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指导】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技巧鉴赏小说形象小说的形象,既指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人物形象陪衬的事物形象(物象)。

鉴赏小说形象是小说考查的重点。

常见的设题类型有: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作用。

考向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小说主要是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和感染读者。

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几乎是小说阅读的必考题:有的试题只检测概括能力,不分析;有的试题是先概括后分析。

例、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文中看,吴秋明是一位“单身”“心理学博士”;熟知儿童心理,能够学以致用;质朴、善良,有爱心,真心爱儿童村的孩子,并用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们。

简要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的形象。

【设问方式】1.作品中××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3.请概括××与××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知识储备】小说中的人物,又称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对比生活中的原型,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是指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要从以下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1.运用各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描写手法具体分析正面描写类别特点、作用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八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1.刻画人物的方法。

小说中人物描写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其中正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六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①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情态,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⑦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⑧侧面描写,衬托出人物某种思想、心情、性格等。

2.分析人物形象。

①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

②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

还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③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往往暗藏在对人物的描写之中)。

④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都往往决定人物的性格。

⑤通过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⑥借助表达方式反映人物性格。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性格,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分析人物形象(部编版、有解析)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分析人物形象(部编版、有解析)

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精讲——分析人物形象(部编版、有解析)【考点解读】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人物描写手法、环境描写和情节发展三个方面来进行。

1、从人物描写手法上分析形象通过分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神态等各方面的描写,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侧面描写,明晰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

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答题技巧】★阅读全文,请概括某人的性格特点(特征)。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答题模式: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真题精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有一种爱叫九小时李静①有一次要送父母回家,却无意中听到他们的对话,那情真意切的话语瞬间抚平了我埋藏在内心多年的不解与积怨。

②小时候,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姐姐和我送出那个泅渡他们一生的小镇,他们要终其所有的力量,让我们过上他们曾经无数次梦想的生活。

③为了父母的愿望,我和姐姐都很努力,也终于在高考后陆续接到让他们一次又一次为之流下热泪的录取通知书。

姐姐离开了小镇,可大学毕业后又因没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返回。

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教考结合 教材典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教考结合 教材典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蓦地,竹子剧烈地颤动了一下,两片硬硬的小碎骨片跳到了我的手上,然 后滑过指缝掉落到脚下的草丛里。我停住了手。这才觉得自己的脊背一阵 发冷,原来衣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我俩把他的伤口用盐水洗净,包扎好了,然后解开绳子,扶他在草地上平 躺下来。他紧闭着眼,像睡着了似的。我捋把野草擦着手,坐到他的身边。 小林正在掰着他的手指,他手里紧握着一把潮湿的泥土。
备考关键能力
1.人物形象常见题型分析 鉴赏人物形象是小说考查的重点。从近几年常考的热点题型来看, 此考点多从两个方面设题:一是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二是分析人 物形象的作用,尤其是次要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1.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 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方面入 手。 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5)职责类 正面: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诲人 不倦、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勇于探索、锐意进取、敢于创新、以身殉 职、奉公守法、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严于律己等。 反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畏首畏尾、贪生怕死等。 (6)大爱类 正面:热爱集体、家国情怀、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精忠报国、壮志 凌云、民族气节、舍生取义、浩然正气、无私无畏、 深明大义、见识高远、顾大体识大局、舍生取义、忠心耿耿、公而 忘私、大义灭亲、疾恶如仇、扶危济困、刚正不阿、远见卓识等。 反面:狭隘的爱国主义、有民族偏见等。
(3)从分析情节入手。 情节是人物性格、命运及其变化的载体,也是其具体的体现。 (4)从分析环境入手。 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有时还要联系 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她的性格和命运就 为环境所左右。 (5)从分析作者及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论(评价)入手。 小说中常有其他人物对某某人物的评价,作者有时也会对小说中的 人物进行介绍或评价。这些评价或介绍性文字可以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 直接体现。

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教考衔接 教材典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教考衔接 教材典例)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 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 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的内心感受,抒情更真切感人;③增强文章真实感与可信度。
备考关键能力
教材典例
小说的三要素
简要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艺术价值。 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人物上: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善良刚烈, 勤劳能干,却在封建礼教和思想的压制下走向毁灭。 ②主题上:作者通过对祥林嫂形象的塑造,控诉了封建思想和礼 教对人的戕害。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 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 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 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1)(主要人物作用题)小说中的王有福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的 对主题 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或影响: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
对社会
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 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是
作品真正的写作意图。
次要小人说的物三要的素作用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考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文学类文本中,分析人物形象往往是解读作品的核心。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也是中学阶段常考题型之一。

一、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的XXX是一个怎样的人?2.请简要说说文中的XXX身上有怎样的特点。

3.通读全文/结合某一部分内容,简要概括XXX的形象。

4.文中塑造了XXX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二、梳理解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1)如果题目只要求“概括”,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提炼描述人物特点的词语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分析”,则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解答。

(2)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性格特点”,那直接把描述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写出来即可。

如果题目要求回答“人物形象”,一般要多角度总结,如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职业等。

