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及其有关地理知识汇总知识讲解

二十四节气及其有关地理知识汇总知识讲解

二十四节气及其有关地理知识汇总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

“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气象学入四季标准

气象学入四季标准

气象学入四季标准
气象学上通常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这些季节的划分通常是根据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来确定的。

在大部分地区,四季的划分如下:
1. 春季:春季一般指3月、4月、5月这段时间,气温逐渐回升,植物开始生长,降水量逐渐增多。

2. 夏季:夏季一般指6月、7月、8月这段时间,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日照时间长。

3. 秋季:秋季一般指9月、10月、11月这段时间,气温逐渐下降,植物开始凋零,降水量逐渐减少。

4. 冬季:冬季一般指12月、1月、2月这段时间,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日照时间短。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划分是基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因此在地球不同的区域,四季的划分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赤道地区,季节变化相对不那么明显,而在极地地区,极昼和极夜现象会对季节的划分产生影响。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纵观近几年高考,季节判断在每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所以,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以下归纳了10个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并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1.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中,与季节有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是地球公转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位、昼夜长短等。

公转位置:夏至点(或远日点)附近——夏季;冬至点(或近日点)附近——冬季。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夏季;最小的季节——冬季。

日出方位: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半球——夏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冬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夏季;昼短夜长——冬季。

2.气候:各种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风向、气压等)、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⑴气温:夏高冬低;同纬度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等温线夏季陆地向高纬凸出,海洋向低纬凸出,冬季相反⑵降水: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如:地中海气候区(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季森林火险等级高贵阳冬季多阴雨冷湿天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⑶风:风向:亚洲东部: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亚洲南部: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澳大利亚北部,夏季——西北风,冬季——东南风。

风力: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夏季相反。

如英吉利海峡冬季风力大,风浪也大。

⑷气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夏季气压低,冬季气压高;海洋相反。

(这种现象在季风气候区较明显)⑸气压带、风带: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与春秋分位置相比)南半球——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⑹雪线:一般地,受气温影响显著的山脉,雪线夏季高,冬季低。

一年级科学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

一年级科学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

一年级科学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地球上有四个明显的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不同季节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气候条件。

通过了解不同季节的变化和特点,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增加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特点。

一. 春季春季是从冬季过渡到夏季的季节。

它通常开始于3月,结束于6月,这个季节里大自然开始苏醒。

首先,气温逐渐回暖,日照时间增加。

植物开始发芽和开花,树木复绿,花草香气弥漫。

动物们也开始复苏,鸟类欢快地歌唱,昆虫活动频繁。

二. 夏季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通常从6月开始,持续到9月。

这是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太阳直射角度最大。

气温很高,空气湿度也较大。

在夏季,白天时间更长,夜晚相对较短。

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降雨,雷雨也很常见。

夏季是出游和户外活动的最佳时机。

三. 秋季秋季是夏季过渡到冬季的季节。

它通常开始于9月,结束于12月。

在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夜晚变得越来越凉爽。

这个季节里,风一般都比较大,并且树叶开始变色,并逐渐飘落。

这是因为树木准备进入休眠期,为了保护自己,它们会分解叶绿素,暴露出其他颜色。

秋季还是丰收的季节,农田里各种作物都成熟了。

四. 冬季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通常从12月开始,持续到3月。

这个季节里,白天时间更短,黑夜更长。

气温非常低,尤其是在高纬度地区,有时甚至会下雪。

许多动物都进入冬眠状态,以减少能量消耗。

冬季也是一些节日庆典的时候,比如圣诞节和春节,人们会相聚一堂,共度这个特殊的季节。

综上所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大自然的变化。

春季的苏醒,夏季的炎热,秋季的丰收和冬季的寒冷,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魅力。

通过观察和体验,孩子们可以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并增加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关于季节判断的地理题型

关于季节判断的地理题型

关于季节判断的地理题型
关于季节判断的地理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等值线判断法: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夏季大陆比海洋热,冬季大陆比海洋冷。

根据海陆等温线的弯曲可以判断出海陆的冷热,从而判断出该半球的冬夏季节。

2. 区域等温线数值高低判断:同一区域冬季气温偏低,夏季气温偏高,通过比较可以判断冬夏两季。

3. 依据日出和日落方位判断季节: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降落,则北半球为夏半年,南半球为冬半年;太阳东南升起,西南降落,则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太阳正东升起,正西降落,则为春秋两分日。

4.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所在位置判断:北半球的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

5. 根据天安门广场升降旗仪式时间判断:日出升旗日落降旗。

6. 雪线高度判断法:夏季温度较高,海拔较低处的冰雪消融,雪线偏高;冬季雪线偏低。

如喜马拉雅山雪线在北半球夏季上升,冬季下降。

7. 气候特征判断法: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等季节变化明显的气候类型能指示季节。

例如,当罗马(洛杉矶、雅典)炎热干燥时,或开普敦温和多雨时,或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时,北半球为夏季;当北京寒冷干燥时,或巴西高原东南部多雨时,北半球为冬季。

