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课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面神经麻痹课件(参考2016年诊治指南)

面神经麻痹课件(参考2016年诊治指南)
减退或消失。
体征
患侧额纹消失
面神经受损导致抬眉肌 无力,额纹消失。
患侧眼睑下垂
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 受损时导致眼睑下垂。
患侧鼻唇沟变浅
面神经支配颧大肌和口 轮匝肌,受损时导致鼻
唇沟变浅。
患侧口角下垂
面神经受损导致颊肌无 力,口角下垂。
伴随症状
听觉过敏
由于镫骨肌瘫痪,使鼓膜 张肌的张力增加,会造成 听觉过敏。
激光
激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缓解疼痛和 肿胀等症状。
手术治痛和麻木 等症状。
面神经移植术
将健康的一段面神经移植到患侧,以恢复神经功能。
肌肉移植术
通过移植健康的肌肉来替代萎缩的肌肉,以恢复面部表情和肌肉功 能。
其他治疗
• 其他治疗包括中医治疗、针灸治疗等。中医治疗主要通过中药 调理和针灸来促进神经恢复。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缓 解症状和促进神经再生。
面神经受到损伤,导致神经传导障碍 ,进而引发面部肌肉瘫痪。
炎症反应
部分面神经麻痹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如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分类
01
02
03
贝尔麻痹
最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类型 ,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 感染有关。
亨特综合征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的面神经麻痹,常伴有耳 部疱疹。
创伤性面神经麻痹
由于外伤或手术损伤导致 的面神经麻痹。
05 预防与康复
CHAPTER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 劳,增强免疫力,降低病毒感
染风险。
注意保暖
避免面部受到寒冷刺激,防止 面神经受损。
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如 糖尿病、高血压等,减少面神 经麻痹风险。

面神经麻痹讲课稿PPT

面神经麻痹讲课稿PPT

临床证明该疗法疗效可靠,能经得起重复。面 神经炎在发病初期是炎症的高峰期。神经的炎性 水肿已十分严重,但只有少数病人感到患侧耳廓 后下部(乳突下部)略有憋胀或疼痛。医者不问, 患者很少主诉。这是由于面神经属运动神经,无 痛觉功能,而与面神经伴行的岩大神经、骨索神 经镫骨肌神经分别具有泪腺、鄂、鼻粘膜腺体的 分泌,味觉、听觉等功能,但也无痛觉。因此, 在面瘫发前少数病人轻微的耳廓后部不舒服,面 瘫的发生使患者感到非常突然。
方解:黄芪、党参、桂枝益气温阳,促进面 神经的修复为主药。丹参、当归、赤芍、地龙、 丝瓜络养血活血,通经活络,改善血液循环,辅 助主药恢复面肌功能。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益气养 血通经活络之功。
针灸治疗:
(1)患侧商阳 厉兑 关冲 足窍阴 太白 四白 阳 白 翳风 地仓 颊车
主治:面神经发炎期。
治疗方法:取患侧商阳 厉兑 关冲 足窍阴井穴 三棱针放血。其他诸穴属病变局部取穴,可用三 棱针在每穴及周围1cm内点刺7—8下,挤血3— 4次。面神经发炎期,可隔日放血一次,治疗三 次后患侧耳后憋胀不舒感已消失,即可改用以下 毫针治疗。
病变在发出其镫骨肌分支以上时,可 出现听觉过敏。
【鉴别诊断】
1.格林-巴利综合征: 2.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所致周围性
面瘫: 3.听神经瘤、鼻咽癌转移等颅后窝肿瘤
或脑膜炎所致者 4.中枢性面瘫:脑血管病所致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常见病因
感染、受凉、外 伤、肿瘤压迫
常见病变部位 面神经
一、定因(病因):主因“毒邪肆 虐”、诱因“受风着凉”
历代医家认为本病是风邪所致,故归类于风 门中。如《诸病源侯论,偏风口呙侯》说:“偏 风口窝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经也。”因此, 在中医界把宋代杨琰的 “牵正散”视为代表方 剂。该方有祛风化痰作用。当面部受风着凉或种 种原因引起正气不足时,毒邪趁虚而发,使面神 经发炎水肿,导致神经麻痹。由此可见毒邪是主 因,受风着凉只是诱因。

