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学》课程大纲
树木学复习大纲

壳斗科(任意)单叶互生,侧脉羽状直出,托叶早落,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质花多柔荑花序(水青冈属为头状花序),雌花生于总苞内,果时木化形成壳斗,子房下位,坚果。
水青冈属:雄花蕊为下垂的头状花序,坚果卵状三角形。
栗属:雌雄花序均直立,侧芽卵形。
木材坚重耐腐,为用材干果和淀粉树种。
重点种:1,锥栗:每壳斗坚果(1)2-3,叶下被糠秕状腺鳞或短柔毛。
2,板栗:每壳斗坚果(1)2-3,叶下被星状绒毛。
3,锥栗:每壳斗坚果1,叶光滑无毛。
栲属:雄花序直,壳斗被刺状或鳞片状苞片,全包坚果,稀包坚果一部分。
坚果仅基部或至中部与壳斗内壁连生。
重点种:1,苦槠栲:壳斗外壁无针刺,具鳞片。
叶厚革质,边缘中部以上有锯齿,下面有淡银灰色蜡层。
壳斗深杯状,坚果近球形。
(叶中脉两侧向上翘)2,钩栲:壳斗外壁有刺,叶下面被红褐、红棕或银灰色鳞秕,叶柄和叶下中脉为红褐色。
3,甜槠栲:壳斗外壁有刺,叶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叶基部不对称,全缘或近顶端疏生浅齿,下面绿色或薄被银白色蜡层,壳斗宽卵形。
4,栲树:壳斗刺疏生,叶薄革质,长圆状披针形,下面密被红棕色粉末状鳞秕。
石砾属:壳斗包坚果一部分,稀全包,壳斗苞片鳞形、钻形。
石砾属与青冈属的区别主要看侧脉数量。
重点种石砾,小枝密被灰黄色短柔毛,叶先端突尖,叶下被银白色后灰白色鳞秕。
青冈属:雄花蕊下垂,1坚果坐于壳斗上,苞片鳞片状,愈合形成同心环带。
重点种:细叶青冈和青冈。
栎属:特征与青冈相似,不同的是栎属壳斗苞片鳞片状、线性或钻形,覆瓦状排列,紧贴、开展或反曲。
重点种:1,麻栎:叶有芒尖锯齿,幼叶有单毛,老叶下无毛,壳斗杯状,苞片钻形反曲,被白灰色绒毛。
2,白栎:叶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叶脉伸出,锯齿波状不内弯,长成叶下面被灰黄色或灰白色星状绒毛。
3,短柄枹栎:锯齿内弯。
实习见过。
胡桃科(属与属的区别,重点属,重点种)一回羽状复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同株,柔荑花序,子房下位,核果状坚果。
1,小枝髓心充实2,柔荑花序,无翅。
树木学 提纲

对学生的要求(1)掌握并能够熟练地使用科、属的特征进行园林树种的鉴别。
(2)能够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分类学地位;(3)能够熟练地掌握园林树木的观赏特点、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态习性,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的配植;(4)熟练掌握150个拉丁学名。
园林树木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植物界低等植物菌类藻类地衣类高等植物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的特征1. 全为木本植物;2. 叶多为针形、鳞形或条形,稀为其他形;3.球花单性(大、小孢子叶球),稀两性;4.胚珠裸露,种子裸露,不形成果实;5.子叶1到多数。
苏铁科Cycadaceae苏铁(铁树) Cycas revoluta•现全世界仅存10属,约2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中国1属10种,其中5种已经作为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形态:常绿乔木。
主干圆柱形,少有分枝。
大叶丛生集中在茎端,叶大型,羽状,厚革质坚硬。
雌雄异株,雄花长圆柱形,雌花扁球形。
种子扁卵形,红色•分布:热带和亚热带树种。
原产中国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福建、台湾、广东各省有分布。
长江流域以南有分布。
•习性:喜光,耐半荫。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低于0℃受冻害。
喜酸性到中性砂质壤土,忌盐碱土。
喜铁质。
肉质根,不耐积水。
生长缓慢。
寿命长。
繁殖栽培:播种、分蘖、埋插均可。
•播种:人工授粉。
园林应用:•粮食——药用(含苏铁甙)——观赏(凤尾蕉,避火蕉)•体型优美,终年常绿,体现热带风光;挺拔刚劲,气势雄伟是珍贵的园林树种。
•园景树。
适合作主景或配景。
•寺庙。
•室内绿化,切叶材料。
问题:资源破坏严重。
银杏科GINKGOACEAE•形态:•落叶乔木,树干端直。
•有长短枝。
•叶扇形,叶脉叉状分列。
•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分布:目前仅我国浙江省的天目山区保留了一小块原始银杏林。
许多地方有零星的古树。
栽培范围广•习性:喜光,不耐荫;喜温暖气候,适宜温度年均温8-20℃,耐-30~40℃,PH4.5~8.0均可生长。
《园林树木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英文名称:Dendrology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适用专业:园林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识别及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和资源利用的一门学科。
是人类认识植物和利用植物的有力工具。
树木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已包括木本植物的各个方面,与植物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生理学等有着密切联系,并且是森林生态学、林木培育学、林木良种选育学、森林经理学、测树学、园林、环境保护、植物地理学以及遗传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与农、林、牧、副、中医药也有着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系统掌握我国南方主要树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经济用途及应用等方面知识。
