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课教案2)识字2 传统节日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宵”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节日、春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并选自己喜欢的节日,说说是怎么过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并选自己喜欢的节日,说说是怎么过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猜节日,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
贴春联放鞭炮(春节)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3.揭题:你和家人都一起度过哪些节日?是怎么过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
2.集体检测。
(1)多种形式朗读生字词语:(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会认字。
(3)重点识记“祭”和多音字“重”。
(4)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识字游戏,认读词语。
3.指导书写:“街”和“舟”。
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画出传统节日的名字,用“”画出节日的习俗。
画好后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并说说节日在哪一天。
2.整体感知,完成练习。
本文按照顺序讲述了我国的七个传统节日:、、、、、、、以及每个节日的习俗。
3.教师小结: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4.这些节日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人们又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课堂演练1.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占()专()市()并()2.连一连放花灯赛窗花看月饼贴龙舟吃鞭炮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利用游戏、猜灯谜、字理教学等方式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合作读、节奏读方式尝试背诵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味。
3.了解传统节日以及相对应的习俗,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生字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运用识字方法识字、记忆生字4.熟知三个节日的时间和习俗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和学生对诗,老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设计意图:通过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和学生一起温习学过的诗歌,既能温故,也为课堂营造出了一个古典的氛围感。
}师:你们的诗词积累真丰富!这些诗句都和什么有关呢?(节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
请和我一起书写课题。
师:你知道什么是传统吗?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思想、做法就叫做传统。
传统节日就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节日。
在欣赏节日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朗读闯关游戏,看看大家的朗读能力怎么样。
二、朗读大闯关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男女声合作读,读出节奏{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准难点字的读音,并运用停顿符号的知识读出节奏感。
} 同学们读得既准确又富有美感,在你们朗读的时候,三个节日也悄悄来到我们的课堂上。
它们分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3.和你的同桌一起分享,三个节日里你最喜欢哪个节日?这个节日是什么时间?有什么样的习俗?三、歌谣学习学生汇报分享贺新春正月初一团员饭、压岁钱、贴春联、舞龙、放鞭炮ppt图片展示重点:窗花的介绍(辅以图片)窗花是贴在窗户玻璃上的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北方尤其普遍,每到春节,人们就会贴上火红精致的窗花,表达对明年的美好祝愿。
看,这些窗花多美!你们想贴窗花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贴”字。
师生共写“贴”字给“贴”字找朋友组词给这个字换一个偏旁,还可以变成什么字呢?站、粘、沾、战等师:热闹团圆的春节让人们对新的一年有了无限的遐想,同学们表现得很好,陈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歌曲。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传、统、贴”等15个生字;会写“贴”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春节相关习俗。
2.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听、想、说、写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学习传统节日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喜爱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在田字格里规范书写“贴”字。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生字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童谣激趣,目标导学1.童谣激趣,课前导入。
(1)师:听,什么声音这么热闹?(课件出示图片)一群小朋友在大街上又唱又跳的,我们也来加入他们吧。
(齐唱儿歌)新年到,大团圆,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
见面说声新年好,大家一起乐淘淘。
(2)师:这么热闹,这么高兴,过的是什么节呀?生齐答:春节。
师:过节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春节是人们对新年的企盼和祝福。
每个节日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本堂课我们要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写课题。
(1)师: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书空写课题。
(2)齐读课题——2.传统节日二、新知探究(一)自学自研1.检查生字读音预习情况(1)初读课文师:同学们将书翻到31页,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
师:大家读得真用心,课文中的生字,你会读了吗?(3)请学生读第一组生字,请同学评一评。
师:大家都跃跃欲试,请你先来读第一行。
师:听他读完,谁能来评一评?(预设):有学生指出不足。
师评价:你指出的问题很细小,说明你听得认真,你来读一读。
(4)请学生读第二组。
师:你读的真不错,可以请你当小老师吗?师:掌声送给他。
(5)请学生读第三组。
刚刚这几位同学,老师听到了他们的声音,读得很不错,其他同学呢?(6)开小火车读。
师:小小火车从哪儿开。
(评价:小火车载着同学们稳稳当当地开到了终点)(7)齐读。
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的名称、习俗及顺序。
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
2、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和相关习俗,并背诵课文。
难点:品味节日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温故知新,进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中国传统节日名称。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告诉学生:这是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
(3)这七个节日的顺序是不能乱的。
读一读,猜猜为什么。
课件出示: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节(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2.归纳小结。
小结:它们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每个节日的名称,都藏着时间的秘密。
大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是按农历时间来过的,只有清明节是按公历时间来记的。
二、识“春节”,知习俗1.初识春节,了解习俗。
