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分数乘分数1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五篇范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五篇范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五篇范例)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的例4、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课后完成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进行分析、观察、交流、猜测、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每小组一张图纸教学过程:一、复习1、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下面老师出几道题,看谁先解答出来。

8千克的1/4是多少?6分米的2/9是多少?学生举手回答。

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

这里的“一个数”指的是整数,那能不能是分数呢?(学生作出猜测,有的学生认为不能是分数,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是分数。

)2、引入:那到底能不能是分数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就明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

二、探究新知(一)、学习例41、创设情境:我们教室的后面有一块什么地呢?(菜地)现在杨老师准备分一小块一小块来种各种各样的菜,你们想知道杨老师是怎么分的吗?课件出示例4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涂色部分占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观察得出,涂色部分占这个大长方形的1/2。

2、追问:画斜线部分占1/2的几分之几?画斜线部分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观察、分析,同桌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左图中画斜线部分占1/2的1/4,又占这个大长方形的1/8;右图中画斜线部分占1/2的3/4,又占这个大长方形的3/8。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1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1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借助具体示例,让学生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增强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分数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包含分数乘法的图示和示例)•练习本和笔•分数模型(如分数圆片、分数条等)五、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分数模型或图示,直观展示分数乘法的意义。

•讲授法:结合具体示例,讲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掌握。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整数乘法和分数乘整数的知识,为学习分数乘分数做铺垫。

•提问引导:如果我们有两个分数,想要知道它们的乘积是多少,应该怎么做呢?2. 知识讲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使用分数模型(如分数圆片)表示两个分数,如1/2和2/3,将第二个分数的单位看作第一个分数的单位的一部分,通过重叠或组合的方式表示它们的乘积。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以1/2 × 2/3为例,讲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强调约分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掌握约分的方法。

•给出几个示例,让学生尝试计算并验证方法。

3. 巩固练习•给出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 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 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案

《分数乘分数》教案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例4设计理念:本节课,我以学生已有认知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 —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初步形成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时可以运用分数乘整数的学习方法,再次运用掌握迁移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的过程,初步形成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的数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索、发现等学习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ppt教法学法:ppt 直观演示、小组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旧知铺垫师: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整数乘分数的计算,同学们请看(出示PPT ) 拖拉机每小时耕地4 hm 2,21小时耕地多少 hm 2?43小时呢?师:谁能解答?学1:4×21=2(hm 2) 4×43=3(hm 2) 师:大家同意吗?说一说列式的依据和计算方法?学1:列式是依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计算方法:整数乘分子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2、 引入新课师:看来同学们整数乘分数的内容掌握的非常好,现在请看老师将题变一变。

(出示ppt )拖拉机每小时耕地53 hm 2,21小时耕地多少 hm 2?43小时呢? 师:同学们请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有什么不一样呢?学2:数据变了,之前每小时耕地4 hm 2,现在每小时耕地53hm 2师:观察能力真强,那么数据变了,你还会解答吗?先请列出两个问题的算式不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学3:53× 21= 53×43= 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师:现在我们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什么数?(分数)分数乘分数大家会算吗?(会、不会)会的同学你知道为什么这么算吗?所以,我们今天着重探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二、 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作出猜想:53×21学:74、103 师:我们先解决53×21 2、小组合作,探究53×21的积师:53×21到底等于多少呢,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出示PPT 小组合作内容):①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如果长方形纸表示1公顷,请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53公顷的21; ②再仔细观察涂好的长方形,你会发现:53公顷的21就相当于1公顷的()(); ③你得出的结果是:5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乘分数 1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数乘分数 1教学设计

分数乘分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乘法相对完整的认识。

2. 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 情感目标:在研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老师这儿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和得数)(1)5的1/2是多少?(2)40的3/10是多少?提问: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指一个数)提问:这里的一个数是什么数?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呢?(2)你能很快口算这几道题吗?3/5×2 10×1/2 2/3×6 1/3×1/2观察最后一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二、探究。

1. 建立猜想。

(1)出示例4。

理解题意,分别是1/2的几分之几。

(2)求1/2的1/4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1/2的3/4呢?(学生口答)(3)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4)完成填空。

(5)观察这两个式子,猜猜分数乘分数是怎样计算的?2.验证猜想。

(1)出示例5。

(2)说说2/3×1/5和2/3×4/5分别表示2/3的几分之几。

(3)分别等于多少呢?你能证明一下吗?(4)交流证明的方法。

3.归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观察以上的4个乘法式子,你发现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呢?(板书计算方法)4.“试一试”(1)分别出示。

3/7×5/2 1/4×2/3 8/9×3/4(2)完善计算方法。

5.方法推广。

(1)请用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一)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一)教案

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1)教科书第3~5页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2.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3.进一步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观察、推理能力。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一、自主预习1.计算下面各题,说说计算方法。

