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全章检测题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1. 用手按住拨动后正在发声的琴弦,琴弦就不发声了,原因是( )A. 将声音吸收了B. 手不能传播声音C. 手使琴弦停止了振动D. 声音无法向外传播了2. 如图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下列对该实验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B. 实验时用“土电话”听到的比通过空气听到的声音效果好些C.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D. 用金属丝代替细棉线听到的声音更大些,这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3. “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走出太空舱后,与舱内其他宇航员之间的交流必须用电子通信设备,其原因是(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 太空中噪声太大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4.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仍然能够听到自己演奏的创作曲子,他是利用( )A. 双耳效应B. 骨传导C. 次声波D. 回声定位5. 给保温瓶灌开水时,凭经验可边听声音边控制灌水的速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快要灌满时音调高B. 快要灌满时音调低C. 音调始终一样高D. 以上说法都不对6. 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其实质是( )A. 大象没有发出声波,是根据感觉、眼神进行交流B. 大象语言对人类来说是超声波,人听不见,大象却能听见C. 大象语言对人类来说是次声波,人听不见,大象却能听见D. 人的听觉有问题7.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自己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东西,防止被别人盗领走。
物理人教版20248年级上册第2章0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测试卷 含答案

物理人教版(2024)8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专题卷0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B.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2.2023年7月2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的全部任务。
如题图所示,在太空中,面对面的航天员必须借助无线电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其原因是( )A.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声B.太空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太慢C.太空中航天员声音响度太小D.太空中航天员声音音调太低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 )A.水花溅起能使音叉发声B.声音只能在水中传播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D.真空不能传声4.逢年过节燃放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以下关于爆竹声说法错误的是( )A.爆竹声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B.爆竹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C.爆竹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D.爆竹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5.学校举行迎新春文艺汇演,九(1)班的同学们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多么响亮”是指( )A.音色好B.响度大C.音调高D.频率高6.在如图所示的小实验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轻重拨动钢尺B.发声音叉弹开小球C.塑料片快慢划梳子D.真空罩中的手机7.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就越高。
则鼓皮绷紧时比不绷紧时( )A.振幅一定更大B.振幅一定更小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8.吹奏“鸟笛”时,能发出鸟叫声,这主要是模仿鸟叫声的( )A.频率B.响度C.音调D.音色9.分别拨动古筝的八、十三号弦,如图所示用同一设置的相机拍摄到两弦最左摆到b处,最右摆到c处,静止时在a处。
测出每振动880次,八号弦用时2s,十三号弦用时4s,则八号弦()A.发出声音响度比十三号弦大B.在空气传播速度比十三号弦小C.音调比十三号弦高D.频率为220Hz10.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纵轴数值的单位相同,横轴中1ms=10-3s),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乙比甲的响度大B.甲的音调比乙低C.甲比丙的频率小D.甲、丙的音色相同二、多选题(本题共2小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含答案)重点实验突破实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在“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的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交流讨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伸出桌面较长时,钢尺振动得 ,发声的音调 ;钢尺伸出桌面较短时,钢尺振动得;发声的音调。
(3)实验结论: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时音调 ,频率低时音调。
中考考点强化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重庆A卷)如图甲所示,阵阵鼓声是鼓面的产生的;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变小直至微弱,说明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选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现象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中轻质小球的作用是,说明实验中利用的研究方法是。
考点2 声音的特性4.下列词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小的是( )A.震耳欲聋B.声如洪钟C.轻声细语D.鼾声如雷5.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6.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7.英国科学家切断番茄植株的茎,用人耳倾听,发现没有引起听觉。
但在靠近茎的切口处放置录音机录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居然能清晰地听到“尖叫”声,这说明,番茄植株遭受伤害后,会发出( )A.响度很小的超声B.响度很大的超声C.响度很小的次声D.响度很大的次声8.关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吹口琴时,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响度太小D.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9.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小提琴,小提琴发声是因为琴弦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含解析)

故选A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难点是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
9.A
