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二战后日元汇率走势对人民币的启示

二战后日元汇率走势对人民币的启示作者:宋健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21期提要自从1973年日本实施浮动汇率以来,如何应对日益升值的日元对日本经济的冲击成为政府的首要经济任务。
而2005年后随着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人民币也面临着同样的升值压力。
本文旨在回顾日本在过去的30多年中有关汇率政策方面的经验教训来窥见目前人民币汇率走势。
关键词:日元升值;人民币升值;浮动汇率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重新排列,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强国,美元成为国际结算的主要货币,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日本也不例外,由于美国对日本经济扶植,将美元兑日元定在了1:360,因为币值比较低,而日本国内需求不多,所以日本在经济开始好转后就开始大量出口。
因为日本产品质优价廉,所以迅速占领了欧美市场,导致欧美许多产业萎缩,工人失业增加,引起了欧美特别是美国的恐慌。
国际社会强烈要求日元升值,日本在强大的压力下,被迫走上了漫长的升值之旅。
一、二战后日元升值原因分析(一)二战后日元汇率走势概述。
自1970~1988年日元经历的三轮升值和两次贬值,持续时间以及汇率变动幅度如表1所示。
(表1)(二)日元升值过程中存在的转折点及其原因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近二十年里,日元升值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转折点:首先,1971年日元战后汇率首次出现变动。
这是由于1971年8月15日,美国尼克松总统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之一是单方面中断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这就发生了所谓的尼克松冲击。
20世纪六十年代末,日本和德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
而美国则陷入通胀和国际收支逆差。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于1967年将其货币升值,日本对日元的低估则未采取措施,而是不断放松资本输出管制和进口商品和劳务的管制,但这些措施不足以纠正日元的低估。
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前段时间,许多温州中小企业相继倒闭,企业管理者纷纷外逃。
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资金链的断裂,而这与我国的银行借贷体制不完善密切相关。
日本是亚洲的主要经济大国,而其在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也令人惊叹。
为此笔者旨在分析研究日本主银行制度,从而得出一些有助于我国现在银企关系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主银行制度利弊中国银企关系启示一.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兴起1927年日本银行法改革前,由于开办银行资本金要求较低从而导致多家银行为了在激烈的环境下生存纷纷同企业互任董事,保持密切关系。
1949年日本重新开放股票市场,未来避免被兼并,企业和银行的持股关系得到了发展。
其次,由于战后老财阀的接替以及财产税的实施削减了大部分控股公司及财阀家族所拥有的股份。
最后,战后企业向公众出售股份而早就了一个分散化的小股东阶层,而这些小股东的收益不足以负担其对公司进行监控成本。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于贷款分散化的需要和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控,主银行制度应运而生。
对于主银行制度的定义没有一个较为正式的说法,但是一般认为主银行表示一个企业与某个特定银行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且该企业从其主银行那里的借款占该企业价款总额的份额最大。
青木昌彦提出在衡量主银行关系中有五个重要指标:(1)银行贷款额度。
(2)银行与债券发行相关的服务。
(3)持股份额。
(4)支付结算账户。
(5)信息服务和管理资源的提供。
此外,对于某一企业而言,其交易银行是否成为主银行的基本条件包括:(1)能长期持续地向企业提供最多贷款的银行;(2)银行是企业最大股东之一;(3)银行与企业形成综合的交易关系;(4)银行与企业保持密切的人事关系;(5)银行是企业危机的救星。
二.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机能主银行制度对于战后日本的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其机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向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资金的机能:首先,由于主银行与融资对象企业保持长期的交易关系,而其往往是企业最大的股东,通过派遣董事和企业保持密切的人事关系,银行非常容易获得企业所有的经营情报。
浅谈日元带给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启示

吴 黎 明
一
