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生动地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和悲惨,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恶果,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于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参与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恶果,从而增强他们的和平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树立和平意识,反对战争和暴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生动地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场面,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局限于战争的基本信息,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展示战争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告片,引发学生对战争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战争的基本信息,如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5.案例分析:分析战争中的典型战役和事件,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6.情感教育:通过战争对人类带来的灾难的讲述,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战争过程、战争影响以及对世界格局的改变。

引言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被称为“大战爆发的导火索”,是由于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民族主义的兴起、殖民地争夺等多种因素引发的。

这场战争的规模之大、战争方式的革新以及对世界格局的改变,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正文内容:1. 第一大点:背景1.1 欧洲列强的竞争:19世纪末,欧洲列强国家的殖民地扩张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导致了竞争加剧。

1.2 民族主义的兴起:民族主义在欧洲各国迅速兴起,各民族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1.3 各国军备竞赛:为了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各国纷纷加强军备建设,导致军事实力的紧张对峙。

2. 第二大点:原因2.1 君主主义体制的崩溃:君主主义体制的衰落导致了各国政治力量的重新分配,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2.2 民族冲突的激化:各国内部的民族冲突不断升级,各民族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成为了引发战争的原因之一。

2.3 各国同盟体系的形成:为了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各国纷纷结成同盟,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

3. 第三大点:战争过程3.1 列强相继宣战:1914年,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各国相继加入战争,形成了两大对立阵营。

3.2 阵地战的展开:战争初期,双方军队展开了大规模的阵地战,塹壕战成为战争的主要战斗方式。

3.3 新兵器的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现代战争的开端,毒气、坦克、飞机等新兵器的使用给战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杀伤力。

4. 第四大点:战争影响4.1 人员伤亡惨重: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特别是在战争初期的几次大规模战役中,死伤人数惨重。

4.2 社会经济的动荡:战争导致了各国的经济崩溃、社会动荡,失业率上升,物资短缺,社会秩序混乱。

4.3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历史课本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一场在20世纪初期爆发的全球性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个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战争过程以及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过程,了解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警惕。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过程,能够分析战争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战争事件。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是一门以事件为线索的学科,学习历史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情景再现法,案例分析法;学法是:探究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相关书籍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素材,并备有案例分析的问题和讨论指导,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吗?”并请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一些历史事件,以帮助他们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我将引入今天的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

在课前我布置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和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在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并讨论他们的学习成果。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展开,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插图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全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表面的知识,对于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战争中汲取历史教训,弘扬和平、友爱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原因:战争爆发的背景、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冲突。

3.过程:主要战役的经过、战争的影响。

4.结果:和约的签订、战败国的惩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战争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画,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残酷性和和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基本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战争的重要战役和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5.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战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引言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原因、战争进程以及战争结束后的影响。

一、背景1.1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19世纪末,欧洲列强为了争夺殖民地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导致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1.2 军备竞赛的升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各国纷纷进行军备扩张,特别是海军和陆军的发展,导致了军备竞赛的升级。

1.3 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19世纪末,各国民族主义思潮兴起,民族自决的要求日益高涨,加剧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二、原因2.1 各国利益的冲突:由于殖民地和市场的争夺,各国利益产生冲突,形成了导火索。

2.2 各国军备竞赛的升级:军备竞赛的升级导致了各国军事力量的积聚,使得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增加。

2.3 各国外交政策的失衡:各国外交政策的失衡导致了盟友关系的复杂化,使得战争爆发后的局势更加复杂。

三、战争进程3.1 西线战场:主要是法国和德国之间的战争,双方在阵地战中互有胜负,但最终德国未能攻占法国,战争陷入胶着状态。

3.2 东线战场:主要是德国和俄国之间的战争,德国在东线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未能彻底击败俄国,耗费了大量资源。

3.3 海战和海上封锁:英国海军对德国实施了封锁,削弱了德国的经济实力,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海战。

四、战争结束和影响4.1 1917年俄国革命:俄国革命导致了俄国的退出战争,使得德国能够将兵力转移到西线,加剧了战争的紧张局势。

4.2 1918年德国的失败:德国在西线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但最终未能取得胜利,使得德国陷入了战败的境地。

