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与传统文化
明清陶瓷的艺术魅力和传统特色

明清陶瓷的艺术魅力和传统特色中国陶瓷自古以来就是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传统特色的代表,而明清时期的陶瓷更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清陶瓷不仅在技艺上有所提高,同时在造型、装饰等方面进行了不少的创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明清陶瓷的艺术魅力和传统特色。
一、明清陶瓷的艺术魅力1. 纯净的釉色明清时期的陶瓷采用的是一种天然的原料,制作工艺独特而严谨,在釉色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传统的汝窑和哥窑成为了明清时期的代表,其中的瓷器常常采用白釉或绿釉,色泽纯净而圆润,清新淡雅,给人一种纯洁、高雅的视觉效果。
2. 精湛的细节和雕刻技艺在明清时期,陶瓷工艺不断提高,制作技艺日益精湛。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对每个细节的把握和雕刻技艺的突破。
比如,在制作花瓶时,工匠们会雕刻精致的花卉图案,每朵花的细节都被处理得非常到位,整个花瓶不论是造型还是色泽都表现出非常高的水准。
3. 独特的造型设计明清陶瓷的造型设计别出心裁,与传统的陶瓷相比,更具有现代感。
陶瓷制品的设计繁芜华丽,造型丰富多样,而且通常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福禄寿、双喜等。
这些元素在陶瓷制品中的加入,不仅使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同时也充分表现了陶瓷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二、明清陶瓷的传统特色1. 纯朴的民间风格明清时期的陶瓷不同于明代以及以前其他时期的陶瓷,它更加注重通过民间风格表达制作者的情感。
在明清陶瓷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普通生活用品所包含的民间元素,如县衙的徽记、民间信仰符号等。
这些充满着中国民间风情的元素,使明清陶瓷具有了独特的审美特点和价值。
2. 传统文化的融入明清时期的陶瓷,将传统文化与瓷材制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形式和规矩。
通过在瓷器中融入中国传统的宗教、哲学、文学、绘画等元素,明清陶瓷呈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比如,在纹饰和图案设计上,明清时期的陶瓷就大量地采用吉祥图案和故事画面等,并常被用于宗教儀式、家族祭祀或者日常生活中着重关照的场合。
瓷器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瓷器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瓷器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
从唐代盛行瓷器开始,瓷器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瓷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篇文章将探讨瓷器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一、瓷器的历史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
当时以黑陶为主,形式比较单一。
到了东周时期,瓷器的生产工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唐代的到来,瓷器的精美程度大幅提高。
唐代的诗歌、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的关于瓷器的赞美和描写。
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宋代,瓷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文化艺术品之一,生产出了大量高质量的瓷器。
明清时期的瓷器同样是精美绝伦,堪称中华民族的无形文化财富。
二、瓷器的文化价值1. 艺术价值瓷器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
其造型、纹饰、釉料、器形等方面都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唐代的汝窑、五代的官窑、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景德镇瓷等都是中国瓷器史上著名的瓷器型号。
这些瓷器不仅在装饰与工艺上,更在造型上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珍贵遗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瓷器被赋予现代设计的意义,搭配出极具艺术美感的家居陈设。
2. 历史价值瓷器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证据。
由于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且持久耐用,因此它还保存了许多古代社会的独特信息和文化特征。
瓷器中的名、款、铭、纹、题诗等文字、图案,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制度、文化、风俗、思想、美学和技术水平。
多年来,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古代瓷器,发掘出了许多历史事件,填补了中国历史中很多空缺之处。
因此,瓷器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3. 礼品价值瓷器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还有着高雅和尚贵的气质。
它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高档礼品,被广泛赠送给国内外的官员、知识分子和企业家。
通过赠送瓷器,人们可以传递友情、嘉奖楷模、祝福身体健康、表示感谢,等等。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与传统工艺

中国古代的民间艺术与传统工艺中国古代民间艺术与传统工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这些艺术与工艺传承至今,不仅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更是中国独特文化的重要代表。
本文将以陶瓷、刺绣、剪纸等传统工艺为例,介绍中国古代民间艺术与传统工艺的魅力与价值。
一、陶瓷——瓷器的千年传承陶瓷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民间艺术与传统工艺之一,堪称中国古代工艺的瑰宝。
中国陶瓷起源于远古时期,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创造了无数独具风格的瓷器。
