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招生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从美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反思中国高考改革

情况任选其中 3 。学业成绩测验的 目的是为 了评价学 生 科 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 而非知识 性的考查 。A T是 一种多项 C 选择考试 , 为 4个部分 : 分 英语语法 、 数学 、 社会科学 阅读测 验、 自然科学 阅读测验 , 涵盖 了中学阶段的所有教育 内容 和 社会 、 活知识 。此外 , 生 考试还 要填 写个人资 料 , 回答 A T C 兴趣问卷 。 中国高考长期 文理分科 , 文科考 语 、 、 、 数 外 历史 、 政治 、
处 于同一水平的各类大学入学考试之 间的组合状态 与比例 关 系。长期 以来 , 中国高考一 直 以统 一招生 、 统一考 试 、 统
一
理能 力, 考试 内容包括 : 语言 、 数学 、 标准书 面英语 写作。语 言部分包括连词成句 、 反义词 、 推和阅读 理解 ; 类 数学部 分 包括算术 、 代数 、 逻辑推 理 、 算 , 运 等等。S TI 一种学 业 A I是 成绩测验 ( T , 有写作 、 A )共 文学 、 国历史与 社会研 究 、 美 欧
较 为单一 。这种结构类型 能够充分 体现考试 的权威 性 , 节 省考试成本 , 也能更充分地利用国家有 限的教育资源 ; 陷 缺 是不利于实现教育机会 均等, 影响了考试 的公平性 。 美 国大学入学考试 的承办机构 是两 家民间 团体 组织 。 其独立经营 、 自负盈 亏, 具有 相 同的性质 , 并在相互 竞争 中 求得生存与发展。此外 , 美国向来有学术 自由、 办学 自主 的 传统 , 大学作为知识传承和创新的载体 , 对人才 的选拔有 自 己独特 的判断标准 , 这个标准 由大学根据 自身发展状况 、 社 会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共 同决定 。再加上美 国高等教育层 次 结构 的多样化特征 , 客观上要 求灵活 多样 的考 试方式 。综 上各方 因素促使美国不 同的民间考试和高校 自主招生考试 共 同构成 了并列( 竞争) 型考试结构 。
简述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简述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李凤鹤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24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因此传统高校招生制度已经不符合现阶段的发展,这就需要创新我国高校招生制度。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其考试内容和考试机制都自成体系,值得被广泛的学习和借鉴,本文针对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美国高校招生制度教育水平有效策略[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73-02高招制度是连接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重要桥梁,在整个教育制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挥了积极的意义。
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教育制度最完善、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它的高等教育也是受到世界各国所推崇的,因此这也与其招生制度密不可分,因此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综述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其考试机制和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考试程序以及录取标准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可以说美国高校招生制度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的灵活标准,这也是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优势所在。
美国高校教育系统属于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现阶段已经有4000所各种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超过2000万人,因此美国的教育是十分发达的,这和美国的经济制度密不可分,美国经济始终处于一个高速运转的情况,因此其劳动市场以及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变化,现阶段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人才结构主要是分为五个级别,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结构是社区学院和高等专科学院,这类学校占整个高等学校的3/5左右;第二结构是普通的本科四年制学院,主要是设置为文科,也伴有一些理科和职业教育类的内容,这类学校占整个高等学校的1/8左右;第三结构主要是指一些综合性的大学,包括了文科、理科、天文地理、工程、管理、农业等多种学科,这类学校占整个高等学校的1/7左右;第四结构主要是指一些授予博士学位的学校,普遍规模较大、设备较为齐全、学生较多,这类学校占整个高等学校的2/9左右;第五结构是一些研究型的大学机构,它属于整个美国教育制度的核心教育,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出自于这类的学校,这类学校占整个高等学校的1/25左右,其专业和水平都很高。
美国择校制探究及其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启示

美国择校制探究及其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启示摘要:择校是教育公平问题的体现。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择校也是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中美择校制度对比并分析原因,希望从中获得对中国择校政策的启示。
教育公平是当今各国政府致力于实现的政策目标之一,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而合理的择校机制是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组成方面,同时更是如今中国教育人士、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