37×2 18×5 710×1 2.说说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例3题目。

1.解决问题(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师: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15(2)分数乘分数如何计算。

师:12×15等于多少呢?如何计算?师引导:可以拿一张纸表示1公顷,动手折一折,议一议。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用多媒体演示涂色过程,并且归纳:先把这张纸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涂色的12部分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因此1份是这张纸的110。

教师板书:12×15=1×12×5=110(公顷) 2.解决问题(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方法同上探究结论:教师板书:12×35=1×32×5=310(公顷) 3.讨论归纳: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应用反馈1.完成教科书第4、5页“做一做”第1、2、3题。

2.一位旅客从甲城坐火车到乙城。

火车行驶了全程的一半时,这位旅客睡着了。

他醒来时看了看路标,发现剩下的路程是他睡着前火车已行路程的13。

想一想,剩下的路程是全程的几分之几?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乘分数是怎样计算的?五、课后作业练习一第 4、5、6、7题。

1.1分数乘分数(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1.1分数乘分数(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1.1 分数乘分数(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数乘分数。

在开始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准备好你们的笔记本和练习本,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有趣的数学世界。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分数乘分数。

具体来说,我们将学习如何将两个分数相乘,以及如何将乘积化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涉及到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如何处理乘积中的分子和分母。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学习难点是如何处理乘积中的分子和分母,以及如何将乘积化简。

而重点则是分数的乘法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分数乘分数,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幻灯片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幻灯片,上面写着两个分数,例如3/4 和 2/5,然后问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将这两个分数相乘,我们应该怎么做?2. 例题讲解: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分数乘分数的例子,并详细讲解每一步的计算方法。

我会强调如何处理乘积中的分子和分母,以及如何将乘积化简。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子之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

我会走到他们中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以及一些例子。

这样,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复习。

七、作业设计我会给同学们留一些分数乘分数的练习题,让他们回家后自己动手计算。

同时,我还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用分数乘分数的方法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学习效果,看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如果发现有同学还没有掌握,我会个别辅导他们。

同时,我还会给同学们拓展一些分数乘分数的应用问题,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乘分数(一)》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
2
1公顷。

②再涂出21
公顷的51。

引导理解: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1

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21公顷的51
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21
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1
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5×21×1=5×21×1=101。

板书:21
×51==5×21
×1=101
(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⑴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1
×53
⑵提问:“21×53”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21的53
吗? 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21
×53
==5×23×1=103
(公顷)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备课组签字:教研组批阅:教导处批阅:。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分数乘分数》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分数乘分数》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分数乘分数》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乘分数》。

教学重点为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其运算原理,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分数乘分数的相关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分数乘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规则。