【解析】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18.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咸宁市已经实现所有城区“禁鞭”。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尘飞扬____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运动;“禁鞭”是通过在_____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
19.辽篮刚刚落户沈阳,主场气氛异常火爆,当辽篮队员有精彩表现时,现场主持人就会高呼队员名字,这个声音是有扬声器的锥形纸盆___________产生的,通过________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中,而且这样的声音还可以传递_______________(选填“信息”、“能量”),激励辽篮队员战胜对手。
参考答案
1.A
【解析】A.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理掉,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A正确;
B.该仪器发出的超声波的发声频率一定大于20000Hz,即超也了人耳的听觉范围,不可能是10 000 Hz,故B错误;
C.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理掉,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8.A
【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时需要介质。
(2)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
解答: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是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D.使声能转化成电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全卷满分100,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关于声音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②液体不能传声;③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④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锣是靠锣槌的振动发声的 B.气体传声比液体传声快C.音调越高的声音越响亮 D.真空不能传声3. 音乐厅四周的墙壁上有许多针状(类似蜂窝)的小孔,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礼堂,美观好看4. 如图为我国第一个全女子现代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
她们使用的乐器古筝、二胡、三弦、竹笛、古琴、葫芦丝…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这些乐器所发出声音的什么特性肯定是不相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可能都相同5. 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A.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C.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D.能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6. 要阻挡声波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 D.金属物质7. 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公路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阻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8.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不同频率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0分贝表示没有产生声音 D.声音的传播实际上是能量的传播9. 用手按在自行车的铃铛上,无论怎样用力敲打,铃声也不会清脆,这是因为()A.手按在铃上,声音传不出来 B.手按在铃上,铃根本不振动C.手按在铃上,影响了铃的正常振动 D.手按在铃上,周围没有介质10. 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11. 一个人站在平行的两峡谷之间,当他击掌时,分别在0.3 s和0.7 s后听到回声。
物理声现象测试题

物理声现象测试题一、选择题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以下哪些媒质?A. 空气B. 水C. 固体D. 以上都是2. 声波是一种由______传播的波动。
A. 进行挤压的分子B. 空气中的空洞C. 等间距排列的分子D. 水分子形成的波3. 音速的大小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音源的大小B. 音源的频率C. 介质类型D. 天气情况4. 声音的响度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A. 音量大小B. 音调高低C. 音源距离D. 音源的频率5. 下面哪个不是声音的基本特征?A. 响度B. 音调C. 音速D. 回声二、简答题1. 请解释什么是共振现象,并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共振现象是指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频率与其自身固有频率相近时,会产生共振现象。
共振现象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如音乐乐器中的共鸣箱利用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桥梁为了防止被风吹倒,都需要考虑共振频率等因素,以避免共振导致倒塌。
2. 简述声音的产生过程以及它是如何传播的。
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振动而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跟随振动,形成类似于连锁反应的传播。
当空气分子振动时,它们会传递振动能量,形成了声波,从而传播出去。
3. 请解释噪音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几个常见的噪音形式。
噪音是指那些令人不舒服或影响正常工作、休息的声音。
噪音可以由各种来源产生,比如机械设备的摩擦、交通工具的行驶、工业活动、音乐等。
常见的噪音形式包括交通噪音、建筑工地噪音、机械噪音、人声噪音等。
三、计算题1. 一束声音从发送器传播到接收器的距离为50米,如果声音频率为500Hz,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标准温度下约为340m/s,因此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时间 = 距离 / 速度= 50m / 340m/s ≈ 0.147秒2. 一个音量为80分贝的声源与另一个音量为60分贝的声源同时发出声音,求两个声源合成后的总响度。
分贝是衡量声音强度的单位,分贝的计算公式为:声音强度分贝数 = 10×log10(声音强度相对值)其中,声音强度相对值可根据音量计算公式换算得出。
初二物理声现象检测试题

初二物理声现象检测试题一、选择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以上都可以答案:D2.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什么有关? A. 温度 B. 材质 C. 发出声音的物体 D. 距离答案:A3.下列哪个是机械振动? A. 电磁振动 B. 光振动 C. 地震波 D. 以上都不是答案:C4.声音的频率决定声音的什么属性? A. 音调 B. 音量 C. 声音的清晰度 D. 声音的抑扬顿挫答案:A5.下列哪种物体会导致声音的回音? A. 木质板 B. 石头墙 C. 玻璃 D. 软布料答案:B6.下列哪个物理量可以测量声音的强度? A. 音量 B. 电压 C. 频率 D. 声压级答案:D7.下列哪个描述声音的单位和量纲是正确的? A. 音速,m/s B. 音量,Hz C. 强度,kW D. 音调,db 答案:A8.声音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 A. 音量 B. 音调 C. 声压级 D. 声波频率答案:D9.下列哪个是可以通过人耳来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A. 0-20 Hz B. 20-2000 Hz C. 2000-20000 Hz D. 20-20000 Hz 答案:D10.下列哪种物质可以导致声音的传播速度最慢? A. 空气 B. 水 C. 铁 D. 银答案:A二、填空题1.声波是通过介质中的__振动__或__聚合__作用来传播的。
