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对中国汇率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论“广场协议”的影响及现实启示

论“广场协议”的影响及现实启示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为消除“滞涨”的影响,提高利率,降低税率,升值美元,扩大了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且财政也出现赤字,陷入“双赤字”困境,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而国内经济发展也放缓。
于此相对的是,日本自推行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后,经济迅速发展,日本对美国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而且国内政治经济情况缓和,持续平稳发展。
美国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酝酿将美国贬值以改善出口,进而改善国内经济。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的财务政要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五国联合干预国际外汇市场的协议,诱导美元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即“广场协议”,这本质上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较量。
此后,各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抛售美元,引起市场的跟随反应,于是美元贬值。
而日本由于经济依赖于出口,而且对美国贸易往来密切,所以日元受影响尤其巨大。
在协议签订后几个月的时间内,美元兑日元的汇率即降至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
日元升值后,制造业出口优势降低,加之日元保持了数年的上升趋势,于是投资者倾向于将自由资金投向房地产和股市,认为这两个领域还会一直保持“牛市”。
于此同时,面对持续上涨的地价和房价,日本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政策调节,甚至还在1987年实行了积极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造成货币供应量过剩,加剧通胀。
所以说在1985年至1989年期间,日本的GDP年增长率远远低于地价和楼市价格,日本经济逐渐偏离实体部门,“泡沫”越长越大。
到1989年,日本政府迫于通货膨胀压力,开始采取货币紧缩性政策,金融部门投资受到限制,于是股市和楼市在不久之后随之陷入衰颓,“泡沫”衰退,这就是经济学当中的“搏傻原理”。
在此后日本经济再未出现过高速增长局面,有些观察人士认为这是日本经济“一蹶不振”,但笔者更倾向认为这是经过了刘易斯拐点进入平台期。
广场协议产生的背景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目录一、广场协议的背景 (2)1.1 世界经济形势 (2)1.2 日本经济状况 (6)1.3 美国经济状况 (7)二、广场协议的内容 (8)三、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与结构的影响 (9)3.1 经济增长并没有出现停滞,反而经历了将近7年的高速增长和繁荣.. 93.2 .通货膨胀率经历了较低、温和直至加剧的过程 (9)3.3 出口下降,进口也下降,经济对外依存度下降 (10)3.4 进出口价格都趋降,但进口价格下降更快,贸易条件趋于改善 (10)3.5 进出口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10)3.6 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11)四、日元升值与经济泡沫的生成与破裂 (11)4.1 日元升值与泡沫经济的生成 (11)4.2 泡沫经济破裂 (12)五、我国与日本当年经济形势的差异性 (13)5.1 我国和日本当年的国际地位不同 (13)5.2 我国和日本当年的经济水平不同 (14)5.3 我国和日本当年的经济政策不同 (14)5.4 我国和日本当年的金融改革不同 (15)5.5 我国和日本当年同美国的外贸关系不同 (15)六、对中国的启示 (16)七、理性看待人民币升值问题 (17)广场协议产生的背景以及对中国的启示一、广场协议的背景1.1世界经济形势1.1.1 两次石油危机1973—1975、1979—1982主要发达工业国连续两次发生“石油危机",1974-1982年各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回升、增长乏力,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却居高不下,美国、日本、原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5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3%,年平均失业率为5.8%,消费者物价指数平均增长率为10.8%。
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是:(1)生产过剩与固定资本投资呆滞导致经济停滞由于投资过度增长,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1974年,有关国家生产能力利用率,美国为70%,原联邦德国为76%,法国为73%,意大利为69%。
广场协议与人民币升值

广场协议与人民币升值摘要在中国,广场协议成为金融危机之后的热门话题,因为人们通常认为,正是美国搞阴谋,日元才急剧升值,才导致日本经济出现上世纪90年代的“失落十年”。
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日本经济衰退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再加上日本技术创新停滞,社会进入老龄化等因素。
这对中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加速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自主创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之后,五个国家的央行联手在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引发全世界投机者跟风,美元对主要货币明显下挫。
以日元为例,广场协议前一个交易日,美元兑日元收报240.1,到9月底收报216.5, 12月31日收报200.25。
极端的情况是,1995年1美元兑79.7日元。
从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时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201.26%。
①1.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日元升值全面抬高了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
抑制了国际市场对日本产品的需求,从而对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造成打击。
这种打击还会通过产业链条波及其他产业,甚至有可能形成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全面抑制。
另外,日元升值降低了日本的进口价格。
