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10题;共29分)1. (4分) (2019七下·封开期末)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kāng kǎi lín lí________。
(2)黑玉的眼晴,bān 1án________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
(3)但是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晴,使他们每走一步都yōu xīn chōng chōng________。
(4)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wěi suǒ________。
2. (2分)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B . 这个消息骇人听闻,你是不是胡编乱造的?C . 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D . 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但我觉得他还是我的良师益友。
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 . 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 . 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 . 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4.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 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进行观潮盛典,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B .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舍己救人的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C . 这位著名的农民企业家虽然开办了该市第一家外来打工者子弟学校,招收了200多名新生,但这对10万多名外来打工者的子弟来说,实在是雪中送炭。
D .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确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 (2分)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dù(______)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______)灭及击kuì(______)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______),封锁长江。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签订阻塞溃退催枯拉朽____改为____(2)荻港抵抗丝亳锐不可当____改为____二、选择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天三夜,我军终于在黎明时分将负隅顽抗....的敌人全部歼灭。
B.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除了书本知识,什么都不会。
C.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就快支持不住了。
D.她十多年来生活在农村,忽然要面对电视采访,真有点不知所...措.。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
C.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表示,魏秋月目前的伤势达不到上场,甚至在8月的女排世界杯中能否上场也存在着疑问。
D.近3000名左右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
5.下列对文中词语或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中,“不到”“即已”突出时间短,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B.“……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的意思是“都”,它在这里表示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人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 《消息二则》 同步测试题

1 消息二则测试时间:4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ì)荻港(dí)横渡(hènɡ)摧枯拉朽(cuī)B.芜湖(wú)签订(qiān)协定(xié)锐不可当(dǍnɡ)C.泄气(xiè)督战(dū)前锋(fēnɡ)风平浪静(jìnɡ)D.业已(yè)要塞(sÀi)歼灭(qiān)英勇善战(shÀn)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敌人的阵地。
B.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极大地净化了食品市场。
C.人生不应只祈求风平浪静的平静,而是要有造一艘大船破浪前行的勇气。
D.夺冠而归,大家决心重整旗鼓,以更高昂的斗志和更科学的方法投入日常训练中,力争明年再创辉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学习本文,使我们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B.“闪送”创立同城速递新样本。
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 157 座以上城市。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讲述了在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ft倒海之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B.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C.《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 2014 年版)。
D.《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刊载于1949 年4 月22 日“人民日报”。
5.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B.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1《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1A.督战(dū)荻港(dí)..B.逃窜(càn).C.泄气(xiè).D.铜陵(líng).溃退(guì).消息二则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要塞(sài)业已(yǐ)..歼灭(qiān)无锡(xī)..芜湖(wú)经营(yínɡ)..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签定锐不可挡江阴要塞甚为微弱前峰横度长江摧枯拉朽毫无斗志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军队增了兵,并确定了他们溃退的日期,再留给联合国六个月的时间去控制..局势。
B.当你泄气时,当你失落时,你要相信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C.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D.我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敌人的军队一触即溃。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B.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C.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D.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5.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按要求回答问题。
(1)“西起九江(不含)”中“不含”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中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6.填空。
(1)一则消息在结构上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写作一般具备六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的特点是观点________、内容________、报道________、语言____________。
第1课《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荻.港(dí) 溃.退(kuì) 阻遏.(è) B. 歼.灭(qiān) 经营.(yíng) 区域.(yù) C. 绥.靖(suí) 要塞.(sài) 摧枯拉朽.(xiǔ) D. 预.定(yù) 无锡.(xī) 锐不可当.(dāng)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 B.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业已:已经。
) C.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
) D.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执行:实施;实行。
)3.给下面的新闻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十堰晚报5月23日讯 昨日是我市首个“公交让座日”,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文明乘车新风尚。
今年4月29日,由市文明办牵头,市团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台、十堰日报社、市公安交管局、市运管局、市城市公交集团公司等9家单位联合发起“公交文明引领城市文明”活动,并将每月22日确定为我市“公交让座日”。
