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的启示-案例分析
英法海底隧道工程:历史过程和成功经验

英法海底隧道工程:历史过程和成功经验
李炎;牟焕森
【期刊名称】《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年(卷),期】2009(001)001
【摘要】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第二大海底隧道,该工程的创意在十九世纪初由法国工程师提出,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英法两国开始建设,但因英国公众担心国防安全而终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两国在和平时期又开始建设此隧道,但工程却又因财政问题而搁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两国政府通过采用私人资本建设大型基础设施等管理创新,成功建成隧道并成功运行.英法海底隧道工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工程创新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总页数】7页(P90-96)
【作者】李炎;牟焕森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6;C93
【相关文献】
1.数字化隧道工程及其在海底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J], 解福奇;叶永庚;周维
2.英法英吉利海峡大隧道工程 [J],
3.梦圆"青黄相接"的海底通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工程科学论证与决策纪实
[J], 贾德昌
4.英法海底隧道2009年2月恢复通车 [J], 无
5.英法海底隧道发生火灾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隧道发展现状

国外隧道发展现状隧道是一种人工开凿的地下通道,常用于连接两个地点、交通运输和供水等。
隧道的建设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和交通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国外隧道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下面就国外隧道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欧洲是世界上隧道建设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隧道被广泛应用于交通网络的发展。
其中,法国的隧道建设水平较高,著名的项目有英吉利海峡隧道和卢瓦尔河隧道。
英吉利海峡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将法国和英国连接在一起,大大缩短了两国之间的旅行时间。
卢瓦尔河隧道则是法国第一条全线隧道,交通运输效率大幅提升。
此外,瑞士的高山隧道建设也非常发达,如勃朗峰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的交通流动。
其次,北美地区也有一些著名的隧道项目。
美国的纽约市拥有许多地铁隧道,这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地铁系统之一。
此外,美国的洛杉矶地铁隧道项目也备受关注,其目标是建设全球最先进的地铁系统之一。
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拥有北美最长的公路隧道,赫利特-戈能隧道全长约10公里。
这些隧道的建设使得北美地区的交通更加高效和便捷。
此外,亚洲国家的隧道建设也在迅速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隧道建设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高铁隧道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创造了许多世界纪录。
中国的高铁网络从东部沿海城市拓展到西部内陆地区,通过隧道连接了许多分散的地区。
日本也是亚洲隧道建设的领跑者之一,其首都东京地铁系统拥有庞大的地下隧道网络。
总的来说,国外隧道建设发展迅速,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隧道建设使得交通更加便捷和高效,促进了经济和人口的流动,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隧道建设对环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挖掘和爆破过程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因此,在隧道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隧道建设将更加智能化和环保化。
隧道建设将更加注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高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
隧道工程第九章 隧道掘进机TBM施工

