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根据两地的海拔高度可计算出相对高度。
如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x-1)d≤△H<(x+1)d,式中x为陡崖处汇集的等压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
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2)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相同。
②全图的等高距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为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
要突破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难点,需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判读技巧,达到灵活应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要诀:同线等高)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要诀:同图等距)3.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要诀:重叠为崖)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要诀:密陡疏缓)5.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山谷。
(要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6.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要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7.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要诀: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1)某地在某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
(3)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原则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如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区域高度小于700米,则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于900米,则为山丘。
3. 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等值线的判读

(2)判断温差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3)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①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 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②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 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暖流经过 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寒流经过
1.图中陡崖顶部的可能海拔范围是(C) A.40m-50m B.45m-60m C.50m-60m D.50m-65m 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B) ①18m ②21m ③36m ④43m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 向心状水系;山脊是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 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河谷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大,陡崖 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 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 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⑦管道的选择
线路尽量要短,以便节省投入;可以经过河流、大山, 但地质条件一定要稳定。
6、 判断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即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 例2.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0 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 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 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 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 能为小山峰。如图,A区域海拔低于400米;B区域 海拔高于600米。 洼地 小丘
0
80 100 120
180
200 B
右图中,A、B、CD、EF所 在地分别是什么地形?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400
300
200
2、陡崖高度的估算:
(1)判断崖顶海拔高度: 500米≤H1<600米 (2)判断崖底海拔高度:200米<H2≤300米 (3)估算陡崖高度: 200米≤H<400米
规律:若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高度H的值是: (n-1)d≤ H <(n+1)d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规律
比例尺、等高距相同: 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
是B 。
A
B
C
D
0 2千米
1:100000 0
5千米 1:500000
二、综合题 3.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I H
城镇
4.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高
低
高
低
通视情况:
凸坡:从山顶 看不到山麓;
凹坡:从山顶 可以看到山麓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 放射状水系
向心状水系
三、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1、 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选
a、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
选
较少的线路。(一般沿等高线走)
线
理由: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不
易造成水土流失。)
4、 确定引水路线:
线路尽可能短,避免穿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判读技巧

等高线图的解读
1、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M点的海拔范围: 80<H<90
(2)N点的海拔范围:
60<H<70 (3)M、N两点的相对高度:
10<H<30 (4)陡崖高度: 20米≤H<40米
高度的计算方法
甲
1000米
1500米
乙
500米
地面某点到另一 点的垂直距离为 相对高度
地面某点到海平 面的垂直距离为 绝对高度,即海 拔
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 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 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貌。在黄 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黄土高原
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将由a变为b线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4 ∠3 ∠2
D4 D3D2
垂直相对高度 h 坡度=
水平距离
tg∠
=
h D
判断坡度
④ 分析右图四条登山路线中,坡度最缓是
。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
下列四图中的比例尺相同,等值线的疏密相同,
则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D
等高距大
等高距小
坡度的识别
a 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相同,但
比例尺不同,坡度最大的一幅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0 40
①
② ③
④
图1
0 50m
5 等高线/m 0
河流、池塘 聚落
等高线特点四: 不相交,除陡崖
400 600
陡崖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地形名称: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
(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7)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8)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
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
2.相关线面:
(1)示坡线:画在等高线一侧,由地势高处指向地势低处
(2)脊线: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
