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湿地公园是一种集生态功能、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场所,在建设过程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实现公园功能的最大化。

作为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直接影响到公园的生态功能和美观程度。

植物配置应根据湿地公园的实际环境和生态特点进行科学规划。

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系,植物要根据湿度、酸碱度、土壤类型等环境条件来进行选择。

在湿地公园中,可以选择一些耐湿泽生的植物,如湿地垂柳、香橼等,这些植物能够适应潮湿的环境,增加湿地的生态功能。

植物配置应注重生态可持续性。

湿地公园是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而建立的,因此在植物配置中应优先选择本地的湿地植物。

这些本地植物不仅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在植物配置中应避免引入外来的异种植物,以防止其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植物配置应考虑公园的环境审美需求。

湿地公园不仅是一个生态景观,也是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植物配置中应注重植物的观赏性和美化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良好观赏效果的湿地植物,如莲花、红掌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增加湿地公园的美观程度,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景观营造是湿地公园建设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公园的整体形象和游客体验有重要影响。

景观营造应注重公园的自然性和原始感。

湿地公园的建设旨在保护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因此在景观营造中应尽量保留湿地的原始风貌。

可以通过保留湿地的水体和湿地植被来增加公园的自然感。

可以设置一些自然而然的景观元素,如湿地木栈道、观鸟平台等,让游客能够更好地接触到湿地的自然美景。

景观营造应注重公园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湿地公园是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在景观营造中应增加一些互动性元素,以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可以设置一些游玩设施,如湿地漂流、划船等,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湿地的魅力。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公园,以湿地为核心资源,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展现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魅力和生物多样性,吸引并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教育和科研等需求。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非常重要。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应以湿地植物为主。

湿地植物适应湿润环境,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营造和维护至关重要。

湿地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两大类。

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中,如荷花、香蒲等,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如净化水质、保护岸坡等;湿生植物生长在湿地中,如芦苇、菖蒲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景观效果。

根据湿地公园的规模和功能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形态和颜色的湿地植物进行配置,以打造具有时令变化和观赏性的植物景观。

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也是植物配置的重要内容。

景观营造是通过构思和设计,通过植物的组合和布局来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在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中,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形态和布局来构建景观框架,并结合地形、水体和建筑等要素进行协调,打造出具有层次感和丰富变化的景观空间。

可以利用湿地植物的密度、高度和生长特点等特点,来创造出分隔区域、引导人流和增加观赏点的效果。

景观营造可以使湿地公园更加美观、舒心和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还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本地特色植物资源。

湿地公园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物资源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生态效益好的本地特色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湿地公园的特色和独特性。

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湿地公园原有的植被资源,减少破坏和侵占原生生态系统的行为,以保持湿地公园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植物造景特色分析

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的配置与造景将推动湿地景观的发展,使湿地景观更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更深刻的生态功能,也更与自然贴近。

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也必会使得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生态、优美、宜居。

1.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的类型1.1挺水植物景观该类景观在整个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中具有较多的水生植物,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度较大,植株上部在突出水面,可在水面上形成更为立体的景观效果埋入荷花、水葱及芦苇等植物,均可在水体内相应的位置构成艺术景观,只要满足水生植物的生长需求,便可获得预期的景观效果。

1.2浮叶植物景观该类景观主要是利用浮叶植物形成的景观类型,主要特征可表现为不存在地上茎,或者地上茎硬度不高,难以在地面上呈直立状态,如荇菜等。

该类植物可通过色彩的变化和叶片来提升水面景观的丰富性,可发挥重要的价值。

1.3漂浮型植物景观该类植物景观可通过风浪来改变水面景观的构成效果,主要特征为在水面漂浮的位置不固定,也能够对水面形成一定的装饰作用,如浮萍、满江红等。

不具有固定位置的植物可能会对整体的水面景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运用该类植物进行装饰时,便需将其固定在特定的区域内,避免其随意流动而对整体景观构成破坏。