三、掘进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TBM施工法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限于机械技术水 隧 平,其应用实例甚少。五六十年代随着机械工业与掘进机技 道 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较快。迄今为止,世界上采用TBM施
工
程 工的隧道超过1000座,总长度超过4000km,以逐步成为长大 隧道修建的主要施工方法之一。
国外典型应用——英吉利海峡隧道
(1)单水平撑靴掘进机
特点:在机身的水平方向每侧只设置了一个水平撑靴,故称为单撑靴式。
基本构造:
①主梁和掘进刀盘支架是掘进机的构架,为所用其它构件提供安装支点;
隧
道 ②掘进刀盘的四周安装了刀盘护盾,利用可调试顶盾、侧盾和下支撑保持一种保持一 工 种浮动支撑,从而保证了切削刀盘的稳定; 程 ③主梁上安装推力千斤顶和支撑系统。由于每侧只采用了一个水平撑靴,因此它在掘
进过程中,方向调整是随时进行的,掘进的轨迹是曲线。
SUI DAO GONG CHENG
(2)双水平撑靴掘进机 特点:在机身的前后每侧有两个水平撑靴,故称为双撑靴式。 基本构造: ①主机架的后端与后下支撑连接,推进千斤顶推动主机架及掘进刀盘前进;
隧 ②在掘进中有两对水平撑靴撑紧洞避,因此掘进方向一经定位,只能沿着直 道 线掘进,只有在重新定位后,才能调整方向,所以掘进机轨迹是折线。
隧 微型TBM
道 工 程
SUI DAO GONG CHENG
双圆或三圆TBM
隧 道 工 程
SUI DAO GONG CHENG
母子盾构TBM
隧 道 工 程
椭圆型断面TBM
SUI DAO GONG CHENG
矩形断面TBM
隧 道 工 程
SUI DAO GONG CHENG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遂道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遂道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遂道——英吉利海峡隧道
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是位于英吉利海峡海底的英吉利海峡隧道。
早在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期间就有人提出了修建这条隧道的构想。
英吉利海峡隧道是由英国和法国两国政府共同出资100亿英镑修建的,建造工程于1987年12月开始,到1990年12月结束。
1994年5月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法国总统密特朗正式为隧道举行了剪彩通车仪式,至此,英吉利海峡隧道开始投入使用。
英法海底隧道是一座50.5公里长的海底铁路隧道,位于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水道下,连接英国的福克斯通和法国加来海峡省的科凯勒(位于法国北部的加来附近),为世界第三长隧道。
,它的建成大大方便了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交通,使两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它的最低点有75米深。
该隧道的海底部分长度以37.9公里成为世界第一;相形之下,比海底部分全长23.30公里的日本青函隧道(全长53.85公里,深度240米)更胜一筹。
1994年,美国土木协会将英法海底隧道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
1995年,美国杂志《大众机械》刊登了上述评审结果。
英吉利海峡隧道面临经济困境

英吉利海峡隧道面临经济困境
佚名
【期刊名称】《矿产勘查》
【年(卷),期】2004(000)003
【总页数】1页(P1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35
【相关文献】
1.英吉利海峡隧道面临经济困境 [J],
2.英吉利海峡隧道法国一侧的隧道施工 [J], 弗明,J;陈丕瑜
3.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的经验教训与21世纪工程——台湾海峡隧道构想 [J], 吴之明
4.英吉利海峡隧道至伦敦的新建铁路连接线隧道 [J], 张红英(译);孙德秀(校)
5.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的经验教训与21世纪工程──台湾海峡隧道构想 [J], 吴之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逐句精讲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64课英吉利海峡隧道

Lesson 64:The Channel Tunnel 新概念英语2课⽂内容: In 1858, a French engineer, Aime Thome de Gamond, arrived in England with a plan for a twenty-one-mile tunnel under the English Channel. He said that it would be possible to build a platform in the centre of the Channel. This platform would serve as a port and a railway station. The tunnel would be well-ventilated if tall chimneys were built above sea level. In 1860, a better plan was put forward by an Englishman, William Low. He suggested that a double railway-tunnel should be built. This would solve the problem of ventilation, for if a train entered this tunnel, it would draw in fresh air behind it. Forty-two years later a tunnel was actually begun. If, at the time, the British had not feared invasion, it would have been completed. The world had to wait almost another 100 years for the Channel Tunnel. It was officially opened on March 7,1994, finally connecting Britain to the European continent. 新概念英语2逐句精讲: 1、In 1858, a French engineer, Aime Thovme de Gamond,arrived in England with a plan for a twenty- one-mile tunnel under the English Channel. 1858年,⼀位名叫埃梅.托梅.德.⼲蒙的法国⼯程师带着建造⼀条21英⾥、穿越英吉利海峡隧道的计划到了英国。
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八条隧道