择校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随后不断在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实践和发展。
下面笔者将简要介绍美国择校制度,然后将中美制度做一对比,以期从中获得对中国择校制度优化的启示。
关键词:中美对比,择校制度,一、美国择校制度简介美国“择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选择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教育选择的理论基础在于人生而自由的最根本的哲学信念,将教育选择权视为一种基本人权。
【1】在这样的政治和哲学背景下,美国择校制度逐步发展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2】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掀起了一场席卷美国北部和中西部的公立学校运动。
由此奠定了美国教育制度的基础,加速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自1852年马萨诸塞州颁布《义务教育法》之后,其他各州也相继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创立了美国现代义务教育体系。
从此,美国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同时,为使义务教育顺利推行而规定了“就近入学”的原则。
总的来看,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出现规模性的择校行为。
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磁石学校运动,磁石学校得到大力发展,它打破了传统上按学区就近入学的原则,使其他学区的学生也可以到这类学校学习。
与此同时,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各种选择性学校,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在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或课程、学习组织等方面采取不同方法的学校的总称。
包括磁石学校、开放学校、成人业余补习学校以及无围墙学校等。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教育凭证”以及以后出现的特许学校和开放入学制都给择校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从美国大学招生反思我国大学招生制度

从美国大学招生反思我国大学招生制度
温 皿卡 I 、 特 付
( 温 州大 学瓯 江学院 浙 江 ・ 温州 3 2 5 0 2 7 )
中图分类号 : G4 6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 1 1 一 O 1 7 2 一 O 2 部分考察学生的反义词 、类推 、连词成句 和阅读 理解 的水
据之一及对学生综合 能力 的测试标准 。组织考试和 出题都 是由非营利机构 组成 的 , 而且他们有 的试题各 有不 同 , 但都
只是一个参 照数 据 , 没有一考定终生 的情况 出现 , 而且在 大 学入学中 , 对面试也是十分重视 的, 拒绝招收高分数 的学 生 和招收低分数考 生的事件 也是时有发生 ,因此促使美 国不
e x a mi n a t i o n s v a r y i n c o n t e n t ,f u n c t i o n a n d e mp h a s i s ,w h i c h i s r e s u l t e d f r o m t h e r e c r u i t me n t s i t u a t i o n s a n d s o c i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o f
中国的高考长期 以文理分科 , 以语 文 、 数学 、 英语 为必 考项 目, 语文 、 英语使用 同样 的卷子 , 数学理科和文科相 比, 有 难度差别 , 但是不 大。物理 、 化学 、 生物为 理科 , 历史 、 地 理、 政治为文科 。学生都要学习这 6科 , 不过学习的难度有
招 生制度 , 为我国大学招生制度 带来 动力。
关键词 大学招生 中美 两国 招生制度
美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不再凭借传统的学院或大学校园, 而是通过远程教育。大多 数学生 的学 习并不是为 了追求学位 和学分 , 而是为 了保持或 改善其在就业市场 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 最后 阶段 是走 向学
习化社会 , 而不局限于传统 的青年普及教育。 ” 我 国高等教育 已发 展到 大众化 阶段。一个大众化 的高 等教育体系 , 必须 满足人们终身学 习的需求 。高等教育作为 终身教育 的一个 阶段 , 高等院校招生制度 的改革与发展不仅
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可 以建立在 高考成绩 的基础上 , 综合
考察学生 的各方面 素质 , 科学 有效 地选 拔合 适人 才 , 推动 中
等教育的素质教育 。目前有一种 看法 , 为全 国统一高考是 认 计划经济 的产物 , 限制 了高 等学校 办 学 自主权 的行使 , 要求 打破全 国统一 高 考局 面 , 由各 高 等 院校 单独 自主考 试招 改 生 。全 国近20 0 0 余所 高等 院校 , 如果都 采取 自主招生 , 每年 的各科试卷 出题工作就 占据 了很 大的工作量 , 性也不是 操作 很强 。我 国已有部属高等 院校开 始 自主招生 试点 , 自主招生 院校按 自己的考查方式审核后 , 所有入 围的考生仍 需参加高 考 , 允许考 生 高考 分 数差 在 院校 录 取 分数 线 2 但 O分 以 内。 总体来说 , 院校 自主招生 工作 值得 尝试 , 需要 结合 国 高等 但 情 , 虑高等 院校 问的差异与人才培养需要 。 考 2 院校 自主和社会监督 是多样 化招生制度 的保证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认 为 , 和竞争是美 国高等教育 自主 多样化的最重要 因素。我 国高校 招生 来源 计划 由教 育部下 达文件 , 规定各学校 分省 、 分专业 招生 , 高校办学 自主权 的问 题成为大家经常呼吁的问题。在高等教育迈人大众化教育 阶段后 , 政府 应 转变 职 能 , 扩大 高 校办 学 自主权 , 专 业设 将 置、 招生计划 、 录取政策等权力还 给高校 , 允许高 校按一定 的 科学方式招生录取 。大学有 了 自主权 , 它必须为 了生源而谋 划定位 、 明确层次与特色 。院校 自主必将 导致 同一层次 间的 激烈竞争 , 推动高等 院校多样 化招生 制度的形成 。招生结果 应有利于学生群体 的多样 化 , 形成 多样 化 的校园 环境 , 缩短 学生社会化进 程 , 提高学生对社 会复杂性的认知程度 。 院校 自主和外部 监督 是高 校健 康发展 的两个 轮子 。权 力下放后 的评 估监督 是政 府宏 观调 控 的主要 手段 。美 国高 等教育质 量评估经 验告 诉我们 , 立科学 、 态、 建 动 多元 化 的评 价 系统是保证 教育质 量 的有效 途径 。我 国 目前 是政府 组织 评估 , 少数 民间机构组织大学排名 , 受其数 据来 源 、 但 评价标 准及 方法 限制 , 科学性 与合 理性 受 到各 方指责 。因此 , 其 高 等教育评估 可 以 由非 政府 机构 组 织 , 国家对 其 进行 审查 认 可 , 高校 分成几类 , 将 分类评 估 , 分类 指导 , 评估 结果作 为 国 家经 费投入 和政策 准入 的主要 依据 。让高 校感 受市场 给他 们 的压力 , 要我评 ” 从“ 变为“ 要评 ”促进 高等 教育 的稳 步 我 ,