2、学会利用文献资料和工具书鉴定树种的基本技能。
3、了解基本的植物拉丁语知识。
4、了解植物演化理论及当代主要植物分类系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各分类群(科、属、种)的形态特征;植物演化理论;植物检索知识及植物学名。
教学难点:各分类群的形态特征;植物检索。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和现场讲授为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制作、鉴定植物标本来巩固所讲授的知识及掌握基本技能。
五、教学内容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1.总论 41.1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掌握1.2树木分类学概述、植物分类学发展简史了解1.3植物演化理论、当代植物分类系统了解1.4植物分类的等级与命名、种的定义掌握1.5树木分类的依据、树木的分布区、特性掌握1.6 植物检索知识掌握1.7植物拉丁语基础了解442.各论主要讲授南方常见树种及其所隶属的科、属等分类等级的系统位置、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经济用途。
每个科中的每个树种讲授的内容包括正确学名、中文(含别名)、主要形态特征、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分布、用途等。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
2.1裸子植物 4植物界的分类、裸子植物的定义,裸子植物与它类群的形态特了解征、异同点、裸子植物的起源裸子植物的分类系统、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术语掌握苏铁科、银杏科、南洋杉科掌握松科、杉科、柏科、罗汉松科掌握2.2被子植物40被子植物的起源、分类原则、形态术语了解(1)双子叶植物木兰科、番荔枝科、樟科、蔷薇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掌握花科、五加科、壳斗科、木麻黄科、杜英科、桑科、梧桐科、木棉科、龙脑香科、锦葵科、大戟科、山茶科、杜鹃花科、红树科、桃金娘科、野牡丹科、芸香科、楝科、无患子科、漆树科、木犀科、夹竹桃科、茜草科、紫葳科、马鞭草科。
1 绪论-上篇总论

则),用拉丁文书写。 完整学名包括:属名、种加词、命名人。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加词小写,斜 体,命名人第一个字母大写,正体。 学名以模式标本为依据,有效发表时要 有拉丁文描述。
(三)植物检索表
根据二歧分类法的原理,以对比的方式而 编制成区分植物种类的表格。 由法国的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是植物分 类中识别鉴定植物不可缺少的工具,各门、纲、 目、科、属、种都有相应的检索表,其中科、 属、种的检索表最为常用,可单独成书或穿插 与其它书刊中。 常见有定距式和平行式两种。
植物的变异及其因果关系,并对他们进行
分类命名,研究他们的亲缘关系并运用所
掌握的资料去建立某个分类系统的科学。
(二)、植物分类方法及发展
1.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人为分类法 2. 进化论前的自然系统时期 3. 系统发育系统时期
自然分类法
1.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
人为分类法: 人们根据实际需要,经过长期摸索、积累,逐步完 善起来的。只根据植物个别或部分特征、习性、用途等进行分类。 欧洲古希腊泰奥弗拉斯图斯著《植物的历史》,他根据植物习 性分为乔木、灌木、草本3大类,各根据子房下位,花瓣的合生与 分离及果实类型将植物分为480种,被认为是古代第一步最完美的 植物分类著作,作为植物分类学的发端期。 中国 李时珍《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 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 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 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 瑞典 林 奈 1764年《植物种志》68科1105属7770种,被认为 是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四、中国树木学发展简史和展望
(一) 古代树木知识的积累时期 在北京周口店出土的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洞中发现有大 量黑弹朴的种子,作为最早人类采摘果实的证据。到了新石 器时代,人类开始栽培植物。在殷商时代已用甲骨文记载了 桑、柳、柏、杏等。清代吴其浚《植物图考》,记录植物 1714种,是我国较早的一部植物学巨著。 (二) 树木学的初创期 树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欧洲来的,最早出现于 1708年,1798年出版了第一本《简明俄罗斯树木学》。1919 年陈焕镛在南京金陵大学和东南大学讲授树木学,于1922年 出版了《中国经济树木》,是我国第一本树木学教材。1925 年陈嵘与林刚建立了第一个树木标本室。1937出版的《中国 树木分类学》,记载了111科500属2600种,是一部系统的著 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作为林科的树木学教材。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Landscape Dendrology课程编码:131312321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数:66 课内实验时数:18学分:3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教研室适用专业:园林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树木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该学科是专业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为基础,既有应用的独立性,又为园林设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