(3)槽线: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
(4)分水岭: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
(5)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3.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
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非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
(整理)特殊地貌等高线地形图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
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
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
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故称风蚀蘑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如图中P处即为基部,海拔高度为713m,Q处为蘑菇石顶部,海拔高度为715m。
2、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是沂蒙山区典型的一种地貌景观(也叫方山)。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外表呈圆形或方形,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
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3、4、黄土地貌等高线地形图:黄土地貌类型复杂,但主要形态由塬、梁、峁组成,地表冲沟发育,切割明显。
以我国陕甘宁地区和山西最为典型。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塬面的等高线稀疏平缓,表示峁的等高线圆润;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貌。
在黄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5、梯田等高线地形图: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
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梯田等高线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6、7、火山锥等高线地形图: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为火山锥。
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常积水成湖。
下图火山锥等高线图中顶部是一个火口湖,四周为悬崖峭壁环绕,呈漏斗形,北端有一缺口,湖水通过悬崖成为瀑布,火山锥体被分割得破碎,四周有典型的放射状水系,河流两岸较陡,多断崖。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先试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地貌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战略通法:由等值线:“高高低低”判读:由高海拔(值)先低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高(值)(山丘);由低海拔(值)向高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为低海拔(值)(山谷)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三、有关定量计算1.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理解:2.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1.陡崖A处的高度为()A.10米B.20米C.20米以上D.20米以下2.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解题】1、陡崖A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其相对高度为20~40米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地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是高考考查中最为常见的图形,对于最基本的图形,学生大多都能较好地判读,但对于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下
面简要分析一下特殊地貌的等高线地形图。
1、冲积扇等高线地形图:
冲积扇是河流(山间洪流)在出山口处因洪流流速减小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地面由扇顶到扇缘坡度由陡变缓,扇体之间为较大的干河床,扇体表面往往被砾石覆盖。
一般情况下,在冲积扇底部的平缓河谷中有常年河。
冲积扇的等高线多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
等高线通过干河床时多为“V”字形。
2、鞍部等高线地形图:
鞍部是位于两座相连山脉中间部位,地势较为低平,形似马鞍的地貌。
又称作垭口、关隘、山口。
在山区常常是道路经过的地方。
等高线图表现为处在一对山脊线和一对山谷线的中间部位。
相对一对山脊而言,鞍部是最低点,而相对一对山谷而言,鞍部是最高点。
如图中鞍部海拔高度75m~80m之间。
3、绝壁、陡崖、悬崖等高线地形图:
山坡坡度在70°以上近于垂直的山坡,称为陡崖。
极其陡峭上下垂直,难以攀援的山崖叫绝壁,也称断崖。
崖口倾斜到陡崖外侧而悬空,称为悬崖。
其成因多是地壳剧烈升降运动,再加之自然风化与崩塌造成的,在中学阶段一般三者不作具体的区分。
陡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在陡崖处等高线非常密集,但不会重叠相交。
绝壁(断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叠相交,常用锯齿状陡崖符号表示出来。
悬崖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等高线密集,且因悬崖海拔高处向外倾斜,在等高线图上高处的等高线覆盖了地处的等高线图。
估算断崖的高度问题:首先读出等高距、断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以及与断崖相交处海拔最低和最高等高线的海拔高度。
后用公式计算以下三个问题:(若假设等高距为 d,崖断相交处的等高线条数为 n,与断崖相交的等高线最低值为H低,最高值为H高)
①断崖底部的高度(海拔高度)H底,则(H低-d)< H底≤H低
②断崖顶部的高度H顶,则H高< H顶≤(H高+d)
③断崖的相对高度△H ,其公式为:(n -1)d≤△H <(n+1)d
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
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
由于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
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故称风蚀蘑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如图中P处即为基部,海拔高度为713m,Q处为蘑菇石顶部,海拔高度为715m。
5、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
是沂蒙山区典型的一种地貌景观(也叫方山)。
“崮”的顶部平展开
阔,外表呈圆形或方形,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
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
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6、黄土地貌等高线地形图:
黄土地貌类型复杂,但主要形态由塬、梁、峁组成,地表冲沟发育,切割明显。
以我国陕甘宁地区和山西最为典型。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塬面的等高线稀疏平缓,表示峁的等高线圆润;表示沟谷的等高线密集、狭窄,切割细碎,等高线经过谷底时,沿冲沟顶部弯曲,多数地区呈“V”
形。
如下面等高线图中西南部东北部等高线密集,为黄土梁和黄土沟谷,中部和最东北部为黄土塬地
貌。
在黄土塬的基础上,东北部还出现有黄土峁。
7、梯田等高线地形图:
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
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梯田等高线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8、火山锥等高线地形图:
火山喷发物堆积形成为火山锥。
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常积水成湖。
下图火山锥等高线图中顶部是一个火口湖,四周为悬崖峭壁环绕,呈漏斗形,北端有一缺口,湖水通过悬崖成为瀑布,火山锥体被分割得破碎,四周有典型的放射状水系,河流两岸较陡,多断崖。
9、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
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7米以上,成为举世闻
名的地上河。
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
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
迎风坡凸而平
缓,背风坡凹而较陡。
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的西北部。
表示新月
形沙丘链的等高线稀疏并比较圆滑,和沙丘的方向协调,表示出了其倾斜特征的
地貌。
喀斯特峰林等高线地形图:喀斯特地貌主要在石灰岩广布地区,因高温多雨的
气候条件,石灰岩受侵蚀和沉积而成。
多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
下
图表示的是喀斯特峰林,其峰体多呈圆锥形,四周陡峭,峰体中有山间洼地(溶
盆)。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间洼地以数条圆弧形等高线表示,在峰林顶部和斜坡
等高线多以圆形或椭圆形封闭。
实质上无论哪种典型特殊的地貌,只要把握该地貌最主要的地形特征,结合等
高线表达地形的特点,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