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从身边小事做起
感恩父母,从点滴小事做起

感恩父母,从点滴小事做起没有阳光的照耀,哪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的滋润,哪有五谷的丰登;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他们用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含辛茹苦地哺育着我们成长,给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没有父母,就没有将来的我们。
当我们生病时,父母心急如焚,整夜不眠,守在我们的床边,眼眶都红了;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父母鼓励我们站起来,勇敢的战胜它,让我们的自信心增强,以后更勇敢;当我们遇事不高兴时,父母会安慰我们,让我们由雨天转向晴天……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情深,鸦有反哺之孝,连动物都会感恩自己的父母,更何况我们人类呢?因此,我们要懂得感恩父母。
也许有很多同学会说,感恩父母很简单——长大以后,多挣些钱,给父母吃好的,穿好的不就行了嘛!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感恩。
况且,这些也是现在的我们所做不到的。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现在可以不必想着去感恩父母呢?有句话说:子欲孝而亲不待。
意思就是说等到你想孝顺父母、亲人的时候,他们却不在人世了。
所以,我们感恩父母,不能等,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给劳累了一天的爸爸端一杯热茶,给他捶捶背;给辛辛苦苦照顾我们的妈妈打一盆洗脚水,给她搓搓脚;放学回家后,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爸妈的负担;吃饭时,看到爸妈吃完了,主动去给他们盛饭;甚至,给父母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热请的拥抱,说一声“爸爸妈妈,您幸苦了”、“爸爸妈妈,我爱您们”……这些不都是对父母的感恩吗?所以,同学们,请别再说“我还小,等我长大后再去感恩父母”这些大话了!感恩父母是我们成长的源动力,感恩父母是人生最根本所在。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让我们永远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父母多一些微笑,少一份忧愁,让父母越活越幸福,越活越开心。
麻城市福田河镇双庙关小学程焰辅导教师张铭。
从小事做起,培养知恩感恩报恩的习惯教案

【导言】培养知恩感恩报恩的习惯,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
这不仅对个人心态与情感有着正面的影响,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加善良宽容,懂得关爱身边的人,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如何培养知恩感恩报恩的习惯呢?我的想法是从小事做起,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渐渐培养好习惯。
【教案】1. 认知知恩、感恩、报恩是三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知恩的意思是懂得珍惜别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或者他们对自己的帮助。
感恩的意思是对别人的帮助或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和感激,从心底发出一种谢谢的情感。
报恩的意思是让别人得到你的认可与回馈,或者说要回馈别人,让别人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在这里,我们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认识这些概念,加深对知恩感恩报恩的了解,从而在行动上有所改变。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小事来培养我们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习惯。
以下是几个小练习:①感恩日记每天晚上,花五分钟写下一些你今天感激的事情。
例如:真心的微笑、帮助你的人、家人……你可以用心去想,感受,写下你的感受和体验。
这样做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你比以前更加开心,更有幸福感。
②互相感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大家都已经懂得了相互感恩是多么重要。
但往往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患得患失,不再关注到别人对我们的好,容易忘记回馈别人。
现在,我们可以在行动上培养好习惯。
例如:在节日来临之前,送一份礼物,或者在对方有所帮助时,及时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这样就可以让别人感受到你的认真和受到你的尊重,同时也会让你自己更加开心。
在社会上为他人做好事,也是一种让自己更加快乐的方式。
通过做义工,你会得到许多乐趣和练习机会。
一边工作,一边享受成就感,焕发出自信与热情。
做义工有许多好处,包括提高自己的成长,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重建信任和帮助他人等等。
3. 总结通过以上几个小练习,我们可以慢慢培养我们的知恩感恩报恩的习惯。
这些都是从小事做起,因为良好的习惯往往源于平凡的日常,只有在一点一滴的坚持中才能真正变成很好的习惯。
感恩节环保生活指南从小事做起践行感恩之心

感恩节环保生活指南从小事做起践行感恩之心感恩节环保生活指南:从小事做起践行感恩之心感恩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并回馈社会。
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通过环保的方式来表达对地球的感激之情。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环保小事,从小事做起,践行感恩之心。
1. 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珍贵。
在节日烹饪中,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减少用水量。
比如洗菜时可以使用盆子来代替大量的自来水,烹饪完毕后及时关闭水龙头,充分利用每一滴水资源。
2. 减少食物浪费感恩节的一大特点就是丰盛的餐桌,但我们也不能忽视食物浪费的问题。
合理规划食物的数量,避免过量的购买和制作。