1.4沉水型植物景观此类植物会沉入水中,只有少部分花朵会在水面上呈现出来,对整体景观效果并不会形成优化提升,因此在造景的过程相对应用较少。

该类植物通常会应用在浅水区内,且需保证水源较为清澈,这样便可对水体景观造成更为幽深的意境。

沉水植物主要为观赏性较强的苦草、狐尾藻等。

当前该类植物在湿地公园内应用率较高。

2.成都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植物造景原则2.1 结合当地环境特点,协调水体生态平衡具体可依据地方的气候、地形等特征,结合区域的群落生态结构来考虑景观构造的延续性,尽量丰富生物品种,突出地方特色,倾向于选择本地的品种,以有效压缩经济成本为前提,构建出迎合生态发展的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

公园景观需具有科普展示的功能,集中向当地群众展示湿地、生态等相关知识,以此提升群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探析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特色

探析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特色

探析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特色在湿地公园中,植物景观是非常总要的因素之一,它是湿地公园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在公园景观质量以及生态美学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与特色构件是非常关键的。

进行湿地公园景观营造需要结合城市生态系统本身的特点以及观赏性连个方面进行。

因此在设计方面要求很高,同样也成为了湿地公园设计中的重点、难点。

一、成都平原地区自然环境特点1.气候环境成都平原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中紫色土较多,其平均气温在零上16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毫米左右,全年中雨天大约为300天,在这个地区雾天、阴雨天十分常见,另外平延河水基本来自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因此,地势低洼地区古代河道较多,地下水位高,土壤湿润。

综合来看,成都平原不断是气温、水温还是土壤温度都比较低,与四川盆地相比,热量条件较差。

2.地质环境成都平原地质环境优越,土壤极为肥沃,旅游景点众多,千年冰川以及自然的温泉都非常具有特色,是人们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的胜地,另外该地区也聚集了很所少数民族,这些名族独特的民族风貌,为成都平原地区增添更为神秘的色彩。

3.植物环境成都平原中农村散居点众多,他们与树林以及竹林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独具特色的林盘。

可以说林盘是程度平原最为独特的象征,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调节与平衡作用。

成都平原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林业资源丰富,物种多样,生态原始性保存较好。

二、成都平原地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特色研究1.水体植物景观特色根据成都平原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环境因素,在湿地公园中水体植物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从整体来看,其呈现了种类丰富,层次多样化的特色,水生植物与不同水质以及水深相结合,为公园景致增添很多情趣。

在公园水体植物景观设计中采用了有近有远的方式,植物与水岸的距离并不是相同距离的设置,这样的特点使得景观更加富有层次感,同时避免了视觉疲劳,还有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在观赏性方面价值很高,这些植物被设置在了游客集中,视线所及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分展现出植物形体,在同一水面内,配置了多种水生植物,由于成都平原水域丰富,土质肥沃,水生植物种类也很多,并且也非常容易种植和生长,那么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就选择种类多样的水生植物,并进行了合理的搭配,从而提升了景观的观赏性,并很好的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了一起。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是通过合理选择、配置和组合植物种类,创造出适宜的植物环境,使公园具有更丰富的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

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湿地公园的环境条件和功能需求。

根据湿地的种类和水分状况,选择具有抗湿性和湿地适应力强的植物品种,如芦苇、菖蒲、芦荟等。

还应考虑到植物的景观效果,选取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植物进行搭配,使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在植物的配置上,需要合理布局,根据湿地公园的地形和功能区域进行设计。

在湿地公园的边缘区域可以设置一些高大的乔木植物,起到屏蔽和隐蔽的作用;在湖泊区域可以配置些水生植物和浮萍,营造出水面上的绿色景观;在湿地公园的中央区域可以种植一些低矮的观赏植物,如紫薇、萱草等,营造出丰富的地被层次。

通过这样的植物配置,可以使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更加和谐统一。

在植物的组合上,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相互关系和生态效益。

不同植物之间的组合可以相互促进生长,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一些草本植物可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些昆虫的重要食物来源;一些树木可以提供栖息地,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为公园提供了阴凉和休憩的空间。

通过合理的植物组合,可以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和功能性。

在植物景观的管理上,需要定期进行养护和维护工作,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

要定期修剪树木的枝条和草本植物的叶片,清除堆积在地面上的杂草和落叶,保持公园的整洁和美观。

还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适时的施肥和灌溉,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