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研究及对我国自主招生的启示

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研究及对我国自主招生的启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留学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学生的选择。
不同国家对于大学招生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了解国外大学招生制度对于希望留学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十分重要。
通过研究国外大学招生制度,我们也能够为我国的自主招生制度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通过对国外大学招生制度的研究,探讨其对我国自主招生的启示。
一、美国大学招生制度美国大学招生制度因其多元化和灵活性而著称。
在美国,大学招生主要通过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学术成绩、标准化考试成绩(如SAT或ACT)、社会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多方面来综合考量。
美国大学还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力,因此推荐信和自传也成为了招生申请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招生制度突出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潜力,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启示: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评价。
传统的中国高考制度主要以学术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
而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则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仅看中学术成绩,还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调整我国的自主招生制度,建立更加综合、多元的考核机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英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主要通过UCAS(英国大学与学院招生中心)进行统一管理。
申请者需要在UCAS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和志愿,同时提交成绩证明和推荐信等材料。
英国大学招生主要根据学术成绩来评判,同时也对学生的个人陈述和志愿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英国的大学还会进行面试以及专业测试,以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潜力。
从英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评价。
在英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中,学术成绩固然重要,但对于申请者的专业能力和潜力同样重视。
我们可以借鉴英国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自主招生制度,注重学生的专业领域能力评价,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发展方向。
在总结以上三个国家的大学招生制度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和对我国自主招生制度的借鉴意见:1. 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美日大学招生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84 招生·考试·就业
2. 日本大学招生制度的特点 一是全国共同学历第一次考试 保障了高中教育的正常化。因为第 一次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基本知识 的 掌 握 程 度 ,所 以 全 国 共 同 学 历 第 一次考试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正常完 成高中课程。 二 是 各 大 学 的 第 二 次 考 试 ,既 调动 了 大 学 办 学 的 积 极 性 ,又 强 化 了 大 学 之 间 竞 争 的 公 平 性 ;既 考 查 了 考 生 对 所 选 专 业 的 适 应 性 ,又 促 进了各大学与高中的紧密联系。 三是两次考试的结合能较好地 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次考试和 第二次考试既重视考生高中阶段的 学 习 成 绩 ,又 全 面 衡 量 了 考 生 的 综 合学习能力,最大程度地克服了“一 考定终身”的弊端。 四是多种招生办法并存,高校 招生方式多元化。推荐入学和免试 入学充分尊重了高中校长的权威和 高中毕业生的一技之长,能有效激 励高中办学的积极性。另外,私立大 学招生办法的多样化充分保障了其 录取新生的自主权,从而确保了大 学的正常运营。
(2)美国高校入学考试的类型 美国的高校入学考试,是多种 考 试 的 综 合 形 式 ,主 要 包 括 的 类 型 有:①学术性向测验,就是指在学生 入学前对其从事学术的能力及其潜 在能力的测验。以科研为主的综合 性.美国大学的综合选拔招生制度[J]. 世界教育信息,2007(1):79.