昨日,市城市公交集团公司在4路、5路、15路、29路等多条公交线路及人群密集的主要站点开展“公交让座日”活动。
公交车内张贴有文明乘车让座宣传横幅和温馨提示语,播放“公交让座日”相关内容。
同时,100名头戴小红帽、身披绶带的青年服务志愿者在车厢内及公交站点发放《文明乘车倡议书》,赠送印有全市公交线路标识的精美小扇子,鼓励和引导乘客为老、幼、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人让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同步练习

1.1 消息两则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阌.乡(wén)阻遏.(è)逃窜.(cuān)绥靖..(suíjìng)B.荻.港(dí)阻塞.(sè)区域.(yù)踞.点(jū)C.泄.气(xiè)业已.(yǐ)纤.维(qiān)要塞.(sài)D.溃.退(kuì)管辖.(xiá)歼.灭(jiān)锐不可当.(dāng)2.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要塞业已被浮B.泄气协定衷心C.前峰阻遏二十八宿D.丝豪逃窜管辖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芜.湖(wú)业已.(yǐ)锐不可当.(dāng)B.荻.港(dí)泄.气(xiè)摧枯拉朽.(xiǔ)C.签.订(qiān)督.战(dū)纷纷溃.退(kuì)D.要塞.(sài)歼.灭(qiān)殷.家汇(yīn)4.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区域泄气业己毫无斗志B.占领阵地扩展冲破敌阵C.督战协定突破马革果尸D.巩固丝豪拒绝横渡长江5.下列词语中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ì馈败)C.歼灭(jiān消灭)二.填空题(共3小题)6.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锐不可当歼灭溃退督战摧枯拉朽阻遏要塞泄气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摧.枯拉朽.:溃退..:荻.:8.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溃.退荻.港摧枯拉朽.要塞.歼.灭锐不可当.qiān订xiè气dū战。
三.基础知识(共1小题)9.字音字形。
芜.湖kuì退荻.港殷.家汇锐不可当.qiān订dū战xiè气歼.灭要塞.四.语言运用(共1小题)10.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对峙.要塞.绥靖..阻遏.锐不可当.五.综合读写(共1小题)11.下面这则启事中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四处并改正。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01课 消息二则(同步练习)

01《消息二则》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歼.灭(qiān)无锡.(xī)负隅.顽抗(yú)B.督.战(dū)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ǎnɡ)C.荻.港(dí) 泄.气(xiè) 英勇善.战(shàn)D.溃.退(kuì) 芜.湖(wú) 摧枯.拉朽(gū)【答案】C【解析】A.qiān—jiān;B.dǎnɡ—dānɡ;D.gū—kū2.给下面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dù( )过南岸……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 )灭及击kuì(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1)dù()过击kuì()(2)歼.( )灭要塞.( )【答案】(1)渡溃(2)jiān sài【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多读、多记、多写,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答案。
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等易错字形、字音,更应重点识记。
此题中,“渡”不要写成“度”;“歼”不要读成“qiān”;“溃”不要写成“馈”;“塞”是多音字,不要读成“sāi”。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__①__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__②__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是反__③__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写法以叙述为主兼或有议论、描写、评论等。
A.①连②纪③映B.①联②记③应C.①联②记③映D.①连②纪③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多读、多记、多写,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答案。
人教语文八年级上册1消息二则同步练习.pdf

1㊀㊀消息二则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㊀㊀㊀)A.控制要塞∙(sài)㊀㊀㊀㊀阻塞∙交通(sè)B.锐不可当∙(dǎng)当∙真这样(dàng)C.歼∙灭顽敌(jiān)阡∙陌交通(qiān)D.横∙渡长江(héng)蛮横∙无理(hèng)2.找出各项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㊂A.区域㊀无湖㊀繁昌㊀青阳(㊀㊀㊀)B.贵池㊀微弱㊀泄气㊀获港(㊀㊀㊀)C.澎泽㊀溃退㊀预定㊀要塞(㊀㊀㊀)D.余部㊀抵抗㊀胁定㊀拒绝(㊀㊀㊀)3.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㊀㊀㊀)A.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㊂(坚强不屈)B.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㊂(指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㊂)C.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㊁无锡段铁路线㊂(已经)D.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㊁芜湖线,渡至繁昌 (表 从水路进军,来到 之意)4.下列与短语 擦破了 类型相同的一项是(㊀㊀㊀)A.拒绝和平㊀㊀控制要塞㊀㊀纷纷溃退㊀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㊀㊀踢一脚㊀㊀㊀说下去㊀㊀㊀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㊀㊀冲破敌阵㊀㊀热起来㊀㊀㊀在九江D.横渡长江㊀㊀广大官兵㊀㊀锐不可当㊀㊀甚为微弱5.从下列备选项中选出适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㊂(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㊀㊀㊀㊀敌阵,横渡长江㊂A.摧毁㊀㊀㊀㊀㊀㊀㊀B.冲破(2)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㊀㊀㊀㊀一切抵抗之敌㊂A.歼灭及击溃㊀㊀㊀㊀B.击溃及歼灭6.填空㊂(1)新闻六要素是: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㊂(2)新闻在结构上分为五部分: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㊁㊀㊀㊀㊀㊂㊀㊀㊀㊀是消息的开头的㊀㊀㊀㊀或㊀㊀㊀㊀,它扼要地揭示了消息的㊀㊀㊀㊀㊂㊀㊀㊀㊀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㊀㊀㊀㊀,是对㊀㊀㊀㊀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㊂㊀㊀㊀㊀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㊂㊀㊀㊀㊀和㊀㊀㊀㊀有时可以暗含在㊀㊀㊀㊀中㊂(3)电头说: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时间竟精确到了 时 ,这暗示了什么?㊀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12.简要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的特点㊂3.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语言特点㊂4.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㊂要塞∙(㊀㊀㊀)㊀㊀当∙面(㊀㊀㊀)㊀㊀㊀kuì(㊀㊀㊀)退㊀㊀dū(㊀㊀㊀)战瓶塞∙(㊀㊀㊀)锐不可当∙(㊀㊀㊀)xiè(㊀㊀㊀)气yè(㊀㊀㊀)已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㊀㊀㊀)A.余部㊀㊀拒绝㊀㊀击溃㊀㊀锐不可当B.微弱㊀㊀督战㊀㊀防线㊀㊀摧枯拉朽C.渡江㊀㊀扩展㊀㊀胁定㊀㊀毫无斗志D.业已㊀㊀荻港㊀㊀抵抗㊀㊀顽强拓展提升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习题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㊁安庆段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㊂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㊁殷家汇㊁东流㊁至德㊁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㊂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㊂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㊂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㊂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㊂(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一部分文字㊂(2)敌军的纷纷溃退㊁毫无斗志与我军的哪些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用课文原句回答)通过对比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语段中的黑体字 至发电时止 和 余部 能不能改成 到现在 和 剩下的 ?