注:前面提到的四种常见提问方式,就体现了不同的考查内容。

示例:问题:文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分)(欧·亨利《汽车等着的时候》)答案:①爱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

说汽车在等自己,马上去参加音乐会等;②自欺欺人(装腔作势,故作矜持)。

假装爱读书,故意把书掉在地上,以便同男子交谈,谈话中又说自己讨厌金钱,掩饰真实身份等;③年轻漂亮,社会地位不高,餐馆出纳;④细心但不切实际。

一方面,这道题要求“分析”,答题时要结合文本内容。

另一方面,这道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第③点“年轻漂亮”体现的是外貌特征,“社会地位不高”体现的是人物地位,“餐馆出纳”体现的是职业,这提醒我们,遇到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时,不仅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考虑人物的外貌、身份等信息。

2.掌握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1)梳理文本中人物所做的事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

反之,解读文学作品时,可以从其所作所为来推断其性格特征。

(2)分析文本中对人物进行的描写文本中的描写是对人物着重刻画的地方,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点关注。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构建故事情节的重要元素之一。

作者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外貌描写在小说中,作者经常通过外貌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可以包括人物的身高、体态、容貌以及着装风格等。

通过细节描写,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而对其性格及背景进行推测。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塑造得十分鲜明。

他身材清瘦,面色白净,眉目清秀,给人一种文静而不失英气的感觉。

他通常穿着丝绸衣物,举止优雅,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贵族的气质。

通过这些外貌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贾宝玉温文尔雅、富有灵气的形象。

二、言行举止人物的言行举止是表现其性格特点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以及思考等,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情感、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

以《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例,他是一个充满挣扎与坚韧的青年。

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祥子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并通过独特的方式努力谋生。

他勇敢地面对困难,从不放弃,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着读者。

三、内心世界除了外貌描写和言行举止,作者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塑造形象。

通过人物的思想活动、情感表达以及内心矛盾等,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与成长过程。

以《活着》中的福贵为例,通过他的内心独白,读者得以了解他在几十年的艰苦生活中所经历的痛苦与辛酸。

福贵内心深处的坚韧与对幸福的追求,使读者对他的形象产生了深刻的感受与共鸣。

四、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展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争斗、合作以及相互影响等,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格列佛游记》中的里卡多为例,他与主人公格列佛的互动关系将他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里卡多机智聪明,常常用言辞来挑战格列佛的观点,引发激动人心的辩论。

通过与格列佛的对话交锋,里卡多的形象更加鲜活,为整部小说增添了许多精彩的情节。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考点10:分析人物形象

中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考点10:分析人物形象

1
技巧解密 一、分析人物形 象及性格特征
三、常见题型
五、人物形象的 作用分析
二、如何概括人物 形象及性格特征
四、怎样解决人物形 象或性格特点概括不 全的问题
六、如何判断小说的 主人公
技巧解密
一、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1)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 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 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 容。(详见《掌握塑造方法》课件)
技巧解密
二、如何概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①事件提炼法。人物总要做事,什么人做什么事。通过 文章所写的与该人物有关的事件,就能概括出人物形象。通 读全文,找出描写该人物的内容,包括人物的言行和围绕人 物发生的事件。
技巧解密
例:从杨绛《老王》中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 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 描写方法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课文解剖
例1: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部编版八上)“思考探 究”一:
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 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 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 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课文解剖
【答案示例】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 现出来:
课文解剖
例2:鲁迅《孔乙己》(部编版九下)“思考探究”一 :
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 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 答案示例 】 孔乙己好喝懒做,又迁腐可笑;是失败的 读书人,又一直幻想保持读书人的尊严;没有生存能力,又 不肯加入短衣帮;虽然不失善良,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也不 拖欠酒账,但仍免不了成为大家嘲弄与取笑的对象。他深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人物形象问题设计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面对这些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例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越野滑雪(美)海明威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

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

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

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

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

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

但他稳住了。

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

“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

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

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

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

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

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

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

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

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

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

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

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

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

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

天花板很低。

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

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

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

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

“行不行?”“行啊,”乔治说。

“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

“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

“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由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

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

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

他们两人很合得来。

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

“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

“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

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

“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

”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

他把风衣扣紧。

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

天气很冷。

雪结得硬邦邦的。

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陈良廷译,有删改)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例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书匠(节选)葛亮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

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

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

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

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

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

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

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

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

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

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

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

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

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

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

剩下的交给我。

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

《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

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

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

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

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

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

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

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

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

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

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

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

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

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

我问,这是什么树?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

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

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

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

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

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

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

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

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

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

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

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

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

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

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

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

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

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9.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答案与解析全国1卷8.【答案】①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需要学生紧密结合上下文和主人公的形象、动作、语言等进行分析。

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对以后没有机会滑雪的颓丧。

“我们要去滑,没错”“我们一定得滑”“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写出了二人想到以后很有可能没机会滑雪事,内心的颓丧、郁闷、惘然。

全国2卷8.【答案】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及变化的能力。

这种题型属于对人物形象的一种局部考查,作答时,首先通读文本,掌握小说情节变化,然后仔细揣摩文中对人物语言、肖像、心理等的刻画,从而把握小说中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