其中,青铜器、汝窑、景德镇瓷等名副其实的陶瓷代表了中国古代民间艺术与传统工艺的高度成就。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骄傲,以其高雅庄重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由于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青铜合金,青铜器常常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气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汝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因其豪放大气、朴实自然的风格而受到广泛推崇。
汝窑瓷器的器型大多简洁典雅,釉色柔和如玉,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术的顶峰之作。
景德镇瓷是中国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精致细腻、丰富多样的装饰品种而享誉世界。
景德镇瓷器常常以青花、彩绘等为特色,给人以纯净、活泼的艺术感受。
二、刺绣——绣出华美的艺术刺绣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华美的艺术风格而蜚声海内外。
中国刺绣主要有蜀绣、苏绣、湘绣等流派,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风格。
蜀绣是中国刺绣中的瑰宝,以其精细细腻、色彩鲜艳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蜀绣历史悠久,绣线细腻,图案多样,独特的技法让作品更具立体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绣是中国刺绣艺术中的珍品,以其绣工精湛、图案精美而著称。
苏绣以线条流畅、色彩浓艳为特点,善于创造繁缛的花卉、山水等图案,给人一种和谐、秀丽的美感。
湘绣是中国南方传统刺绣的代表,以其精致精巧、图案独特而备受瞩目。
湘绣注重绣工的勤奋和耐心,作品细腻流畅,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动人的美感。
三、剪纸——纸上的艺术魅力剪纸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以其精巧的剪工和生动的造型而广受赞誉。
中国传统文化瓷器篇PPT课件

钧窑天蓝釉紫斑鸡心水盂
在景德镇出现,就以极 三、吸水率和透光率不同。
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中国所有瓷器都是在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发 商朝青瓷郑州商代墓出土
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成功,也是中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丽辉煌的陶瓷文化,成为中国的象征。
china-中国 china-瓷器
陶、瓷的关系
陶瓷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两种东西,一种是陶,一 种是瓷。陶和瓷的区别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
一、是烧造原料不同。 陶用黏土烧成,黏土随处可取,往深一点
儿的地方挖一挖,可能就有黏土,只要有 黏度的土,都可以烧成陶器。瓷器不行, 瓷器一定是瓷土烧成。最好的瓷土就是景 德镇的高岭土。
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
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
商朝青瓷郑州商代墓出土
等,尤其是元青花烧制成功, 陶瓷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两种东西,一种是陶,一种是瓷。
各种瓷器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
3cm,收藏于故宫博物馆。 两者区别仅在于含铁量的不同。
中国瓷器
宋代
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 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 」就是其中的典型 代表。除此五大名窑外,宋代还形成了八大瓷窑体系。
瓷器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瓷器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瓷器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不仅仅是实用物品,它还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瓷器艺术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对于中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艺术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瓷器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历史早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中国就开始使用陶器。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在中国发展起来比陶器要晚得多。
中国南北朝时期,即公元420年至589年之间,已经出现了手工制作的瓷器。
唐朝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制造出了“天坛青瓷”、“唐三彩”和“钧窑瓷”等瓷器。
此后,宋、明、清时期的瓷器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瓷器艺术。
在中国历史上,瓷器作为国际贸易品,不仅推动了中国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还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世界瓷器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中国的瓷器艺术已经被广泛传播到全球,并深深地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瓷器文化。
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瓷器艺术有着深刻而广泛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体现了中国人民长期积淀的美学思想和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瓷器制作需要复杂的工序和精细的技术,包括原料制备、胎造、饰花、烧制等等,每个环节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精细的操作,这些都是瓷器艺术对于艺术家和手工艺工的严格要求。
最后,瓷器的造型、图案和色彩都反映出了时代和地域的特点,这使得瓷器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瓷器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仪式和器物制作。
如宋代的“瓷盏往来”,就是将瓷器作为礼品、纪念品、贡品的流通方式。
现代,瓷器制品被更广泛地应用在了家居装饰、礼品赠送、商品销售等方面。