这固然可以使资源短缺的日本用较少的支出换取所需要的资源,但是,廉价的外国制成品也同时涌入日本,冲击着日本原有的产业结构。
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技术含量不高,但对维持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些制造型行业受到冲击后,必然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因为一旦没有了这些产业,日本的就业等社会问题将会凸现,进而演化为政治危机。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发展为例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发展为例一、背景及研究意义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减少进口商品成本,提升国内购买力2. 减轻国际贸易压力,提高出口竞争力3. 促进国际投资,降低本币贬值的风险4. 引导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5. 对人民币升值监管政策的影响三、广场协议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例证1. 汇率升值对日本制造业的影响2. 汇率升值对日本服务业的影响3. 汇率升值对日本旅游业的影响4. 汇率升值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影响5. 汇率升值对日本政府政策的影响四、案例分析1.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2.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3. 2015年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 2017年人民币“贬值压力测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5.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服务业的影响五、结论及未来展望背景及研究意义自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人民币升值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如何协调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以日本经济发展为例,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减少进口商品成本,提升国内购买力人民币升值可使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中国的购买力也会相应提高。
从长远来看,当人民币升值趋势稳定后,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将激发民间消费热情,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减轻国际贸易压力,提高出口竞争力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轻国际贸易压力,提高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随着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化,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投资,进而对中国的出口业带来了诸如技术提升、产品质量的提高等新机遇。
3. 促进国际投资,降低本币贬值的风险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中国的国际投资。
由于政策稳定,资本流入将有助于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交叉汇率,进而防止本币贬值风险。
4. 引导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广场协议”对人民币汇率的启示

“广场协议”对人民币汇率的启示作者:宣奔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0年第12期摘要:由于“广场协议”的影响,日元急速升值,结果造成日本经济陷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这一事件对当前的人民币升值不无启示,因此,人民币升值务必慎重。
关键词:债权;升值;汇率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并成为“世界工厂”,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如坐针毡,他们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
1985年9月,美日德法英五国财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的“广场协议”。
美国政府据此协议对日本施压,美元对日元大幅贬值,日元急速升值。
当时日元汇率是1美元兑250日元,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
日元的大幅升值重挫了日本的外贸出口,使得大量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急剧形成了泡沫经济。
到1990年,日本政府不得不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泡沫经济被戳破,但股价地价下跌50%左右,再加上国际游资的金融投机,日本经济陷入十几年的衰退期,这就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无独有偶,我国当前也同样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2009年,世界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逐渐回暖复苏,一些西方人士不约而同地要求人民币升值,其中主要是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当然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减少对外投资和进口的成本,有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购物。
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企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但利远小于弊,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出口和就业,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倒闭,特别是对简单加工贸易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会降低诸多产业的优势和综合竞争力;不利于吸引海外投资;加大通货紧缩的压力;会增加国际游资炒作的金融风险。
“广场协议”签订前后日本经济结构变化对我国的启示

尤其是 日 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 , 从而有效扭转美元估 值过 高的局 面 , 使美 元有秩序地对主要货 币下调 。“ 广