82 招生·考试·就业
美日大学招生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文 / 宫振蒙
[摘 要] 美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主要是“综合选拔制”,而日本的大学招生 制度主要是“高考制”。 美国和日本的大学招生制度各具特点,互有区别,但也 存在一些普遍的规律。研究这两个国家的大学招生制度及其特点,对我国现行 高考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历程及其启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20 年 11 月第 47 卷 第 6 期Nov. ,2020Vol.47 No.6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历程及其启示李木洲(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要: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现代化历经了经验化考试招生、标准化考试招生、综合化评价招生和动态化评价招生四个主要阶段,具有人才强国意志主导高校招生改革方向、考试科学研究助推高校招生考试科学化、依法招考 维护高校招生公平公正以及教育类社会团体发挥招生改革智库作用等特点。
由美国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 等国情所决定,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当前处于较高水平的总体现代化阶段,其发展历程对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高考制度现代化体系具有诸多启示:高考制度设计应坚持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原则,高考技术研究应重视 考试数据和标准的开发与应用,高考招生改革应注重中学与大学的衔接与互动,高考录取机制应适应不同类型与 层次高校的招生需求。
关键词: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高考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9;G64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20)06-0138-09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是指高校招生制度现代性不断增长、扩展及实现的过程,根据高校招生制度现 代性的发展水平,一般可分为初步现代化、基本现代化、总体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四个阶段①。
高校招生 制度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和国家教育制度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国家现代化和国家教育制度现代 化的发展相辅相成。
由美国特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国情所决定,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当前处于较 高水平的总体现代化阶段,它历经了很多发展中国家高校招生制度尚未经历的发展阶段。
系统考察美国 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历程及其特点,不仅有利于探寻世界高校招生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规律,而且对新时 代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考制度现代化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前 10%( Top - 10- percent) 政策 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录取政策严格遵守德 州议会法案第 588 号中的/ 前 10%0 ( top - 10per cent) 政策。这项政策规定, 当一位申请者向一 所州内学术教学机构提出入学申请时, 如果这位 申请者在其申请入学的学年之前的两学年之一年 中, 毕业于由普遍认可的鉴定机构承认的州内公 立或私立高级中学, 并且其 GPA( general point average) 在该学生所在的高级中学毕业班中名列前 10% , 那么, 州内的任何普通学术教学机构都应当 录取这位申请者为本科生。¹ 应该注意, 前 10% 自动录取政策不仅仅面向
( 二) 与地方的人事关系 为了实现建立得克萨斯大学的目的, 德州政 府还直接控制着得克学
总第 249 期
校的人事关系。得克萨斯大学系统由一个九人董 事会管理, 这些董事会成员由州长提名, 并经州的 参议院同意后任命。Á
为了简便, 我们用下图( 图 2) 形象描绘德州大 学奥斯丁分校与得克萨斯州的人事关系。
秋季入学的学生居民身份统计 º
身份
