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选读重点打印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学》重点

总论

题型:名词解释

1.伤寒: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P4

2.中风:中医证名,指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表证,与内伤杂病的中风不同。P13

3.直中:是指太阳抗邪无力,疾病不出现太阳、少阳、阳明的证候,直接表现为三阴病证的一种发病方式。产生直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正气内虚,抗邪无力使然。P5

4.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P5

5.并病:是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的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P5

第一章.太阳病辨证论治

题型.名词解释

1.阳浮而阴弱:此以脉象示病机,脉轻取见浮,故称“阳浮”,示卫气浮盛于外;沉取见弱,故称“阴弱”,示营阴不足于内。P18

2.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p23

3.喘家:素患喘疾的人p24

4.淋家:淋,指小便淋沥不尽,尿频量少、尿道涩痛之症。淋家,指久患淋证之人。p32

5.筋惕肉瞤:惕、瞤义近,皆指抽动。即筋肉不自主的跳动。p37

6.消渴:非病名,指口渴而饮水不解的症状p46

7.水逆:是水邪停蓄于膀胱,气不化津,而致口渴引饮,引入即吐的一种症状,是蓄水重症的表现。P46

8.热结膀胱:膀胱在此代指下焦部位。热结膀胱,指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部位。P49

9.坏病:也称变证。即治坏的病,指因误治而致原始证候发生反常变化,证候错综复杂,已不属太阳病范畴的病证。P53

10.虚烦:虚,是与有形之实邪相对而言;烦,心烦。虚烦,指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P59

11.奔豚:证候名。豚即猪。奔豚即以猪的奔跑状态来形容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之证,该证时发时止,发时痛苦异常。P68

12.蒸蒸而振:蒸蒸,这里指正气由内向外之势。振,指周身振动,即战汗的具体表现。P92 题型.简答论述

1.桂枝加葛根汤证

病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转动不灵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方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P23

2.葛根汤证

病机:风寒之邪束表,太阳经输不利。

主症:恶寒(风),发热,头痛,无汗,项背拘急不舒,脉浮紧。

治法:发汗解表,升津舒筋。方用葛根汤。(桂枝汤减轻桂芍用量+葛根、麻黄)P35

3.桃核承气汤证

病机:血热互结于下焦

主症: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或发热,以午后或夜间为甚,舌红苔黄或有瘀斑脉沉涩

治法:泻下瘀热。方用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p49

4.蓄水证

病机:水蓄膀胱,气化不利,兼有表证未除。

主症:小便不利,少腹硬满,渴欲饮水,饮不解渴,甚则饮入即吐,苔白滑。

治法:通阳化气利水,兼以解表。方用五苓散。(白术、泽泻、猪苓、茯苓、桂枝)P47 5.葛根芩连汤证

病机:热迫大肠,兼表证不解

主症:下利不止,利下臭恶稠粘,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喘而汗出,或兼表证。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止利,兼以解表。方用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P64

6.桂枝人参汤证

病机:脾阳不足,兼有表邪。

主症: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发热恶寒。

治法:温中解表。方用桂枝人参汤。(理中汤+桂枝)P73

7.大陷胸汤证

病机:水热互结于心下胸胁。

主症:心下硬痛拒按,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下不可近手,可伴见心烦,口渴,潮热,头汗出,不大便等,脉沉紧。

治法:泻热逐水,峻下破结。方用大陷胸汤。(大黄、芒硝、甘遂)P84

8.小青龙汤证

病机:风寒束表,水饮内停

主症: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呕恶,脉浮紧(或浮滑),或兼见其他水饮内停的症状。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方用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五味子、半夏)p39

9.半夏泻心汤证

病机:寒热错杂,中焦痞塞

主症:心下痞满,呕恶,肠鸣下利,舌苔红腻

治法:和中降逆,消痞散结。方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p92

10.栀子豉汤证

病机:热郁胸膈。

主症:心烦不得眠,心中懊憹,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

治法:清宣郁热。方用栀子豉汤。(栀子、香豉)P60

11.真武汤证

病机:肾阳虚衰、水邪泛溢

主症:心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辟地,或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沉

治法:温阳利水。方用真武汤(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p76

第二章.阳明病辨证论治

题型.名词解释

1.口不仁:口中感觉失常,黏腻不清爽,食不知味,言语不利。P115

2.脾约:脾之转输功能为胃热所约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肠燥津伤,以致便秘。P112

3.喘冒:气喘且头目昏眩。p123

4.循衣摸床:同捻衣摸床,指病人昏迷时,两手无意识地反复触摸衣被床沿。p123

5.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p125

6.睛不和:眼球转动不灵活。p125

题型.简答论述

1.猪苓汤证

主症: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或见下利,咳而呕,心烦不得眠

病机:阴伤有热,水气不利

治法:清热滋阴利水。方用猪苓汤。(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p119

2.调胃承气汤

病机:燥热内盛,腑实初结,气滞不甚。

主症:腹胀满,大便不通,蒸蒸发热,心烦。

治法:泻热和胃。方用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P120

3.麻子仁丸证

病机:胃热肠燥津亏

主症:大便硬,小便数,腹无所苦

治法:泻热润肠通便。方用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p128

4.白虎加人参汤

病机:阳明里热炽盛

主症: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伴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舌苔黄燥。主治:辛寒清热,益气生津。方用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粳米、甘草、人参)P64 5.湿热发黄三方证(茵陈蒿汤为主)

茵陈蒿汤

病机:湿热蕴结,熏蒸肝胆,腑气壅滞。

主症:身黄如橘子色,目黄,小便深黄而不利,身热,无汗或头汗出,齐劲而还,口渴,腹微满,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茵陈蒿、栀子、大黄)P138

栀子柏皮汤

病机:湿热相合,热重于湿,壅滞三焦。

主症:身黄目黄如橘子色,发热,小便不利而色黄,口渴,心烦,舌红苔黄。

治法:清解里热,泄湿退黄。方用:栀子柏皮汤。(栀子、甘草、黄柏)P138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病机:湿热内阻,风寒外束。

主症:身黄目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色黄,发热恶寒无汗,或见身痒。

治法:清热利湿,解表散邪。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连轺、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P139

第三章.少阳病辨证论治

题型.名词解释

1.往来寒热:即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P148

2.胸胁苦满:苦,作动词用。胸胁苦满,即病人苦于胸胁满闷不适。P148

3.阳微结:因热结于里而大便秘结,叫做“阳结”,热结的程度轻,叫做“阳微结”p152

4.纯阴结:因脾肾阳虚,阴寒凝结,温运无力所致的大便秘结,叫做“阴结”。没有兼夹

证的阴结,叫做“纯阴结”。P152

5.支节烦疼:支,通肢。即因四肢关节疼痛而烦扰不宁。P154

6.心下支结:即患者自觉心下有物支撑结聚。p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