2.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运算原理,明白为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3.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分数乘分数的形式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草稿纸,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分数乘分数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 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分数乘分数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分数乘分数2. 内容:分数乘分数的概念、计算方法、运算原理、实际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练习。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3. 挑战题:进行分数乘分数的复杂计算,如多个分数相乘。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运算原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部分,因为这是学生掌握新知识和技能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罩的作用 [单选,A1型题]中药说明书中所列的【主要成分】系指处方中所含的()A.有效部位B.主要药味C.有效成分D.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E.主要药味、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 [问答题]学生的权利有哪些? [单选]患者女性,35岁。干咳无痰,咽干鼻燥,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白而干,此时宜选用()A.桑杏汤B.清金化痰汤C.止嗽散D.杏苏散E.泻白散 [单选]有关硫酸的下列化学反应中,不是表现硫酸氧化性的是()。A.浓硫酸与铝的反应B.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C.稀硫酸与锌的反应D.稀硫酸与纯碱的反应 [配伍题,B1型题]研究促进心身疾病康复和预防的属于()。</br>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的属于()</br>研究脑和行为关系的属于()。A.变态心理学B.健康心理学C.神经心理学D.临床心理学E.生理心理学 [单选]下列哪项不是血运障碍的表现()。A.指尖青紫色B.肢体肿胀C.指尖温度升高D.局部麻木刺痛E.指尖苍白 [单选]《铁路旅客运输规程》是依据()制定的。A.《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规则》B.《铁路技术管理规程》C.《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D.《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 [单选]在我国,两个以上的人同日就同样的商标申请商标权的,商标权应授予()的人。A.最先使用B.最先设计C.最先申请D.最先申请和使用 [单选,B1型题]小儿前囟凹陷见于哪种疾病()A.佝偻病B.小头畸形C.中枢感染D.脱水E.甲状腺功能低下 [单选]关于速度趋势箭头:()A、若加速保持恒定,这箭头端指示10秒钟后飞机将达到的速度。B、该指针只有当大于2KT是才出现,小于1KT时消失。C、若FAC(飞行增稳计算机)失效,则箭头消失。D、以上所有。 [判断题]预拌砼常用掺合料分别是(粉煤灰)和(磨细矿粉),它们掺入砼中后对和易性的影响是(改善砼和易性),对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是(降低砼的早期强度)。A.正确B.错误 [单选]下列不在电潜泵控制柜PCC保护能力范围内的是()。A、短路保护B、过载保护C、断电保护D、欠载保护 [单选]加氢气密性试验时应控制压力()。A、稍低于操作压力B、等于控制压力C、稍高于操作压力D、等于工厂公用工程部所提供的高压氮气压力 [填空题]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向承重体系有(),(),(),()。 [单选]甲欠乙1万元,丙作为保证人为乙提供保证。后丁作为反担保人为丙提供了保证。后甲不能还债,丙又没有承担保证责任,则乙是否可以要求丁承担还款责任?()A.可以,因为丁担保的是甲与乙的主债权B.可以,因为丁担保的不是甲与乙的主债权C.不能,因为丁担保的是甲与乙的主债权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现有以下物品,施用有机磷农药(除个别农药外)者可事先涂抹哪种于暴露的皮肤处().A.硼酸B.肥皂C.细沙D.泥粉E.高锰酸钾 [单选]以下哪项不符合表证的临床特征()。A.恶寒发热B.头身疼痛C.腹中冷痛D.咽痛咳嗽E.苔白脉浮 [单选]关于麻醉所致的心脏骤停不正确的是()A.小儿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组B.择期手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急症手术C.大多数病例在麻醉处理中存在明显的失误D.ASA3级、4级病例明显高于1级、2级E.诱导期明显高于维持期 [单选]下列各项中,符合施工现场操作电工管理规定的是()。A.施工现场操作电工必须经过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B.施工现场非电工可以进行临时用电的操作C.施工现场操作电工须配备绝缘鞋,才可进行操作D.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和批准部门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单选]A系列一级航行通告采用的时制为().A.北京时间B.世界协调时C.发电地址所在地的当地时间 [单选,A1型题]关于煎药用水及用水量说法错误的是() [判断题]咳嗽是呼吸道受到刺激的结果。()A.正确B.错误 [单选]关于书刊装订样式的说法,错误的是()。A.平装也称简装,分普通平装和勒口平装两种B.精装的封面质地较硬,包括软精装和半精装C.按照成品的书脊形状,精装还可分为圆脊精装和平脊精装D.勒口平装的勒口宽度一般不少于30毫米,且可增大变为"拉页" [单选]脊柱外伤造成脊髓休克是由于()A.脊髓神经细胞遭受震荡,产生暂时性功能抑制,发生传导障碍B.骨折片刺入脊髓C.脊髓受血肿等压迫D.外伤后脊髓神经细胞遭破坏E.脊髓上、下行神经传导束断裂 [单选]关于癔症,错误的叙述是()。A.发病前多数有精神刺激B.具有高度暗示性C.可以表现肢体瘫痪或痉挛D.痉挛发作一般不会摔伤E.肢体瘫痪不会长期不愈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关于原子核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均由核及核外电子组成B.电子沿一定轨道绕核旋转C.核外电子具有不同壳层D.K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E.K层电子半径最小 [单选]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时,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是()。A.各生产步骤完工产品与月末加工中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B.各步骤产成品与各步骤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C.产成品与月末各步骤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尚未最终完成的产品D.产成品与月末加工中在产品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右旋糖酐每天最大用量为()。A.500mlB.1000mlC.1500mlD.2000mlE.2500ml [单选,A1型题]根据99mTc硫胶体在特定的脏器、靶组织中选择性聚集的机制,属于以下哪种显像类型()A.特异性结合B.合成代谢C.细胞吞噬D.循环通路E.选择性浓聚 [填空题]进入工作岗位()穿戴齐全。 [问答题,简答题]给多项式画译码、编码电路。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治疗方案中可选()A.异烟肼、卡那霉素、吡嗪酰胺B.异烟肼、链霉素、卷曲霉素C.氨硫脲、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D.利福平、异烟肼、丙硫异烟胺E.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 [单选]哪种网络的类型Ospf将选举一个被指定的备份路由器()。A.点到点和多点接入B.点到多点和多点接入C.点到点和点到多点D.非广播和广播多点E.非广播和广播多点接入 [单选]病原体均能被如下因素清除,但不包括()A.自身免疫性抗体B.人工注射的特异性IgGC.来自母体的特异性IgGD.通过预防接种产生的抗体E.同一病原体感染后产生的抗体 [单选]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是()号。A、杨武B、威远C、万年清D、平远 [填空题]大量的历史数据采集()保存。 [填空题]农药的科学使用原则是()、()、() [单选]疑为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取内膜活检的理想时间是()。A.月经第1日B.月经第5日C.月经干净后3日D.月经来潮前12hE.月经来潮12h内 [单选,A1型题]临床证见动物发热,四肢倦怠,草料迟西,尿短赤和苔黄腻,此乃为常见暑证之中的()A.伤暑证B.中暑证C.暑热证D.暑寒证E.暑湿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