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保证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对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植物的选择、配置和组合进行合理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丰富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的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科学的管理也是保证植物景观长期维护的关键。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将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

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的分析与探讨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景观,具有很高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功能。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湿地公园建设中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进行分析与探讨。

首先,植物配置是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

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是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而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植被,可以形成不同的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多样性的生境,有利于各类生物的栖息繁殖,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例如,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可以合理配置浅水区的芦苇、黄菖蒲等水生植物,设计沼泽区的蒲公英、泽泻等植物,营造湿地公园独特的自然景观。

其次,植物配置还可以改善湿地公园的水环境。

湿地公园的水环境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湿地公园生态功能的基础。

通过合理配置具有吸水、净化水质特性的植物,可以有效净化湿地公园的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例如,水生植物如芦苇和菖蒲等具有吸收废水中富营养化物质的能力,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浅水区的植物如睡莲等可以吸收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减少水体污染。

此外,植物配置还可以增加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景观,其景观效果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合理配置植物可以营造出各种吸引人的景观,为游客提供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休闲空间。

例如,在湿地公园中可以利用各种树木形成树荫,搭配花坛、草坪等景观元素,营造出具有丰富层次感的景观效果;利用花卉等进行点缀,增添湿地公园的色彩和活力。

总之,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是湿地公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保护和改善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改善水体质量,提供景观效果。

建设一个美丽宜人、生态友好的湿地公园,除了需要注重植物配置和景观营造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公园的规划布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打造出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湿地公园。

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学生所在系(院)美术学院专业(方向)艺术设计(环境艺术——风景园林设计方向)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目录 (1)摘要、关键词 (2)正文、引言 (3)1 国研究现状 (3)1.1 陆地植物配置特点 (3)1.2 水生及滨水植物配置特点 (3)1.3 评价 (4)2 清北湿地公园概况 (4)2.1 基地概况 (4)2.2 植物资源 (4)2.2.1 亚热带植物资源 (4)2.2.2 基地及青白江植物资源 (5)3 清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分析 (5)3.1 陆地植物配置 (5)3.2 滨水植物配置 (5)3.2.1 开敞植被带 (6)3.2.2 疏林型林地 (6)3.2.3 郁闭型密林地 (6)3.2.4 湿地植被带 (7)3.2.5 卵石滩 (7)3.3 水生植物配置 (7)3.3.1 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8)3.3.2 方案中水生植物配置的主题特色简析 (8)3.4 生态岛植物配置 (9)4 结语 (10)致 (10)5 参考文献 (10)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特点摘要: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保证其生态循环的关键之一,及对湿地植物的选择、应用和配置。

本文以清北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该项目的植物配置。

项目中我以因地制宜和运用乡土植物为首要特点出发——将整个公园的植物分为陆地、滨水、水生、生态岛四大植物群落类型,然后分别从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和使用功能三个方面考虑植物的具体配置,最终实现了全园的生态平衡和多样化景观结构。

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公园设计;植物规划;陆地植物;滨水植物;水生植物;生态岛植物湿地是一种自然景观,一个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和孽生地。

湿地公园则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容的公园。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研究湿地公园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同时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和教育科普的重要场所。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植物景观的营造尤为重要,它不仅美化了公园的环境,还能够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

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特点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需要充分考虑湿地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需求。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需要选择适合湿地生长的植物种类,这些植物能够适应湿润的环境,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需要考虑植物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既要能够美化湿地公园的环境,又要能够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氧气、净化水质等重要的生态功能。

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位,合理布局不同植物种类,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植物种类选择: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类繁多,需要根据湿地的类型和生态系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一般来说,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可以选择一些水生植物、湿地草本植物和湿地乔木灌木,这些植物能够适应湿润的生长环境,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

2. 植被结构设计:在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植被的结构和布局,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提高植物的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

可以选择一些高大的湿地乔木作为林冠层,中等高度的湿地灌木和草本植物作为灌木层和草本层,低矮的水生植物作为地被层,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结构,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3. 生态景观设计: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的生态景观,尽可能还原和保护湿地的自然环境。

可以根据湿地的地形和水质状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群落类型,还可以在湿地公园中布置一些湿地功能区,如湿地花园、湿地栖息地等,提高公园的生态教育和科普价值。