1. 英吉利海峡隧道英吉利海峡隧道所在地:英吉利海峡背景:英吉利海峡隧道也被称为欧洲隧道,是连接英国与法国的重要地下通道。
英吉利海峡隧道建成于1994年,长约31英里(约合50公里),造价超过200亿美元。
独特之处: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通过英吉利海峡在英法之间建立一条地下隧道。
哈沙什介绍说,“此前,人们也曾经进行过多次尝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
这其中既有技术原因,也有政治原因。
”随着现代隧道掘进技术的出现以及英法两国经济的发展,这一理想终于得以实现,英吉利海峡隧道成为了隧道工程史上最著名的典范。
为了预防隧道中出现火灾等事故,设计师们在两个主隧道之间设计了一个小型的辅助隧道。
这个辅助隧道主要是用作逃生通道。
2 世界上最奇特的十八条隧道.txt为什么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要加上从前?开了一夏的花,终落得粉身碎骨,却还笑着说意义。
地球表面上越来越拥挤,为了解决交通和保护地貌,工程师和建筑师们正在为解决地球的交通拥塞问题而绞尽脑汁。
他们创新性地设计并建造了许多新颖、先进的交通工程,如超级高速公路、桥梁以及隧道等。
其中,隧道或许能解决桥梁和公路所无法解决的难题。
它们有的穿越高耸壮观的山脉,有的潜入数百英尺深的海底,它们的魅力都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以下就是全球18条最有趣、最奇特的隧道. 拉达尔隧道所在地:挪威松恩-菲尤拉讷背景:拉达尔隧道全长15英里(约合24.1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
它所穿越的地区正是挪威高山纵横和海湾遍布的地形复杂地区。
在拉达尔隧道建设过程中,总共实施了大约5000次不同的爆炸。
独特之处:驾车穿越一个如此长的隧道大约需要二三十分钟。
在无窗的隧道里驾驶如此长时间,人们肯定会感到无聊和枯燥乏味,甚至会有一种疲倦的感觉,这是相当危险的。
为了让驾驶者不至于枯燥乏味,一支由心理学家、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组成的设计团队将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设计方案之中。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城市与环境工程学教授约瑟夫-哈沙什解释说,“人们在隧道中的心理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TBM技术在斜井掘进中的应用