作为艺术品和收藏品,瓷器已经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珍品。
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遗产,瓷器艺术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文化的血液中。
它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体现。
“青花”、“粉彩”、“釉下彩”等瓷器图案,都反映出了中国文化中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瓷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瓷器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最丰富的陶瓷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艺术的载体,更是中国古代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瓷器的历史渊源、工艺技巧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瓷器。
一、瓷器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中国就开始烧造陶瓷。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到唐宋时期,烧制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
明代时期,景德镇成为了当时中国瓷器的中心,它的瓷器不仅制作精良,而且装饰花纹繁复多样。
到了清代,瓷器的制作技术更加精湛,风格也更加多样化。
瓷器从一种实用的生活用具逐渐演变成一种重要的艺术品,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二、瓷器的工艺技巧中国瓷器的制作过程繁杂而精细,需要经历多道工序。
首先是选材,瓷器的原材料主要有瓷土、瓷石和瓷料。
然后进行制泥,揉搓瓷土和水,使其质地均匀;接下来是成型,将制好的泥塑成不同的器型;接着是干燥,将湿润的器物放置在通风处晾干;然后是上釉,给器物上釉以增加光泽和美观度;最后进行烧成,将已经上釉的瓷器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
经过这一系列工艺的完善,才能烧制出精美的瓷器。
三、瓷器的文化价值1. 象征着中国文明:瓷器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智慧。
2. 反映社会风貌:瓷器的装饰纹样通常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
无论是绘制山水、花鸟,还是描绘人物、场景,都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 传承民族文化:瓷器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手工艺技艺。
通过学习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瓷器的价值,承载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4.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瓷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欣赏。
它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精神

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精神在当下中国艺术现代的历史潮流中,在多元立体交叉的文化语境中,为了研究和发展我国的陶瓷文化事业,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确的认识,深刻理解和把握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内涵,这对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创新,具有实质性的深远意义和价值。
我国美术大家庭里耀眼的重要成员——陶瓷艺术,在漫长的陶瓷发展历史中,艺人们创作出了无数的民族瑰宝。
享誉全球的瓷都景德镇自五代时期开始生产瓷器,至今己有千年历史。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历经千年,笔者认为:当下正是我国陶瓷艺术百花争艳的春天。
中国陶瓷艺术应该具有时代精神,民族特色,个性创造的艺术语言,我国陶瓷艺术应该或者必须进入一个以创作为主的新层面,只有这样中国陶瓷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陶瓷艺术的制高点。
观今宜鉴古,无故不成今,历史是不能割断的,现代诗传统的延续和超越。
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是以历史为鉴发展的,对于今天的把握,是在充分了解和认识昨天基础之上的。
没有传统的根,就不可能创作出我国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
因此对于当代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考量要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
一、陶瓷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血脉关系以浅绛彩对后世陶瓷影响为例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绘画,至元代产生浅绛彩,是元代画家黄公望所创的一种国画山水画法,擅长此画法的有黄公望,王蒙两人。
他以水墨钩皴为主,施以淡锗,花清渲染着色,又被成为淡彩。
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当景德镇粉彩瓷艺术日益衰弱之际,一种与粉彩瓷绘装饰工艺,风格相近的釉上彩瓷新品种浅绛彩悄然兴起。
究竟浅绛彩出现于何时何人,目前尚无确考,但瓷器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其开山鼻祖是程门。
此前历史上陶瓷绘画很长时间一直是画师或画工的作品。
其沿用的一直是历代流传下来的粉本,特别是后期,从题材到绘画风格都拘泥于古,少有创新。
中国传统瓷器千年技艺与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瓷器千年技艺与文化的传承中国素有“陶瓷之国”的美誉,其独特的传统瓷器技艺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这些传统技艺不仅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价值的传承。
本文将通过介绍中国传统瓷器的历史、技艺特点以及文化内涵,来展现瓷器千年技艺与文化的传承。
一、瓷器的历史悠久中国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瓷器是用陶土制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中国人民创造出了瓷器这一独特的工艺品。
古代中国瓷器的技艺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宋代的青瓷、白瓷和黑瓷等不同种类的瓷器被赞誉为“天下瓷器之冠”,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更是走向了繁荣的巅峰,被誉为“中国瓷都”。