摘 要: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民 币国际化 日 益成为经济界关注的主要课题 。 日元作为亚洲最早 实现 国际化 的货 币,在 定程度上对于人 民币国际化有着重要 的借鉴意义。通过比较 美元和欧元 ,日 元 国际化 的路径 选择 和人 民币有 着非常相似之 处。人 民 币国 际化是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 学习日元国际化 的经验和教训 ,对于每一步都要谨小慎微 ,逐步 实现人民 币国际化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败也让 E t 本付出许 多代价 。究其原因 ,我们可 以将 日元 国际化失败 的原
一 1 . 日本对外贸易的基础薄弱。 日 本在海外的贸易额巨大 , 但是相对于国内来说 日 本的海外市场的结构 并不合理。日 本长时间为出口 导向性国家。 并且进出口贸易构成比较固定。
2 . 国 内的 金 融 市 场 的不 健 全 。
一
人 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分析 : 1 .人民币国际化完成后 ,能得 到铸币税 收益。2 . 人 民币 国际化可 以对境外 的人民币资产 进行金融运 作而得 到巨额 的净 收益 。3 .提 高人 民币在 国际金融体系的话语权 。4 . 提 高 中国抵 御金融 冲击 的能力、节 省外汇储备 。5 .有利于本土企业走出去做强做 大。6 .有 利于 中国金融 行业 的发展和壮大。7 . 为 中国居 民提供 了更 多的理财渠 道 ,促进 居 民
赞币政策烛立惶
达尔文在卡拉帕格斯 岛上发现 了许多从来没有见过 的生物 ,就是 由 于天然 的屏障使得卡拉帕格斯岛上的生物只能与世隔绝独 自进化。—旦外来 物种入侵,岛上的动物就会遭受灭顶之灾。同样, 作为岛国的 E t 本, 一样面 临着这样的困境。这就是 日 本人整天所说的 “ 3 1 本卡拉帕格斯化” 。美元对 于日 元的影响之巨大 , 也是 日 元汇率不稳定的—个主要原因。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元汇率变动对其经济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朱越琦2010211826摘要:本文从日元汇率变动入手,分析了其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同时对比中日汇率变动情况,总结日本的经验,寻求对我国应对汇率变动的启示。
这对于寻找汇率变动与经济的关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目前也同样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汇率变动、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一.日元汇率变动情况回顾如下两图可看出日元在1969年至2013年汇率的走势情况。
1971年以前,日元汇率处于固定汇率阶段,在此期间美元兑日元汇率一直保持在1:360的固定水平。
1971年之后,日元突然升值,这主要是源于1971年8月的尼克松危机(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发表讲话,其主旨是终止美元同黄金的可兑换关系,结束按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价格兑换美元的承诺。
这实际上打破了原来各国执行的以美元挂钩黄金、各国货币绑定美元的国际汇率体系,开始实施浮动汇率体系。
)及同年1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和解斯密森协定成立。
1985年,日元又一次出现大幅升值。
这主要是因为1985年9月,“广场协议”的签订。
此背景为,1979年至1984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美联储连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美国市场名义利率快速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短期实际利率上升到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1000亿美元。
基于上述原因,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决心共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签订广场协议等一系列措施。
于是,日元被迫升值。
2008年,日元再一次明显升值。
2007至2010年,日元从120円到80円。
这主要是受到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10年欧债危机及11年希腊的经济危机等,都给日元升值带来压力。
2013年,日元贬值。
这是近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人民币与日元汇率

人民币与日元汇率作为两个重要的亚洲经济体,人民币和日元的汇率一直备受关注。
汇率的波动对于两国的贸易、投资以及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民币与日元的汇率变动以及其对两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民币与日元的汇率历史趋势。
人民币与日元的汇率在过去几十年中有着较大的波动。
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一度达到1:200的水平。
然而,在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日元逐渐贬值,而人民币则逐步升值。
到了21世纪初,人民币对日元的汇率已经变为1:15左右。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人民币与日元汇率波动的原因。
首先,宏观经济因素是汇率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以及财政政策的变化都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其次,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是决定汇率的重要因素。
如果人民币需求大于供应,那么人民币的价值将升高,对应的日元的价值将降低。