LOGO
国内外工程实例
英吉利海峡隧道
LOGO
国内外工程实例
引大入秦工程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是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大 通河水,跨流域东调120公里,引到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 干旱缺水的秦王川盆地的一项规模宏大的自流灌溉工程。 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其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程渠线长,费用殊巨,被赞颂 为当代的都江堰,在诸多方面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 建设中的先进水平。亘古未有,堪称今古之奇观。
遇软岩时,由于软岩不能承担支撑板的压应力,由盾尾推 进液压缸支撑在已拼装的预制衬砌块上或钢圈梁上以推进 刀盘破岩前进;遇到硬岩时,和敞开式掘进机工作原理一 样,开支撑板撑紧洞壁,由主液压缸推进刀盘破岩前进。
LOGO
TBM技术介绍
双护盾式掘进机
LOGO
国内外工程实例
英吉利海峡隧道
英吉利海峡隧道(The Channel Tunnel)又称英法海底隧 道或欧洲隧道(Eurotunnel),是一条把英国英伦三岛连 接往欧洲法国的铁路隧道,于1994年5月6日开通。它由三 条长51km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 隧洞长度为3×38km,是世界第二长的海底隧道及海底段 世界最长的铁路隧道。两条铁路洞衬砌后的直径为7.6m, 开挖洞径为8.36~8.78m;中间一条后勤服务洞衬砌后的直 径为4.8m,开挖洞径为5.38~5.77m。
LOGO
TBM技术介绍
欧美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统称为TBM,日本则一 般统称为盾构机,细分可称为硬岩隧道掘进机和 软地层隧道掘进机。
中国则一般习惯将硬岩隧道掘进机称为TBM,将 软地层掘进机称为盾构机。
LOGO
TBM技术介绍
TB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的启示
英吉利海峡隧道(The Channel Tunnel)由三条长51km 的平行隧洞组成,总长度153km,其中海底段的隧洞长度为3×38km,两条铁路洞衬砌后的直径为7.6m,开挖洞径为8.36~8.78m;中间一条后勤服务洞衬砌后的直径为4.8m,开挖洞径为5.38~5.77m。
从1986年2月12日法、英两国签订关于隧道连接的坎特布利条约到1994年5月7日正式通车,历时8年多,耗资约100亿英镑(约150亿美元),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利用私人资本建造的工程项目。
隧道的开通填补了欧洲铁路网中短缺的一环,大大方便了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来往。
各种大小汽车都可以全天候地通过英吉利海峡隧道,从而使欧洲公路网也连成了一体。
人们称誉这项工程“一梦二百年,海峡变通途。
”
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一、资金来源的创新
建造英吉利海峡隧道,资金成了实施的关键。
1981年9月11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和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伦敦举行首脑会读后宣布,这个通道必须由私人部门来出资建设和经营。
1985年3月2日法、英两国政府发出对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出资、建设和经营的招标邀请。
此后收到过四种不同方案的投标。
1986年1月两国政府宣布选中CTG-FM 提出的双洞铁路隧道方案。
CTG-FM是一个由两国建筑公司、金融机构、运输企业、工程公司和其它专业机构联合的商业集团。
它在1985
年已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TML联营体,负责施工、安装、测试和移交运行,作为总承包商;另一个是欧洲隧道公司(Eurotunnel),负责运行和经营,作为业主。
1986年3月英、法政府与欧洲隧道公司正式签订协议,授权该公司建设和经营英吉利海峡隧道55年,后来延长到65年,从1987年算起。
到期后,该隧道归还两国政府的联合业主。
协议还规定两国政府将为欧洲隧道公司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并且该公司有权执行自己的商业政策,包括收费定价。
从政府角度看,利用私人资本建设英吉利海峡隧道的尝试是基本成功的,也开创了大型公共工程资金来源的新渠道。
二、技术的创新
西方传媒和学术著作都称英吉利海峡隧道为人类工程史上的一个伟业。
这不仅是因为它的长度和它的巨额资金,也因为它工程量宏大,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工程技术上的难题。
1.地质钻探工作从1958年做到1987年,历时29年,重要的钻孔达94 个。
考虑隧道布置的范围,浅层勘探在海底以下150m之内,深层勘探在海底以下800m之内,主要为评价地震风险提供数据。
充分的地质资料和正确的判断,使英吉利海峡隧道找到了理想的岩层。
2.英吉利海峡隧道的规划设计把施工和运行安全放在极重要的地位。
之所以不采用一条大跨度双线铁路共用隧洞,是为了减小海底施工的风险和提高运行、维护的可靠性。
在两条单线铁路洞之间是后勤服务洞,每间距375m设置直径为
3.3m的横向通道与两个主洞连接,连接处有防火撤离门。
后勤服务洞在施工期间是领先掘进的,这为主
洞的掘进提供了详尽的地质资料,对保证安全施工有重要意义。
此外,隧道的运输、供电、照明、供水、冷却、排水、通风、通讯、防火等系统都充分考虑了紧急备用的要求。
3.长隧洞掘进时的通风是施工中的一个难题。
英吉利海峡隧道对空气循环的途径和风机的布置都作了详细的规划和研究。
不仅设置通风管,而且也利用隧洞本身作为通风通道,使开挖面的风量达到13.5立方米/秒。
4.列车在很长的隧洞中高速行驶时会产生压差和空气动力阻抗,特别是英吉利海峡隧道列车的阻塞比(列车与隧道断面之比)很高,如果没有卸压管,列车的驱动力需要增加很多。
为此隧道沿线每250m 设一个2m直径的卸压管,从后勤服务洞的顶上跨过,把两个铁路主洞连接起来。
在设计阶段对卸压管的作用做了许多模型研究,使其有较好的空气动力效应,并避免在管中产生气流冲击。
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作为一项特大型工程创新项目,工程创新的成功,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工程创新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