学习它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学会应用树木来建设园林的能力,并具有使树木充分发挥园林功能的能力。
二、本科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
以确保学生学习本科程为后续专业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1、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3]2、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3]3、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4、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5、园林树木学的学习方法重点:园林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难点: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解释名词:园林树木学引种园林树木驯化园林植物环境2、我国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是什么?3、简述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调查目的、方法和内容?思考题:1、如何开发与利用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
2、园林树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意义。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第一节植物学分类方法1、植物分类的等级[3]2、植物的命名[2]3、植物分类的依据4、植物分类检索表[3]5、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重点:植物分类的等级与命名难点:植物分类检索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常见的检索表种类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2、什么是物种、变种、变型和亚种。
园林树木学教学大纲(1)

园林树木学教学大纲一、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系统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主要园林树木的种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识别鉴定园林树种的基本技能和树种规划的基本原理方法。
其任务主要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内容,以及从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树种选择、配置及养护管理技术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二、本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通过园林树木学教学,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 .掌握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能够编制简单的分类检索表。
2 .掌握 150 ~ 200 种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地理分布、观赏价值及园林用途。
3 .学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正确检索和鉴定树种,编制检索表、拼读拉丁学名以及采集植物标本等基本技能和方法。
4 .掌握园林观赏、绿化树种调查与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本门课程的学时分配及进度表授课学期:第 2 学年第 2 学期;周学时: 3 学时。
四、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一)绪论园林树木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任务和学习方法。
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丰富多彩的园林树木资源和宝贵的科学遗产。
(二)总论1 .园林树木的分类:园林树木的自然分类:植物分类方法简介、概说。
树木分类常用形态术语、形态描述方法、检索表的编制与使用方示、树种鉴定方法;拉丁文语音基础、植物拉丁学名的构成、拼读;物种的概念,分类系统的等级;植物命名法规。
种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园林建设中的分类:依树木生长类型的分类;依树木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分类;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依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依树木在园林结合生产中的主要经济用途分类;依施工及繁殖栽培管理的需要分类。