《面神经麻痹》课件

《面神经麻痹》课件
使用副神经作为供体来修复受损的面神经。
面神经移植术
当神经断裂时,使用自体神经移植以恢复功 能。
肌肉移植与重建术
当面神经完全不能恢复时,可考虑肌肉移植 或面部肌肉的功能重建。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面神经麻痹的预防与康 复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 的睡眠。
注意安全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安全, 避免意外伤害。
04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5
病例分享
病例一:发病过程及治疗经过
发病过程
患者张先生,52岁,突然出现左 侧面部肌肉僵硬,口角歪斜,喝 水时漏水,味觉减退等症状。
治疗经过
经过神经内科医生诊断为面神经 麻痹,采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相结合的方法,经过2周的治疗, 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面神经麻痹》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 • 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 面神经麻痹的预防与康复 • 病例分享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引言
什么是面神经麻痹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 病史进行初步诊断。
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速 度等检查,了解神经功能 状态,为诊断提供依据。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可排除其 他病因,有助于明确诊断 。

面神经麻痹护理课件

面神经麻痹护理课件
详细描述
观察患者面部肌肉活动是否恢复 正常,如微笑、闭眼、鼓腮等动 作是否流畅。
如何判断面神经麻痹是否已经恢复?
总结词:感觉检查
详细描述:检查面部感觉是否恢复,如触觉、温度觉等,询问患者是否有麻木或 疼痛感。
如何判断面神经麻痹是否已经恢复?
总结词
对称性检查
详细描述
比较患者两侧面部是否对称,观察口 角、眼角等位置是否在同一水平线。
面神经麻痹的症状
面部肌肉无力
患者面部肌肉无力,无 法控制面部表情和动作

面部麻木
患者面部感觉麻木,对 疼痛、温度等感觉不敏
感。
口角歪斜
患者口角向一侧歪斜, 影响言语和进食。
眼睑闭合不全
患者眼睑无法完全闭合 ,导致眼睛干涩、疼痛
等不适。
02 面神经麻痹的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
总结词
合理饮食有助于面神经麻痹的恢复。
02
面神经麻痹通常会导致患者面部 肌肉无力、麻木或完全瘫痪,从 而影响面部表情、言语和咀嚼等 功能。
面神经麻痹的病因
面神经麻痹的病因通常分为两种 类型: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
性面神经麻痹。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通常是由于脑 部疾病,如中风、脑肿瘤等引起
的。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通常是由于病 毒感染、创伤、手术等引起的。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 免疫力。
充足睡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 复身体机能和提高免疫力 。
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面部
在寒冷的环境中,尽 量减少面部直接暴露 在冷风中,如戴口罩 、围巾等。
注意室内温度调节, 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 ,避免过度依赖空调 或暖气。

面瘫授课课件(详细介绍面瘫)共31张

面瘫授课课件(详细介绍面瘫)共31张
负责面部的感觉传导,包括痛觉、触觉和温度觉等。
面部感觉的特点
面部感觉灵敏,能够迅速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
运动传导通路及功能
面神经运动传导通路
负责面部肌肉的运动控制,包括表情 肌和咀嚼肌等。
运动功能的重要性
面部运动功能对于表情表达、咀嚼和 吞咽等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03 面瘫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面瘫授课课件(详细介绍面瘫)共31 张
目录
• 面瘫概述与基础知识 • 面部神经解剖及生理功能 • 面瘫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 面瘫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面瘫概述与基础知识
定义及发病原因
定义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 痹,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 肌肉瘫痪的一种疾病。
03
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入面部,提高药物渗透性和治疗效果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 面神经修复和功能恢复。
推拿治疗
运用手法作用于面部肌肉和穴位, 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心理治疗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 焦虑和压力,促进康复。
效果评价标准和随访观察
家属支持
社会资源整合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 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整合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就业、教育等 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授课内容总结回顾
01
02
03
04
面瘫的定义、分类和症 状表现
面瘫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面瘫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面瘫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评估