2.__音速__指的是音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3.温度高,__声音__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快。
4.若两个声音的__频率__相同,则它们具有相同的音调。
5.声音的强弱取决于__声音的强度__。
三、简答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或震动,从而产生机械波在空气中传递,让人的耳朵感受到的。
2.什么是声波?答:声波是由声源产生,通过介质中的机械波的形式传播,是一种机械波。
3.如何测量声音的音量和强度?答:音量可以用分贝计测量,强度可以用声压级来测量。
八物理 第2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附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班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一、选择〔答案填在反面的表格内,2*15=30〕1.〔2021益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真空不能传声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2021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3.〔2021襄阳〕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
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4.〔2021广州〕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调及响度5.〔2021泰安〕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6.〔2021烟台〕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下列图,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7.〔2021福建福州〕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局部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8.〔2021江西〕如图6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9.(2021江苏泰州)关于声音,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l08m/sD.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10.〔2021遵义〕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B.“闻其声知其人〞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深夜,优美的歌声不是噪声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11.(2021四川眉)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340m/s12.〔2021湖北恩施州〕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的是A.白光B.激光C.超声波D.电磁波13.〔2021湖北武汉〕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14.〔2021宜宾〕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15.(2021梅州)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二、填空〔2*20=40〕16. 〔2021兰州〕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声现象
一. 填空题(共26分)
1.为了解开物理之谜,在探究物理现象中,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勤于______________ ,
勤于__________ ;②勤于___________ ,重在 ___________ ;③联系__________ ,联系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_______ ,拨动的琴弦发声靠的是琴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鼓发声时
用手按住鼓面,鼓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3•渔民可以利用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表明______________ 能传声;“土电话”表明
能传声•声音不能在________ 中传播•
4.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
琴键,发出声音的 _______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
的________ 不同.
5.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附近的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
产生很大的_______ ,同时声波还可以传递______________ •
6.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___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
其组织传给_______ , _________ 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们就听到了声音•7•下面各种情形都无法听到声音,其原因有: A.振动频率过低;B.没有介质传播;C.能
量太小•请将代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太阳表面的巨大的太阳风_________________ ;远处的朋友的悄悄话_________ ;振动的
手________________ •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_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__________ d 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____ dB.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 .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 / s
C.声音可以从地球传到其它星球
D .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2.1999年8月17日凌晨,在土耳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
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
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A .大声呼救
B .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
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D .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都是超声波
B .超声波传播的能量大,能沿直线传播
C.超声波是传播速度超过声音传播速度的声波
D .在刮强台风时,我们听到的风声是次声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
B. 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音
C. 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 ,但不会影响健康
D. 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
C.降低声音的音调
D. 增强音色
6.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声音的 (
)
A. 频率
B. 响度
C. 音色
D. 音调
7. 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 错误的是
( )
A. 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 •马蹄声可以
沿土地传播
D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
钢、水、空气 空气、水、钢
9•同学们在教室中听不到老师讲话的回声,这是因为( )
A .老师讲话声音小
B •教室内不能发生声的反射
C .回声和原声传到同学耳朵的时间差小于 0.1 s
D .老师讲话声音洪亮 10.