2 .园林树木的特性:树木的生物学特性、树木的生态学特性。
《树木学》教案

《树木学》B教案开课专业: 草业专业任课老师:谢磊开课时间:一年级第二学期总学时:32 (其中,讲课:16 实验:16)使用教材: 张志翔主编《树木学》(北方本)教案说明: 本教案内容以50分钟(1学时)为一单元, 配合与课件教材使用讲课学时: 16,实验学时16学分:2实践教学:1.0周一、总体教学目标树木学是林学水保和草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和相应的实践课,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树木分类的基本概念、熟练树种识别的工具书、熟悉主要植物类群及其代表植物,对那些在科学研究、经济利用、生态及自然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种类要求重点掌握,尤其是构成我国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的种类。
应重点掌握的科有: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红豆杉科、木兰科、八角科、樟科、蔷薇科、豆科(包括苏木科、含羞草科、蝶形花科)、蓝果树科、杨柳科、壳斗科、桦木科、胡桃科、桑科、大戟科、山茶科、龙脑香科、杜鹃花科、越桔科、桃金娘科、芸香科、无患子科、漆树科、槭科、木犀科、紫葳科、棕榈科、禾本科之竹亚科。
要求熟悉或一般性了解的科:罗汉松科、三尖杉科、山茱萸科、五加科、忍冬科、金缕梅科、山龙眼科、鼠李科、鼠李科、卫矛科、冬青科、野牡丹科、楝科、茜草科、紫葳科、马鞭草科、玄参科。
二、教案文本单元11、教学内容:课程要求、学习方法、绪论2、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要求、《树木学》学习方法,了解该课程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2)树木分类的基本知识3、教学重点及难点(1)物种的概念(2)分类方法、分类的主要和次要等级(3)植物命名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5、讲课具体内容(1)《树木学》课堂学习要求(2)《树木学》课程的学习方法(3)《树木学》的作用及其与其它课程的关系(4)基本概念:树木、树木学、种、学名、双名法、属、种加词、分类、自然分类、人为分类、分类等级(5)分类的主要和次要等级6、作业及思考题(1)复习《植物学》中学习过的树木分类有关的主要形态术语(2)预习植物分类系统、分类依据、检索表、树木分布区、裸子植物门、苏铁科、银杏科单元21、教学内容:分类系统、检索表、裸子植物门、苏铁科2、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树木分类的系统;(2)了解检索表的类型、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3)介绍裸子植物门、苏铁科、银杏科植物的特征及代表植物3、教学重点及难点(1)哈钦松系统、恩革勒系统(2)检索表的编制原理和使用方法(3)裸子植物门的特征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5、讲课具体内容(1)基本概念:分类系统、种群、生态型、分布区、植物区系、特有种、检索表、定距检索表、平行检索表、球花、球果、孢子叶、孢子叶球、苞鳞、种鳞、珠鳞、鳞盾、鳞脐(2)树木分类的主要依据(3)树木分布区的类型及其形成(4)植物分类系统类型及其理论基础(5)植物检索表的类型、结构及使用方法(6)裸子植物门的特征及分布特点(7)苏铁科特征及代表植物6、作业及思考题(1)预习内容: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2)教材内容编排采用什么分类系统?其主要特征是什么?(3)裸子植物门具有什么特征?你知道哪些植物属于裸子植物?(4)苏铁科有什么特征?在校园内有哪些代表植物?(5)树木的分布区是如何形成的?影响树木分布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6)树木的分布区有哪些类型?单元31、教学内容:裸子植物分类之银杏科、松科2、教学目的松科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1)银杏科特征(2)松科的特征及其主要代表类群(3)松科主要属的特征及其代表植物(4)松科植物在自然分布上的特点3、教学重点及难点(1)银杏科特征(2)松科的特征(3)松科主要属的特征及代表植物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5、讲课具体内容(1)银杏科特征及代表植物(2)松科特征及其分布特点(3)松科代表属:云杉属、银杉属、雪松属、云杉属、冷杉属、油杉属、铁杉属、黄杉属、落叶松属、松属的特征及代表植物6、作业及思考题(1)银杏科具有独特的特征?(2)松科具有哪些特征?(3)云杉属、冷杉属和油杉属具有哪些主要区别特征?(4)松属植物可以划分为哪些类群?(5)松科植物具有哪些重要价值?(6)松科不同的属地理分布有什么特点单元41、教学内容:裸子植物分类之杉科、柏科2、教学目的(1)识别杉科特征及其主要代表类群(2)识别柏科的特征及主要其代表类群3、教学重点及难点(1)杉科、柏科特征(2)松科、杉科、柏科之间的区别及演化趋势(3)杉科、柏科主要属的特征及代表植物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5、讲课具体内容(1)杉科特征及其分布特点(2)杉科代表属:水杉属、杉木属、柳杉属、台湾杉属特征及其代表植物(3)柏科特征及其分布特点(4)柏科代表属:侧柏属、柏木属、福建柏属、翠柏属、圆柏属、刺柏属的特征及代表植物6、作业及思考题(1)松科、杉科、柏科具有哪些特征?它们在演化上的趋势是什么?(2)柳杉属和台湾杉属有什么重要区别?(3)侧柏属、翠柏属和福建柏属具有什么类似特征?它们的区别在哪里?(4)圆柏属和刺柏属有哪些共同特征和重要区别?