剩余的食物可以保存或者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这样不仅能减少浪费,还可以帮助他人。
3. 垃圾分类在庆祝感恩节时,垃圾会相应增加。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放,这样有助于环保公司进行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
4. 素食主义感恩节是美食的节日,但我们也可以尝试一次素食主义。
素食不仅可以保护动物,还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感恩节餐桌上加入一些丰富多样的素食菜肴,不仅能满足味蕾,还能保护环境。
5. 减少能源消耗在感恩节期间,我们常常会使用大量的电力和燃气。
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家电和照明设施。
在外出时,及时关闭电器设备和灯光,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6. 使用环保材料在感恩节的装饰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环保材料。
比如使用可降解的餐具、纸制品和可回收的包装材料。
这样不仅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为环保产业做出贡献。
7. 种植绿色植物感恩节是一个向大自然表示感激的时刻。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环保,我们可以在家中种植一些绿色植物。
植物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减少室内温度,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和环保的生活环境。
8. 推广徒步出行在感恩节期间,我们可以尝试推广徒步出行的方式。
不仅能减少尾气排放,还可以锻炼身体。
感恩从小事做起优秀作文5篇

#感恩从小事做起作文1我们每个人都有感恩之心,如果世界上缺少感恩的话,那么,世界将会死气沉沉失去色彩。
去年,因为自己家境贫寒,妈妈已无力供我上学,望着妈妈日已憔悴的面容,我决心要给妈妈分忧,于是,产生了辍学的念头,但又不愿离开学校,不愿离开我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我处于一种无奈和矛盾之中。
最后还是辍学了。
就在我苦恼和无奈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听到了我的遭遇,纷纷向我表示同情和关切,我又回到了日思梦想的学校。
刚进教室,教室的读书声立时静了下来,同学们向我投来了关切的目光。
我感到自惭形秽,伤心地低下了头,几乎要哭出来。
老师鼓励我说:“不要伤心,有我们的帮助,我们不会让你退学的。
”于是,“请同学们献出你们的爱心,帮助受难的同学重返校园好吗?”老师转向同学们,说:于是,同学们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
初冬的天气是寒冷的,但教室里充满了融融的暖流。
我被同学们的爱心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不仅仅是钱,这是一颗颗真诚的爱心,是对一个困难者精神的安慰。
我暗暗发誓:一定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期望,要好好学习,用的成绩报答老师和同学们的恩情。
#55343感恩从小事做起作文2我想,我该学着感恩,在每一个想要抱怨的时刻。
我感恩我的父亲,虽然他既非高官,又无厚禄,但他早出晚归,凭自己的本事赚钱。
职场上的烦恼他总是一个人扛,却把工作中的乐事与我们分享。
他不善表达,很少给我以实质性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每次分别的时候只是用他粗糙厚重的手掌有力地握着我的手,嘴里说出三个字:“好好干!”,但他已经用行动教会我最重要的品格:人生在世,或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但最重要的是不可迷失本心。
这个充满欲望的社会里充斥着各种灯红酒绿,影影绰绰。
面对这些,我们都不免疑惑:当通往幸福的通天塔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当西西弗斯推动的石头到达山顶却依然无情地滚下,一切归零,是否要坚持从头开始?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他的回答:我们都是黑暗中的舞者,只有坚持起舞,当光束打在我们身上时,我们才能展现出最梦幻的舞姿。
怎么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怎么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1、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
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
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
2、从感恩身边的人做起。
引导孩子:在家里懂得父母的辛苦;在学校里,明白老师、食堂员工、生活老师的不易;在社会上,能想起他人的难处和别人对自己的好处。
渐渐地孩子会知道父母、他人对自己的付出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而能产生感恩的情愫。
3、让孩子体验辛苦。
针对年龄特征,选择性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了解家庭建设中的大事、难事,让其适当吃些苦,多一些亲身体验。
如果体验不到关怀和爱等情感,光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对自己拥有和享受的一切容易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父母的义务,难以产生感激、感恩的心。
4、要学会让孩子说一声“谢谢”。
说声谢谢,是怀有感恩之心的一种表现,不要让孩子吝啬说。
比如,亲朋好友给您的孩子买了一个玩具,要让孩子说一声谢谢;在餐桌上面,同事给您的孩子夹了一些您孩子喜欢的食物,也要让孩子说一声谢谢。
诸如这类的事情还有很多,从小事开始,都得让你的孩子学会说谢谢。
5、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对集体、家庭的责任,进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
总之,让孩子懂得奉献,懂得关心别人,他才能学会感恩。
6、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吧,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当孩子小的时候,他会模仿父母的言行,大一点的时候,父母的思想也会影响孩子,所以要做好榜样。
7、家庭要有感恩的氛围。
我们在对待身边很熟悉的人时往往就会忽略,但是家庭感恩氛围真的很重要。