根据德州议会第 588 号
法案的分类
自动录取 其他录取
的学生
的学生
总计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国际学生 非德州居民 德州居民
总计
122 2% 86 5% 4 < 1% 291 18% 4988 98% 1224 76% 5114 100% 1601 100%
下图( 图 3) 是哈佛大学 2007 年秋季学期入学 的本科新生来源地分布。由于其中的地区标准与 上表的分类不同, 所以笔者将其单独列出。我们 从该图倒是可以看到来自哈佛大学所在的马萨诸 塞州与其他地区的学生比例。
图 2 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与得克萨斯州的人事关系图
三、哈佛大学的本科招生政策
( 一) 与地区有关的招生政策 哈佛大学的招生政策中没有特别提及与地区 相关的内容, 但我们可以通过哈佛大学对常见问 题的回答了解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第一个相 关问题是, 对某类申请者是否存在配额? 答案是 录取委员会不使用任何形式的配额。我们据此可 以推断, 哈佛大学不使用地区标准分配名额。第 二个相关问题是, 如果在一个申请者的学校或社 区有其他的申请者, 这位申请者被录取的可能性 是否受到影响? 答案是不会, 哈佛大学不对特定 的学校、社区、州, 或者国家设置配额, 学校会严格 地将一个学生的申请与来自全球的其他申请者进 行比较。这个答案也说明, 哈佛大学在录取环节 不对任何地区分配固定的名额。 尽管如此, 哈佛大学也出于某些可能的目的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入学新生进行统计。下表( 表 2) 是笔者找到的两个年份的统计数据。
从上图来看, 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基础性 核心收入共 11. 08 亿美元, 其中直接来自州政府的 财政支持包括州的一般税收拨款 3. 23 亿美元和可 用大学资金 1. 65 亿美元, 共 4. 88 亿美元, 占全部 基础性核心收入的 44% 。而且, 基础性核心收入 中的学费( 4. 91 亿美元) 也受立法机构或董事会决 定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 在基础性核心收入中, 只有州政府能够保证每年向该大学提供一定数量 的财政支持, 除此之外, 没有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 能够保证每年向该大学捐赠固定数额的资金。这 些都显示出, 州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该大学正常运 转的根本支撑。
学费 务费 费
费 务费 总计
2 005 2 006
27448 1264 4974 4286 1908 39880 28752 1370 5148 4430 1975 41675
2007 30275 1390 5328 4618 2044 43655
2 008 2 009
31456 1426 5856 4766 2116 45620 32557 1426 6060 4982 2190 47215
表 2 哈佛大学 2003 年Â 和 2008 年( Class of 2012) lv 录取地区分布情况
区域 新英格兰地区 大西洋中部
南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
山区 太平洋地区 美国以外地区
2003 年 20. 4% 27 % 16. 5% 9. 9%
5. 05%
12. 9% 8. 3%
2008 年 17. 4% 24. 9% 15. 4% 9. 5% 1. 6% 3. 0% 16. 5% 11. 7%
四、哈佛大学的私立性质
从哈佛大学的招生政策与学费政策来看, 它 在招生时不设置任何地区性配额。为了充分利用 自己有限 的教育资 源维持世 界一流大 学的地 位, 它还借助一定的录取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最 优秀的学生。这 与哈佛 大学 的性 质有 关。目 前, 哈佛大学 主要靠私 人捐款与 投资回报 维持运 营; 管理机构也由不受政府控制的哈佛校友组成; 在
总 249 期 第 9 期 2 0 1 0年 9 月
贵州社会科学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o l. 249, No. 9 Sept ember1 2 0 1 0
美国大学招生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牟效波
( 北京大学, 北京 100871)
摘 要: 美国两所大学的招生政策与其性质密切相关。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作为一所州立大学, 将绝 大多数名额保留给本州居民, 并在学费上给予本州居民大幅优惠。哈佛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大学, 不受公共财 政所要求的/ 公平性0的制约, 不必将招生范围局限在学校所在地。一所大学( 尤其是公立大学) 的招生范围 与其性质的密切相关性, 符合设立一所大学的初衷, 有利于大学设立者的最初意图得以实现。中国的部属高 校作为全国性公立大学, 原则上不应当沦为地方性大学, 应当平等对待各地区的考生, 因为设立全国性公立 大学的目的就是保证全国的居民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避免他们受到地区间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 不良影响。为保证此目的的实现, 全国性公立大学应尽可能消除对地方资助的强烈依赖, 避免因财政问题而 放弃最初的目的。