4. 植物配置和养护:在湿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植物的配置和养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摘要】湿地具有非常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加快,许多湿地逐渐被城市建筑所包围,面积急剧减小,破坏日益严重。

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湿地,湿地公园的建设趋势日趋明显。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还不是十分的完善,所以急需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将结合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特点,对湿地生态核心的保护以及恢复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域,营造了良好的植物空间环境。

与此同时,还结合了植物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园林、水面、堤岸等等环境类型,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效果。

【关键词】湿地;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八、-刖言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生态景观会议,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以及社会效益。

近几年来湿地的其他自然资源和功能也逐渐的被人们发掘出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科研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城市湿地的功能包括为城市居民提供水源,做好防洪排涝的工作,调节城市气候,保证城市生存环境的质量,为动物提供更加多样性的栖息地,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

所以建立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方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城市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市湿地公园不同于其他的城市公园类型,他的独特景观能让居民感受到独特的湿地魅力。

1湿地公园的概述1.1湿地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到水生生态系统的一个过渡过程,在湿地的生态系统当中,水生植物占据着较大的优势,并且长期处于水淹没的状态。

对于湿地最为广泛的概括定义为天然或者人工修筑的,具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或者具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咸水的水体。

与此同时,随着不断的变化,湿地的范围也被逐渐扩展到邻近湿地的河流和海岸、岛屿都属于湿地的范畴。

1.2湿地公园我们并没有给予湿地公园一个明确的定论,只是将它区别与自然保护区以及一般意义的公园。

湿地公园既有多样化的物种同时也具有生态旅游和教育的功能。

湿地公园的占地面积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在湿地当中无论是原有的还是进一步延伸的景观都应该以自然湿地作为基础,避免人工大规模的改造工作1.3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营造在对湿地公园进行相关的空间设计和营造之前,我们需要对湿地植物资源的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进行整体的空间规划,设定合理的设计主题,选择合适的植物,遵循和谐、统一的生长规律进行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并且要体现出美学的思想,充分的展现出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

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建设,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按照区域植物的功能进行分级的控制,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配合周边各项主要的要素,在结合人类的审美追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形式。

2湿地公园建造案例淮河两岸距南京主城区12mk"公园地处秦淮河南北长4080m,东西宽3500m, 总面积754hm2,其中农地341.7hm,,宅基地和自留地92.6hm,水域271.7h扩,绿地(主要为乔木)27.Zmh,植被属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分属2个植被类型组,5个植被类型,23个群系组,27个群系,约320种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根据湿地公园现有植被类型和总体布局的要求,在尽可能保留现有植被的前提下,进行湿地植被种植,既考虑保证湿地生境的多样性,又追求营造出不同季相及林相变化的湿地植物景观,使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2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营造2.1前期准备工作首先,需要我们做的是消除污染源,湿地公园植物空间的营造与普通公园的建设是有所不同的,湿地公园主要是以生态修复为主的,人工的辅助加工占据的部分很小。

在湿地公园中植物普遍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但是身处于城市之中,排污量过大,所以湿地自身的净化能力难以承受,水质恶化的速度加快。

所以在建设湿地公园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迁移当地居住的人口,退耕还林,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对于周边的污水进行截流处理,使湿地公园植物空间的营造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

其次,对湿地公园所处地区的地形进行改造,一些湿地的堤岸往往比较陡峭,这样的环境下,并不是十分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所以我们需要在进行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之前,对于较为陡峭的堤岸进行改造,增加从水到陆之间的过渡带的宽度,给湿地的生存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最后,就是对部分水塘进行改造,水塘的深浅程度不一,一些水塘属于季节性干枯的水塘,一些则常年留有积水,所以不同的水塘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

我们要营造多种类型的水塘环境,这样才能够营造出大规模,大范围的生物。

2.2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的原则湿地公园的植物要兼顾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景观性两大方面,在进行植物的选择时要注重植物的多样性,兼顾种群之间的需求关系,保证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不会被破坏。

