外方,由筛管、伴管组成。 • c、初生木质部:位于茎的内方,横切面上呈“V” 字形。由导管、木薄壁细胞、管胞、厚壁组织构 成。在“V”形的两臂上各有一个大型孔纹导管, 中间有薄壁细胞、管胞,称为后生木质部。 • 没有形成层,属于有限外韧维管束,只有初生结 构。
2007.11.10.
3.中柱
• • • • 中柱 • 中柱鞘:大多数植物没有此结构 初生木质部:内始式 分生组织:束中形成层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维管束
髓:幼茎中央的薄壁组织
• •
髓射线:维管束间连接皮层和髓的 薄壁组织。
(二)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 1、维管形成层的发生 和活动
(1)、来源 初 生木质部和初生 韧皮部之间具有 分生能力的组织, 来自于原形成层。 包括束中形成层 和束间形成层。
五、茎的结构
•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 • •
成熟区横切面
表皮 皮层 中柱
• 1.表皮
结构特点: 是茎外表的初生保护组织,其最显著 特征是细胞外壁角化,并形成角质层; 其次也分布少量气孔和表皮毛。 功能: 防止水分散失; 抵抗病虫害入侵等。
2.皮层
• 结构特点: • 主要由薄壁组织组成,有些植物也有厚 角组织,两者都含有叶绿体。有些植物茎 的皮层中有分泌腔、粘 液道、乳汁管等分 泌结构;或 具有鞣质或晶体等后含物。木 本植物常有石细胞群。 • 仅有少数植物有内皮层,因其富含淀粉, 又称淀粉鞘。
• • a. 无中空的髓腔:如玉米、高粱等,茎内为基 本组织所充满。
• b . 有中空的髓腔:如水稻、小麦等,中央的 • 基本组织解体,形成髓腔。 • • 通气组织、机械组织随不同植物而有所不同。
3、维管束
• 一般分散在基本组织中。 排列方式有两类: • a . 排列成内、外两环: 外环分布于边缘机械组 织中,小; • 内环大,分布于基本 • 组织中,中间为髓腔 • b .分散排列于基本组织 中。
• 年轮:维管形成层活动受季节影响,春季适 宜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导管和管胞直径大, 木材疏松,颜色浅,为春材或早材;秋季温 度逐渐降低,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弱,形成导 管和管胞直径小,排列紧、色深为秋材或晚 材。同一年内产生的早材和晚材为一个年轮。 如图中所示,边缘部分色浅,担负输导和贮藏 功能,为边材。 中心部分色深,为死亡或衰老部分,为心材。
一个维管束放大
3、禾本科植物的居间生长和初生增粗生长
• A。居间生长: • 禾本科节间基部存在居间分生组织,它们的活 动使植物节间伸长,称为居间生长。 • 禾本科植物倒伏后背地弯曲生长、收割后韭黄 的生长等。 • B。初生增粗生长: • 初生增粗分生组织:叶原基下面靠近茎轴外围 部位排列规则的、扁平状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 胞。它们平周分裂的结果使茎尖增大和茎轴增粗。
植物学 第二节 茎的形态和构造 •
•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主讲教师 杨福林
四、茎尖分区及生长动态
• 生长锥:原套、原体 • 分生区 叶原基 • 叶芽原基 • 茎尖 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过渡区; • 细胞有丝分裂活动减弱 • 成熟区:细胞有丝分裂和伸长活动 • 明显趋于停止 • 伸长区和成熟区包括外起源的叶原基、腋芽原基 及幼叶、芽轴等。
• (2)细胞类型
纺锤状原始细胞:长而扁,长梭状。 维管形成层
原始细胞
射线状原始细胞:较小、近等径。
(3)维管形成层活动
平周分裂 纺锤状原始细胞 维 管 形 成 层 横 分 裂 次生韧皮部 次生木质部 垂 周 分 裂 平周分裂 射线状原始细胞 次生维管组织
扩大维管形成层周径
韧皮射线 维管射线 木射线
• • • • •
初生分生组织 成熟组织 原 表 皮 ------- 表皮 原套----周缘分生组织---- 基本分生组织------皮层、髓射线(部分) 原形成层-----------维管束
原分生组织
• 原体----髓分生组织----------基本分生组织-------------髓 (部分)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