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 )
C. 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 .预报海啸、台风
11.
下面一些正在振动的物体:甲:手臂以每秒
2次的速度上下振动;乙:蝙蝠飞翔时
产生频率为每秒100 000次的振动;丙:被小锤敲击为频率每秒 258次的音叉,对上述三种
振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都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 只有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C. 只有乙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D. 甲、乙、丙都是声源,人耳只能听到丙发出的声音 12.
关于声音和振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发声的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的传播也停止
D.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声音能继续传播 13.
用箫和提琴同时演奏一支乐曲,一听声音就能区分是箫声还是琴声,这是因为箫声 和提琴声的(
)
A. 音色不同
B. 音调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能够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 ,是因为听诊器可以(
A.提咼声音的音调
B. 减少声音的分散,提高响度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入耳 8.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 述物质传播的(
)
A.钢、空气、水
B.
C.水、空气、钢
D.
A. 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C.响度不同
D.传播速度不同
14.人民大会堂四周墙壁做成有许多针状小孔(像蜂窝似的小孔),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加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潢礼堂,美观好看
15.马戏团的训狗员,想要狗按照他的信号动作,而又不让观众发现这些信号,最好的措施是()
A.给狗喂食
B.以手示意
C.用灯泡指示
D.用超声波
三•实验题(18分)
1.(10分)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扳、玻璃、木扳、硬纸扳)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
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
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
下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
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四•计算题(共14分)
1 •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 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 s,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此时气温为15C)
2•甲的声音是60dB,频率为500Hz,乙的声音是40dB,频率为900Hz,则:
(1)哪一个音调比较高?
(2)哪一个声音传得较远?
(3)若二人同时同地向街对面的丙喊话,哪一个人的声音可先传到!
五•创新题(共12分)
1.请你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假如声速变为和光速一样大,或变为生活
0.1m/ s,我们的
有什么变化?请分别写出2个合理的场景.
2.两名宇航员在飞船外进行太空行走,近在咫尺,若按在地球上的习惯方式交谈, 对方能否
听到?为什么?如果要想听到对方的说话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第一章检测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观察、动手、思考、理解、实际、社会;
2.振动、振动、鼓面停止振动;
3.液体、固体、真空;4•响度、音调、音色;5.噪声、能量;6.鼓膜、听觉神经、听觉
神经;7.B、C、A ;8.90、70、50
二. 选择题
1. A
2.C
3.B
4.D
5.B
6.C
7.C
8.B
9.C 10.D 11.D 12.C 13.A 14.A 15.D
三. 实验题
1.泡沫塑料、木板、硬纸板、玻璃内部疏松、表面不平;
2.甲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乙和丁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声源振动、丙说明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四. 计算题
1.680 m/s
2. (1)乙(2 )甲(3)同时传到
五. 创新题
1.(1)如果声速等于光速: A.人们看见闪电的同时也听见雷声;B.人们无法用声呐探测海的深度(2)如果声速为0.1 m/s : A.听老师讲课时,后排的同学看到老师说话的口型
与声音不一致;B.下课铃响后几分钟,离铃较远的班级才听到铃声。
2.太空中是真空,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所以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
可以用无线电话交谈,或者把两人的头盔碰到一起再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