《面神经麻痹》课件

《面神经麻痹》课件

病理
1 神经炎
面神经发炎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损。
2 神经压迫
压力或肿瘤压迫面神经引起麻痹。
3 神经变性
神经退行性病变导致面神经功能丧失。
症状
1 面部麻木
面部感觉丧失或减弱。
3 口角歪斜
口角向一侧倾斜。
2 一侧面部下垂
面部表情肌肌肉无力导致面部下垂。
4 眼睑力
眼睑无法完全闭合。
分类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使用抗病毒药物或类固醇以减轻炎症和
物理疗法
2
促进康复。
面部康复训练和按摩可帮助恢复面神经
功能。
3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面神经麻痹病例,可能需要 通过手术修复面神经。
预后
自愈
大多数面神经麻痹在数周至 数月内可以自行恢复。
残余症状
一些患者可能会在康复后有 轻微的面部功能缺失。
复发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面神经 麻痹再次发作的情况。
由于大脑皮层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由于面神经本身或其周围神经损伤而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诊断
1 病史
了解患者的症状、疾病史 和药物使用史。
2 肌电图
3 影像学检查
通过测量面部肌肉电活动 来确定面神经麻痹的程度。
颅脑CT或MRI扫描用于排 除其他潜在原因。
治疗
1
药物治疗
《面神经麻痹》PPT课件
欢迎来到《面神经麻痹》PPT课件!通过这个课件,我们将一起探讨面神经麻 痹的病因、病理、症状、分类、诊断、治疗和预后。
病因
1 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面神经损伤。
3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反应导致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面神经麻痹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通过特定的面部肌肉锻炼,如鼓腮、吹气、皱眉等动作,增强面 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物理疗法
采用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手段,刺激面部肌肉和神经,促进血 液循环和神经再生,缓解面神经麻痹症状。
语言治疗
针对面神经麻痹导致的言语障碍,进行语言治疗,包括发音训练、 口型调整等,提高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
治疗方法
针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完全恢复。
未来研究方向
发病机制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 依据。
新型诊断技术研究
探索更加敏感、特异的诊断技术,提高面神经麻痹的早期诊断率。
个体化治疗研究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提高治疗 效果。
物理治疗
如超短波、低中频电疗、激光等, 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 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面神经麻痹或经非手术治 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如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吻合术等 。
中医治疗
01
02
03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采用 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等中药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达到治疗面 神经麻痹的目的。
面神经麻痹
汇报人:XXX
2024-01-12
• 引言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并发症与危害 • 康复与护理 • 研究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和概述
面神经麻痹(Facial Paralysis)
是指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表情丧失等。