场协 议 ” 签订后 , 世 界 主要货 币兑美 元均 有不 同程度
产业链的传递效应 , 波及其他相关行业 , 最终使得大 批企业 收益恶化 而破产倒闭 , 重挫投资者信心 。
如何避 免重走 日本老路提 出 了应对 策略。
一
、
日本 “ 广场 协议 ” 签 署 的背 景及 内容
附表 1 9 8 0年~ 2 0 0 9 年 美元 兑 日元 汇率 变动表 ( 年末值 )
年份 1 9 8 ( 3 I 1 9  ̄ , 1 1 9 8 2 I 1 9  ̄ , 3 1 9 8 4 1 9 g 5 1 9 8 6 1 9 8 7 1 9 8 8 1 9 8 9 1 9 9 0 Fra bibliotek9 2
二、 日元 升值对 日本经 济的 影响 从短 期来看 , 日元 升值的确可能给 日本经 济带来 了一些 积极 作用 , 比如 , 提升 日元在 国际货币体 系 中 的地位 , 加 强产业 结构 优化和 技术 升级 , 提高综 合 国 力, 增加对外直接投 资 , 降低进 口产 品价格 , 挖掘 国内 市 场潜力等 。但从 长期和现实来 看 , 更应 注意到 日元 升值 对 日本经济造成的负面效应 。
力。 1 9 8 5年 ~ 1 9 8 7年间 , 日本 出V 1 总额从 4 1 9 5 5 7 亿日 元 降至 3 3 3 1 5 3 亿 日元 , 降 幅高达 2 0 . 6 %, 严重影 响 了 国际收支格局 。同时 , 由于对 出 口商 品需求 的减少 , 制 约 了出 口导 向型企业 的发展 , 特 别是对进 口半 成 品进 行深加 工的出 口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 这种打击通过
日本《广场协议》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启示

日本《广场协议》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启示作者:夏冰莹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06期摘要: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10年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国际收支连年双顺差,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外特别是美国的一些政要、企业界、金融界和学者,试图用强制办法迫使人民币升值。
在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如何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以及现阶段如何实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等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双顺差;人民币升值;汇率机制改革中图分类号:F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157-021 日本《广场协议》的由来及主要内容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
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0%。
到1988年,已经上升到128∶1。
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快速升值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冲击,因此我国不能让本币快速升值,更不能放任资产泡沫膨胀。
20世纪90年代日本“失去的十年”与《广场协议》摆脱不了关系,我国应该汲取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教训和经验。
2 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状况目前经济形势向好,新增企业不断,就业形势好转,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靠,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大。
_广场协议_前后日元升值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MARKET・市场经纬日本从1973年正式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从此日元开始升值之旅。
从1美元兑换360日元起,到1995年升值最高达1美元兑换79.75日元。
其间,可以“广场协议”为界,将日元的升值分为价值回归阶段和急剧升值阶段。
一、“广场协议”之前的日元升值(1971~1985)根据1971年12月十国集团在华盛顿“广场协议”前后日元升值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文/王人辉集中审查外,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但并未做出更细致明确的规定。
为了防止垄断的形成,应尽快出台《跨国并购审查法》,使对于出资比例、行业垄断、市场份额、利润转移等问题有法可依,以严格有效的竞争框架、国际标准来衡量市场集中度,规范市场的并购行为,用法律手段防止外商案中策划、欺诈舞弊等行为。
(三)形成全方位的配套体系对上市公司的并购将是跨国并购的重点对象,然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发展不足、存在投机过重等问题,会影响到跨国并购的顺利展开。
股票价值对于企业价值的失真反映阻碍了跨国并购的发展,既可能使跨国公司收购标的蕴含巨大的风险,也容易导致并购双方进行内幕交易,损害相关者利益。
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使得信息披露和传导机制受阻,市场价格无法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边际效率高的企业,从而难以实现利用外资优化资源的目的。
因此,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积累丰富的管理经营和风险防范的经验就尤为重要。
除了要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形成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外、还要形成融资担保制度、会计、审计和资产评估制度、法律咨询机构,成熟的证券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配套体系。
(四)借鉴西方并购经验,促进我国企业的并购整合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行业的特点而非眼前的利益决定是否选择被并购,在善意并购下通过并购有效整合双方的资源,有效利用外资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自己的经营情况,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的战略要求。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特别是在汽车、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并购,通过自身的并购,实现专业化和规模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贸论坛]广场协议对中国汇率政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原二军(苏州大学商学院世界经济系,江苏苏州215006)[摘 要]论文旨在通过介绍“广场协议”形成的始末及其对日本、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以此来对中国未来汇率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广场协议;汇率政策;经济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08)06-0020-03 一、广场协议的背景及内容“广场协议”是在美日之间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签订的。
