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及展望
探讨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专家共识和实际应用情况

探讨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专家共识和实际应用情况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已经成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手段,其在早期发现疾病、进行及时干预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探讨专家共识和实际应用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首先,我们来讨论专家共识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专家和学者对于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达成了共识。
他们一致认为,该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整个新生儿群体,对包括遗传代谢病、脂质代谢异常等在内的多种常见和罕见疾病进行筛查,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疾病对新生儿的长期危害和负担。
专家共识中还包括疾病筛查的标准和程序的制定。
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综合,专家们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筛查指标和程序。
这些标准和程序不仅可以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够提高筛查效率,降低筛查成本。
专家共识的形成和推广为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其次,我们来看看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目前,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筛查项目和中心,为新生儿群体提供了广泛的筛查服务。
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对大量新生儿样本的筛查和分析,筛查中心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这种早期干预可以避免或减轻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此外,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筛查成本的问题。
虽然该项技术在预防患病和降低长期治疗成本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但是由于设备和试剂的成本较高,使得筛查费用并不低廉。
因此,如何平衡筛查效果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筛查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问题。
虽然该技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的缺乏。
因此,如何加强技术的培训和普及,提高筛查覆盖率和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探索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驱动因素与未来发展方向

探索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驱动因素与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增加,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作为一种先进的筛查方法,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具有高效、准确和快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驱动因素:1. 科技的进步: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基因测序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
随着高通量测序和质谱分析仪器的快速发展,新生儿疾病的筛查范围得到了显著扩大,并且筛查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2. 新生儿疾病的公众关注度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特别是对于新生儿健康的重视,对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新生儿疾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公众对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的需求促使了该技术的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1. 筛查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目前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已经可以检测数百种常见和罕见的遗传代谢病。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筛查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能够准确检测更多的遗传疾病和疾病风险。
2. 筛查的精准性和敏感性的提升: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的核心是对于新生儿血液样本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识别。
未来,应该加强对于代谢产物的特异性分析,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避免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
3. 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也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
通过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建立更准确的模型,提高筛查结果的预测能力,并可以发现更多的疾病相关特征。
4. 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新生儿疾病串联质谱筛查技术所产生的数据量庞大,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和隐私保护机制。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开发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平台,保护个人隐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5. 多学科合作和国际合作:新生儿疾病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多学科合作来推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县妇幼保健站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总结

县妇幼保健站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总结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工作越来越重要。