单元51、教学内容:裸子植物分类之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2、教学目的(1)识别罗汉松科及其代表植物(2)识别三尖杉科及其代表植物(3)识别红豆杉科及其代表植物3、教学重点及难点(1)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的特征及其区别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5、讲课具体内容(1)罗汉松科特征及分布(2)罗汉松属特征及代表植物(3)三尖杉科特征及分布(4)三尖杉属特征及代表植物(5)红豆杉科特征及分布(6)红豆杉属、榧树属的特征及代表植物6、作业及思考题(1)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的特征是什么?它们之间具有哪些重要区别和共同点?(2)罗汉松属植物有什么应用价值?(3)三尖杉属和红豆杉属植物在医药上有什么价值?单元61、教学内容:被子植物分类形态学基础(1)——根、茎、叶形态特征2、教学目的根、茎、叶是植物分类的重要特征,本节课程的学习让学生:(1)了解根与植物分类有关的术语及其含义(2)了解叶与植物分类有关的术语及其含义(3)了解茎与植物分类有关的术语及其含义3、教学重点及难点(1)叶的类型及形态特征(2)茎和枝条的形态特征(3)根、茎、叶的变态类型及其在分类上的作用4、授课方法及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讲授5、讲课具体内容(1)根系类型:直根系、须根系(2)根的变态:肉质直根、块根、支柱根、呼吸根、气生根、攀缘根、寄生根(3)枝条的形态特征(4)芽的类型(5)茎的习性类型及分枝方式(6)茎的变态类型:地上茎、地下茎(7)叶的基本结构(8)叶脉的类型(9)叶的着生方式(10)叶片的形态(11)叶的类型(12)叶的变态类型6、作业及思考题(1)什么是枝条?它具有哪些基本形态特征?(2)茎具有哪些分枝方式?它们分别出现在哪些主要植物类群中?(3)茎有哪些变态类型?每种类型有哪些代表植物?(4)如何区别羽状脉和掌状脉?(5)如何区别单叶和复叶?(6)复叶的“回”是什么含义?在实践中如何区分一回、二回、三回及多回羽状复叶(7)如何区别叶刺、茎刺和皮刺?(8)复叶具有哪些类型?每种类型试列举1-2种代表植物。
《树木学实习》课程大纲

《树木学实习》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树木学(英文):Dendrology课程编号:14483037课程学分:1课程总学时:30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林学专业经过树木学理论课以及相应的实验课,基本掌握了常见木本植物科、属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已认识和掌握了校园和本市区的木本植物150种左右。
然而对于从事林业工作来说,这仍然是不够的,必须到野外林区进行一定的实践煅炼,巩固所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识记林区(全部约470种,见附录1))的常见木本树种,大约150种。
三、实习目标与要求(1)认识林区的各种树种,了解树种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分布特点及加工利用,了解植物群落基本类型,学会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并能利用工具书正确地鉴定树种。
(2)认真调查实习地点的树种,观察其形态特征,生态生物学特征、地理分布、必要时作适当的采集。
(3)独立进行树种调查与采集、树种鉴定、编写采集的树种名录,每组实习完毕必须交纳不少于200种树种的标本及采集记录,每个人野外必须认识常见种150个。
四、实习内容与安排(一)实习时间:林业专业第6学期,时间在6月-7月。
(二)实习方式:1)分组进行,一般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成5-10人,设组长。
各组在每天实习开始之前,组长指定专人负责某项分工,如采集,记录,拍照。
2)由指导老师带领,住宿点附近地区,按一定的路线外出采集、观察森林树种,除调查树种外,还要调查植被类型,垂直分布规律。
晚上进行树种鉴定、压制标本、记录汇总等内业工作。
(三)实习单位或场所:安徵省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宗林林杨。
(四)实习进度与安排:第一天,听老师及场长报告林场基本情况(气候、理理地貌、土壤及历史沿革)第二天,调查与采集瀑布大峡谷的下游(峡谷内植物群落的树种组成)。
第三天,调查与采集瀑布大峡谷一直到大瀑布的山顶(黄山松、华山松林及峡谷生境中木本植物的种类)。
第四天,沿公路一直爬到场部东南部最高峰,然后从山峰西坡返回场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木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树木学
(英文):Dendrology
课程编号:14241012
课程学分:3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
树木学是研究树木的形态、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以及资源利用的学科。
是林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既重视树木的基础理论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当前人类对绿色世界的需求和呼声日益高涨,而陆地上最为重要的就是森林生态系统,这一系统中主要是木本树种,对这些物种人类采取了两方面的策略,一是保护,二是开发一些树种进行造林或者引入城市。
这就需要我们常握一定的树木学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树木学的研究领域不断开拓并向纵深发展。
所以本科阶段掌握扎实的树木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鉴别、研究树种分类的技能是本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能够熟练地鉴定树种,并掌握重要科、属、种的识别特征。
学生熟记列出的课堂和校内实验实习涉及的属种拉丁学名100个。