相反,如果人民币供应过剩,那么人民币的价值将贬值,对应的日元的价值则会增加。
人民币与日元汇率的波动对两国经济有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汇率波动对贸易有着显著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使得中国的出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进口商品则变得更加便宜。
这可能会导致中国的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
相反,如果人民币贬值,中国的出口会增加,进口会减少。
对于日本来说,汇率波动的影响也是类似的。
日元升值会使得日本的出口变得更加昂贵,而进口则变得更加便宜。
因此,汇率波动对两国的贸易平衡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汇率波动对投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将减少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导致外国投资者减少对中国的投资。
相反,人民币贬值将提高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外国投资。
对于日本来说,汇率波动同样会对外国投资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汇率波动对经济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会提高中国居民的购买力,使得进口商品变得更加便宜。
相反,人民币贬值会导致人们购买进口商品变得更加昂贵。
对于日本来说,汇率波动同样会对居民的购买力产生影响。
日元升值的经验及其政策启示

日元升值的经验及其政策启示内容提要目前人民币升值与当年日元升值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诸多相似性,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可为应对人民币升值提供有益借鉴。
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主要经验教训有:货币政策缺乏独立性、金融自由化过快、监管放松、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调整失误等。
从这些经验教训中可获得重要政策启示:应对人民币升值应实行内部均衡优先的独立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金融改革和有效的金融监管,采取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产业政策以及推行渐进式的货币调整政策。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日元升值货币政策产业政策金融自由化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强势经济必然带来一个强势货币,即成功的经济发展会引起汇率升值,而本币的升值对该国或地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现阶段人民币面临较长时期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已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同时还引发了国际政治压力。
目前人民币升值与当年日元升值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诸多相似性:都经历了长达二十几年的经济高增长,都有着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都拥有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都呈现国内经济过热迹象等。
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可为我国有效应对人民币升值提供有益借鉴。
因此,如何以日元升值经验教训为鉴,探讨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有效政策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借鉴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多是从某一角度分析日本当年应对日元升值的经济政策失误,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汇率制度安排以及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较少对日元升值相关经济政策及其政策效果进行经验总结,以及对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启示开展研究。
因此,有必要对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以为我国有效应对人民币升值提供有益借鉴。
一、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审视“广场协议”揭开了日元升值的序幕,日本政府为应对日元升值压力,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尽管这些政策具有好的出发点,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最终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萧条。
日本应对日元升值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
日本应对“ 尼克松冲击” 的政 策及 其效果