(1)我们每年过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春节)(2)了解春节的由来:为什么叫春节呢?(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用盛大的节日迎接春天)(3)了解春节习俗: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4)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2.理解词语,感受“春节”。
(1)“贴窗花”。
①指名读“贴窗花”,一张普通的红纸,可以剪出各种图案。
(出示窗花图)②你喜欢哪一种窗花?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小组汇报。
③小结:窗花图案富有内涵,人们借助窗花来表达对自己和家人的美好祝福。
2021年的春节和家人来一起贴窗花,送上自己的祝福吧!(2)“放鞭炮”。
①讲故事:教师讲“年”的传说,古人为了把“年”这个怪兽赶跑,纷纷放起鞭炮。
鞭炮又叫“爆竹”。
拓展阅读:绘本《年》②欣赏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③教师范读,生跟读古诗。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等13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贴窗花、转眼”等9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培养观察、表达、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语,书写生字。
3. 谈谈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2.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3. 学习生字、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语,讲解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 书写生字: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书写生字,教师检查书写情况。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识字2《传统节日》2. 生字:传、统、贴、窗、花、炮、龙、舟、灯、闹、情、怀、转眼3. 词语:贴窗花、转眼、团圆、中秋节、贴对联、龙舟、粽子、春节、元宵节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语。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我国的传统节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传统节日》,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节日相关的视频、展示节日图片或讲述节日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教学设计(2课时)

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10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10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念着神州谣,饱览了中华美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识字,学课文,领略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1.齐读课题,注意生字读音2.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师:什么是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这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过的节日,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又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呢?来,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生字,边读边找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1、找找课文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节日?生:我找到了春节、元宵节,我找到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还有重阳节,我找到了七月七。
生:7月7可不是一个节日名称,它是中国传统历法农历的一个日期。
这一天是乞巧节,也有七夕节的叫法。
每年农历7月初七晚上,女子会向天上的织女星乞巧,祈求让他们变得更加心灵手巧。
这里的巧就是灵巧的意思。
大家看看拼音,两个第三声的字碰在一块,第一个字可以变调,读第二声,注意听老师的读音“乞巧”。
师傅板书,生读准节日名称三、深入研读(一)学习第一句师:这些日子里,人们会做什么呢?1.圈一圈“贴窗花”“放鞭炮”师: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喜气洋洋过春节。
你来读读这一句。
春节人们做什么?贴窗花、放鞭炮,来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这两个词语圈出来。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等12个生字,会写“贴、窗”等8个字,会写“贴窗花、放鞭炮”等6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和习俗,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传统节日的定义与重要性:介绍传统节日的概念,强调其在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2. 主要传统节日的介绍:详细讲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主要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3. 识字与写字练习:通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学习新字,练习写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和掌握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生字和词语,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和习俗。
2. 难点:正确书写和运用新学的字词,理解传统节日的深层文化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故事书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知讲解:讲解传统节日的定义、重要性和主要节日的习俗。
3. 识字与写字练习:通过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学习新字,练习写字。
4. 互动活动: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板书设计识字2《传统节日》主要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生字:传、统、节、习、俗等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吃月饼等作业设计1. 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词语。
2. 写作题:写一段关于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的短文。
3. 实践活动: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过一个传统节日,记录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对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新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纠正。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接收、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
识字2、《传统节日》 教案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童谣的韵律、节奏感,尝试当堂背诵。
4.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与自豪之情。
教学重难点:给传统节日排序,读出童谣的韵律、节奏感,并尝试背诵教学准备: ppt、节日名称贴纸、日历表教学过程(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和大家交流一下。
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有关春杰的古诗——《元日》,大家还记得吗?老师起个头,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好不好?哎,你知道元日这首古诗讲的是我们那个传统节日吗?对喽,是春节。
那过春节的时候你都干些什么?你来说,放鞭炮,现在要保护环境,可不能放鞭炮了。