二、技艺特点和制作过程瓷器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艺过程,需要经历多道工序。
首先,制作瓷器需要有合适的原料,其中最重要的原料就是瓷土。
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瓷土的产地,每一种瓷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然后,瓷器的成型需要经过模具、轮盘和揉捏等工艺步骤,以便将瓷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接下来,瓷器需要进行烧制,一般的烧制过程有生坯烧成以及釉烧等步骤。
最后,瓷器需要上釉和装饰,以提升其外观的美观度。
中国传统瓷器技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纯手工制作的工艺特点。
传统的制作方法依赖于熟练工匠的技巧和经验,他们能够准确判断温度、火力和釉液的配比,从而制作出瓷质细腻、釉色艳丽、形态优美的瓷器。
三、瓷器的文化内涵瓷器不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
首先,瓷器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对艺术的追求。
在制作瓷器的过程中,工匠们常常以大自然为灵感,将花、鸟、树等自然元素融入到瓷器的设计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次,瓷器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尊重。
瓷器的制作历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讲究匠心独运,并注重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瓷器与中国传统文化
瓷器始于商代,从原始瓷过渡到近代瓷是东汉时期,它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带给世界的一份艺术瑰宝。
在英语中,瓷器CHINA和中国是一个词,在世人眼中,中国的瓷文化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称它为传统文化的徽章毫不为过。
瓷这个字第一次出现是在西晋潘岳《笙赋》:“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醹”,不仅瓷出现而且写出了“缥瓷”,由此可见“瓷”这个字在三国魏时期就民间就已使用,最终由文人开始收录使用。
同时陶瓷两字在汉语中是一个词组,事实上陶与瓷本质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从原料到工艺都不同,但从两者的制作过程观察可以发现制瓷是在制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传统瓷器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主要产生以下几类:
始于商代的原始瓷,早期的瓷器胎体粗糙,釉色不稳,处于由陶向瓷的过渡阶段。
陶瓷界一般认为,最早原始瓷出现于商代,萌芽于江南,这与江南的瓷土资源是有关系的。
瓷器烧制使用高岭土,温度在1200℃左右,吸水率在1%以下,含铁低于3%,表面施釉,晶莹光洁。
瓷器在江南萌芽除了自然条件以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玉的习惯对此也有重大影响。
瓷器的坚硬光泽,好的瓷器釉色的色泽润滑可与上等美玉相比。
以浙江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为代表的青瓷。
青瓷是使用青釉的结果,它主要的美感来自于较好的玉质感。
越窑瓷器是世界上成熟瓷器的发源地,青瓷中最著名的应以“秘色瓷”为绝品,在当时是御用贡品。
唐人有这样的诗句形容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秘色瓷如玉类冰,在五代吴越国时期发展到顶峰后逐渐衰落。
但越窑工匠大批迁到龙泉一带,促进了龙泉窑的发展,同时也延续了青瓷的工艺,龙泉窑成为宋代名窑。
以河北邢窑、定窑为代表的白瓷。
出现于北朝末期,成功烧制于隋代。
陆羽在《茶经》中对邢窑瓷有“白如雪”的称赞。
白瓷的成功烧制使北方瓷器有了与南方一争长短的实力,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定窑崛起于邢窑之后,并曾作为宋代官窑为宫廷烧制瓷器。
定窑白瓷枕有“定州花瓷枕,颜色天下白”之称。
白瓷的诞生为青花瓷、粉彩瓷的制造提供了基础。
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的青花瓷、彩瓷。
青花瓷始于元代,景德镇成功烧制,白底蓝花,相较于其他窑口的瓷器更加具有美感和质感,因而迅速占领瓷器主导市场。
景德镇也成为中国瓷都。
青花瓷的产生是与时代有关的,它是元代时引进中东的钴料早色上透明釉,并且起初是主要销往中东地区。
与元朝蒙古帝国繁荣的外贸是息息相关的。
景德镇除青花瓷外彩釉也是它的一大贡献,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明清时期景德镇在中国制瓷业占据中心地位。
中国几千年的制瓷历史不仅是对技术的追求与创新,它在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的同时也反映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与人文追求。
各朝代瓷器的制作和对于瓷器艺术的追求都是与那一时代文化内在相符的。
以宋代为例,宋代是封建文化的发展顶端,也是传统瓷艺达到最高美学境界的时代,也是传统文化中追求“玉的精神”最为深刻的时代。
而宋代青瓷的艺术特色正符合这一特点。
钧、汝、官、哥、定五大窑所取得的成就在人类制瓷中上登峰造极。
它那冰肌玉骨般的素雅、沉静品格,成为后世瓷业追求的审美典范,也是中国文人追求千年的处事原则和内在追求。
青瓷,如兰花,如君子般坦荡高尚。
定窑著名的白瓷窑场,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又称“黑定”、“紫定”。
定窑以丰富多彩的装饰花纹取胜,工整素雅的印花定器,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汝窑是宋代著名的官窑,窑址在河南临汝。
临汝在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
临汝在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
汝窑主要烧造宫廷用瓷,烧瓷时间短促,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
二十年间,所以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窑。
官窑包括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
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
南宋官窑是宋室南迁以后在杭州设立的新窑。
北宋、南宋官窑器物,均以青瓷釉面开大片纹为基本特征,釉色有粉青、梅子青等色。
器物以仿古代青铜器造型为主。
哥窑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
传世哥窑器为数不少,但不见于宋人文献记载,所以至今哥窑窑址迄今尚未发现,为我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
恐怕还有待于考古工作者的进一步工作。