刺 激国内需求。 日本 政府 出台的一系列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7 年的“ 91 尼克松 冲击 ” 之后 , 日元大 幅升值 , 保持 了 2 2 年之久 的 1 元 兑 3 0 日元 ,9 3年底 已骤升 至 1美 元兑 美 6 17 2 0日元 , 8 升值幅度高达 2 . %。 由于 J曲线效应 , 86 日元升值 后, 日本经常项 目顺差仍在继续扩 大。为了加快 复苏进程 , 日 本银行将贴现率 降低至 4 2 % , . 5 与此 同时 , 日本 政府 还大 幅 增加 了财政预算 。17 9 3年 初 , 在扩 张性 政策 作用下 , 日本通 货膨胀率迅速上升 , 日本银行被迫将贴 现率提高至 6 , % 但是 此时 日本消费物价指 数已经迅速上 升至两位 数 , 并在 17 9 3年 9月达到石油危机之前 的最高点 1% 。石油危机使 日本通货 4
第2 4卷第 6期
21 0 1年 6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un lo o ra fHUB IC rep n e c nvri E orso d ne U iest y
Vo . 4. 0. 12 N 6
J n 2 1 u .0 1
日本应 对 日元 升值 的经 验 教 训 及 对 中国 的启 示
力, 民 币对美元名 义汇率有升值趋 势。缓慢渐进调整汇率、 人 维护 国 内货 币 策的 自 政 主性 、 国内需求、 刺激 积极调整
产业结构 , 既有利 于调整经济 结构 , 也有利于抵 消人 民 币升值 的紧缩 效应 。 [ 关键词 ]日元升值 ; 汇率政策 ; 率政 策; 利 产业政 策; 民币; 率 人 r - [ 中图分类号 ] 2 . 2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 9 8 2 1 )6 0 7 0 6 1 5 1 (0 1 0 —07 — 2 [ 刊网址】h p/ w w hx . e 本 a :/ w . bb nt 货 币政策 ” 。在实行 扩张性 的财 政政 策方 面 ,9 6年 9月 制 18 订《 综合 经济对策》 投 资规模为 3兆 6千 亿 日元 :97年 5 , 18 d i1 .9 9ji n 17 - 9 8 2 1 .6- 3 o:0 36 /.s .6 1 5 1 . 10 0 8 s 0
德国、日本、台湾地区汇率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德 国 、 日本 、台湾地 区汇 率市 场化改革 的 路径选择 比较及 对我 国 的启示
■ 步 艳 红
1 8 年9 的广 场协 议后 ,英 、法 、德 、 日为改 变 美 国庞 大 的 95 月
强 ,可 替代 性差 。因此 对 于转移 升 值压 力 的能 力较 强 。德 国处 于欧 洲 的 中心 ,西德 与很 多 欧洲 国家 实行 了联动 汇率 制 度 ,保 证 了其 在 欧洲 地 区 的币值 稳定 ,虽然 马 克兑 美元 的持 续 大 幅升值 减 弱了对 美 的 出 1 ,但 是德 国依 靠其 核 心 的产业 优 势 ,在 欧洲地 区的 出 1依 旧 3 3
年多 升值 了接 近 1 1 货 币短 期 内 的大 幅升 值 对 国 内经 济 造成 极 0 %。
大的负 面影 响 ,特别 是通 胀 的压力 。 2 .德 国央行 成功 的货 币政策
西德央 行 的主要 货 币政 策是 以改 善 国际 收支 和稳 定 马克 汇率 为
目标 ,联 邦银 行把 货 币政 策 的重 点放 在 防止 “ 口型” 通胀 加剧 方 进
干预 汇 率 , 目的 是 通过 贬 值 促 进 出 口拉 动 经 济增 长模 式 的发 展 。 “ 场 协议 ”后 , 日元 在 3 月 内 就升 值 了2 %,1 8 年 当年 日元 广 个 0 95 就 升 值 了2 .%,8年 和 8 年又 分 别 升值 2 %和 2 . ,3 内累计 52 7 8 6 88 % 年 升值 9 .%。急 剧 的货 币 升值 不 但是 其 丧失 了 国际货 币的信 誉 和地 9 4
稳步 增长 。 ( )日本 二
贸易逆 差局 面 ,容忍 本 同货 币在 短期 内大 幅贬 值 ,18 年后 ,美 国 96 继 续 向新7 T业 化 国家施 压 ,要 求其 同步 实施 贬值 政策 。本 文选 取 - , 的德 国 、 日 、台湾 地 区 ,通 过分 析其 在本 币 升值 过程 中采 取 的不 本 同货 币政策 和经 济政 策 ,汲取 其 中经 验和 教训 ,作 为我 国在 汇率 形 成 机制改 革 中政 策取 舍 的借鉴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汇率制度的变迁
1、日本汇率制度演变的三个时期
考察日元升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固定汇率制末期的调升期
从1949年至1971年的22年间,日本一直采取1:360的固定汇率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1968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国力的上升使得日元汇率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1971年12月日本调整汇率,从1美元兑360日元升值为308日元,并以此作为标准汇率,上下浮动2.25%,这是日元持续升值前的最初一次较大幅度的调升币值。
(2)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时期,日元开始了第二次升值
1973年2月13日,日本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开始推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日元从1973年2月到1985年9月逐步升值为1美元兑240至250日元。
(3)自由浮动汇率制时期,即1985年签订"广岛协议"至今
1985年至1987年的两年半,是日元升值的主升浪期间。
1985年《广岛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元汇率从1:250升至1:120,升幅高达两倍多。
日本国内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减轻日元再次升值的压力,可大量日本企业转而投资国内股市和楼市,最终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