( 二) 学费政策 哈佛大学的学费政策中没有像德州大学奥斯 丁分校那样的地区分类, 而是对所有地区的本科 生( 包括外国留学生) 一视同仁。下表( 表 3) 是哈 佛大学最近几年的本科生学费标准。
表 3 哈佛大学 2005- 2009 年本科生学费 标准( 单位: 美元) lx
财政 年度
医疗服 住宿 伙食 学生服
( 一) 财政来源 德州政府在财政上支撑着德州大学奥斯丁分 校的运转。下图( 图 1) 是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2008- 2009 财政年度的各项财政来源比例:
图 1 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2008- 2009 财政年度的各项财政来源比例 À
从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财政来源看( 图 1) , 虽然来自州政府的财政支持只有/ 州的一般税收 拨款0( 占 16% ) 和/ 可用大学资金0 ( 占 8% ) 两项, 仅占全部财政来源的 24% , 但是这两项收入是该 大学基础性核心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述收 入项目来看, 基础性核心收入是支撑大学运转的 基础性收入, 而增进收入则取决于是否存在得到 赞助的研究项目, 或者学校的设施是否有学生或 其他人使用, 或者是否有人提供捐助。虽然每年 的增进收入数量相当多, 但毕竟取决于一些不稳 定因素, 因而是一部分不稳定或者说指望不得的 收入。自给性费用收入则只能自给, 以保证宿舍 的日常维护或其他活动的顺利开展, 无法为学校 其他方面的运转提供经费; 而且这部分收入也依 赖是否有人使用学生宿舍或参加其他活动, 因而 也不是一项必然的收入来源。因此, 基础性核心 收入对于大学的运转最为重要。
二、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性质
从以上招生政策与学费政策来看, 德州大学 奥斯丁分校将招生名额主要保留给德州居民; 同 时, 为了充分利用本州有限的教育资源, 它还借助 一定的录 取标 准在 本 州范 围内 获得 最优 秀 的学 生, 并适当考虑影响申请者学术成绩的不利因素, 以实现某种程度的实质公平。这些政策与其性质 密切相关。这所大学本身就是由得克萨斯州政府 设立的, 目的是为本州居民提供高等教育资源。 为此, 德州政府在财政上支撑着德州大学奥斯丁 分校的运转, 并直接控制着该大学的人事关系。
关键词: 本科招生政策; 高校性质; 全国性公立大学; 地区平等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6924( 2010) 09- 040- 044
众所周知, 美国的大学大致可以分为公立大 学和私立大学。因此, 本文从公立大学和私立大 学中各选取了一所进行考察, 一所是位于得克萨 斯州奥斯丁市的著名公立大学) ) ) 得克萨斯大学 奥斯丁分校( 以下简称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 另 一所是世界著名的私立大学 ) ) ) 哈佛大学。
208 3% 295 4% 6212 93% 6715 100%
( 二) 名额保留政策 通过/ 前 10%0政策自动录取的德州居民还不 是所有被 录取的具 有德州居 民身份学 生的全 部。
作者简介: 牟效波,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第9期
美国大学招生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41
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还明确宣称, 作为一所州支 持( state- assisted) 的机构, 本校为德州居民保留 了大部分名额( a majority of its spaces) 。» 让我们再 看一下上述/ 表 10。2008 年, 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共录取了 6715 名本科生。其中, 国际学生有 208 名, 占 3% ; 非德州居民有 295 名, 占 4% ; 而德州居 民共有 6212 名, 占录取总数的 93%。虽然不能排 除某些具有德州身份的高中学生特别优秀这一因 素对录取结果的影响, 但如此巨大的比例差异显 然主要是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 名额保留政策0 造成的。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将 90% 以上的机会 保留给本州居民的理由似乎很简单, 就是因为它 是/ 一所州支持的机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