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26巫峡赏雾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26 巫峡赏雾 |湘教版

《巫峡赏雾》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3、能运用批读的方法自主学习山帽子雾、轻纱雾、半山雾的内容。
教学重点:体会巫峡各种雾的特点,想象雾的景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略谈雾1、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需要你们来帮帮老师,可以吗?2、“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
”聪明的你能猜出来吗?3、说到雾,你都想到了哪些词语?4、今天就让咱们跟随作者一同游览巫峡,去细细欣赏巫峡之雾。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游戏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扣文本内容,自然引出对雾的学习。
二、初步感知,欣赏雾1、孩子们,你们到过巫峡吗?没关系,老师特地为你们搜集了一些巫峡的雾的图片,咱们先来一睹为快。
(课件出示巫峡的雾的图片,欣赏)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3、你知道作者欣赏之后觉得巫峡的雾怎样呢?请你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用横线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4、这两句话分别在哪个自然段?那中间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5、文章前后都在写对巫峡雾的感受,中间在具体描写这四种雾,这种结构是?(总—分—总)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把影像和文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看图片,找语句,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住了文章脉络,为进一步读懂、读美文章奠定了基础。
三、精读感悟,赏析“跑马雾”1、在这么多的雾中老师最喜欢跑马雾,你们呢?2、还有哪些孩子也喜欢跑马雾的就和我一起读读吧!3、孩子们,请你在这段中找找直接描写跑马雾的特点的句子,用“~~”勾画下来。
(1)指名回答。
(2)孩子,你能把它的特点批注在旁批栏里吗?你准备怎么批注呢?其他孩子也别闲着,咱们也像他这样写写吧!老师看看哪个孩子写得又快又好。
(3)“气势好生了得”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说一说吗?(气势磅礴)(4)孩子,你喜欢哪个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
2019年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6巫峡赏雾优质课课件

边读边想:
1、标好自然段。 2、具体介绍雾景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3、整个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内容什么?
浏览课文,思考:
一、作者写了哪几种雾?在书上用“——”标出, 并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些雾的名称的由来。
山帽子雾 半山雾 大而圆,仿佛给山峰戴上了一顶帽子。 犹如一道天幕将山峰拦腰割断。 丝丝缕缕,看上去如同落地轻纱。 春天早晨时分,江面上骤然升起一层烟波。
山帽子雾,大而圆。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的山峰,都笼罩着一层雾,巫峡由此添几分秀 色。山帽子雾被太阳照得银光闪闪,璀璨夺目。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 将山峰拦腰截断。一栋栋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 ,便严严实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就那小路倔强得 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出来。一阵铃铛声传 来,雾中走出一头头黄牛,走在后面的放牛人连连吆 喝,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比喻 拟人
静态描 写
多而挤
拥挤不堪
排比
动态描 写
形态
气势 丰富的联想 细致的观察
声音
品读这一个自然段中的排比句,用△标出句子 中的动词,想想,如果把句子中的“竖”“腾”分 改为“翘”“扬”好不好?为什么?
(改后毛扬起的幅度
大,“腾”字更能突出奔马驰骋的气势。可见
者用词的准确性。)
6 6、作者为什么能把跑马雾写得如此活 、作者为什么能把跑马雾写得如此活 灵活现? 灵活现?