面瘫(面神经炎)PPT课件

面瘫(面神经炎)PPT课件

02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病毒感染
如带状疱疹病毒、流感 病毒等,可引起面神经
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创伤和手术
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糖 尿病等,可导致面神经
炎。
面部创伤、手术等也可 引起面神经炎。
其他原因
如遗传、代谢性疾病、 药物反应等,也可能导
致面神经炎。
病理机制
01
02
03
04
面神经炎症
病毒感染或免疫反应导致面神 经炎症,使神经纤维肿胀、压
流口水
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咀嚼肌 无力,无法正常吞咽,容易流 口水。
味觉障碍
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味觉减 退或消失,无法感知食物的味
道。
诊断标准和方法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合病史 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 面瘫。
需要与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等其 他面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治 疗方案。
诊断方法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患 者的面部肌肉运动、感觉和反射情况, 了解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 断是否为面瘫。
04
治疗方法和护理
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
如泼尼松,可以减轻面部水肿和炎症。
神经营养药物
如维生素B12,有助于促进神经再生。
抗病毒药物
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炎,可以使用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进行治疗。
05
预防和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 舒畅,增强免疫力。
注意面部保暖
避免冷风、冷水等刺激,尤其是在冬季和春 季,应加强面部保暖。
保持口腔卫生
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清洁牙齿,避免牙周炎 等口腔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抬眉运动 检查额枕肌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 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
❖ (2)皱眉 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两侧眉运动幅度是否 一致。
❖ (3)闭眼 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 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
❖ (4)耸鼻 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 否相同。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静止检查
❖ (1)茎乳突 检查茎乳突是否疼痛或一侧颞部、面部是否 疼痛。
❖ (2)额部 检查额部皮肤皱纹是否相同、变浅或消失,眉 目外侧是否对称、下垂。
❖ (3)眼 检查眼裂的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变小或变大, 上眼睑是否下垂,下眼睑是否外翻,眼睑是否抽搐、肿胀, 眼结膜是否充血,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的症状。
面神经核损害
❖ 周围性面瘫 伴展神经麻
痹对侧锥体 束征
1膝状神经核损害
耳后剧痛,外 耳道疱疹,舌 前味觉障碍, 泪腺、唾液腺 障碍
镫骨神经以上
伴听觉过敏、 舌前味觉障碍, 唾液腺分泌障 碍。
茎乳孔以外
单纯性面 瘫的表现。
鼓索神经损害
伴舌前味觉 障碍,唾液 腺分泌障碍
定位诊断
面神经炎的发病特点
急性期 静止期 恢复期
诊断
❖本病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 发病后14-21天肌电图检查及面神经传导性 功能测定,可协助判断疗程及预后。
诊断
❖ 面神经炎诊断标准: ❖ (1)起病突然。 ❖ (2)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额纹消失、
❖ 2.感觉: ❖ 舌前2/3的味蕾→鼓索神经→膝状神经节→脑桥→孤束核
❖ 3.副交感:脑桥上涎核→副交感纤维→中间神经、岩浅大 神经、舌神经→ 颌下神经节→ 节后纤维→舌下腺、颌下 腺、泪腺
面神经解剖
❖ 面神经核上部: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额肌、皱眉肌以及眼轮匝肌 面神经核下部: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颊肌、口轮匝肌等
❖ 面神经炎发病的外在原因尚未明了。 ❖ 有人推测可能因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
微血管痉挛,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 ❖ 也有的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但一直未分离出病
毒。 ❖ 近年来也有认为可能是一种免疫反应。膝状神经
节综合征则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使膝状神经节 及面神经发生炎症所致
面神经解剖
❖ (5)示齿 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 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
❖ (6)努嘴 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 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 (7)鼓腮 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辅助检查
❖ (一)实验室检查 ❖急性感染性(风湿、骨膜炎等)面神经麻痹者
可有①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② 血沉增快;③大多数患者脑脊液检查正常, 极少数患者脑脊液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增多。
面神经麻痹课件优秀课件
面神经炎的概述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或称Bell麻痹(Bell palsy)是指 病因不明的、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 症导致的单侧周围性面瘫。
病因和发病机制
❖ 面神经炎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这与面神经 管是一狭长的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其仅能 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必 然导致面神经受压,这可能是面神经炎发病的内 在因素。
发病7天内 发病后7-15天 发病15天以后
临床表现
❖症状可见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多为 单侧,双侧者甚少。发病与季节无关,通 常急性起病,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 可于数小进内达到高峰。有的患者病前1-3 天患侧外耳道耳后乳突区疼痛,常于清晨 洗漱时发现或被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 因眼轮匝肌瘫痪,眼裂增大,作闭眼动作 时,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而眼球则 向外上方转动并露出白色巩膜,称Bell现象。 下眼睑外翻,泪液不易流入鼻泪管而溢出 眼外。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 时口角被牵向健侧。不能作噘嘴和吹口哨 动作,鼓腮进病侧口角漏气,进食及嗽口 时汤水从病侧口角漏出。由于颊肌瘫痪, 食物常滞留于齿颊之间。
临床表现
❖若病变波及鼓索神经,除上述症状外,尚 可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蹬骨肌 支以上部位受累时,因蹬骨肌瘫痪,同时 还可出现同侧听觉过敏。膝状神经节受累 时除面瘫、味觉障碍和听觉过敏外,还有 同侧唾液、泪腺分泌障碍,耳内及耳后疼 痛,外耳道及耳廓部位带状疱疹,称膝状 神经节综合征(Hunt综合征)。
辅助检查
❖ 二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EMG)可显示受损的面肌运动单 位对神经刺激的反应,测知面神经麻痹程度及有无失神经 反应,对确定治疗方针和判定预后及可能恢复的能力很有 价值。通常可进行动态观察,在发病2周左右,应列为常 规检查。神经传导速度(MCV)是判断面神经受损最有意义 的指标,它对病情的严重程度、部位以及鉴别轴索与脱髓 鞘损害,均有很大帮助。此外,电变性检查对判定面神经 麻痹恢复时间更为客观,发病早期即病后5~7 d,采用面神 经传导检查,对完全性面瘫的患者进行预后判定.患侧诱 发的肌电动作电位M波波幅为健侧的30%或以上时,则2 个月内可望恢复;如为10%~30%,常需2~8个月恢复,并 有可能出现合并症;如仅为10%或以下,则需6~12个月才 能恢复,甚至更长时间,部分病人可能终生难以恢复,并 多伴有面肌痉挛及联带运动等后遗症。病后3个月左右测 定面神经传导速度有助判断面神经暂时性传导障碍,还是 永久性的失神经支配。
面神经解剖
❖ 1.运动:脑桥面神经核→绕过展神经核(内膝) →内耳孔 →面神经管→膝状神经节→茎乳孔→支配除了咀嚼肌和上 睑提肌以外的面肌以及耳部肌、枕肌、颈阔肌、镫骨肌等
❖ 支配面上部各肌(额肌、皱眉肌及眼轮匝肌)之神经元接 受双侧皮质延髓束的控制,
❖ 支配面下部各肌(颊肌、口轮匝肌等)之神经元单独接受 对侧皮质延髓束的控制。
❖ (4)耳 检查是否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或过敏。 ❖ (5)面颊 检查鼻唇沟是否变浅、消失或加深。面颊部是
否对称、平坦、增厚或抽搐。面部是否感觉发紧、僵硬、 麻木或萎缩。 ❖ (6)口 检查口角是否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是 否肿胀,人中是否偏斜。 ❖ (7)舌 检查味觉是否受累。
2.运动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