湿地周围的草地,要注意自然性并且最好是要选择本土的植物,不要选择外界的植物为最佳,林地的选择也是要以多样化和自然化为准则。

林地和草地的混合种植,要注意随机分布的情况,既不能阻碍视野又要发挥生态的效益。

3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3.1堤岸植物空间设计堤岸是连接水面与陆面的重要过度区域,在堤岸上面生长的垂柳或者灌木,成为水景重要的一部分,与水中的植物相应配合,形成更加丰富的生态环境。

一般我们要选择片植或者群植的方式,疏密有致,高低错落,这样能够使得各个植物之间充分的利用太阳能以及周边水资源,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同种的方式会使得植物群落的气势更加强大,不同种时可以将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相互的搭配,更加具有观赏价值。

与此同时,堤岸上的植物要注意季节性的变化,做到四季有景。

其次,就是驳岸的材质选择,如果是石质或者是混凝土垒制的驳岸,则主要有自然的和人工规则的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自然的驳岸给人以流畅之感,只需要稍稍添加一两种观赏性的植物就可以使这个堤岸风景优美。

而人工规则式的堤岸,一般选用的是色泽、长相都比较有特色的植物,从而起到掩盖混凝土的目的,使整个空间范围不至过于单调或者冷硬。

土质的驳岸是最为自然的一种,它是自然的过渡带,植物的种类也更加的丰富,线条设计也更加的随意,空间效果更强。

3.2岛屿植物空间设计岛屿植物的空间设计更多的目的是为了治理当地的水体环境,并且兼顾欣赏的价值。

无土栽培技术的一共有,使得水质的净化效果以及生存空间更加的理想化。

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水体环境的改善,植物岛屿建设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植物岛屿的植物在选择上不易选择过高的植物,而且每一个植物岛屿上都要至少有4种植物类别,并且要结合四季不同的变化选择不同的植物。

3.3水体植物空间设计水体当中的植物对于扩大湿地公园的空间,增加观赏度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水面的空间部分,我们所选择的水生植物包括浮水、沉水、漂浮等植物。

在进行植物选择时,要结合不同的水质和湿地水深的程度以及湿地的占地面积,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净化水质能力需要我们特别的注意。

在种植的过程当中,植物与岸边的距离不易过大,但也不要过近,水生植物之间的植物间距也要做好安排,避免整个结构过于单一。

对于一些观赏性较强的水生植物而言,要尽量集中在一个区域,便于游人观赏。

3.4湿地公园陆生植物的空间设计湿地处的陆生植物生长在湿地公园的内陆地区,既能够长在土壤之上,也能够具有一定的耐水湿的能力,根系常常能够到达地下水位较低的部分。

湿地公园的陆生植物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与水生植物相结合,营造出立体的植物空间。

湿地公园的陆生植物的选择,要注意与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植物的稳定生长。

在横向上,要注意主次之间的差别和间距的设计,在纵向上,要注意层次的丰富,形成良好的群落景观。

3.5道路周边植物空间设计道路周边的植物要与道路的作用相结合,既能够保证对道路的修饰作用,同时也要保证不能阻碍道路的正常使用。

在湿地公园当中,道路的变化会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结合不同的道路类型要选择不同的植物。

3.6建筑周边植物空间设计建筑也是湿地公园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亭台楼阁、轩榭廊坊必不可少,即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又对湿地公园的整体架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建筑本身结合了当地的文化内涵,无论是造型风格还是色彩的运用都极具变化,使得整个湿地公园更加具有人文气息。

在进行建筑周边的植物选择时,要结合建筑自身的特点,尤其要控制好数量以及比例的关系,体现出整体的和谐之美。

4总结湿地公园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和整个生态系统而言有着重大的作用,在进行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注意环境的多样性以及植物与植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和远近距离。

结合美学的思想体系,将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更加的合理和完善【参考文献】[1] 马潇源.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研究一一以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43-6645.[2] 熊雯.浅谈园林植物的空间营造一一以米易湿地公园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3] 汪辉,张艳.基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背景下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一一以云南嵩明丹凤湿地公园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12):87-93.D[4] 陈天津.城市湿地公园中的植物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⑷.⑸肖婵.城市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分析--以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14,(8):147-148.[6]杨雪.宁杭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一一以南京七桥瓮湿地公园与杭州西溪湿地为例[J].丝绸之路,2011,(20):79-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