(
由于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用词准
确,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雾写得活 灵活现,呼之欲出。)
自由读3至6自然段讨论
1、巫峡的雾还具有哪些特点? 2、 作者运用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 描写,你认为那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山帽子雾,大而圆。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山峰, 都美美地戴上了一顶,巫峡由此更添几分秀色。 痴情的山帽子雾,与太 阳约会的时间定在早晨。 太阳准时赴约,直把山帽子雾吻得银光闪闪,光 彩夺目。
《巫峡赏雾》教学设计

《巫峡赏雾》教学设计巫峡赏雾是一首古朴美丽的诗,描绘了秋天巫山峡谷中雾气的美丽景色。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一、诗歌欣赏1.师生共同阅读《巫峡赏雾》,理解诗歌的基本意义。
2.分别让学生独立朗读诗歌,并观察、体验自己看似熟悉,实际有些陌生的题目。
回答:哪儿是"中国第一溪"?哪儿是"夷陵峡"?3.引导学生借助几幅图片或者幻灯片,了解巫山峡谷的地理环境和美丽景色。
4.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从自己的角度解读诗歌,比如深秋的感觉、巫山的美景等。
二、情景表演1.将诗歌分成几个段落,分别请几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表演。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尽量将诗歌中的意境通过表演方式展现出来。
2.安排一些学生充当主人公、雾气等角色,让其他同学充当观众,观看他们的表演,并用几个形容词来形容表演中巫山峡谷的雾气。
三、诗词创作1.给学生提供一些秋天或山水的相关词汇,如秋叶、风景、山峰等,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诗句。
2.指导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句整理成一首完整的小诗,并进行共读和欣赏。
四、绘画创作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诗歌等形式,感受秋天巫山峡谷中雾气的美丽景色。
2.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铅笔、水彩、粉笔等),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力,绘画出自己的巫山峡谷中的雾气景色。
3.学生可以在绘画后,再次阅读诗歌,尝试加入一些自己的创作感悟或者诗句。
五、沉浸式体验1.借助科技手段,例如虚拟现实技术或者360°全景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巫山峡谷中雾气的美丽景色。
2.学生可以带着耳机和VR眼镜观看,仿佛身临其境地走在巫山峡谷中,感受雾气给人带来的神秘和美感。
3.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写下自己在沉浸式体验中的感悟和想法。
六、展示和分享1.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诗句、绘画作品、沉浸式体验感悟等展示给全班同学。
2.学生可以互相欣赏、交流,并共同学习和进步。
最新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26巫峡赏雾课件 优质课件

山帽子雾 巫 峡 赏 雾 半山雾 轻纱雾 江雾 跑马雾
大而圆 遮山 丝丝缕缕 随江潮而起 气势好生了得
课件PPT
本文用生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巫峡的 雾的各种美丽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的 是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 爱和赞美之情。
课件PPT
1.拟人法。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展现 了山帽子雾独特的景象,作者由美 丽的山帽子雾又产生了联想,虚实 结合,多么巧妙。
课件PPT
3. 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哪一句的表达 效果更好?为什么? 1、太阳准时赴约,直把山帽子雾吻得银光闪 闪,璀璨夺目。 2、在太阳的照耀下,山帽子雾银光闪闪,璀 璨夺目。 第一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 帽子雾和太阳人格化了,显得生动有情趣, 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喜欢山帽子雾的情感。
课件PPT
描写巫峡的古诗
巫峡》 唐· 陆龟蒙 巫峡七百里,巫山十二重。 年年自云雨,环佩竟谁逢? 《杨柳枝》 唐· 刘禹锡 巫山巫峡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 因想阳台无限事,为君回唱竹枝歌。
《
课件PPT
作者以奇特的想象,清晰的语言, 把巫峡的雾描绘得像美丽的画卷,令 人神往。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只要 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就一定会 更加美好。
课件PPT
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1)巫(w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
( jùn)秀迷人 。 (2)太阳准时赴约,直把山帽子雾吻 得银光闪闪,璀 (cuǐ)璨(càn)夺 目。
课件PPT
2.辨字组词。 遮(遮蔽)戴(佩戴) 庶(庶民)袋(袋鼠) 蔗(甘蔗)带(带领) 栋(栋梁)躁(急躁) 冻(冻结)燥(干燥)
半山雾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 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一栋 栋农家小院,一片片田园果林,便严严 实实隔在了这道天幕后面。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6巫峡赏雾教案湘教版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那段多读几遍,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收获。
4、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云雾的特点有哪些?
5、学生汇报交流。
课题:26 巫峡赏雾
总课时: 3 课时
分课时:2 课时
课型:精读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二、课文还向我们描绘了几处景物?