比如说晚餐时,食物很丰盛,这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说:准备这些晚餐的时候,肯定很辛苦吧。
像这种情况,不光要说谢谢了,还得说明一下情况,让他知道要心怀感恩。
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好处:1、提高孩子的生活幸福感和自信心。
感恩从身边小事做起_国旗下讲话稿演讲稿

感恩从身边小事做起——国旗下讲话稿演讲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感恩,从身边小事做起”。
当你们听到“感恩”一词时,最先想到的多半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实,感恩,远不止父母之恩,仍有很多人和事值得我们去感恩。
有人会感恩帮助过他的人。
越剧里时常出现书生进京赶考的情节。
书生在路上遭劫匪绑架,盘缠尽失。
另一个好心的书生用自己的盘缠接济了前一人。
发榜时,前一人中举了,做了大官。
自然,他就回报了帮助过自己的那个书生……说来你们一定不相信,我也只把这样的故事当作“心灵鸡汤”的鼻祖。
不过,剧中传递了两个字,那就是“感恩”。
你们也许会认为此事很大,大到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与我今天要说的“小事”不相契合。
那也无妨,且听我继续讲来。
书生赶考中举后的故事很多,然而,有些书生却不知感恩。
大家也许会很自然地想到陈世美。
他中举后,为了当驸马爷,把糟糠之妻弃之不顾,后来被包拯送到了铡刀前。
“呔,真是罪有应得。
”在心里骂他之前,我们先想一想他与“感恩”的联系。
结发之妻与陈结婚多年,并为他生下了孩子。
几年间,恪尽妻子的本分,平凡小事令人感动。
可能是大男子主义,陈世美理所当然地接受了。
若是他能从小事中感知、并从小事上表达“感恩”,可能就会有另外一种活法了。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别人的恩情不论大小,都应该铭记于心,有朝一日,当涌泉相报。
有时,感恩不必表达出来,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呈现。
康熙皇帝之高大上,中国人都心领神会。
电视剧《康熙王朝》不只因“再借五百年”闻名于世,康熙亲政初期的改革与斗争也是一个因素。
康熙说他对鳌拜心怀感恩,若是没有鳌拜,他也不会有如此手段和心性,从而成就一代帝业。
姑且不论康熙的英雄气概,我们从中也学到了:应该感恩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而不是一味记恨。
同样是一国老大,罗斯福总统也有一群让他感激的人和事,在此不赘述。
上帝说“感激一切。
”若如此解释,也是很有道理的。
好人助你成功,坏事助你成长,大事小事同理。
感恩父母的日常小事

感恩父母的日常小事
感恩父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下面是一些日常的小事,可以帮助你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
帮忙做家务: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活,如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让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陪伴父母:利用空余时间,多陪伴父母,和他们聊天、一起看电视、散步等,增进感情。
给父母送小礼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父母送一些小礼物,如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一本好书等,让他们感到被爱和关心。
陪父母散步:定期陪父母散步,可以一边聊天一边欣赏美景,让父母心情愉悦。
帮忙做饭:在父母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帮忙做饭,如煮饭、炒菜等,让父母感到你的关心和体贴。
给父母按摩:定期给父母按摩,可以缓解他们的疲劳和不适。
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时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醒他们去医院做检查和按时服药。
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在某些特别的时刻,可以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爱意。
这些日常的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是表达对父母的感激和爱意的好方式。
让我们从点滴做起,用行动来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主题(精选多篇)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主题(精选多篇) 第一篇:小学生国旗下讲话感恩主题感恩从身边做起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从身边做起”。
众所周知的古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等等,说的都是感恩。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太多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感恩:爸爸妈妈的爱,爷爷奶奶的宠,老师同学的关心,甚至是每天为我们带来整洁环境的清洁工??这一件件在我们身的小事,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恩。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感恩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当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递上一杯热茶,送上一个微笑,说上一句“爸爸妈妈辛苦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感恩;课堂上,一个凝神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我们在专心听讲,这是感恩;下课后,遇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亲切礼貌的“老师好”,这是感恩;教室里,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给班级一个整洁的环境,这是感恩;放学了,向老师招招手,说上一句“老师再见”,这也是一种感恩;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保持和谐的学习生活秩序和环境,这仍然是一种感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不仅要有知识的武装,更要时刻怀揣一颗感恩之心,让感恩伴我们成长。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小学生国旗下的讲话: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星期一早上好!我是三年级一班同学,我叫刘翔飞。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动物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