学生应该能够通过树木的习性、树皮、树枝、果实、球果、叶独立鉴定我校校园以及合肥市市内常见树种。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应该熟悉我国主要树种资源、树种分布和用途。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树木、树木学以及一些相近的学科异同点,如,园林树木学、观棠树木学。
(2)理解树木学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1. 林业基础生物学研究。
2. 林业生态建设的必须学科。
3. 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
(3)树木学的学习方法:《树木学》的特点是描述性强、涉及的树木种类多、名词术语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多、树种的拉丁学名难记。
兴趣是学习树木学的最佳方法。
而且必须具备基本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包括一般《植物学》的植物微观形态知识和、《植物分类学》的宏观形态知识。
(4)树木学发展史:重点是理解树木学发展的历史,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认识到我国资源丰富,然而科研比较落后。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把现代生物科技术运用于树木学。
把树木学知识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树木学的基本概念
(2)讲解树木学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灌输学习树木学的特有学习方式或方法,让学生第一堂课牢记于心,坚立远大的学习理想和目标。
第一章树木学分类学基本知识(6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分类等级界、门、纲、属、种
(2)理解全世界使用较多的三个分类系统,重点了解下克朗奎斯特系统。
(3)理解树木分类的依据的性状。
(4)正确使用检索表
(5)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6)树种分布区和中国树种分布概况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分类学种的概念,检索表
(2)教学难点:学生前期《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知识一般不扎实,讲解较难,在有限
是时间内,讲得更通俗一些是必须的。
1.1分类等级及分类学种概念(1学时)
1.2三个分类系统(1学时)
1.3 检索表(1学时)
1.4 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1学时)
1.5 树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1学时)
1.6 树种分布区和中国树种分布概况(1学时)
第二章裸子植物(12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正确理解木本植物包括了木本蕨类植物与木本种子植物两类,其中木本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木本被子植物,明确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2)正确理解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罗汉松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麻黄科科级特征
(3)正确理解和记忆各科代表物种的识别形态、分布、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以及它们的用途。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松科、杉科、柏科的主要形态不同点,常见种的区分及林业或生产用途。
松科亚科的划分,柏科亚科的划分
(2)教学难点:形态区别的正确理解和实物的对照。
2.1 苏铁科、银杏科、南洋杉科(2学时)
2.2 冷杉亚科(2学时)
2.3落叶松亚科(2学时)
2.4松亚科(2学时)
2.5杉科、柏科(2学时)
2.6三尖杉科、红豆杉科、麻黄科(2学时)
第三章被子植物(28学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各科科级、属级特征,建立植物类群各科的实体框架。
熟练识别各科的常见代表种并记忆这些物种的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科、属理论中植物形态和结构特征。
3.1 被子植物的简要回顾: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的最进化类群,基本特征,真花学说,假花学说以及相应的几个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可以划分了两大类群,单子叶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
(1学时)
3.2 木兰科、樟科(2学时)
3.3榆科、桑科(2学时)
3.4胡桃科、桦木科(2学时)
3.5 壳斗科(2学时)
3.6 茶科、椴树科(2学时)
3.7杨柳科、杜鹃花科(2学时)
3.8 绣线菊亚科(2学时)
3.9蔷薇亚科、苹果亚科(2学时)
3.10含羞草科(2学时)
3.11、云实科、蝶形花科(2学时)
3.11 胡颓子科、桃金娘科(2学时)
3.12 大戟科、鼠李科、葡萄科(2学时)
3.13 无患子科、槭树科、漆树科(2学时)
3.14 苦木科、楝科、芸香科(1学时)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任宪威. 树木学(北方本).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祁承红,汤庚国.树木学(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
005.
3.张志翔. 树木学(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