三、进入情景重点感悟跑马雾的气势。
(1)同学们看到过浮躁不安的马群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亲眼目睹巫峡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后,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吧!
检测导结
巫峡的雾确实很美,你们想把这种美传递给更多的人吗?让我们
来当一回导游吧,好吗?
小导游任选一段练练导游词
巫峡赏雾
课题:26 巫峡赏雾
总课时: 3 课时
分课时:1 课时
课型: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中心句在课文中的作用,学习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 点:朗读课文,学习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
准 备:搜集有关雾的片段描写。
情
趣
导
入
“九环三导”式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多媒体出示有关雾的画面,渲染情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雾的特点,并找学生说说结合图片和生活所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下来的江雾,一眼看上去如同晒场上铺的新棉,白花花耀人眼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游分别介绍巫峡的云雾.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巫峡赏雾教案[1]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巫峡赏雾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508b00d866fb84ae45c8d92.png)
巫峡赏雾一、教学引入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我曾经去过长江三峡,那里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其中以巫峡最具有观赏性,古人在此留下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戴萁忠的脚步一起去欣赏巫峡的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A、课文写了哪几种雾?(学生回答,边板书)B、请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雾,用“请来欣赏巫峡的_______的雾,欣赏他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姿态”句式说话。
二、新课。
真的这么美吗?同学们的介绍主我禁不住神往,下面我们就来眼见为实吧!(观看光碟课文朗读)。
啊,真美啊!我真想跨上一匹骏马,驰骋在这无边的雾海当中。
(引导学生说)我真想摘一顶山帽子雾戴在头顶上,遥望那滚滚长江。
我真想抓过一把轻纱雾,披在身上袅袅而行。
我想拨那那半山雾,走一走那倔强的小路。
我还想泛舟湖面,去聆听那渔民的欢笑。
…………作者将这迷人的美景用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现,我们得细细的感悟,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跑马雾这一自然段,我们来屏息凝神观跑马。
A、齐读第七自然段。
感受其气魄。
完成提问同学们读得真有气势,谁能告诉老师“跑马雾”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课文主要表现了跑马雾的什么特点?(多而挤)峡谷中的雾如同关在圈栏里的马群,一阵风吹来,云潮涌动,仿佛万马奔腾。
感受:气势磅礴B、作者是怎样描写“跑马雾”的,找到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指出修辞手法。
(指名二、三名同学读精彩句子)并展开相像做类似的评价。
读得精彩,我们一起来读,要读出感受,读出气势。
C、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跑马雾写得如此活灵活现?(由于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用词准确,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雾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3、小结学习方法。
A、读。
(齐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B、品。
(找到文段是写得好的句子,指出修辞手法,点出这样写的好处)C、悟。
六年级上册第26课巫峡赏雾教案新部编本.docx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湘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6 课巫峡赏雾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课文紧扣课题,先写巫峡多雾,被称为雾峡;然后用生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巫峡雾的各种美丽景象;最后总写巫峡的雾十分迷人。
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想象奇特,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感悟,陶冶情操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巫峡雾的迷人之处,领悟文章独特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根据生本教育的理念,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感受巫峡雾的美和语言文字的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巫峡雾的各种特点和迷人景象。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构段的方法,了解作者采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自制课件2.安排学生完成前置作业(1)读读背背文中精彩的语句。
(2)在文中标注自己对精彩语句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一) ) 以赏入题,导入文本。
师:同学们,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创造了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巫峡去感受它的魔力。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师:你们觉得题目中哪个字最重要?为什么?师:如果把“赏”字换成“看”或者“观”,行不行?师:说得真好,只有美丽的事物才值得欣赏,带着这样的感悟再读一遍课题吧!(二)品读文本,感悟雾之美。