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雨天,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竟没有一声“谢谢”;孩子大小便在身上了,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表示;孩子的生日到了,妈妈为孩子准备了蛋糕,老师和小朋友准备了生日礼物,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时,孩子高兴地接受着这一切,而没有想到要感谢妈妈的养育……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有些孩子对家长、老师的爱,熟视无睹,一种“感受爱的缺失”在幼儿身上很常见。
针对这一现状,万婴幼儿园结合母亲节的系列主题活动进行了让感恩教育走进日常生活的教学活动,万婴幼儿园的幼儿教专家告诉记者,幼儿期是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具体形象,情感的感染作用大,可塑性较强。
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的心就在一言一行中
“感恩教育”应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学会感恩。
让孩子知道,并非大恩大德才叫报恩,对父母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都是报恩,如:主动问候父母,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没有下班的家人,帮助家人招待客人,对接送自己上幼儿园的老人搀着慢慢走不奔跑,与小客人分享食品、玩具、图书……教育者要引导、教育幼儿将感恩意识转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心落实到日常行为之中。
关注现实生活的感恩细节,不仅仅是在幼儿园内形成良好的感恩氛围,还要家长大力配合幼儿园内的感恩教育活动,言传身教,做孩子的表率,营造温馨有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让意识转化为习惯。
比如适时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多关爱呵护家中的老人,带孩子逛街时多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等。
幼教专家告诉记者,有家长认为,孩子现在还小,对他们说很多关于感恩的话题他们还似懂非懂,但从幼儿园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的效果来看,现在很多孩子已经在行为上发生了改变,比如,自己的小手帕弄脏了会主动表示自己洗;奶奶端菜到桌上会说谢谢;晚上还会向妈妈撒娇说妈妈你上班辛苦了我来帮你捶捶背吧,这些都让我们感到欣喜。
所以说幼儿园开展的感恩教育将教学活动带进日常生活是非常有效的。
成人的榜样示范是关键
幼儿年龄较小,强化和模仿是道德培养的主要途径,所以榜样示范作用尤其重要。
首先,老师要以身示范。
如幼儿表现出关爱行为时,不吝惜说谢谢;面对家长时要尊敬家长,家长帮助教师做了什么要当面感谢并在班上当着全体小朋友的面表达对家长的感谢等。
其次,要多挖掘幼儿中的典型和榜样,及时表扬。
再者,要发挥家庭中父母的示范作用。
父母无论多忙,都要在假日带上孩子看望双方的老人。
每逢节日或老人生日和孩子一起庆祝,对于帮助自己的人要表示由衷的感激,对于没有帮助自己的人要善于谅解,做好感恩教育的表率。
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受到教育。
各种主题活动是契机
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学活动,营造氛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蓄情。
让孩子学会“感恩”,即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加强思想意识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因此在教育中不能仅仅是针对感谢父母和老师。
感恩教育活动包括学唱感恩歌曲,看感恩电影,收集家庭温馨照,说说亲情小故事,亲子作品大比拼,组织成立“帮帮团”,评选文明礼貌小标兵,角色扮演活动等。
另外,我国有很多带有感恩色彩的重大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春节……我们要挖掘节日内涵,可以在这些节日里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产、祖国的大事喜事;让幼儿为母亲做一些事,对妈妈说声“我爱你”、给妈妈一个拥抱、唱首歌、送句祝福;让幼儿了解健康的民俗习惯、社会礼仪规范……从而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使幼儿都成为一个富有爱心、至情至性的孩子。
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保障
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是进行报恩的基础,我们要教育孩子逐步养成独立进餐、收拾碗筷、扫地、自己穿脱衣服等,培养幼儿独自生活、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家长要学会做“弱者”,告诉孩子自己工作的烦恼、辛苦,创造机会让孩子表达他们对父母的爱。
同时用游戏、儿歌、故事正面引导、榜样示范,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如用坏的东西修修再用等,通过这些让幼儿从中体会父母、教师的艰辛,在潜移默化中深化感恩之情。
本报记者吴岱霞通讯员刘文倩.corrTxt_01{border-top:1px dashed #F0C8C8;margin-top:10px;}.corrTxt_01 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 0 0 3px;line-height:25px;margin:0;}.corrTxt_01 ul{padding:0 0 0 18px;}.corrTxt_01 ul li{font-size:14px;line-height:%;}.corrTxt_01 a {text-decoration:none;}> 相关阅读:感恩教育应从幼儿抓起交流:韩国的感恩教育感恩不必等到“以后”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我对儿子的感恩教育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