2、在日元升值时期,货币升值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
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汽车、钢铁、家电、造船等诸多行业在国际上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日元提出了强烈的升值要求,加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经济力量的推动,于是日本政府开始进行外汇体制改革。
从1972年至1985年间,日本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转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再到自由浮动汇率制。
汇率制度的改革推动日元进入长期升值的周期当中。
1972年至1990年的19年间,是日元的升值周期。
因为当时全球经济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日元大幅升值期间,诸多西欧国家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也在升值,货币升值成了当时比较普遍的经济现象。
3.日元升值时期日本股市的表现
在日元升值的过程中,日本股市的表现相当出色(见附图、附表)。
日经指数在日元升值的三个阶段中,累计涨幅分别为128.48%、204.53%和197.09%,年均升幅则分别为42.83%、17.04%和49.27%。
而最引世人瞩目的则是1985年至1989年的4年间,这期间大量国际资金进入日本股市,寻求套利和资产增值。
日元汇率平均每年上升10.4%,以日元计价的资产升值每年带来10.2%的升值收益。
与此同时,大量套利游资涌入股市,日经指数轮番上涨,加上日本经济的持续兴旺,在短短的四年间,日经指数年均升幅达49.27%,创下了日本股市的历史高点,当然也
造成了巨大的泡沫堆积。
从1971至1985年日元从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的漫长的15年间,
日经指数只有1973年、1974年和1977年下跌,其余12年都处于上升状态,其中股指涨幅最大的两年是1972年和1971年,日经指数分别上涨了91.91%和36.57%,可以说日元升值初期对股市的利好刺激作用最大,对指数的推动力度最为显著。
二,对中国的启示
专家提出,汇率升值使得经济在对外扩张的同时,也要注重本国的结构性升级,否则只能以结构性失衡换取暂时的发展。
换句话说,当一国的产业不能平衡发展时,本币升值的结果必然会带来结构性通胀,出现大起大落,因此考虑到这些,中国在当前各种产业还不能平衡发展时,使人民币升值,很有可能带来中期繁荣,长期乏力的结果。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有一种迹象在走日本曾走过的路,这值得监管层警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日前在中央财经大学演讲时这样表示。
中国在面临升值压力时,可以参考德国和日本的经验。
当时,日本选择的是“死扛”政策,导致外汇储备大幅上升,最后一纸“广场协定”形成大量的资产泡沫;而德国把汇率当做一个市场工具,任其涨跌不顾,它所有政策的出发点都是本国经济的平衡。
从实际效果来看,德国的政策绩效要比日本好。
1985年《广岛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国内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地区转移。
此后日本央行采取了低利率的政策,希望减轻日元再次升值的压力,可大量日本企业转而投资国内股市和楼市,最终产生大量泡沫,导致经济持续低迷至今。
这正是中国经济的前车之鉴。
“一旦中国在压力下松口,也可能陷入日本式的低增长、低利率、低通胀、强货币的陷阱。
”因为,目前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与日本经济出现泡沫之时十分相似:当时日本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位,日美贸易摩擦频频发生,日元升值压力加大。
事实上,这种提醒并不孤立。
经济学家盛洪曾表示,《广岛协议》逼迫日元升值是使日本经济产生泡沫的主因,因此他强调“人民币一定要守住汇率那一条线”。
目前我国GDP仅占日本的1/3,但外汇储备却已经超过日本。
我国经济发展中已经形成了高速度积累的外汇储备以及由此向市场投放的大量基础货币。
这些现象已经显示我们在朝日本的方向走,实际上我们应该走德国所走的路。
不过,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不应有太多的担忧,中国经济不会走上日本的老路。
今年初,经济学家宋国青就已经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在他看来,日本的失败已经给别的国家带来了教训,“就算今天的中国采取与日本当时同样的汇率制度,日本的故事也不可能重现”。
而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谢多对此进行了更仔细的解读。
他在一个学术会议
上表示,“中国具有削减经济泡沫的独特优势,由于地缘广阔,中国企业不用像当时的日本一样向海外投资,也不用疯狂投资房地产等行业,而是可以把沿海的低附加值产业转向中西部地区发展。
”
谢多认为,广阔的中西部地区为企业创造了低成本的投资空间,有能力拉动经济内需。
他更强调说,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广东企业向内陆省市转移的现象,“这为避免泡沫给出了一个更有利的选择”。
我们应该淡化汇率所承担的政治任务,应使其回归到经济杠杆的认识上来。
汇率惟一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
“当然,基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实,中国汇率的调整也应采取渐进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