作为县妇幼保健站的工作人员,我们积极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旨在减少婴儿死亡率和儿童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婴幼儿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二、工作内容及方法1. 疾病筛查项目的制定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相关指导文件,我们制定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包括各类常见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通过与专业医生进行沟通和讨论,我们摸索出了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疾病筛查项目。
2. 筛查站建设我们对县妇幼保健站进行了改造和升级,增加了筛查站的面积和设备。
现在,我们有了最先进的筛查设备,如血液检测仪器、心脏超声仪等。
3. 协调相关部门合作为了提高筛查工作的效果,我们与相关部门进行了紧密的合作。
我们与妇产科医院合作,通过共享新生儿的相关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与卫生局合作,可以及时了解最新的疾病筛查政策和指导文件。
4. 筛查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我们组织了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册、宣传视频等方式向广大群众介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社区、学校等地开展讲座,提高家长们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和参与度。
5. 定期开展筛查活动我们定期组织筛查活动,通过预约服务的方式,邀请家长们携带新生儿前来进行疾病筛查。
我们还在各个乡镇设立了临时筛查点,方便群众进行筛查。
同时,我们也积极参与一些社区活动,提供现场筛查服务,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和参与到筛查工作中来。
三、工作效果1. 筛查工作的覆盖率明显提高经过我们的努力,筛查工作的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现在,我们的筛查工作已经覆盖了县内乡镇的大部分地区,每年接受筛查的新生儿数量也在逐步增加。
2. 早期发现疾病,及时干预治疗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目的就是早期发现疾病,及时干预治疗,从而降低疾病对婴儿的危害程度。
通过我们的筛查工作,已经发现并及时治疗了一些新生儿患有的心脏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3. 筛查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我们的筛查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
新生儿疾病筛查质量现状与对策

置还 需要 同新 筛工 作 步聚 相联 系 , 每个 工 作 步 聚 需要 有 相 关 的机 构进 行 负责 和管 理 , 各个 管理 机 构需 要有 一 个能 够进 行 领导 、 织 和协条 的 管理 组 部 门, 个管 理部 门最 适 合 的应该 是 市级 新生 儿疾 病 筛查 中心 , 这 它的 责职 是在 上级 有关 部 门政策 指 导和 领导 下 , 责本 市新 筛 的所有 工 作 的指 导 、 负 管理 和协 条工作 , 在新 生 儿疾 病筛 查 工作 中起 着 承上 启下 的作 用 , 是质 量 保证 中最 重要 的机 构 ; 层新 筛管 理 办公 室 ( 、 一 级的新 筛 管理 机构 ) 基 县 镇 负责本 地 区新 生儿 疾 病筛查 的各项 管 理 工 作 ; 各新 生 儿 疾 病筛 查 实验 室 和新 生儿 疾病 诊断 、 治疗 机构 在 新 生 儿疾 病 筛 查 、 诊断 、 疗工 作 中承 担 治 着具体 工作 筛查 业 务 。从 事新 生儿 疾 病筛查 工 作 的各个 部 门通过 各种 管 理制 度形 成有 机 的联 系 、 条 的 运 行 , 而确 保 有 新 生 儿 疾病 筛 查 的确 协 从 质量 2 2 建 立 完善 的管 理体 制 : 了完 善 的 各级 管 理 机 构 , 发 挥好 各 . 有 要 机构 的职 能 , 必须 通过 制 定好 各种 科 学 的管理 制度 , 可将 新生 儿疾 病筛 查 质量 落实 到实 处 。为 制定科 学 的各 项 管 理 机 制 , 利用 系 统 工程 分 析方 法 进行 系统 分析 , 管理 学基 本是 对 数 据 的管 理 , 进行 科 学 化 的 管理 , 数据 流 程分析 是 制定好 管 理 制度 的基 础 , 于其 它环 节 如采 样 , 对 送样 等环 节 的质 量保 证放 在子 系统 中考虑 。 2 3 建 立科 学 的新 筛 队伍 : 生 儿疾病 筛 查质 量管 理是 一个 复杂 的 . 新 系统 工程 , 这 一工 程里 , 是 关键 的 因素 , 而需 要 加 强新 筛 队 伍 的建 在 人 因 设 。应含 以下 几个 方 面 : 学 的从 业 人 员 结 构 根 据 各 岗位 , 理 配置 相 科 合 关技 术和 管理 人员 结构 比例 。 建立 健 全 从 业 人员 的培 养 制度 根 据从 业 人员 的 岗位和 技术 要求 , 从业 人 员需 要经 常 的学 习 、 培训 和提 高业 务水 平 和道 德修 养 。注重 后 备人 才 培养 及 加 强 对 从 业人 员 考 核 从 而 达 到用 好 人 和培养 人相 结合 2 4 网络化 数 字操 作平 台 : 用计 算机 网技术 , . 利 多媒体 技术 , 开发 适 用 的计 算 机 网络平 台 , 过建 立 信息 化管 理 , 提高 新生 儿筛 查质 量 。 通 来
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仍然偏低

•
全国新筛机构------183家
通过审批的筛查机构-----143家
通过审批的诊治机构------135家
国内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
•
筛查病种和发病率
目前我国卫生部规定必筛的项目:CH和PKU这2种
疾病,广西、广东地区增加了G-6-PD缺乏症筛查,
江苏和上海等增加了CAH 、G-6-PD缺乏症的筛查。
苯丙酮尿症发病率 先天性甲低发病率
1/11218 1/2670
•
地方法规制定情况
PKU 、CH 筛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部分省、 自治区、直辖市(北京、上海、河北、辽宁、 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安徽、陕西等)制 定了PKU和CH筛查实施办法。
国内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
•
目前全国除西藏以外,已有30个省(市)、 自治区相继开展筛查,已建立了上百家筛 查中心。 2008年统计资料
上海、北京、浙江等地新筛筛查率已达 95%以上; 安徽省新筛筛查率57.03%(2010年)。
各省新筛机构数 ----中部地区
省份
◆河北
筛查机构总数 11 1
已审批筛查机构数 11 1
山西
吉林
黑龙江 安徽
4
8 7
4
8 5
江西
河南 湖北
1
1 9
1
1 9
湖南
海南 合计
13
1 56
10
1 51
国内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
告
•
苯丙酮尿症发病率
1/15930 1/6309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发病率
1992-1993年,WHO合作项目在7个城市开展苯丙 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与挑战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与挑战当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带来的不仅是家庭的喜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确保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新生儿疾病筛查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这项工作的开展,旨在早期发现那些可能隐匿在宝宝身体里的疾病,从而为及时治疗和干预争取宝贵的时间。
目前,新生儿疾病筛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都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涵盖了从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到基层的乡镇卫生院。