通过这些题型可以判断出不同的季节。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季风的季节变化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季风的季节变化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季风的季节变化【—第一天地理总结之季风的季节变化】,形成季风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地球表面性质不同,热力反映有所差异引起的。

在冬季,大陆的温度低于邻近海洋的温度,大陆上有一个冷高压,初中化学,海洋上有相应的低压,气流从大陆大范围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

冬季季风盛行于北半球,有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在亚洲东海岸。

北季风从中纬度延伸到赤道地区。

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

在向南暴发的过程中,它在东亚和南亚产生强烈的北风和东北风。

非洲和孟加拉湾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向近赤道地区。

虽然东太平洋和南美洲有冬季风,但它们不像亚洲的风那么重要。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

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夏季风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爆发、活动、中断和消退。

东亚季风首先爆发。

5月初开始,从东南向西北推进,7月下旬趋于稳定。

它通常在9月中旬开始撤退。

这条路径与被推的路径相反。

在偏北气流的反击下,它从西北向东南撤退。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起源于三支气流:一是印度夏季风,当印度季风北移时,西南季风可深入到我国大陆;二是流过东南亚和南海的跨赤道气流,这是一种低空的西南气流;三是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季风,有时会转为南或西南气流。

每年5月上旬,南海北部开始出现季风。

经过三次突然向北推进和四个静止阶段后,于5月底至6月5-10日到达华南北部,6月底至7月初到达长江流域,7月上旬中旬至20日进入黄河流域,从7月底到8月10日向北到达终点线华北。

总结: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烈,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常有8级以上的北到西北风伴随寒潮南下;南海以东北风为主,大风次数比北部少。

地理事象的季节特征及判断

地理事象的季节特征及判断
和 季 节
主要是 由于夏季气温高 , 冰雪融水量大 . 夕流河 的丰 水期也出现在夏季 ,主要 由于夏季 降水 多。我 国东 北河流春季 也有一个小 的丰水期 , 主要是 由于季节 性积雪融水 量大 。以降水 补给为主 的河流 , 可参照 前面降水较 多的季节 。
1 . 据 河 口附 近 盐 度 变 化 , 定 季 节 4 根 判
地 理
篷 薯 黼
表 1 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 的气候类型归纳表 :
气候 类 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季 节 气 候 特 征 夏 季 冬 季
大气 环 流 因 素
地中海气候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夏季受 副热带 高气压带 的控制 , 季受西风带的控制 冬
热带季风气候 炎热多雨 温暖干燥 雨季 ( 高温时 ) 受西南风控制 ,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 旱 季( 低温时 ) 受东北风控制 , 由于海 陆热力性 质差异导致 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温多雨 低温少雨 由于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域盐度变 大 , 还有 可能 出现咸 潮 。而地 中海地区冬 季盐度较低 , 夏季盐度较高 。
1 . 据 季 风 洋 流 的流 向 。 定季 节 5根 判
如北 印度洋海域 , 相对封闭 , 由于盛行风有明显 季节 变化 , 致洋 流 流 向也 呈现 出明显 的 季节 变 导 化 。冬季洋流呈 逆时针方 向流动 , 由此导致 马六 甲 海 峡的海水 由东 南流 向西北 ; 夏季洋 流呈顺时 针方 向流动 , 由此导致 马六 甲海峡 的海水 由西 北流 向东 南 。如 图 5所示 , 可判定为北半球夏季 。
酒泉
射 , 省燃料 ; 节 海上 运 输 方便 , 以运 输 大 型 火 箭 ; 可 四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关于季节的知识专题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关于季节的知识专题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关于季节的知识专题1、首要知识:(1)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的季节。

(2)太阳照射点的边线、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边线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3)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2、四季的推论(1)天文方面:从光照图上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2)从天文现象上量测:地球在太阳轨道上的边线;极昼、极夜、极光的发生的半球。

(3)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的产生;气温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盛衰;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等)方向的变化;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

(4)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枯水期、鞭叶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的发生;季风洋流等。

(5)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迁徙、繁殖等(6)农业方面:作物生长、黄熟、收摘;植树;渔汛;山地牧场的耕作;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澳大利亚墨累-贝弗利盆地的农事活动等。

(7)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3、常考的季节现象(1)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②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发生凌讯;③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④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⑤我国北方发生大风或沙暴天气⑥长芦盐场忙著晒盐(雨季未至,气温低,冷却小)(2)北半球夏季天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北极实地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②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③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远日点)(3)北半球夏季气候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②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③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④亚洲扰动势力衰弱⑤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吹西南风⑥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⑦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存有台风、暴雨突袭⑧地中海沿岸国家寒冷潮湿⑨好望角、开普敦沿海风浪大(4)北半球夏季水文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尼罗河处丰水期②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③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沿岸海水向东流)④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增高⑤我国南方赛龙舟(5)北半球夏季生物方面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②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夏季牧场)③北半球热带草原区(草木茂密)和季风区正值雨季④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6)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太阳照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太阳速度母葛氏②华北平原种冬小麦,棉花收摘③一场秋雨一场寒④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⑤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n、西岸40°n以北)已经开始落叶(7)北半球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①地球坐落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②北半球大陆高压衰弱,大洋扰动衰弱③南极考察最佳时期④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极光⑤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⑥澳大利亚袋鼠产卵强劲⑦我国常遭寒潮影响⑧好望角、开普敦一带炎热干燥⑨大陆等温线向南凹陷⑩我国秦淮以北河流存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知识:季节的判断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引起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导致气温、气压、气候、水文、动物、植被等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又导致人类活动的季节性。