1982年、1983年和1984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盈余分别为12115亿美元、18118亿美元和33018亿美元。
美国希望通过促使日元升值来扭转美日之间急剧扩张的巨额贸易逆差。
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贝克、日本财政部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政部长G erhard S toltenberg 、法国财政部长Pierre Bereg ov oy 、英国财政部长Nigel Laws on 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 otel )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目的在于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
“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急剧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
据说在广场会议上,当时的日本财务部长竹下登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汇价,甚至说“贬值20%就可以了”。
在这之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Fred Bergsten 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地对美元进行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水平仍然偏高,还有下跌空间。
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继续大幅度下跌。
1986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达1美元兑120日元,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兑日元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元兑美元升值1倍,日本对外贸易大幅度减少,贸易逆差一步步扩大。
因此,业内专家认为,日本经济进入20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祸首就是“广场协议”。
二、广场协议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为了抵消日元升值对本国出口贸易的负面效应,日本政府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实行2.5%的超低利率。
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国内泡沫空前膨胀。
日经平均股价在4年中上涨了2倍。
1989年末最后一天,日本市场交易创下接近4万日元的历史最高股价,得意忘形的人们认为“明年股价可望达到5万日元”。
然而以这一天为转折点,1990年市场交易的第一天,股价就落入了地狱。
再来看看日本的房地产热———自1985年起,日本六大城市土地价格每年以两位数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价格竟上升了30.7%,商业用地则跳升了46.8%。
土地价格的急剧上升造成土地担保价值上升,土地所有者能借此从金融机构借到更多的钱,并以此为本金再去购买别的土地。
然而,到了1997年时,住宅用地价格比最高价时已下降了52%,商业用地更是下降了74%。
泡沫的崩溃造成土地交易几乎无法成交,而金融机构则被坏账紧紧包裹无法动弹。
日元升值使海外企业和土地等资产价格以及金融资产相对比较便宜,于是日本企业和投资家意气风发地大量接收已开始出现泡沫破灭征兆的美国国内资产。
美国则借由美元贬值等因素成功转移了泡沫破裂成本和外债负担,充分利用这个缓冲期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
20世纪90年代日元再演币值上升风云,1995年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80日元,此番升值对制造业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
企业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生产率的余地几乎全部消失,日元升值已经达到了日本经济无法承受的水平。
随后,在美国的干预下日元开始贬值并引发了“抛售日本”狂潮,日本经济的增长潜力笼罩在阴影中。
泡沫破裂后,由于日元贬值造成日本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再加上日本金融体系中固有的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使银行体系受到市场的严厉惩罚,一些大银行纷纷破产或重组。
自此,日本从“十年衰退”状态进入“退休日本”状态。
日元升值的影响较为复杂,人们的评价也莫衷一是。
日元的快速升值并没有减弱日本对外贸易盈余的扩张趋势。
1985、1988和1992年,日本的贸易顺差分别达461.0亿、775.6亿和1066.3亿美元。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出口商品的96%以上是工业制成品。
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加速向知识技术集约型的产业结构转变。
在出口商品—02— 2008年第6期 总第168期黑龙江对外经贸H LJ F 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 rade N o.6,2008 Serial N o.168 结构中,技术含量高、加工精细、附加价值高的商品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
一些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另一方面,日元升值使原材料进口变得便宜,这可以使资源短缺的日本用较少的支出换取所需要的资源,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日本的产品结构由“重厚长大”向“轻薄短小”型转变,原材料消耗量也呈相对减少之势,资源已不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日元升值大大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即使在欧元诞生后,日元仍然是国际上最主要的四大货币之一,成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中的重要币种。
以日元升值为契机,日本的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在海外购置资产,建立生产基地,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迅速增加。