钧窑窑址在河南省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
钧窑属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使用窑变色釉,烧出的釉色青中带红。
盆、托及尊等宫廷使用器物底部均刻一个由一到十的数字。
宋代与宋王朝并存的还有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这些地区的瓷器,以鲜明的游牧民族风格和地域特征著称于世。
元朝当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后,不仅迅速发展为明清瓷器生产的主流,同时也是营销海外的主要品种。
红釉、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成功,也是中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中国瓷器在这个时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主要特征是形成了五彩缤纷的彩瓷世界,各种高温及低温颜色釉瓷的烧制技术,也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
瓷器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传媒,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瓷器与丝绸是货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隋唐时期瓷器开始作为商品向外域流传,宋、元、明、清各代,瓷器都作为重要商品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获得了大量的收入。
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
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
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
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包括定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即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碗和作为储藏容器的罐)。
输出的地区与国别有:东北亚的朝鲜与日本;东南亚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亚的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印度;西亚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曼;北非的埃及;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
此时海上交通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扬州或明州(今宁波)经朝鲜或直达日本的航线;二是从广州出发、到东南亚各国,或出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经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到波斯湾的航线。
当时有些船只继续沿阿拉伯半岛西航可达非洲。
前述亚非各国中世纪遗迹出土晚唐五代宋初的瓷器,就是经过这两条航线而运输的。
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
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窑瓷,赣州窑瓷,福建、两广一些窑所产青瓷,建窑黑瓷,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釉瓷,磁州窑瓷,定窑瓷,耀州窑瓷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朝鲜新安海底沉船经11次发掘,出土陶瓷器2万余万件,除极个别的为朝鲜瓷和日本瓷外,均属中国所产,其中绝大多数已判明所属窑口。
宋元外销瓷输往的国家较前大为增加,有东北亚、东南亚的全部国家,南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非洲东海岸各国及内陆的津巴布韦等国。
宋、元、明初时期的航线,主要有航行到东北亚、东南亚诸国的航线及通往波斯湾等地的印度洋航线。
这时期中国航海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印度洋航线上。
一是可从波斯湾沿海岸向西行进而到达红海的吉达港,然后上岸陆行至麦加;也可以在苏丹边界的埃得哈布港上岸,驮行至尼罗河,再顺河而下到福斯塔特(古开罗);还可以从红海口越曼德海峡到东非诸国。
二是开辟了从马尔代夫马累港直达非洲东海岸的横渡印度洋的航线。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
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
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
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
这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17世纪每年输出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达百万件。
输出的国家有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及欧美诸国。
运输路线一条是从中国福建、广东沿海港口西行达非洲,继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航行达西欧诸国;另一条是从福建漳州、厦门诸港至菲律宾马尼拉,然后越太平洋东行至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上岸后陆行,经墨西哥城达大西洋岸港口韦腊克鲁斯港,再上船东行达西欧诸国。
在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瓷器作为商品在流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传播中国的瓷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发展,所以中国素有“瓷国”之称。
同时由于瓷器的完美工艺,在欧洲只有王室贵族才有资格和实力享受,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瓷器与中国是牢牢捆在一起的文化整体。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并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的文明。
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发展的交流起到了一种互通往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从瓷器的特色和内涵来看,它比较完美地体现中国文化的面貌。
作为传统文化的内在传承和外在载体,瓷器值得我们认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