筛查的项目也日益丰富,常见的包括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遗传代谢病,以及听力障碍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过去,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测血清中的某些指标来进行判断。
如今,基因检测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通过对新生儿足跟血的采集,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可以更精准地发现一些潜在的遗传性疾病。
在筛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各地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系。
通常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联合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共同实施。
从新生儿的出生登记、样本采集、运输、检测,到结果的反馈和后续的随访,都有明确的流程和规范。
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保障了筛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然而,尽管新生儿疾病筛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公众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知度仍然有待提高。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部分家长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自己的孩子看起来健康,没必要进行筛查。
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了部分新生儿错过了最佳的筛查时机。
其次,筛查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尽管在城市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普及率相对较高,但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由于医疗资源的相对匮乏,以及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仍有一些新生儿未能及时接受筛查。
再者,筛查的技术和设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可能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影响了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总结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总结一、背景与目标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致力于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旨在通过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我们的工作目标包括提高筛查覆盖率、优化筛查流程、提升筛查质量,以及加强家长的健康教育。
二、工作内容与实施1. 筛查覆盖率提升通过加强与妇产科、儿科等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我们成功提高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覆盖率。
开展筛查宣传活动,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筛查流程优化简化了筛查流程,缩短了等待时间,提高了筛查效率。
建立了完善的筛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录入、查询和分析。
3. 筛查质量提升定期对筛查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筛查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引入先进的筛查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4. 家长健康教育开展新生儿健康知识讲座,普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知识。
制作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和学习。
三、工作成果与亮点1. 筛查覆盖率显著提高通过一年的努力,新生儿疾病筛查覆盖率达到了新的高度。
2. 筛查流程更加高效优化的筛查流程使得筛查工作更加高效,得到了家长和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3. 筛查质量稳步提升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后,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4. 家长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明显提高,积极参与筛查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虽然我们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 部分地区筛查覆盖率仍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家长对筛查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 筛查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加强筛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确保每位筛查人员都能熟练掌握筛查技能。
3. 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需进一步完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文化水平的家长,需要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百色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及干预措施

参
考
文
献
[] 闫晓华 , 1 高立芬 , 续力 云. 外周 血基 因组 D A提取 方法 N
( 收稿 日期 :0 1 0 2 1 — 5—1 修 回 日期 :0 1 0 2 ) 7 2 1 — 6— 2
百色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及干预措施
邓建平
( 广西百色市新生儿疾病筛查 中心 , 百色市 530 ) 300
16 36
G a g i  ̄c Z o ra , c. 0 1 V 13 No 1 u n x Me a un Z O t2 1 , o. 3, . 0 J
试剂 盒方 法 的 基 础 上 , 行 试 剂 用 量 及 时 间上 的改 进
比较 [ ] 山东 医学 高 等 专科 学 校学 报 ,083 ( ) J. 20 , 3 : 0
症( H)苯丙酮尿症、 6 D缺乏症等 卅 。新 生儿 C 、 GP 。
疾病筛查属控制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 , 对有 出生
减少致残率 , 障人 口素 保 约 占每年出生人 口总数的 4 一 %。先天缺陷患儿 缺陷的患儿进行早期诊治 , % 6 引。百色市 20 0 6年开始开展新 生儿疾病筛 查工 不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 患儿 自身 质
兵, 李 洁. 良 国产试 剂 盒 提取 血浆 改
D A的方法 [ ] 广东医学 ,0 82 ( ) 96—97 N J. 20 ,9 6 :0 0.
[ ] 唐天乐 , 3 高炳淼, 长孙东亭 , 高质量毕赤酵母基因组 等.
