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统一中国-广西横县民族中学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课件(共18张PPT)
合集下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共18张PPT+视频)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新课导入
大家去看过西安兵马俑吗? 知道兵马俑为谁修建吗? 这个人又对中国历史做出 了什么贡献呢?带着这样 的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 课堂吧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
点 精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讲 3.巩固统一的措施
要点一 秦灭六国
1.原因
秦始皇嬴政
(1)广大民众希望结束战乱,过 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 实力上超过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 力。 (3)嬴政重用人才。 (4)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2.过程
(1)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 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 战争,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 齐六国。 (2)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 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课堂训练
1.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2.秦朝时已存在着律、令等诸多法律规范形式。除法律条文外,秦简 还记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体臣民均须严格遵行的君王诏令。由此 可见() A.秦朝时的法治发展达顶峰B.秦朝时集权统一、君权至上 C.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理念D.秦政府对国民采取思想控制
4.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秦朝墓,如广州区庄螺岗秦墓、西村石头岗秦墓等墓中,发 现了众多刻有秦纪年的秦式铜鍪、铜戈以及漆盒等随葬物品,这是以往发现的岭南墓 葬中所没有的。这反映了秦的统一() A.推动了南北文化交融B.规范了各地墓葬形式 C.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开创了岭南建筑风格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新课导入
大家去看过西安兵马俑吗? 知道兵马俑为谁修建吗? 这个人又对中国历史做出 了什么贡献呢?带着这样 的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 课堂吧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
点 精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讲 3.巩固统一的措施
要点一 秦灭六国
1.原因
秦始皇嬴政
(1)广大民众希望结束战乱,过 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和军 实力上超过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 力。 (3)嬴政重用人才。 (4)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2.过程
(1)过程: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 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 战争,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 齐六国。 (2)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 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课堂训练
1.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2.秦朝时已存在着律、令等诸多法律规范形式。除法律条文外,秦简 还记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体臣民均须严格遵行的君王诏令。由此 可见() A.秦朝时的法治发展达顶峰B.秦朝时集权统一、君权至上 C.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理念D.秦政府对国民采取思想控制
4.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秦朝墓,如广州区庄螺岗秦墓、西村石头岗秦墓等墓中,发 现了众多刻有秦纪年的秦式铜鍪、铜戈以及漆盒等随葬物品,这是以往发现的岭南墓 葬中所没有的。这反映了秦的统一() A.推动了南北文化交融B.规范了各地墓葬形式 C.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开创了岭南建筑风格
《秦统一中国》说课课件

三、教学方法
采取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来激 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能 力以及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 古 风》
同学们,这首诗描写的 主人公是谁?“扫六合” 指的是什么事件?
—— 李白
1.激发学生兴趣,渲染气氛,调动学 习情绪。2.引起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学习新课 学生说完后,老师来归纳秦国能够完成统一 的原因: 一是客观上的需要:人们经过长年的战乱, 已经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突出统一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二是实际上的可能:秦国通过商鞅变法, 增强了国力,已经具备完成统一的实力; 三是秦王嬴政个人的努力:即位后,为灭 亡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然后再展示秦灭六国的示意图,突出灭六国 的先后顺序和统一的时间、都城,增强直观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3、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当年秦始皇就是这样做的。 师:统一后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分别是什么样 的呢? (课件显示统一后的文字字体:小篆;圆形 方孔的半两钱及度量衡相关信息)
四、教学过程设计
3、师生互动,合作探互动,合作探究
统一 货币
通过练习来了解学 生对基础 知识的掌握。
了我国历史上
五、板书设计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1.统一六国的原因 2.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3.秦朝的建立(公元前221年)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五、板书设计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经济文化上: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2.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四、秦朝的疆域 长城一带
2016年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
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课件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灭
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
六
国
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
一
秦
灭
咸阳……在今陕西咸阳
六
陇西郡……郡冶在今甘肃临洮
国
勃海……今渤海
东海……包括今东海和黄海
辽东郡……郡治在今辽宁辽阳
临洮……在今甘肃岷县
南海郡……郡治在今广东广州
秦
朝
形
势
图
一
秦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
国
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
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
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
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问题思考
一
秦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
灭
交流有什么好处?