为什么?(4)从内容上看,本段文字在记叙中插入议论,请在语段中将议论性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并进一步分析一下议论句在语段中的作用,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㊀㊀㊀)(多项)A.插入简短的议论是为了揭示事件的本质㊂联系这一片段,是从我军英勇善战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两个方面揭示了这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联系全文,则是敌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原因㊂B.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几笔,可以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㊂C.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动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着重点明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㊂D.在叙述的基础上插入简短的议论,在写法上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㊂2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习题㊂20余万元巨款无人认领本报讯(记者赵琰㊀林勇)㊀4月29日晚,一乘客将20余万元巨款遗落在出租车上(本报昨有报道),然而蹊跷的是,直到记者发稿时为止,失主仍未到警方认领巨款㊂29日晚上7时许,振海出租车公司的哥董兴强送完两名乘客后,突然发现车上多了一只手提袋㊂打开一看,袋中装的竟是几捆人民币,粗略估计约有20余万元,董兴强马上掉转车头开到公安治安分局城西派出所,把钱交给值班民警㊂随后,值班民警和董师傅一起来到乘客下车的地方寻找,但等了许久也不见两名乘客的身影㊂而110指挥中心也没有收到关于这笔巨款的报案㊂根据手提袋中的一些资料,民警找到怀疑是失主的一名男子的单位和家人㊂据其家人称,这笔钱可能是该男子从自己炒股的账户上提出来的㊂但从当晚起,家人已和该名男子失去联系㊂至于这笔钱是否确为该男子所有,这笔钱要用于何处,家人也无从得知㊂据悉,这笔巨款现保管在公安治安分局㊂民警已通知该男子家人,请他于昨天来接受调查并取回失款㊂但直到昨天下午,这笔钱还是无人认领㊂(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㊂遗落∙(㊀㊀㊀)㊀㊀㊀㊀蹊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账∙(㊀㊀㊀)户(2)这则新闻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同时赞扬了出租车司机董兴强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3)文中的 粗略估计约有20余万元 能不能省略 粗略估计 或者直接写成 23万元整 这样的具体数值?为什么?(4)请按新闻记叙的要素,分析上文的内容㊂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事件:⑤事件的结果:(5)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词语也不断地产生,丰富美化着我们的生活,除文中提到的 的哥 炒股 外,你还知道哪些?(至少写出3个)发散思维5.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㊂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㊂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话长了㊂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㊂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笔㊂(1)美国记者:㊀(2)周总理:㊀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诸.位(zhū)签.订(qiān)锐不可当.(dàng)
B.溃.退(kuì)殷.红(yīn)摧.枯拉朽(cuī)
C.泄.气(xiè)要塞.(sè)振聋发聩.(kuì)
D.督.战(dū)荻.港(Dí)倔强.(jiàng)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
..,军无斗志,
..拉朽
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比喻枯草朽木受到摧折)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D.我军前锋,业已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业已:已经)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又称为消息,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
B.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C.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D.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填空。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诗人,是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短语是。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事实的一个成语是。
(2)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多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3)第⑯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互换吗?为什么?
(4)第⑪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做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请从课文中
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5)“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30字以内)
(6)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三、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
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
②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
③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④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
的精神高地。
A.③②①④⑤B.①②⑤④③C.①⑤③④②D.③⑤①④②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它沉溺
..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却从来没有到这深深的峡谷的底部来过。
B.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四小时内即已
度过
..三十万人。
C.面对扑朔迷离
....的案情,办案人员毫不懈怠,努力寻找蛛丝马迹。
D.第一次上讲台,他张皇失措
....地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节课都在尴尬中度过。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
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
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
..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结合全文,请你简要说说选文开头画横线部分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从下列句子中任意选择其中一句的加点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至发电时止
.....,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②我已歼灭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及击溃
(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其作用。
(4)选文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
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9.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1)班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歌唱祖国(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3)假如在访问烈士纪念馆时,让你采访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准备如何问?
(4)请谈一谈你对这次活动的感受或者收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1.D;2.A;3.C;4.润之;革命;战略;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5.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锐不可当;
三、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6.A;7.C;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8.;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