D A提 取 方 法 比较 [ ] 生 物 技 术 通 报 ,0 0 ( ) N J. 21 , 1 :
优化 [ ] 中国蚕业 ,0 93 ( )2 2 . J. 20 ,0 2 : 4-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现状及展望北京市计划生育技术研究指导所(100006) 李 东 苏 明 李雅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意义是在新生儿期对某些先天性代谢性、内分泌性疾病进行过滤,从而使阳性患儿可以及早得到治疗。
这种在新生儿期症状未出现前的早期筛查方法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纳,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这一筛查系统已日趋完善,筛查工作已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开展起来。
并成为法律制度,经过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实行优生措施后,可提高人类的遗传素质,降低各种遗传病和低能患儿的出生,我国也已在不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筛查研究,95年颁布 母婴保健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列入法律条文,由此看来该项工作与优生工作的任务是一致的,都是降低人类社会中有害基因的频率,使人类的后代更加健康聪明。
一 新生儿筛查的病种1974年欧洲会议上曾推荐20种疾病作为筛查对象。
表1国际上已开展的新生儿筛查病种编号病名筛查编号病名筛查1胰腺纤维囊肿+11苯丙酮尿症(PKU)+2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12同型胱氨酸尿症+3先天性甲低+13枫糖浆尿症+4抗-D性佝偻病-14组氨酸血症+5肾性尿崩症-15半乳糖血症+6肝豆状核变性-16酪氨酸血症(+)7血红蛋白S病(+)17果糖不耐受症-8地中海贫血(+)18胱氨酸尿症(+)9G6PD缺乏症(+)19胱氨酸病(+)10遗传免疫缺陷病-20高胆固醇血症(+)注:+有可行方法,-无可行方法;(+)有可行方法、效果不肯定各国在筛查中选用了适合于本地区特点的筛查项目,在这20种中被认为以P 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半乳糖血症、组氨酸血症、胱氨酸尿症、枫糖尿病和胰腺纤维囊肿为主要,目前公认日本是开展新生儿筛查最好的国家之一,其新生儿被检率高,筛查病种在6种以上,确诊后即由国家负责治疗。
当前我国筛查工作的规模、数量以及覆盖面均比以前大有进展,重点是以先天性甲低、PK U为主,随着筛查研究的深入,筛查病种将逐步扩大。
二、新生儿筛查的检出率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种族中新生儿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差异,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及教育水平有关,仅以PK U为例同是亚洲国家、土耳其检出率高至1/6000,日本仅1/115618,中国上海地区为1/17000,与西方国家相似。
表2新生儿筛查病种的检出率疾病名称世界范围检出率半乳糖血症1:70,000苯丙酮尿症1:11,000先天性甲低1:4,300胰腺纤维囊肿1:1,500-3,000枫糖浆尿病1:227,000高胱氨酸血症1:320,000酪氨酸血症1:120,000我国的筛查则是试验性研究阶段,根据1992年-1993年度世界卫生组织(WHO)与我国卫生部合作项目(W R/ CHN/M CH/BR/005)的统计,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济南、沈阳7个城市的20余万新生儿进行的PK U、先天性甲低筛查得出我国的发病率分别为1/11186,和1/4800左右,从筛查统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讲,此病的绝对数字是相当可观的。
从1989年至1997年北京市筛查新生儿先天性甲低381636例,经确诊阳性患儿61人(1/6256),筛查PKU250227例,检出阳性患儿25人(1/10000)。
因此,对新生儿筛查以减少残疾儿童发生,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手段。
三、新生儿筛查的效果新生儿筛查的目的是在早期缺乏症状,尽快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下,以获得最佳效果。
文献记载,如出生后1个月内治疗,可免于神经系统受损,3个月治疗其智商可达90%,随着时间推移、智商下降,因此治疗最迟不能超过3个月。
上海地区对出生60万新生儿进行了PKU的筛查,共查出35个阳性病例,33例确诊为经典型PKU,患儿均在生后32!16天开始接受低苯丙氨酸奶方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随访发现大多数患儿2岁前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在较理想的范围内。
智商正常,患儿身高、体重均达到正常范围。
北京地区对5万例新生儿进行了先天性甲低筛查,共检出10个阳性病例,患儿经药物治疗后大多数在1.5-5个月血清促甲状腺素(T SH)含量下降正常,随访复查2-5次,智能和体格发育良好,多年的事实证明筛查使人群的健康素质提高,降低了弱智残疾儿的数量。
因此强调早期得到诊治外,更重要的是要患儿、家长与(下转第116页)讨 论一、营养不良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关系 体重是代表婴幼儿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2]。
Barker的研究认为:婴幼儿体重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婴幼儿体重#8.2kg的死亡率是体重∃12.3kg的3倍[1]。
本组资料表明,营养不良儿发生中、重型毛细支气管炎的病例分别占27.8%及33.3%,远较正常体重儿的17.5%及10.5%为严重,平均病程延长8天左右,而且预后差,表明:营养不良儿患毛细支气管炎后,病情重,病程长且预后差。