六
国
答: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
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
一
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的 措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来自皇为消除文施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
①
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
小篆,也叫秦篆,指笔画较简 省的篆书,秦朝李斯等取大篆稍
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
加整理简化而成。后来,社会上 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
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
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
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秦始皇
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共33张PPT)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④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 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车轨
统
车子两轮间
的距离。
一
车
战国时期,各国道路宽窄不同,车辆种类繁多,车轨尺寸混乱。秦统
轨 一后修筑了驰道、直道等统一规格的道路。为了保护路面,提高道路
的使用效率,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6尺。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6 尺即相当于现在的138.6厘米。
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
骚扰,保障中原生产和
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
修
的作用。秦始皇为了修
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
筑
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
奇迹。这一繁重的修筑
长
工程,也给人们带来了
极大的痛苦。
城
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被 破 坏
长城上挖掘机留下的齿痕
的 长 城
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行政监察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措施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严肃的帝国,它崇尚黑色,信奉法家; 创新的帝国,它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的第一个; 神秘的帝国,它几千年前构建的地宫在几千年后 仍旧是个解不开的谜; 短命的帝国,它二世而亡,仅存在15年; 传奇的帝国,它用15年首创的帝国制主宰了中华 历史两千一百三十二年!
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 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和儒士的事件。
坑儒谷遗址位 于陕西临潼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23张PPT)

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地方 上建立郡县制。
中央设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组成
地方推行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中央政府
(掌管军事) (掌管行政) (掌管监察)
中
央
集
郡(守)
权
地方政府
县(令或长)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 皇权至高无上 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行政制度 建立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1、分封制实施的时期是奴隶制时代,郡县制实施的时 期是封建制时代。
2、分封制中的诸侯王世袭,权力很大,呈发展膨胀趋 势。郡守县令都是朝廷直接任命,受皇权制约较强。
3、分封制易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有利国家统一。 4、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国家的进步。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的统一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 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 趋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材料二: 秦朝行政体系示意图(见图三)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秦王“的 历史贡献。 秦始皇(嬴政) 秦统一中国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分别指出其历史影响。
中央设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组成
地方推行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中央政府
(掌管军事) (掌管行政) (掌管监察)
中
央
集
郡(守)
权
地方政府
县(令或长)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 皇权至高无上 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行政制度 建立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1、分封制实施的时期是奴隶制时代,郡县制实施的时 期是封建制时代。
2、分封制中的诸侯王世袭,权力很大,呈发展膨胀趋 势。郡守县令都是朝廷直接任命,受皇权制约较强。
3、分封制易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有利国家统一。 4、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国家的进步。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的统一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 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 趋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材料二: 秦朝行政体系示意图(见图三)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秦王“的 历史贡献。 秦始皇(嬴政) 秦统一中国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分别指出其历史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共25张PPT)

4.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A.D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5.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D)
A.刀形币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圆形方孔钱
A 6.秦始皇派谁北伐匈奴( )
A.蒙恬 B.李斯 C.淳于越 D.赵括
7.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
二、确立中央集权
1.原因: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制
2.措施: (1)中央: (2)地方: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丞 太 御史大夫
专 制
相尉
中央政府
行政 军事 监察
郡 郡代县王制朝的地实方县行行,政开的郡 制创基了本县此模后式我。地国方历政府
中 央 集 权
二、确立中央集权
1.原因: 2.措施: 3.影响: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 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郡县制 的实 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 行政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措施
(1)文化上 统一文字 小篆
小篆
(2)经济上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齐 币
秦 币
楚 币
燕 币
(2)经济上
统一度量衡
度
量 衡
(3)交通上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 贯通全国的道路。
C 2.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
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3.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问题探究:秦国统一六国具备哪些有利条件?
材料一:“秦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末—年《最史富记强·的李国斯家列传》 材料二: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 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识,为得到 这一人才,②下秦令王攻嬴韩政,善迫于使用韩人王,将采韩取非正送确往的秦战国略。战术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问题1: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嬴政留下了什么启示?
王室衰微
加强君主权力 诸侯争霸
加强中央权力
问题2:嬴政会采取哪家学派的治国建议?
韩 非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法家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加强君主权力 ——建立皇帝制度
问题探究二: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核心素 养目标
时空观念
壹
结合秦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从“时
空观念”的角度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
贰 唯物史观
结合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对
叁
秦始皇的评价,从“唯物史观”的角
度分析秦始皇的功过。
家国情怀
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家国情怀” 的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意义。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①—皇《位世史袭记》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 子自称曰“朕”。 —②《皇史帝独记尊》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③皇权至上 —《史记》
材料一:“秦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末—年《最史富记强·的李国斯家列传》 材料二: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 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识,为得到 这一人才,②下秦令王攻嬴韩政,善迫于使用韩人王,将采韩取非正送确往的秦战国略。战术
二、秦皇新政集君权: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问题1:春秋战国的动荡局面给嬴政留下了什么启示?
王室衰微
加强君主权力 诸侯争霸
加强中央权力
问题2:嬴政会采取哪家学派的治国建议?