(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哎,大家来看,这个字念什么“贴”你来读你来。
大家一起读。
除了贴春联还可以贴什么?(生活识字)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像春节这样的,我们祖祖辈辈继承延续下来的节日,我们就叫做“传统节日”。
同样,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些风俗习惯,就叫做传统习俗,比如我说的放鞭炮,贴春联,吃元宵等等。
而我们我们平时背诵的唐诗宋词,以及启蒙著作《弟子规》《三字经》还有四大名著等流传了很久很久的文化瑰宝,就叫做传统文化。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童谣,去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好,上课。
同学们请坐。
现在请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板书课题《2.传统节日》,注意:传是前鼻音,统是后鼻音。
谁来读课题?那怎样来记住这个“传”呢?大家来看这两个字“转,砖”。
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
石来就是砖,砖头的砖。
人来就是传,传统的传。
你记住了吗?来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读准1.现在,请大家端起课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书声琅琅起。
自己读,提醒:注意你的坐姿,腰挺直,肩放平,手端正。
2.谁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 ( )
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
()
笔改为提。
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11.描一描,写一写。
转:“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 街 放在田字格中
竖折折、点。
转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火把节 花山节 泼水节
六、指导写字
10.请 写 出 几 个 带 有 下列
1.看图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偏旁的字,并组词。
贴对联 扫墓 大街小巷 龙舟 团圆 艾草 转眼 热闹
口: ( )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2.自读检查。
堂(tán táng)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相机正音。
乞(qí qǐ)
(2)同桌对读,正音。
赏(sǎng shǎng)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菊(jǘ jú)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出示课件)
chuán tǒnɡ 传统
ài xiānɡ 艾香
dà jiē xiǎo xiànɡ 大街 小 巷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5.读句子,填一填。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 放鞭炮)
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1)画 出 句 子 中 写 春 节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括号里。
3.拓展: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①吃月饼 ②登高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③插艾草 ④看花灯
1.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元宵节()
2.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踏秋、赏菊、登高)
端午节()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中秋节()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重阳节()
1.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
6.“清明节,雨纷纷”,会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让想起诗句“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
”。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7.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习俗的词语。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你 还 知 道 哪 些 春 节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的习俗?请写出三个。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niú lánɡ zhī nǚ 牛 郎 织女
sài lónɡ zhōu 赛龙 舟
mǎn tánɡ 满堂
qǐ qiǎo 乞巧
jì sǎo 祭扫
zhuǎn yǎn 转眼
3.连一连,读一读。
贴
龙舟
放
窗花
tiē chuānɡ huā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tuán yuán
rè nao
赛
贴窗花
月饼
赏菊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一、图片导入
1.下面是我们传统节日的
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有(
)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 ①清明节 ②元旦
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 ③元宵节 ④圣诞节
来说一说?
正月十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出示练习做一做)
重阳
正月初一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4 月 5 号)
七夕
九月初九
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初七)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
家记住了吗?
识字 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 15 个生字,会写“贴、街”等 9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课时] 1 课时
。七夕又叫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2. ,跟这个节日有关的传
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说故事是
。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8.找出与节日相对应的习
1.中秋节的风俗:吃月饼,赏月。
俗,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⑤端午节 ⑥七夕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⑦中秋节 ⑧重阳节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
2.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读音,打“√”。
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巷(gǎng xiàng)
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五、拓展延伸
9.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有没 相应的节日连起来。
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傣族 彝族 苗族
2.中国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去搜集资料,看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4.连一连。
1.指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元宵
七月初七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 端午
五月初五
端午、七夕、重阳)
中秋
八月十五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春节
团圆
热闹
吃
(2)去拼音读词语。
赏
(3)保留生字,读生字。
月饼 菊花 花灯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看
鞭炮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 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