其原因可能有:%营养不良儿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粘膜产生IgA的浆细胞减少,在呼吸道粘膜表面的sIgA较正常体重儿明显降低,使病毒侵入呼吸道后易扩散,且病情恢复缓慢,整个病程延长。
&营养不良儿可有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失调,补体水平下降,免疫调节功能低下,病原体及毒素不易清除,因而病情重,预后差;∋营养不良儿各器官功能减退,如消化功能,心功能等低下,且水和电解质代谢亦常发生紊乱,因而营养不良儿患毛细支气管炎后易发展为重型。
二、肥胖儿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肥胖儿患肺炎后易发生心衰,且心衰不易纠正,病程长、预后差[2]。
本组资料也表明,肥胖儿患毛细支气管炎后,不论在病程,还是病情严重程度均较正常体重儿患病后严重且预后差。
其原因有:%肥胖可使能量代谢异常增高,在静息状态或活动时其氧耗量及二氧化碳产生量较正常体重儿高,最严重者氧耗量超过正常13倍左右,为了维持正常的血气水平,通气量必须加大,因而呼吸系统的功能就增加了额外的负担。
而且肥胖者由于胸腹部皮下脂肪堆积,降低了呼吸肌的顺应性,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功能,严重者可直接限制通气功能,发生通气障碍,造成CO2潴留,加重缺氧[5]。
&发生毛细支气管炎时,损害累及75-300mu的小气道,造成部分阻塞,从而引起通气受阻,病变严重时,可引起气道的完全阻塞,从而导致广泛的肺不张。
在发病早期,正常人可因P a O2下降,P a CO2升高刺激呼吸中枢,促使外周呼吸器官的功能代偿性增强,使呼吸功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即使受感染,亦并不表现通气障碍征象。
肥胖儿由于呼吸中枢对P a O2和P a CO2变化不敏感,不能代偿。
因此肥胖儿不仅易于发病,一旦患病易发展成中、重型毛细支气管炎,且病程长,预后差。
总之,体重不足或过重都是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对肥胖儿及营养不良儿患毛细支气管炎后,应及时处理,警惕病情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1.Barker DJP,et al.W eight in infancy and death from ischaemic heart ncet,1989,1:5772.郭渠莲,等 婴幼儿体重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关系 泸州医学院学报,1993,16(4):295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二)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华儿科杂志,1987,25(1):474.首都儿科研究所生理研究室 1985年九城郊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1987,67:4235.Luce JM.Respiratory com plication of obesity,Ches t,1980,78:626(上接第119页)医务人员密切配合,要坚持执行治疗方案,这样效果更佳。
四.筛查治疗的前景通过新生儿筛查,及早的对患儿诊断出危害严重,早期缺乏症状,而且可治疗的疾病。
经过干预措施,对先天性遗传及代谢性疾病是能治愈或可使症状减轻,国际上对新生儿筛查研究工作已深入展开,可用于特殊饮食治疗的代谢病已有多种,其中较常用者为PK U、酪氨酸血症、枫糖浆尿病、同型胱氨酸尿症及半乳糖血症等。
例如上述提到PK U和半乳糖血症患儿都是隐性基因的纯合体,在代谢上有缺陷,前者是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充分代谢日常食物中含有的苯丙氨酸,从而导致严重的智力迟缓。
后者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所致,肝脏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使血液中1-磷酸半乳糖增加。
患者可出现白内障、肝硬化等,对这类患者,只要在他们出生后就严格限制其饮食(即不吃或少吃含苯丙氨酸和乳类)就能使智力发育正常,许多发达国家选定某几种疾病的筛查作为法定保健工作,对所出生的新生儿几乎都能得到检查,多年的事实证明筛查对隐性遗传病来说,发病率的升高是极为缓慢的。
通过干预是可以防治的。
另外,今年初北京市政府、卫生局妇幼处决定对苯丙酮尿症的阳性患儿免费提供特殊奶粉,以减轻患儿家属承担的巨额费用。
这对患儿治疗无疑是有益的,对家长、对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筛查工作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五.新生儿筛查的优势1.新生儿筛查工作特点就是在新生儿无任何临床表现作为参照物时,根据筛查标准所做出的实验结果,此结果做出的诊断要比临床标准做出的诊断迅速得多。
2.筛查的疾病,一经确诊都有有效的治疗保证,能使疾病逆转,其预后良好。
3.筛查的方法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简单、经济、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4.筛查工作体现预防为主,避免了患儿痛苦,又减轻了家庭苦难和社会负担,是优生优育的重大举措。
参 考 文 献1.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New born Screening for Congenital Hypothroidism Recommended Guedelines.Pediatrics.1993,91:1203-12092.Ruiguan Chen,Da-long Qian,Xue-fan Gu,et al.Results on the neonatal screening on shanghai,China.In:Advances in neonatal screen ing T hew ell Bl(ed)Amsterdam:Excerpta M edica,1987:4773.Bro wn J.Thyroid phys i olo gy i n hea lth a nd di se as e.A nn Inte rna l Me d,1974,81: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