韩 非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法家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1.加强君主权力 ——建立皇帝制度
问题探究二:皇帝制度有什么特点?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核心素 养目标
时空观念
壹
结合秦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从“时
空观念”的角度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
贰 唯物史观
结合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对
叁
秦始皇的评价,从“唯物史观”的角
度分析秦始皇的功过。
家国情怀
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家国情怀” 的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及其意义。
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 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①—皇《位世史袭记》
材料二: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 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 子自称曰“朕”。 —②《皇史帝独记尊》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③皇权至上 —《史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 (共18张PPT)

法律
颁布大量的律令
政治方面: 建立皇帝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实行郡县制
皇帝独尊
最高统治者 太 皇帝 丞 御 史 大 夫
监 察
皇 帝 制 度
中央政府
尉
军 事
相
行 政
皇权至上
郡 (守 ) 地方政府 县(令) 乡 里
皇位世袭
经济方面:
统一货币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统一度量衡
秦度
圆形方孔钱
度:尺寸的长短 量:物体的容积 衡:斤两的轻重
交通方面: 大修驰道,统一车距
大修驰道:
“为驰道于天 下……道广五十步, 三丈而树。”
——《汉书‧贾山传》
咸阳
统一车距:秦令定车轮间距
为 6 尺,一车可通行全国。
秦驰 道
文字方面:
统一文字
马
安
小篆
隶书
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焚
书
坑
儒
焚六国史书,民间诗、 书、百家书(医药、卜筮、 种树之书除外)。
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术士与儒生),皆坑之 咸阳。
如今寡人已统一天下,这统 一的天下该如何…… 是继续如以前那样分封诸 侯吗?还是说……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二、秦巩固统治的措施
组别 政治 交通 思想 文化 经济 巩固统一措施 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车轨 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影响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灭六国
秦灭六国计谋精, 远交近攻两步走。 先灭 韩 赵 魏, 再灭 楚 燕 齐。 咸阳
秦
前230—前221
继续开疆拓土和秦朝疆域的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本篇章所学知识, 提升学生归纳知识整理考点的能力
第四篇章:谢先恩 维护统一
通过展示一系列香港、台湾的活动图片引 领学生情感升华: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任何破坏国家和平统一的行径都不会得逞。
六、说练习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 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 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文化
统一文字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使不同地域的人 们能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交通
统一车轨、修筑驰道
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 来
军事 北击匈奴、筑长城,南修灵渠 促进岭南地区的开发,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的主题,是 教学的灵魂第四篇章:谢先恩 维护统一
(一)歌曲导入
设问:歌曲中所述 的历史人物是谁? 他有什么历史功绩?
引发学生学习兴 趣—由关注人物开
始
第一篇章:扫六合 实现统一
设计的目的在于初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
归纳知识的能力
第一篇章:扫六合 实现统一
培养学生的 时空观
通过出示相关历史图片资料, 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初步培 养学生史料论证的能力
现研磨的主题 量:容积单位 秦一升约202ml 史料论证
珠
长
江
江
秦令定车轮间距为 6尺,一车可通行全国
三、立规矩 巩固统一
类别
主要措施
影响
政治
皇帝制、中央设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地方郡县制
奠定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郡县制的实行,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教学重点:秦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秦的统一理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说教法学法 四
教法
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列表 归纳法
学 法 自主学习与Biblioteka 作探究说教学程序五
歌曲导入 创设情境
第一篇章:扫六合 实现统一
第二篇章:创制度 确立统一
统一是课第堂三篇章:立规矩 巩固统一
六、说练习
引导学生阅读材 料解决问题,检 测学生的学习效 果,提高学生的
解题能力
感谢聆听
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创制度 确立统一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主
专
制
太尉
教义丞师中相引央领集学权御生制史一度大起思夫了维解导秦图的,中专明央制确政主制府
掌管军事 处度理的政事内容关监联察及事务其影响,强化学生
中
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央
郡(守)
郡县制
集 权
地方政府
县(令)
三、立规矩 巩固统一
第 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
横县民族中学 黄克滨
说课流程
说教材 一 说学情 二
说目标和重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四 说教学程序 五 说练习 六
说教材
一
说学情 二
说目标和重难点 三
课标要求: 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 2.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道秦灭六国,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 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的统一的作用。 2、以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方式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研读文 字和图片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能力。 3、通过了解秦朝统一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 分析史料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要能力 求学生根据出示材料及教材内容 以4人小组方式合作探究,解决 设定的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培 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史料论 证的能力,突破教学的重点。
三、立规矩 巩固统一
度:长度单位
秦一尺约23.1cm
衡:重量单位
秦一斤约为今250g
出示相关的史料,论证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体
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分封制,实检行查郡县学制 生B.的颁布解“推题恩能令”力,加。强监察制度
C.沿袭并完善了三生六部制 D.沿用并完善了科举制 3.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政法。”“秦政法” 不包括(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