1.师: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一起走进课文去赏雾吧!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概括巫峡雾的美?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课件投示:巫峡的雾,像巫峡一样俊秀迷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8.26 巫峡赏雾 |湘教版 (2)

巫峡赏雾石洞至上学校王东山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巫峡、俊秀、痴情、璀璨夺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巫峡位于重庆市,是长江三峡中最具观赏性一个景点。
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唱。
(经历过无比壮阔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看过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2、板书课题,理解“赏”。
看强调的是动作,简单的观看。
赏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乐趣。
3、播放巫峡课件欣赏4、复习词语,带读。
二、感知阅读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后完成以下作业:A.标出自然段B.文中依次写了几种形态的雾?分别是什么?C.这些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D.文章的结构是什么?E.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感知课文的思路流向,理清层次1、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巫峡的不同姿态的雾。
2、请同学们读一读第3--7自然段每一段开头的句子。
每段的第一句话都写了什么?请写出各种雾的名称和特点。
3、齐读最后一段,巫峡的雾,真是迷人的雾。
这个结尾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四、合作解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把各种雾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1、山帽子雾段:(1)齐读这一段,问:作者是怎样把山帽子雾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为什么?2、半山雾语段:(1)读课文,从这个比喻句中你读懂了什么?它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半山雾比喻成一道从天而降的天幕,形象说明半山雾浓重的特点)3、轻纱雾语段:(1)指名读课文,轻纱雾又有什么特点?(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轻纱雾的轻薄、飘渺,)(2)明明是雾在飘动,为什么说“山峰也跟着走动,农舍也跟着走动……”?(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把山峰、农舍、神女峰写活了,写出了它的动态美)4、江雾语段:(1)齐读课文,江雾是怎么形成的?你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的?(随着江水流动,眼波由淡变浓,转眼间跟潮水似的上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环三导”式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创设情境,文结合,感受云雾的静态美。
二、师解说,相机出示图片
三、自由读整段,体会画面美。
民主导学
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向我们描绘了一副美丽的图画,出示云雾图。
猜猜老师画的是哪一副云雾图?
从哪儿看出来的?
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你会想到什么?
二、课文还向我们描绘了几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山雾,又叫遮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停下来的江雾,一眼看上去如同晒场上铺的新棉,白花花耀人眼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作者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了云雾的特点。
痴情的山帽子雾,与太阳约会的时间定在早晨。
板书设计:
26巫峡赏雾
山帽子雾大而圆
半山雾犹如天幕
轻纱雾丝丝缕缕
江雾跟潮水似的
跑马雾如同马群
教学反思:
三、进入情景重点感悟跑马雾的气势。
(1)同学们看到过浮躁不安的马群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亲眼目睹巫峡云雾的神奇与美丽后,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吧!
检测导结
巫峡的雾确实很美,你们想把这种美传递给更多的人吗?让我们
来当一回导游吧,好吗?
小导游任选一段练练导游词
导游分别介绍巫峡的云雾。
课题:26巫峡赏雾
总课时:3课时
分课时:1课时
课型: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2.了解中心句在课文中的作用,学习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点:朗读课文,学习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
准备:搜集有关雾的片段描写。
情
趣
导
入
“九环三导”式教学设计
个性修改
多媒体出示有关雾的画面,渲染情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雾的特点,并找学生说说结合图片和生活所见。
民
主
导
学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同桌之间互查读课文情况;出示生字词认读;
分析生字的音、形、义,并理解词义。
再次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检
测
导
结
1、刚才我们通过文字描述初次欣赏了巫峡的云雾,谁来说说课文具体展示了哪几幅巫峡的云雾图?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课题:26巫峡赏雾
总课时:3课时
分课时:3课时
课型:精读
看拼音,写汉字
Jun xiu chi qing jue jiang wu xia yao he
( ) ( ) ( ) ( ) ( )
二、先读读下面的句子,想想有什么特点,在仿写一句
那小路倔强得很,硬左拐右拐从雾中一头伸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知道,画出来的句子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那段多读几遍,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收获。
4、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云雾的特点有哪些?
5、学生汇报交流。
课题:26巫峡赏雾
总课时:3课时
分课时:2课时
课型:精读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重点:了解中心句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