因此,有关地理季节判断的试题,推理性强,时空跨度大,综合范围广,涉及知识点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图文转换能力和知识迁移整合能力。

季节判断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第一步判断错误,后面的题就会全错,如果将这类问题进行归纳找出规律,就会尽量避免答题的错误。

高考地理中给定的条件,往往隐藏着限制性的季节信息,如何准确的提取信息,是能否解题的关键,本专题就重点阐述季节信息的提取规律。

一、根据天文现象提取季节信息
1、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分析季节——近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冬半年,远日点表示北半球的夏半年。

2、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地球在公转快的位置是1月初,地球在公转慢的位置是7月初。

3、正午太阳高度判季节——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递减。

4、昼夜长短判季节——以北半球为例(1)昼长于夜,昼长>12时,为夏半年,昼短于夜,昼长<12时,为冬半年。

(2)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为夏半年;日出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为冬半年。

5、太阳视运动信息条件的提取——以北半球为例(1)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2)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二、根据气候变化信息提取季节
1、气温所反映的季节信息(1)太阳辐射的季节分配——夏半年是高温季节,冬半年是低温季节。

(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点北陆北,点南陆南”,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突出,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

(3)我国的具体情况:1月前后,0摄氏度等温线大体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温差大,东部的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漠河附近;7月前后,全国普遍高温,东部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全国的低温中心位于青藏高原,高温中心位于吐鲁番盆地。

2、降水所反映的季节信息(1)夏雨型气候——三大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气候。

如北京,新德里,上海等等。

(2)冬雨型气候——地中海气候。

如罗马,洛杉矶,开普敦,珀斯,圣地亚哥等等。

三、据气压中心的移动提取季节信息
1、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在北半球的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

3、大气活动中心——1月欧亚大陆被蒙古和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
低压,大西洋上形成冰岛低压;7月欧亚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形成亚速尔高压。

四、根据水文现象提取季节信息
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的季节变化——一般状况同一海区夏季的水温高于冬季,盐度也高。

但要注意特殊情况,如长江的入海口附近的盐度,夏季低于冬季。

还有密西西比河,尼罗河,澜沧江,恒河,两河等。

2、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3、河流的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多雨期,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出现在高温期。

4、山地雪线的高低——夏高冬低。

五、根据气象灾害的发生时间提取季节信息(以我国为例)
1、台风——夏秋季节。

2、寒潮——秋末,冬季和春初。

3、洪涝——夏秋季节为主。

4、干旱——冬春多发,特别注意华北的春旱和长江流域的伏旱。

六、据自然景观的变化提取季节信息
1、植物景观——夏半年多数地区植物生长旺盛,草原一片葱绿;冬半年多数地区植物生长较差,草原一片枯黄。

2、动物景观——西伯利亚的驯鹿由苔原带迁往亚寒带针叶林带为1月前后,东非热带草原的羚羊斑马在7月前后大量向北迁移,青海湖赏鸟在春季(3-5月),鄱阳湖赏鸟在冬季(10月-次年的2月)。

七、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提取季节信息
1、农业生产活动的安排——如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冬小麦在秋季播种夏季收获,水稻在温带季风区秋季收获,双季早稻夏季收获,晚稻夏季播种秋季收获,玉米棉花春夏播种秋季收获,甘蔗甜菜秋季收获,苹果柑橘春季开花秋季收获,江南丘陵的早茶在春季采摘,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小麦和牧羊的季节变化。

2、水资源的利用——如我国水库冬春放水夏秋蓄水,水电站夏秋发电量大于冬春。

3、生物资源的利用——如冬季是我国东北林区伐木外运的最好季节,天山牧场冬季下山夏季上山,舟山渔场冬季墨鱼夏季带鱼。

4、能源的利用——如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可以利用沼气冬季不行,西北地区的风力发电冬季大于夏季,太阳能的利用夏季大于冬季。

八、据服务行业的活动提取季节信息
1、旅游业——香山红叶在秋季,哈尔滨的冰雕吉林的雾凇在冬季,海南的旅游旺季是冬季,庐山九寨沟的旅游旺季是夏季,洛阳牡丹在春季等等。

2、商业——空调销售旺季在夏季,冬装生产夏季是忙季,销售冬季是忙季,我国的食品销售春节前是忙季,欧美国家食品鲜花销售圣诞节前是忙季等等。

九、根据环境问题的出现时间提取季节信息
1、赤潮——大多发生在水温气温较高的季节。

2、沙尘暴——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3、酸雨——大多发生在雨水较多且不是暴雨的时间。

4、臭氧空洞——大多发生在11月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