4.3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战争结束后,各国在凡尔赛签订了和约,德国被迫承担了巨大的战争赔款和领土割让,导致了德国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动荡。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由于欧洲列强之间的利益冲突、军备竞赛和民族主义思潮兴起而爆发的全球性战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思考题和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意义和和平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只停留在战争的基本概念和零散的历史事件上。

因此,在本节课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战争的全貌,理清战争的脉络,深入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史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战争背后的国际关系和民族矛盾,以及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战争背后的国际关系和民族矛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重点阐述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极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本课概括地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树立热爱和平、维护祖国利益等观念。

 2、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的矛盾与冲突;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的作用。

 思想教育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依据:通过学习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情形。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依据:通过教学中对战争残酷的描述,使学生认识“战争给人类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说课人:XXX
XXX中学
一、教材分析:
1.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首先,一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是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总爆发。

它改变了欧洲、亚洲的政治格局,使欧洲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开始削弱,并促使帝国主义国家在新的力量对比上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其次,在战争中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力地冲击和威胁资本主义制度,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2.作用:本课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载体。

它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之间关系的验证,可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对国际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观念。

有助于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分析和认识当今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引导学生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贡献力量。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问题框架:本课围绕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不断发展”阐述了“一战”爆发的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

4.教材加工与拓展:
教材加工:将教材的前两个子目合在一起,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发展。

这样,一是使教材更紧凑、充实、完整。

二是使本课内容更加简明,突出主线。

教材拓展:提供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并设置情景,以便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5.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与现实意义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
依据:(1 )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属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史的内容,前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相连,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接,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发展思维能力的关节点。

(2)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难点:“一战”的影响
依据:此处是学生认知水平提高的台阶,也是学生能力形成的障碍。

由于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又是学好世界现代史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初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基础,熟悉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和步骤,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充满热情和自信。

但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尚有欠缺,个别同学的思想认识还比较肤浅。

结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了使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确立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实质、表现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大战的结果。

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

(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逐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

(2)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友谊,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

教育学生时刻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

(3)揭露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明确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进而找到制止帝国主义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3)通过“历史”和“质疑反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采用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流程:
程序一:学生课前自学
程序二:师生、生生课上多向交流
1.导入新课:
展示有关20世纪战争的图片,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心灵受到震撼,启激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责任感。

2.学习新课:
环节一:展示个人自学成果,建构知识体系,组织学生展示知识结构.
(1)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达到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知识结构,目的是推动学生主动加工教材并从中体会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进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展示师生知识结构,达到生生间和师生间的思维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策略: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采用激励式评价,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生生互评和教师点拨,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预测: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思维过程,这既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解读教材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对学生因材施教。

环节二:检测基础知识,获得反馈信息根据网络中基础知识检测题,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并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环节三:突破重点,深化认识、提高能力
策略:依据大纲的要求,结合知识体系和能力建构的需要,在自学和反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组织探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研究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并在网页上展示研究成果,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达到其最近发展区。

问题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如何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二: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你认为“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这种观点正确吗
问题三: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意使学生明确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旧的平衡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环节四:再现历史过程,强化知识目标
环节五:探究难点,综合信息,迁移思维
问题:一战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哪些影响你怎样评价战争
策略:引导学生搜集查阅资料,整合信息,论证观点。

意在培养学生深入探讨、多角度论证、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明确一战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外,也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环节六:拓展思维,启智明理
意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放思维的研究性问题,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问题一:对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集团,加入协约国集团方面作战一事,你有何感想
问题二: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美国的参战和俄国革命对大战的进程会起什么影响
策略:组织学生分组研究、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预测: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环节五:总结并思考: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你哪些思考面对21世纪新的形势和挑战,你认为应该怎样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意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及网络资源,实现历史学科的课程价值,突出时代感和使命感。

策略:学生进入历史,各抒己见,教师也加入,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环节六:课后检测题(见课件)
意在多角度、分层次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1.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介入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过程中去,以避免因人机交互冲淡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
2.历史教师一定要站在现代课程观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为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责任感的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板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实质:重新瓜分世界
3.表现: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大矛盾
4.发展: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二.大战的爆发: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爆发:1914年7月28日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三.大战的进程:三个阶段
四.大战的结果与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