日本的G DP在经合组织(OEC D)中的比重也由1984年的11.6%上升为1988年的26.5%。
可以说,“广场协议”是中曾根时代日本确立大国外交走向的策略性产物,此后的日本一直沉浸在超级经济和政治大国的期待中。
(二)对美国的影响美国人深知,在经济出现问题时迫使他国货币升值,可以使美国在美元贬值中得到好处。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美国的目的达到了:日元从1985年开始升值,从当时的250日元兑1美元升到1996年的87日元兑1美元。
此举使美国国内经济困境得以缓解,并赢得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机会,甚至奠定了20世纪90年代整整1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
同时美元的贬值使得美国对外负债相应降低,对债权国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美元的贬值就是美国自己在减免自己的债务,使得美国可以向世界输出其国内的通货膨胀。
但在美元贬值后,其逆差国的地位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在后来的时间内,其对外逆差仍被保持,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逆差对象有了改变。
(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广场协议”的签订使得整个世界经济的布局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美国在二战后经历了较大的起伏,在布雷顿森林解体前,美元扮演了世界经济救世主的角色,与此同时,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得以建立。
而战败国日本、德国则在各种有利的条件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其卓越的表现引致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这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表现得最为显著,表现为在贸易交往中他们皆与美国保持了较大的顺差。
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货币的低估,自然国际社会中要求他们校正低估的声音便会四起,而这其中领导者就是其中之一“受害者”———美国。
美国为缓解其贸易逆差与日俱增的尴尬局面,设计了一套套方案来达其目的。
终于经过各方磋商与谈判,“广场协议”得以签署。
而世界经济多强的局面就从此终结,又回到了美元统治世界的局面。
但应该看到,美国试图以此来改善贸易逆差增大的局面并未因此有太大的起色,反而一些新型经济体以此为契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可以说“广场协议”的签订使得世界经济的版图得以重新规划,使得单极霸权的现状得以维护。
三、中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外汇储备达到让美国感到不安的时候,美国的一贯措施是,以强权施压,迫使这个国家货币升值、升值、再升值,同时让本国金融投机机构伺机进入该国的股市、楼市等硬通货领域,疯狂地制造泡沫,同时抬高粮油期货价格,造成民众粮油等基本生活品通货膨胀,让股价、房价、粮油价格等冲破民众的心理承受极限,继而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造成高层官员意见分歧,引发政局动荡。
一直让这些金融杀手赚到的钱足足可以把这个国家的本币和外汇储备全部架空之时,他们就会突然反手做空,一边欣赏掠夺来的胜利果实,一边看着彼国经济顷刻沦陷和政局动乱,继而插手这个国家的政治领域。
时隔近20年,“广场协议”几欲重演。
不过此番却是当年广场协议的受害者日本倡议多国联合干预使人民币升值。
2002年末以来,日本官方及公众媒体开始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要求人民币升值。
2003年2月22日,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OEC 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提案,要求通过一项与《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但最终未获通过。
6月下旬,美国财政部长首次于公开场合表示欢迎人民币升值的举措,这是美国官方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正式表态。
其后世界范围内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讨论突然升温。
为什么人民币成为纷争的焦点?原来在以美国经济为首的全球不景气中,惟有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此外,人民币汇率紧钉美元并随美元贬值而贬值,有效地提升了外贸企业的竞争力,为此被指责为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
如表1所示,近年来中国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中一直保持了顺差的趋势,且这种趋势短期内大有愈演愈烈的倾向。
在2001年我国对美的贸易顺差为280.8亿美元,次年便增加至427.2亿美元,到2005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143.0亿美元,直至2007年底双方贸易差额更是达到了1633.2亿美元。
于是,我们在贸易方面的顺差便成为新一轮“广场协议”的导火线,各方纷纷要求人民币改变低估的现状。
国际社会所施加的压力更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变为动力,推高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随着我国顺差额的激增,我国的外汇储备水平也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居世界第一。
种种因素似乎表明人民币确实存在着低估的情况,但究竟这一水平有多大,无人可知。
表1 中美近年来贸易顺差额(2001-2007)单位:亿美元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数额280.8427.2586.1802.71143.01442.61633.2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商务部网站公布数据整理所得四、政策启示与建议中国在经历了30年的渐进式改革后,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却又隐藏危机的时代。
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能否再进一步显得至关重要。
在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方面,采取了灵活的手段,使得人民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进行了适当的升值。
但国际社会似乎对此并不满意,采取种种方式干预我国的汇率,使得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更为增强,在汇改的两年多时间内人民币升值了将近13%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